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问题 >

第42部分

问题-第42部分

小说: 问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华门和西华门是紫禁城的旁门,明清两代供皇帝、皇太后、皇后等日常出入所用。故宫尚未向游人开放的区域主要集中于这两座门内,也是计划中大修的重点区域。    
      一进西华门,就看到来自北京房山的古建施工队,正将西华门内长达1公里的沥青路面铲去,代之以花岗岩条石路面。我公开了记者身份,采访了施工队长。    
      我们交谈还不到两分钟,一位干部模样的大汉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用白腻的大手果断地挡住了我手中小小的话筒,厉声问我是干什么的?与队长谈什么问题?    
      在检查证件,弄清我的身份之后,他说他是故宫保卫处的。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指示,院里(故宫博物院)目前不接待记者任何形式的采访。劝我快点离开。我当即提出抗议,声明记者有采访权。这位干部于是不再搭理我,回过头和施工队长说了几句什么,然后他俩一同走开,把我晾在了那里。围在四周的修路工们也四处散去,眼皮都不抬地整修着路面,更不用说有谁来接受采访了。    
      高高的天上滚动着黄腾腾的沙尘暴,震动得地上轰隆隆作响的巨型推土机驶过,四面高大的宫墙冷冰冰地挡住了我探索的视线,孤独地站在故宫大修工地中的我,显得那么寂寞、无助。究竟为什么?你们为谁修故宫,我又为谁来采访故宫大修这件事呢?    
      与层层叠叠、深远神秘的紫禁城相比,我无疑是形单影只,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四处转转吧,也许真会发现什么。    
      首先就近来到寿安宫,寿安宫是皇帝驾崩后妃嫔住的地方,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了库房,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外表上看,虽然仍旧有古建筑的气势,但粉饰外观的油饰彩画大都剥落,檐头沟水残损,椽望大木糟朽,台明、泊岸坍塌,地面磨损严重,假山石松动渗水,殿顶的瓦上长出了树,院内蒿草过膝……满目疮痍,感觉来到了《聊斋志异》中经常出现的荒废多年的古庙。既然是库房,就不会让参观,驻足未久,同样被这里的工作人员婉拒了出来。沿着西华门内由南向北的高大红墙迤逦而行五六百米,走到尽头折向东,便是一座更为荒凉破败的院落,院子的大门紧锁着,透过门缝,隐约可见院内的一座业已崩塌的假山,山石大都断裂。这就是紫禁城内原本最好的花园——建福宫花园了。    
      建福宫花园俗称西花园,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隅,始建于乾隆五年。整个建福宫花园在1923年6月27日夜间被一场无名大火焚烧殆尽,成为故宫惟一一座完全不存在的建筑群。那场大火的原因到现在都不清楚,一般怀疑是宫里的太监盗窃珍宝,怕被发现所以放火烧宫。    
      2000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提供400万美元供建福宫重建。毁于大火中的建福宫,如何才能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呢?据了解,1923年,建福宫花园几乎全部被一场大火烧毁,惟一还在的就是一些台基。而重建图纸的根据是:一,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的著作《紫禁城的黄昏》里有一张黑白照片,刚好是在那场大火的第二天拍的。二,一个欧洲人Siren拍了很多故宫照片,有一张是他在1900年拍的建福宫花园9个建筑中的1个。三,台湾故宫收藏有一幅原来皇宫画师丁关鹏画的画,画的正是这个花园,台湾故宫将此画拍了一张照片交给了故宫博物院。四,乾隆后来在故宫的东面建了乾隆花园,由于他很喜欢建福宫,就仿照原样在这个花园又建了那9个建筑,与建福宫基本相同。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是非常规矩的,在雍正时代有一本很详细地讲解这些规矩和做法的书,书中有图。中国的传统建筑是手工艺,跟西方的建筑不可比。    
      所有这些线索,都为建福宫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代表丘筱铭说:预计建福宫重建工作将在2004年完成,施工面积达5000平方米。    
      慈宁宫为皇太后的正宫,传说曾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孝庄文皇后以及康熙的皇后孝诚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等都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不过道光之后,随着清王朝走向没落,国库空虚,当时的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缩减宫中开支,慈宁宫才逐渐失却往日的辉煌。    
      慈宁宫门口两侧,卧着两只铜制镶金的麒麟,岁月的侵蚀已使他们的身上显现出点点绿色的铜锈,身上的金粉也是斑斑驳驳,但其威猛的气势、傲然一切的神态、高超的铸造工艺,仍旧让人叹为观止。慈宁宫大殿油彩剥落,很多殿柱、殿椽、门窗等构件都显露出原木的本色,彩绘受损尤其严重,四处可见大片大片的剥落。宫内杂草丛生,砖石路面已经残缺不全,坑坑洼洼。铜制的水缸及四只青铜龟鹤都已锈迹斑斑,上面不时落下几只乌鸦,面对着夕阳呱呱地鸣叫。与中轴线上三殿三宫的金碧辉煌相比,慈宁宫宛如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迈妇人。    
      即便如此,那厚重高大的宫殿仍不失其巍峨的气势。    
      目前在慈宁宫两边的佛堂内办公的,是故宫博物院宫廷部所属的各文物研究部门。佛堂经过了内部改造,所有神像都被请了出去,屋内被布帘分割成一个个三五平方米的小办公区,电线、灯泡在屋内的房梁、房柱之间随处可见,找不出一丝可供怀古、追忆的痕迹。宫廷部的一位研究员说,慈宁宫的修复工作很快就要开始,修复后的慈宁宫不仅外表金碧辉煌,而且内部陈设也要恢复原貌。那时,宫廷部将搬到东华门办公,慈宁宫对外开放。    
      武英殿位于内廷外西路的南端,是外朝中的一个偏殿,与它相对的是东边的文华殿。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就是在武英殿处理政事。此外,康熙朝成立的《古今图书集成》修书处也在这里,乾隆时期更是集中了纪晓岚等文人学者在武英殿编纂《四库全书》。建国以后,武英殿基本上没有得到好好管理,一直被外单位借用。    
      紧闭的大门,给人一种神秘感。     
    


