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4689-托普检讨 >

第56部分

4689-托普检讨-第56部分

小说: 4689-托普检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在IT界,不断的更新是需要的,但对市场人员三个月就调整一次的做法,我私下认为真的是值得商榷。    
    我在托普的时候也常对自己部门的员工说,公司的制度就是为了增加大家的责任感、紧迫性,所以大家应该将压力变成动力,认真做好工作。可是从内心来说,我直到今天还记得:2000年年中时,宋总要求每个事业部的负责人当面汇报今后的发展规划、产品市场预期;然而就在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市场调查、认真准备,提交了一份连自己都感到鼓舞的报告后,事业部撤消了,人员分流了。可是到2002年,我们当初的规划、预测被一一证实,前期市场投入也终于见到了一些回报,而当时事业部的人,却只剩下一个人还在公司从事该行业。时过境迁,可当初的战友们再聚首时,每每说及此事仍不甚唏嘘。    
    当然,这只是很片面的一个事例;但推而广之,纵观公司上下,市场业务部门的中管人员中,有几个是有两年以上当地本业务从业经验的?大家都知道:市场人员是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培育市场,第三年才能开花结果,试问:一个负责人连两年的当地工作经验都没有,如何谈得上拓展新市场?


《托普检讨》 无事可做的“软件工程师”们《托普检讨》 无疾而终的“反省”运动(3)

    2公司中层业务骨干的培养与保护    
    说到了市场管理,就不得不说说公司的“中管”和“资深员工”了。    
    记得主席曾在大会小会上很多次地提到“中层管理人员是公司的中坚力量”,“资深员工是公司的财富”,然而,从我这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随着公司机构的不断调整,“中管”和“资深员工”已经成为历次调整中受冲击最大的层面。    
    先说中管,以前的高级经理,乃至总经理,如今在公司似乎已经不再属于“管理层”,而是实际意义上的业务人员,无论从待遇、从发展空间来看,这些位置都不再像2001年以前那么值得让人尊重——一旦公司机构调整,可能在三个月内你的名字就可以从所有的任命文件中消失。    
    说起来这像是牢骚话,可如果细想一下,他们作为一线的市场业务负责人,如果就这样轻易流失了,会造成多少的信息和资源流失?积累到一起,对公司会造成多大的损失?抛开极个别素质确实不高、确须弃之的人不说,其实谁又能说这些被分流下岗的人当中个个都没有一点能力?对公司毫无益处?特别是看到近来公司的高管、甚至是资深员工中也有人陆续离开公司,我不禁疑惑——难道说他们真的就对公司没有感情?没有留恋?我自己离开公司时尚且不舍,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已同公司风雨同行了如此之久,为什么也都就这样离开?有人说他们是“不能与公司共患难”,也有人说他们是“受不了降薪”,可我不这么认为——当初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块时,他们不一样坚持了过来?细加打听,才依稀明白了他们的一些苦衷:    
    试想,当你服从公司发展需要,从一个岗位走下来,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你的上级告诉你“我这里安排不了你”;试想,当你负责的部门在机构调整中划给了其他法人公司,新来的领导对你辛苦耕耘的成果一笔勾销,年度考评时不闻不问只打上个“差”;再试想,当你作为资深员工想进入其他部门时,领导以一种说不清的口气说上一句“又是个老员工”……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换个角度想想,这些老员工们,正是为了托普默默奉献的一代——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才使托普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天天发展壮大,才有了托普的辉煌,也正是有了他们的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才使得公司的各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随着公司的发展,长成的梧桐树招来了更多的金凤凰,又是他们甘当人梯,将新人推上比自己更高的领导位置。有人说他们的学历低了,不适合领导岗位;有人说他们疲了,没有了冲劲;而事实上,大多数的老员工并不是这样,他们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指手画脚,他们同样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然而,公司是否又给了他们发展提高的空间?远大集团的老总说过“人才,不仅需要引进,更需要通过努力在企业内部不断地培养”;而我们的公司在近一两年中对待这个问题是不是过于掉以轻心?    
    当出现有人“把公司的钱揣入自己的兜”时,人们总认为是那些老员工素质低下,但真正计算一下,不难发现:其中的老员工倒是少数,更多的是一些作为人才引进的“凤凰”,他们拿着公司的高薪,享受着公司给予的优厚待遇,却私下给自己跑生意、开公司,更有甚者,将公司巨款席卷而走,还在外面大言不惭地夸耀自己的“能力”。    
    对比之下,孰高孰低不言而喻。因此,我倒是建议公司在人才任用时,应真正做到宋总在1999年会议上所说的——先考其德,后较其才。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选拔一批对公司感情、有忠诚的老员工重点培养,并逐步任命到重要岗位,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学习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应走在一切改革实施之前    
    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一开始就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因此才能团结起不同阶级的力量,实现红色政权的确立。    
    作为一个企业也是一样,如果思想不能沟通,那再好的管理理念也不可能收到实际的效果。我们的托普在近两三年间经历着重大的变革,但是也正是因为公司规模的膨胀速度过快(从1999年的2000人到2003年的6000人),宋总离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有时都觉得有点遥不可及了),公司的领导层也越来越“纵深”,于是普通员工也就越来越不明白公司究竟要做什么,心理距离更是越来越远,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日渐削弱,于是才会有了今天的状况。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在每采取一项举措之前先做好员工的思想动员,提高大家的主人翁意识,那在实施的过程之中是不是会少一些阻力,多一些理解与支持呢?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言不成物,且多有偏谬,望多多指正。总之,作为一个曾经的托普人,我深知就算离开了托普,走到哪儿别人也会说“那人是托普出来的”,因此我希望公司能够一天比一天更加繁荣兴盛,也希望托普在宋总的带领下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托普检讨》 无事可做的“软件工程师”们《托普检讨》 秘密财务大清理会议

