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20世纪最后的浪漫 >

第36部分

20世纪最后的浪漫-第36部分

小说: 20世纪最后的浪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狂热的种植活动伴随我度过了来北京的最初时光。 
  当然我也干点别的。从我铁了心做一个家庭主妇起,家务活就一点儿也不觉得烦了。 
  短短的时间里,我洗完了家里所有的毛衣毛裤毛背心、床单床罩和被套,整理了无数件衣服。这些衣服上的破洞、开线和脱扣处,以前总在眼前晃动,任丈夫怎么说老婆死了一类的话,我还是命令大家将就着穿,没有心情、时间去缝去补。而现在,经过缝补后的衣服,再也不龇牙咧嘴了。 
  家务忙完后,我就进入了自己的天地。或挥毫抄抄古诗,或翻出碎布做个洋娃娃,或画枚彩蛋什么的。 
  再不然,什么都不做,拿本书(其实也不看),端只小凳,坐在院子荫凉处,看院内蝴蝶翻飞于种种花草间,听院外槐叶摇动鸟鸣声声。 
  此意境正如元代卢挚老先生所描绘的那样:〃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稼。〃 
  日子过得如神仙一般。 
  但现代神仙是要吃要喝的,神仙在现代或许是一种堕落。日复一日,我让自己〃堕落〃下去。在菜市场,我毫不害羞地去拣被人扔弃的踩烂的葱,回到家切去葱叶将葱头种在地里;那些看上去还能吃的菜也会被我捡回来处理干净后塞进一家人的肚子里。紧缩开支,不买衣物不买化妆品,靠着丈夫一人的工资,我们生存了下来。我可以试着出去找工作,但不想,这时我已不愿失去这份自在。用固定的薪水来换一份用心维持也永远是岌岌可危的人际关系,值得吗?惨淡经营 
  上级给了我们这个公司实实在在100万元注册资金,我到公司时账上资金还剩几十万。在这之前经营了一年半,有赔无赚,原因是没有经验,公司所有人都在学生意。如果经过一年半的学习,有了经验,从此开始再干,倒也是件好事,但糟糕的是公司的头儿弄明白了做什么会赔,从此处处设防,小心谨慎,搞得大家拿不出报上去能被批准的项目。没有项目,不用投资,账上资金消耗得少,好跟上级交代,但公司就这么坐吃山空,员工的前程也被耽搁了。我来公司,多少有那么点背水一战的意思,就更不能坐等,于是利用多少还有那么点领导班子成员的地位,自己申请了项目做起来。 
  一面做项目,一面还得想着公司的发展。终于把公司分成两个部门实行承包,大家能干活了。我到一个部门去负责承包,一年下来,这个部门买了车,有了录制设备。但另一个部门出了问题,产品发出去收不回款,欠了材料和加工费好几十万。这样我被公司抽回,提升为分管业务的副总。我要求去出了问题的部门,但由于上级下不了狠心换这个部门的头儿,我只好把我原来所在部门一变二,二又变三,加上与外面的合作,用迅速发展起来的10多个承包部门的收入来解决一个部门的债务。 
  现在公司一年的收入能达到100万元。5年时间,我以一个外来打工者身分,在没有人事权和体制变动权情况下,把公司做成这样,应该说是完成了人生的一种经历。数字说明不了问题,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说不清道不白,恐怕还是旁观者清。 
  他做过许多行,都嫌轻而易举,天生我才却无用我之地。做生意人后,他不再鸣冤叫屈,反而感叹:七十二行中,做买卖最费心神,只有最智慧最勤劳的人才能干好。 
  他变得非常忙,在家也顾不上跟我说话,常常是一付茫然若失的样子。白天,他去上班,孩子送到幼儿园,家里只剩我一个,就等着他回家能说说话,但一见他在家里张着嘴嚅嚅诺诺地应答的样子,寂寞又爬上心来。我不惯与陌生人交谈,只喜欢与他这个大熟人说话。一旦他也不与我说话,我才从昔日夫妻情深里醒悟过来──自从做生意后,他已不大与从前的朋友们来往,只捧出〃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广告牌来献给大家。或许这只是自嘲,但也说不定是找到了论据。 
  每天清晨醒来,他身边躺着的永远是平庸清淡的我。他说:〃我们已经好了10多年,这么多年来只爱着一个女人,不腻吗?〃 
  这话已经煮得烂熟。 