第十七章 故宫大修3。神秘的故宫大修(二)

     武英殿的木质大门紧闭,上面的红漆早已脱落,仅从大门的破损程度看,情况就比慈宁宫还要差。不过武英殿的修缮显然已经开始。一些石匠正在打造、修复殿基上伸出的探海(龙头)。    
      不知不觉中转到东华门,这里有一座汉白玉的拱行桥,走过桥首先看到了影壁,影壁孤伶伶地矗立于一片开阔的空地,影壁上模糊的文字,还依稀可辨那是“文革”时期留下的印记。    
      转过影壁,眼前出现了一座红墙绿瓦的院落,这就是太子东宫了。太子又称“储君”,即需要培养的皇帝接班人。在中国古代的五行中,东方代表木、代表绿色,有不断繁茂、成长、发育之意。所以太子驻地建在故宫的东边,屋顶用绿瓦装饰。太子东宫共分为三进院落,由于长年失修,绿瓦上的釉色已经斑驳陆离,瓦缝间生长着长长的蒿草,四周的宫墙也失去了鲜艳的光彩,宫内建筑几乎全部没有油饰,灰黄的木柱子、窗棂子,凸凹不平的宫内路面,使人难以与赫赫太子东宫联系起来,而似乎是一座被历史遗忘的冷宫。记者看到里没有工维修的迹象,目前是故宫内管理书画、金石、陶瓷等人员的办公场所。只有院中那几棵苍老的古木,以及那一口早已干涸的水井,似乎还给人留下一些古代的追忆。据这里的工作人员讲,故宫大修之后,这里仍然作为办公区域,谢绝参观。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同志告诉记者,正在筹划中的地下展厅的位置,就在文华殿东侧果园的一片空地上。中心位置就在上面提到的那面影壁墙的下面。    
      故宫建造地下文物展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宫廷建筑保护和文物展示陈列的矛盾。故宫现在有文物将近百万件,但是真正展出的只有1%,另外99%的文物只有收藏在地下文物仓库里,不能和观众见面。    
      故宫历任院长都为故宫的展陈条件烦恼,因为古建筑保护和文物展陈的要求正好相反,以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内,难以引进现代化的恒温、恒湿等展览陈列设备和防火防盗的安全报警系统,几乎无法达到展览陈列的现代化要求。    
      对于丝绸、绘画这些要求条件高的特殊艺术品,故宫的条件更不合    
      适。书画一般只能展20天到1个月,紫外线对其损害很大。织绣更为脆弱,许多幔帐、被褥、椅垫都被晒得褪了色。    
      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文物保护专家都主张另盖新馆,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地下文物展厅似乎是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卢浮宫地下展厅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对故宫文物专家说,“迟早你们也得走这条路”。    
      (三)    
      小时读过一本书,书名叫《北京城的故事》:刘伯温在八臂哪吒、岳飞的帮助下,降伏了苦海幽州的毒龙猛兽,然后刘伯温按照哪吒的体形,修建了明代的北京城。北京城因此又叫做八臂哪吒城。皇城是哪吒的胴体,故宫是哪吒的肠胃心脏,那些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城门是哪吒的大腿和臂膀。这些美丽的中国神话和传统深奥的东方建筑思维模式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历史上气势恢弘的北京城,造就了雄浑威严的紫禁城。    
