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

第35部分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35部分

小说: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认为,“学问”这两个字中,第一个字“学”和第二个字“问”,意思就是一定要学着怎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古人云:“学贵多疑。”不疑不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多疑好问,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就获得了知识,就增长了学问。    
    质疑就是对于各种问题都要持怀疑、好奇的态度进行思考。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思考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当感到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该怎么办”时,思维才是主动的,才能真正深入思考。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曾面对长空,发出著名的《天问》,他问天地变化,问世间冷暖,这些问题促进了科学家、哲学家们深入思考,唐代柳宗元则专门写了一篇《天对》来回答。    
    喜欢质疑的人总是能够取得成就的。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就是这样。希尔伯特是一个想像力异常丰富、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做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一举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的23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它们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为此,希尔伯特总结道:“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李政道先生在与中国科大少年班师生谈话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疑问?比如对牛顿软科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呢?……你的老师讲牛顿软科学,为什么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这样的年纪还没有这样的态度,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事实上,质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对于一切总是不经思考而继承,把自己的大脑作为装知识的篓子,这样的孩子是无法独立思考的。    
    因此,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质疑的习惯,对孩子的质疑应该持鼓励的态度。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提出疑问是故意刁难自己;许多父母出于保护自己的自尊,竟然一口回绝了孩子的提问,甚至训斥、恐吓孩子。这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那么,父母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培养孩子质疑的习惯呢?    
    建议一: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质疑一切的习惯,就是要顺应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孩子探究世界未知事物的心理动力。事实上,提问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孩子由于思维的不成熟或者某方面知识的欠缺,提出的问题在成人看来往往很可笑。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正是因为怕麻烦或其他原因,不愿意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或者敷衍了事,孩子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就慢慢失掉了。高尔基曾经说过:“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了儿童的求知欲。”    
    孩子能够提出问题,表明他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北宋学者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意思就是,学习首先要会提出疑问。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多么天真幼稚,多么搞笑、不可思议,我们也要抱以鼓励的态度,保护孩子这种用心思考的精神。    
    有一次在飞机上,一位妈妈与她的两个孩子一直在讨论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飞机怎样飞,飞机在飞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动”,飞机上的窗户为什么不能够打开,这么大的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为什么人不会飞,等等。对于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母亲总是耐心地回答。当然,母亲并不能准确回答每一个问题,那她就和孩子热烈地讨论着,孩子的兴趣越来越大。    
    当然,父母应该区别对待孩子的问题,对于孩子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父母最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这样,不仅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可防止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如果父母也不好回答的,要引导孩子进一步学习知识,自己去寻求答案。    
    建议二:给孩子一个准确答复。    
    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要明确的是,一定要给孩子正确的回答,千万不能胡编乱造蒙骗孩子。一旦孩子发现父母是在糊弄他,他就再也不会有质疑的习惯了。    
    卡尔·威特在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时,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回答。卡尔·威特认为,再也没有比教给幼儿错误的东西更为可恶的了。因此,他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总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现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孩子是否能够接受。    
    当卡尔·威特被问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他总是对儿子说:“这个问题爸爸也不懂。”于是,卡尔·威特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坚持找出问题的答案。    
    事实上,父母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较深奥的问题,父母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健康,或不便于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呢?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处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看书,可以谦虚地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真好,但这个问题我也不懂,等我查完书再回答你,或者你自己查书找答案,好吗?”当然,父母最好亲自与孩子一起去找答案,这表明了父母对孩子疑问的重视,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提高了孩子提问题的兴趣。


学习的习惯第29种习惯  质疑(2)