  〃那你就去换换口味嘛!〃我的话也用油煎炸过无数遍。于是房间里满是焦糊味儿。 
  〃唉,也只能说说,没时间啊……〃 
  为他一划算,还真拨拉不出那份清闲去招惹女人。尽管这年头老板总跟些风流韵事搅在一块。而且他的外包装也成问题。 
  在外包装上他出过一次洋相。 
  他主持了一次公司的大型新闻发布会。会前一天,一切就绪,就只剩他自己的外包装。他把仅有的3件过时的外套摊在床上,企图从中选出一件来。他拿起一件我就摇一次头,连摇3次头后,他不问我了,随便拿起一件往身上一套,带着侥幸的神情说:〃也许明天不冷,只穿件衬衣就行了。〃 
  一句话提醒了我──无论穿什么外套,里面总得有件好衬衣──于是我们又一起找衬衣,一起希望着明天气温突然转暖。 
  记得他衬衣倒是不少的。一下就找出4件。一件是10几年前做的,袖口领子早起了毛边,立刻被扔到一边。另一件是岳母做的,领子没加硬衬,也被淘汰。还有两件半旧的白的确良,一看领子都被补过。〃那次涨价前我给你买的提花白衬衣呢?〃我提醒他。 
  〃哦,对,那件最好,后天可以派上用场。〃 
  我在他的衣柜里翻找。 
  〃别找了!〃他猛然想起,〃在我身上呢。〃 
  〃快脱下,我马上把它洗干净……〃 
  〃不行,今天还得穿它,要见几个重要人物。〃 
  〃那就晚上洗……〃 
  〃好,北京就这点好,晚上洗,明天一早准干。〃 
  新闻发布会成功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各大报都做了宣传。但天不作美,他仍需穿外套。结果有人提意见,主持人形象不怎么样。 
  不过我很清醒,他的外包装再怎么弄,也不会象老板。公司的事使他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晚上回家,我气他饭量敌不过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他求我放他一马:〃我实在没有胃口。你让我去睡觉吧,一个觉没睡足的人是吃不下饭的。〃然而夜里我一觉醒来总是见他苍白瘦长的脸上睁着一双比白天还有神的眼睛。〃你怎么回事儿,不是说很累吗?〃 
  〃越累越睡不着,脑子里全是些乱七八糟的白天的事,还得计划明天的工作,我饿了,有没有吃的?〃 
  只有见他真的睡熟,我才能放心地再睡。可是他难得有睡得好的夜晚。白天他总是折磨大脑,一到夜里大脑就来折磨他,他的梦话不断。〃完啦!公司没有希望……〃或者是〃我们是企业,不是机关!〃一次,一位好友来家过夜,早晨起床问昨夜我们家是不是有人在开会。 
  所有见到他的人都说,他该进补。有的建议我给他吃红参,有的建议给他喝太阳神。看中了太阳神的能治胃病,咬牙给他买了一盒。费了我好多唇舌,拿起广告,又是念营养成分又是念客户来信,他终于吸了一支。吸完后,他教育我千万别再迷信这些东西以免走火入魔,这都是心理暗示等等,就象〃神功内幕〃一样。《神功内幕》是他拍的一部录像片,内容全是揭露伪气功,该片主演司马南,就是现在中国气功界的许多大师相互提醒〃小心司马南〃的那位。 
  拍片本是他来公司的计划之一,当年他为电视台拍的片子几次得全国奖,他觉得电视台束缚多了,音像公司应该自由一些。但是到北京几年,只有匆匆拍出的《神功内幕》,其他时间精力都被处理国有企业那些共通的问题占用了。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买了一本蔡志忠漫画《禅说》,如饥似渴读下去的竟是他。他说做书生时读不出味,只有做了一名生意人,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手捧一本《禅说》,拥挤憋闷的地铁一晃就过去了。〃 
  早晨,往往走出院子又折回来。〃我的语录……〃于是我马上到床头找到那一类书,放进他的手提包里。我成了自由撰稿人 
  从一个新闻单位的编辑变成一名自由撰稿人,连我自己也是始料不及的。就在我还未适应这一新的角色时,我的父母千里迢迢来看我了。尽管信上可以骗他们,我工作单位在哪儿,工资是多少,但人一到,实际的生活状况就瞒不住他们了。我们住在郊区,附近连象样的副食商店都没有,孩子在农村小学就读,做饭没有煤气,院子四周飞满蚊子苍蝇……父母唉声叹气,完全不能理解我们为何丢掉舒适的工作举家北上。这种情况下,如果胆敢告诉他们我〃赋闲〃在家,除非我有三个脑袋。当了一辈子工人的父亲,特别看重我由于上了大学在新闻单位工作所给他带来的荣耀。 