    ●“没有子弹,心里就发慌”    
    “谁能挽救自己?”2003年3月21日,在托普集团2003年东南地区工作会议上,宋如华发出了如是感慨。宋如华要求大家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上对托普的“各种复杂状态的关心”,要充满对托普事业的“热爱”。中国抗战之所以打了8年,宋说就是因为汉奸太多,托普事业还不成熟,托普的“叛徒”也不少。    
    宋如华提出了几条措施:一是通过“严格的考核”来确定员工的去留和升迁,迅速地激活和消除多余的人力资源;二是盘活资产,变成可流通的资金。“没有子弹,心里就发慌”,宋说。不过,他仍然认为“2003年春天是新的一轮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华尔街对托普很看好,很多金融分析师对托普兴趣非常大,这表明托普还非常有发展潜力”,只要“紧紧依靠自己,依靠托普事业的全体员工”,托普依然能“开创新一轮的事业”。对托普2003年的业务,宋如华强调了三个方向:“物流服务”、“在线培训”和“健康护理”——早在2002年,他就坚持认为“教育产业”和“医疗卫生”是两个“永不衰落的产业”。    
    3月,宋如华还对托普集团进行了最后一次调整。他按照区域又将托普集团划分为——成都托普集团、上海炎黄在线集团和北京迈托普集团,其中成都托普集团——下辖华中、华西、西南等片区,业务范围包括信息技术产业、教育产业、生态产业等;上海炎黄在线集团——下辖华东、华南等片区,业务范围包括IT信息技术产业、物流产业、教育产业等;北京迈托普集团——下辖华北、东北、西北等片区,业务范围包括信息技术软件、硬件产业等。托普投资控股集团——主要负责集团内股权、资产等长期投资的政策制订及监督实施。    
    宋如华认为这次调整最为“完美”,使得“集团各层级职能职责更加明晰,管理服务环节、流程更加精简、规范,责、权、义、利更加明确和高度统一”。    
    就像一艘折楫断桅的驳船,托普在茫茫大海中时隐时现……    
    ●“5·12”秘密财务大清理会议    
    2003年7月22日,中国企业家峰会在上海开幕,英国首相布莱尔为150余位中国顶尖企业家作题为“环球经济”的演讲。布莱尔说,“中国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很多百万富翁,但是,你们只有在所有人富裕后才能算得上真正成功!”——布莱尔说这句话时,在台下正襟危坐并也准备了演讲题目的宋如华,又作何感想呢?从冰山一角到千疮百孔,昔日的明星公司走到破产边缘,那时的宋如华其实非常焦躁和不安,虽然“该做的他都已做了”。    
    从2002年11月26日托普集团2003财年开始,为“拯救“托普,宋如华开始了“回天计划”。2003年在短短半年之间,托普集团就完成了40个基本管理制度的起草制定,其中有16个制度是关于财会工作的;自2003年5月起,一场托普集团(内部)资产债务应收款项的清理工作更是“大张旗鼓”地进行着……    
    2003年5月12日上午8:30~9:30,宋如华主持召开了成都、北京、上海三地的电话会议。托普集团本部除了宋如华,参加人员还有高云秋、要刚、任守勤等;北京迈托普集团有李智、袁科、陈晔等;上海炎黄在线集团有洪涛、陆兆祥、田京元、夏育新等;成都托普集团有刘代俊、杨秉楠、许建平等;控股集团有鲁安利、蔡勤春、虞新友等。    
    在会上宋如华要求在1个月之内,将托普集团内控股集团与3个区域集团之间、3个区域集团之间的内部往来全部清理完毕。超过2003年6月12日未清理完毕的,由债权单位自行负责。内部往来的清理以2003年4月25日为基准日,清理内容包括因资金拆借调动、经营业务工程、内部费用结算(如房租、水电)、周转借款、其他挂账等形成的各类内部往来。    
    清理工作的方式以债权方为主(资金拆借为资金拆出方),按“谁提请、谁举证”的原则,由债权单位提供债权数据和相应凭据。债务单位对于债权单位的债权数据和相关凭据经核实后,又无正当理由的(除非有相反事实的凭据),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由法人公司董事长邮件或书面予以确认该债务金额,否则债权单位可直接上报托普集团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授权人),直接进行确认(附相关凭据)。    
    会议还要求,控股集团、3个区域集团要各指定一家法人公司,对涉及其他3家集团(控股集团或区域集团)的往来进行汇总归集,将债权额和债务额相互抵消,按净债权额(或净债务额)与其他3家集团(控股集团或区域集团)进行往来核对确认,并附有关债权凭据,最后形成清晰明确的控股集团、3家区域集团之间的债权(或债务)数据,再由控股集团和3家区域集团清理自身内部各法人公司之间的往来。    
    “内部经济往来必须按市场化原则进行”,宋如华指示,其中,教育集团和3家上市公司的债权(或债务)数据和相关凭据要单列处理,“鼓励和表扬债务人主动向债权人提供其债务数据和相关凭据的行为”。对于购房及购车借款,宋如华明确表示借款人要限期进行登记和借款确认,“逾期视为已离职和无偿还能力,交由外部银行自行强制处理”。    
    宋如华以“我自岿然不动”的心态还说,要以本次清理工作作为契机,摸索工作经验,制定简洁有效、易操作的内部结算纪律,形成托普集团良好的内部信用机制。    
    “拯救”托普,事实上也是宋如华们的一次“销毁证据”行动。    
    在资金运用方面,宋如华一直是用尽心机,专门设置托普金融集团来统一管理融资、资金调拨等事务。这个金融集团被称为宋如华进行资金调度的“东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