    建议三:父母要善于问孩子。    
    父母要经常性地给孩子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孩子只有经常性地处于被提问的情境中,才会形成经常性思考的习惯,才会经常性提出自己的疑问。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    
    每一个父母都要做一个善于向孩子提问的父母,善于提问题的父母可以给孩子一种示范,即“父母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我也应该多提提问题”。父母们还可以与孩子比赛提问,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孩子们提问的兴趣,进而养成质疑的习惯。当然,我们在向孩子提出问题时,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知识范围,不能提得过难或过易,不然都会挫伤孩子思考的积极性。    
    建议四:鼓励孩子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有一次,英国科学家亨特去公园看鹿,看着每个鹿都有漂亮的鹿角,亨特突然对鹿角发生了兴趣。他摸了摸鹿角,发现鹿角是热的。为什么鹿角是热的呢?亨特很好奇,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鹿角里布满了血管。    
    亨特想,如果将鹿角的侧外颈动脉系住一段时间,会怎么样呢?    
    后来,他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个鹿角的侧外颈动脉系住,发现鹿角顿时冷了下来,在一段时间内不再生长了。    
    过了几天,鹿角又变暖了。亨特发现并不是系带松动了,而是附近的血管扩张,输送了充足的血液。于是亨特发现了侧支循环及其扩张的可能性。    
    在这个发现的指引下,进而产生了外科学上的亨特氏手术法。    
    与亨特相似,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瑞利也是个喜欢思考又善于动手的人。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端茶出来的时候,由于碟子光滑,茶碗在上面滑动了一下,结果茶泼出来一点在碟子上。    
    这件小事引起了瑞利的思考:为什么在光滑的碟子上茶碗很容易滑动,当母亲洒了点热茶在碟子上后,茶碗纹丝不动了呢?    
    瑞利想:这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要弄清楚这是为什么。    
    于是,瑞利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分析,最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茶碗和碟子表面总有一些油腻,使它们之间的摩擦减少,所以容易滑动。等洒上热茶后,油腻溶解了,摩擦加大,所以不容易滑了。    
    接着,他又开始研究油在固体物摩擦中的作用,提出了润滑油减少摩擦力的理论。后来,润滑油被广泛应用,瑞利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对事物产生疑惑,再根据疑惑进行仔细观察或亲自动手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继续思考,这样就能够发现事物的真相。    
    建议五:教孩子敢于标新立异。    
    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小时候曾师从于伟大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莫扎特对海顿说:    
    “老师,我能写一段曲子,您肯定弹奏不了。”    
    海顿不以为然地说:“怎么可能呢?”    
    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谱递给了海顿,海顿弹了一段时间后惊呼起来:    
    “这是什么曲子啊?当两只手分别在钢琴两端弹奏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这个曲子是无法弹奏了!”    
    莫扎特却对老师说:“老师,让我试试。”    
    只见莫扎特在遇到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便俯下身体,用鼻子弹了出来。海顿对此感慨不已。    
    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思维并不代表就是不对的,其实,人云亦云的人才是没有思考能力的。    
    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柳斌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学去检查工作,他突然想听一堂课。在校长的安排下,他走进了一个四年级的教室,正好这个班级在学习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    
    《麻雀》主要讲的是:一个猎人带着一条猎狗走在森林里,这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窝里掉了下来,猎狗一见,就要吃那只小麻雀。于是,猎狗匍匐着向小麻雀靠近。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呼”的飞了下来,它一边发出凄惨的叫声,一边用身体挡住了小麻雀。麻雀样子非常威猛,与猎狗展开了周旋。猎狗被老麻雀给吓着了,居然倒退了好几步。猎人也产生了同情心,于是把猎狗给牵走了。    
    讲完课,老师问学生们:“同学们,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学生们都机械地回答道:“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这个答案就是课文的标准答案。    
    这时,有个男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    
    老师问:“为什么?”    
    男同学说:“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麻雀呢?这篇课文我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说明它是一只母麻雀,怎么能说这是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    
    老师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表扬道:“对,你非常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把答案改成老麻雀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包括母爱与父爱。”这个男孩的聪明就在于敢于质疑标准答案,敢于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说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时,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相反,要鼓励孩子,既使孩子提出的想法不完全正确,也要充分肯定他的这种精神,鼓励孩子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


学习的习惯第30种习惯  自我激励(1)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歌德    
    凡是那些成功的人,都是经过长期的计划和小心安排的。——大仲马    
    当你看到有多少人跑在你前面的时候,不妨再看看又有多少人随在你的身后。——辛尼加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做会计工作。这位年轻人来通用应聘只是因为父亲告诉他,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同时,父亲建议他可以去看看。于是,这位年轻人就来了。    
    在面试的时候,这位年轻人的自信给面试他的助理会计检查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通用公司只有一个会计的名额,面试官告诉这个年轻人,竞争这个职位的人非常多,而且,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可能很难立即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但是,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困难,相反,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自我激励、自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