  父母来的第二天清早,我不得不去〃上班〃。 
  当我背着一叠稿纸走出院子时,却一阵茫然,去哪儿〃上班〃呢?丈夫单位、朋友家里都不方便,最后,我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公园。 
  这个以人烟稀少而吸引我的郊区公园,一旦将书桌安在这里就令人失望了:篱笆外是隆隆的汽车声,头顶上有蝉儿们疯狂的嘶鸣声。在吵得头发麻、心发慌的状态下,我努力写着清淡的流丽的散文。 
  傍晚,我按时〃下班〃回家。 
  〃在哪儿混了一天?〃丈夫小声问。 
  〃公园,写散文。〃 
  〃不错,环境很好。〃丈夫由衷地羡慕,〃明天再去吧。〃 
  父母来京期间,我很少〃请假〃陪他们。我多么想以本来的面目面对他们。远离家乡,是为了实现抱负,到北京发展自己,我已别无他法。但我若说要以写文章来养活自己,谁也不会信的。有次去女友家玩,她请来了邻居──大名鼎鼎的一位青年作家。女友向作家介绍说,为了实现当作家的理想,我连工作都不要了。气氛立刻紧张起来。不一会儿,作家就牵着他的女儿离开了我们。女友这才如梦初醒:〃糟啦,我毁了你!〃一件事情被推到极端,其可信度就值得怀疑了。而且,这位作家因写作出名也没有辞职,他现在还是报社一个部的主任。 
  我只有更用功地写作,什么也不用多说。 
  1992年初春,一位画家朋友来到北京,告诉我有关圆明园艺术村的情况,我立即去了。在那儿,我看到了一群面有菜色、桀骜不驯的年轻人,丢掉铁饭碗,远离家乡,来过这种他们称之为〃三无〃(无户口、无单位、无家庭)的生活。画家们一边在刚够温饱的日子里喘息,一边在色彩、啤酒、女人中陶醉。艺术村,它是我们沉闷生活中的一丝亮色。此后,我多次来到艺术村。在烈日炎炎下,拖着疲惫的身子,每天奔走于十几公里外几十个画家之中,中暑、虚脱成了常事。 
  不过,哪家报刊会发表这种东西呢? 
  3个月后,这篇将近4万字的纪实文学完稿。一年后,这篇题为《二十世纪最后的浪漫──圆明园艺术村纪实》全文刊登在1993年第3期《钟山》上。 
  我选择了圆明园艺术村作为我的突破口,是因为曾经有过教训。 
  在这之前,有天我去北京日报社,门卫拿出会客单让我填,工作单位一栏,我没有填。门卫看了就问:〃单位怎么没填?〃 
  〃……我……〃 
  〃问你呢,单位?〃 
  〃没,没有。〃 
  〃怎么连单位都没有呢?〃门卫认真地问。 
  〃就不能没有单位吗?〃我突然觉得这事儿有点可乐。 
  这样一说,门卫态度缓和了,但还是不放我进去。眼看着那些比我晚来的出示了单位证件的人一个个进去,刹那间,我明白了自己在这个社会里的处境。 
  有时去采访一些名人,还没等你提问,他们就先问你是哪家报社的。那些连报刊大小都要挑的主儿,你能告诉他们你是自由撰稿人吗?验明正身后,他们会说一句对不起现在我很忙诸如此类的话。那时我的名片上不敢有自由撰稿人字样。个体户有执照,国家认可的经营范围,自由撰稿人是什么呢? 
  自由撰稿人,她的副产品是随之而来的那份孤独。自由撰稿人不比做生意的个体户,个体户有自己的客户,与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撰稿人虽然也需要出门采访,但更多时候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写成文字需要大量时间。忙于公务的丈夫又很少回家,我比常人更多出一份枯燥与单调。 
  在这份孤独里,我种植一切能弄到的花草。卧室里、窗台上,披挂着各种常绿的吊兰。那盆秋海棠,一年四季盛开红艳艳的花瓣,默默地陪伴着我。 
  孤独中,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不打老鼠。这习惯令丈夫不可容忍。有一天,丈夫突然发现羽绒服被咬了一个洞,大叫:〃不好,家里有老鼠!〃然后埋怨我,〃你整天在家,怎么也不管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