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

第11部分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第11部分

小说: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正十五年(1355)的春节子兴过得真是少有的痛快。虽然几万人的粮饷使人困扰,但赵君用、孙德崖终于在他面前弯了腰,而且出师大捷,滁州奠安。他往日的郁闷之气,今天方得一舒。于是,也想效法彭大、赵君用,从大元帅高升一步,据地称王。元璋认为,目下形势仍很严竣。滁州弹丸山城,舟船不通,商贾不集。山塞之区,供应困难,绝非长久盘踞之地。因而极力劝说子兴不忙于在此地称王。子兴被扫了兴头,自然是老大的不快,但想一想也不无道理,便命将领们快一点商议,下一步应该往哪里发展。    
    元璋心力交瘁,再次病倒。各将领七嘴八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子兴命元璋帐前议事,元璋只好抱病前往。元璋献计说:“眼下几万军队困守孤城,绝不能持久。西南百里之外的和州,处于长江北岸,退可守,进可攻,占据了它,天地就宽广了。”子兴说:“那里有元朝重兵驻守,城小而坚固,怕不易攻取。”元璋说:“元帅虑得极是。所以我想只能以计取,不能以力胜。”随即说出他的计取方案:让刚刚收编的庐州三千寨兵仍做元兵装束,穿青色衣服,用四只骆驼带着货物,声言庐州兵送使者到和州犒赏将士,赚开城门;派一万人马尾后十里,可穿绛红衣服,以便联络。城门开处,青衣举火为号,绛衣催队鼓行,便可以轻取。”子兴与众将大喜。遂派子兴的妻弟张天祐领青衣兵,赵继祖扮成元朝使者,为前导,耿再成率一万绛衣继后,按计而行。    
    正月二十一日,扮成元兵的张天祐青衣部队到达距离和州四十里的陡阳关,受到当地乡绅的酒肉犒劳,耽误了一些时间,待拔队前行,又走岔了道。耿再成等到约定时间,不见举火信号,以为天祐已经到了城下,便催队疾进,元兵发现红军攻城,急忙关闭城门,放下吊桥,派出部队迎战。耿再成的部队猝不及防,一时乱了阵脚,耿再成也中箭后退,部队便纷纷溃散。元兵追击三十里到千秋坝,天色近晚,便鸣金收兵。这时,张天祐的队伍恰恰赶到这里,又给元兵一个猝不及防;疲惫不堪的元兵吊头回奔。张天祐紧迫不舍。到小西门,元兵全部进城,正要收起吊桥,总管汤和一步跨上,砍断了吊索,张天祐等随即沿桥大呼登城,城内立时大乱。守将也先帖木儿仓惶乘夜逃遁。和州被拿了下来。    
    再说耿再成的败兵回到滁州,报告了惨败经过,还说张天祐全军覆没了。子兴十分沮丧。接着又有禀报,说元兵即将攻城,招降使者已到了城外。子兴更加恐慌。他一边埋怨元璋攻打和州的计策失算,一边还得把元璋召来商议对策。眼下,部队大都在外面作战,城守力量很单薄,元璋决定将四门守兵集中在南门,在街市做起垒障,而后呼使者入城,命令他膝行见子兴。就这样,子兴仍旧心里发慌,与使者谈话多失大体。将领们和子兴都主张将使者杀掉,元璋不同意,说:“现在城内空虚,杀掉使者灭口,更显出我们虚怯,会坚定他们攻城决心,不如将使者放回去,临行时有意让他瞥见我们摆好的威武军阵,然后以大言恐吓。只要这个丧胆的使者回去长我们的志气,就不怕官兵不退。”子兴依从了。这支元军本来无心恋战,听到使者对城内绘声绘色的描述,果然撤围而去。    
    张天祐占领和州,抢掠烧杀,军纪败坏,未能控制住局势,他想再经一番劫掠之后退出和州,也就不急于向滁州报告战况。子兴不知道和州已经到手,便命元璋统领二千兵马沿路收拾败卒,俟机攻打和州。元璋一路收罗了一千溃兵,合共三千人抵达陡阳关。命大队原地休息,待天黑时,每人燃十只火炬,作为疑兵。元璋亲自统率镇抚徐达、参谋李善长及十几个骁勇骑兵直奔和州,打算傍晚待机进攻。当他们走到和州城下,方知道张天祐的旗帜已经飘在城头。大队人马才欢天喜地地开进城去。


第二章 神灵要我举事我不得不举二、和郭子兴在一起的日子(5)