      大门重新开启的时候,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是“修旧如旧”的展室,还是“修旧如新”的展室呢?明代的皇城包括现在的故宫博物院、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景山、皇室晟等建筑。清代则在明代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充了皇城的范围,北海、中南海变成皇帝的私人花园。东起现在的贵宾楼饭店,西至六部口,南到天安门,北至北海、景山一线,诺大的区域全部处于高大厚重的红墙包围之中。它们共同宏扬着紫禁城的光荣、神圣。如果失去皇城中其他红墙绿瓦的古建筑的有机衬托,破坏了这种协调、统一的美,故宫还会显示昔日的神韵吗?    
      在研究历史的人眼中,原来的北京皇城被岁月挪走了,1949年以前的北京永远是一个梦。我的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杨念群教授,是中国古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外孙。他说:梁先生生前竭力主张保护老北京建筑格局的完整。建国初的北京城是世界上惟一一座保存最完整、最完美、最宏大、建筑最科学的中世纪古城。    
      古城的核心是皇城,皇城的核心是紫禁城。沧桑巨变,古韵悠悠的老北京城,没有毁灭在纷飞的炮火中,而是日益迷失于高楼林立、霓虹闪耀的国际化大都市里。昔日的皇城被纵横交织的大街小巷分割得七零八落。独尊天下的紫禁城,静静地接受着高楼大厦的包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无奈地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文明的不可或缺的装饰。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既然恢复故宫往日真正的神韵已不可能,在惋惜她逝去的同时,还是抓住今天的记忆,给裸露在外的老北京的心脏看看病,让她重新健康地跳动吧。    
      我在诺大的宫苑中转了大半天,终于撞上了一位在宫内工作的老同学。见到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老同学见我一身尘土、满脸疲倦的样子,不禁心生恻隐。我于是抓住机会,拍着胸脯庄重地承诺报道里绝不泄露他的姓名、职务,希望他能系统地为我提供一些故宫整修的内部消息。老同学同意暗中助我一臂之力。一通电话打过,终于联系了好几个在宫廷部、古建部、行政部等机要部门中担任重要工作并深谙故宫大修内幕的朋友。经过同样的承诺和保证之后,这些朋友一律暗中接受了我的采访,给我一种像在敌占区秘密接头的感觉。事后他们告诉我:有关部门指示,不让任何人接受采访,未经许可,谁也不准泄露故宫整修的细节。有关部门和故宫博物院已经把大修的事当做自己单位内部的事情进行操作了,目的是为了回避争议、给未来的整修工作留有余地。    
      结束了宫内的采访,在午门外又遇上了一些来故宫旅游的游客。一听说我是记者,就有不少人询问知不知道故宫整修的内部细节。一位游客对宫内封锁消息表示不解。他认为,故宫属于人类文化遗产,全世界爱故宫的人,都应该有权利知道整修故宫的事,也许我们不能为故宫的整修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但我会倾注一份爱心、一份美好的祝愿,因为故宫也是属于我的。经过一整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