    元璋协助天祐部署防务,稳定局势。这时恰值元兵组织反攻。元璋见集结北门的元兵刚渡过护城河,立足未稳,即命部队开门冲击,元兵在后退中纷纷落水,大败而归。战报送到滁州,郭子兴任命元璋为和州总兵,统率和州军马。    
    元璋知道,这个总兵并不好做。这些将领多数是子兴的旧部,一向骄横颟顸,资格比自己老,年龄比自己大,如果立即宣布子兴命令,拿出总兵的款儿来升堂议事,反倒会搞砸了,不如这般如此。便命令将议事厅的公座撤掉,一概换成小木椅。每天五鼓议事,诸将先到,就把右首上座依次占据了,留给元璋的是左下首的末座。元璋也就款款就座。但每到商议军政,将领们一个个呆头呆脑,像泥胎木偶,不能置一词,元璋却能剖决如流,处理地恰当妥帖。众人不能不稍稍收敛。为加强防御,决定修筑和州瓮城,各将领分段包干,限期完工。将领们玩嬉成性,根本不把它当回事。三天以后验工,只有元璋负责的一段完好竣工。元璋便把脸沉下来,在议事厅正中南向落座,把郭子兴的委任状摆在桌子上,命诸将近前观看,随即说道:“总兵,是主帅的命令。既为总兵,就不能没个纪律约束。现在瓮城,你们都违约失期,该当何罪?”将领们都吓黄了脸,屈身战栗,不敢仰视。元璋稍稍缓和一下口气:“念大家都是主帅的旧人,又是初犯,这次就免了。从今天为始,再有违令玩法,就顾不得谁是有头有脸的,一定军法从事!”诸将一个个连连称是,才晓得这个一向谦恭和善的年青人不可戏侮。    
    这一天,元璋带着幕僚范常走出衙门,见到一个小孩子立在门外往里张望,元璋问:“你在这里看什么?”小孩子说:“等我爹。”问:“你爹在哪里?”答:“在官家养马。”问:“你娘呢?”答:“也在官家门下。爹说,他不敢认娘,只能喊他妹妹。娘不能回家。爹能回家,可到现在还没回来。我不敢进门,每天在这里等爹。”元璋听了很难过。范常是个读书人,在滁州拜谒元璋,做了他的幕宾,很受信任。这时也对元璋说:“得一个城池而使百姓肝脑涂地,怎么能够成就得大事。听说那些将军们破城的时候,杀戮抢掠,夫妇不能相保。有个人写过一首诗,其中说道:‘淮西军来乙未岁,和州杀人乱如麻。’像这个孩子的遭遇还不是最惨的!”听了这些话,元璋决定先从交还妇女做起,整顿纪律。第二天,他把所有军官召集在一起,说道:“大家从滁州来到这里,有一些人掳人家的妻女,使百姓夫妇离散,敢怒不敢言。军队没有纪律,只能扰民,怎么能安众?今天,你们能够把所得的妇女交出来,咱们万事皆休,倘若霸占隐瞒,绝不轻饶。”众军官只好乖乖地听命。于是令城中男子集中在州衙前,站立两旁,让妇女一个个从衙中走出,宣布:“果真是夫妇,就相认;不是夫妇,不得随便认领。”于是夫妇携手而归,家庭得以团聚。部队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也有了改变。元璋只让有夫之妇家庭完聚,对掠夺的未婚女子,未予追究,也是对这些一向淫掠的鲁莽将校们的一种妥协。    
    从正月二十四日起,元朝集结十万大军围攻和州。太子秃坚以及枢密院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野先各率部队分屯新塘、高望、青山、鸡笼山等要塞,截断运道,作久困之计。元璋以一万人拒守。虽然众寡悬殊,但元璋的仗打得很灵活。他不一味固守,而是时常出奇兵袭击敌人营寨,搞得元兵死伤严重,惊恐不安。两个月之后,他们不得不败退到长江南岸去。自然,和州城内也人困马乏,粮饷短缺。    
    三月,青黄不接。饥饿成了淮西军队的主要威协。濠州的部队面临着死亡与溃散。孙德崖等人拉起队伍南下,到和州就食。先是活动于四境,而后请求入城暂居几个月。孙德崖等人马众多,而且是饥饿如狼,朱元璋则是伤残疲惫之余,而且元兵隔江虎视。显然只能容忍、迁就,不能火并。但当孙德崖的大部队开进和州不久,这边的谗言也就递到了滁州郭子兴那里。郭子兴怒火中烧,随即带队趱行,直奔和州大兴问罪之师。元璋闻讯,对手下说:“元帅白天不到,晚间就要到来。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及时禀报,我要亲自去迎接。”子兴果然晚间赶到了城下。谁知进谗的人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守门。他们没有通知元璋而把子兴引进了馆驿(招待所)。这样的冷落与羞辱,子兴更不能容忍。待元璋闻讯赶到馆驿,子兴根本不予理睬。元璋谦恭站立,赔罪不迭。足足站了有一顿饭食的工夫,子兴才稍消怒气,含目问道:“你是谁呀?”元璋称名恭对。子兴说:“你知罪吗?”答:“元璋诚知有罪。但是咱们家里的事情,任凭元帅怎么处理都可以。只是外面的事情要快一点想个办法。”子兴问:“什么是外面的事?”元璋答:“孙德崖现在就住在城里,他的人马比我们多得多。前次元帅蒙难,我们实际上丢了他的脸,破了他的家。今天听到元帅到此,他一旦报复怎么办?”子兴顿时觉得自己跑来的鲁莽,那乌云雷霆一下子消散了。他命令元璋回去及早提防。    
    且说孙德崖听到郭子兴星夜秘密到来,心里也忐忑不安。黎明时分就遣人报告元璋:“你家岳翁突然来此,我居住不便,想即刻拔队到其他地方去。”元璋心里一惊,恐怕生出变故,遂派人通知子兴,一面急去面见孙德崖。问道:“大帅为什么急着离开,是不是末将有什么得罪的地方。”孙德崖说:“承蒙将军看得起我孙某,给个安身之处。但你家岳翁很难共事。我还是早一点离开的好。”元璋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异常,也就放下心来。因说道:“既是大帅执意要走,我也不好强留。只是两军共处一城,一军忽然有大行动,恐怕引起震动,如果下面的人再有处得不和谐的,也容易滋事。是否请大队先发,大帅留后,免得生出麻烦。”孙德崖表示同意。    
    孙德崖等人的部队离城而去。元璋等人为他的部将们在郊外设酒送行。又走出二十几里,忽然飞报城中孙德崖与郭子兴的两支部队打起来了。元璋急命同来的耿炳文、吴桢一起打马回奔。孙德崖的部将也就掉头紧追。迎路而来的孙军都亮出了兵器。元璋无奈,手上又没有刀剑,就冲着有熟人的部队奔去。这些人没有伤害他,可其中一人紧抓住他的马勒不放,一边质问道:“你们城中为什么杀我们的弟兄?”元璋说:“我因为送朋友出了城,城中发生的事怎么知道?”众人不听,拥着他的马往前走。元璋说:“你们那么多人看我一个人,何必这样呢?”有一个熟人说:“且松开他的马勒。”那人一松手,元璋一鞭抽下,马狂奔而去。众骑追赶,跑出去十余里,元璋又被短兵打下马来,旁边恰有一个熟人,急喊元璋跨上他的坐骑,二人同载飞奔。跑了几里,被孙德崖的弟弟再次打下马。正要举刀砍杀,一个姓张的熟人上前挡住,说道:“现在孙帅在和州,生死未卜,万一无事,先杀了朱公子,郭元帅怎能饶过孙帅。不如留着朱公子做个人质。”于是让张某前去看个究竟。张某入城,但见孙德崖被锁着颈项正与郭子兴同桌共饮。便急忙返回来报告说:“幸亏没有做傻事。孙帅正在郭帅手里。此事并不难办。”张某日夜守护元璋,恐怕遭遇不测。郭子兴听说元璋落在孙德崖弟弟手中,也慌了手脚,眼下连商量个主意的人都没有,就更想起元璋的好处。他急急派出徐达几个人前去替代元璋。德崖的弟弟等人先是不同意,张某反复劝说,并保证能换回孙帅。元璋才被放回去。子兴万不得已,也放回孙德崖。徐达等也安全回到和州。一场暴风雨终于消散。    
    郭子兴和州弄险,非但没能奈何得孙德崖,反而给自己惹一场虚惊,弄一个没脸,心里越想越窝火,越憋气。渐渐地,他一病不起,死在了和州。郭子兴刚愎自用而心胸狭窄,元璋在他手下不能不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然而他的事业正是在这里起步。


第三章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

    郭子兴之死,并没有在和州和滁州引起太大的震动和混乱。这支部队的主要创建者和指挥者是朱元璋。有资格与他相较量的是郭子兴的妻弟张天祐和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他们也有小小的动作,只是元璋没太放在眼里。此事还要从韩林儿和刘福通说起。    
    白鹿庄起义,韩山童被捕杀,他的夫人杨氏携带儿子韩林儿逃往武安(今徐州)的一个大山中藏身。至正十五年(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