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李敖语萃 >

第8部分

李敖语萃-第8部分

小说: 李敖语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这般的,屈师纵鲤,就可寿增一纪;隋侯济蛇,就可珠报千金。……这种思想走火入魔以后,许许多多人吃素放生,都缠夹着大量的“功利”,而不是“功德”。    
    这种现象,是古典文化中的愚夫愚妇,混同佛教文化中的善男信女,共同缠夹出来的杰作。    
    ——论和尚吃肉    
    传奇人物    
    传奇人物自有他的弱水三千,而不止于一瓢;自有他的取舍,而不同于世俗的得失。    
    传奇人物最大的特色表现是不安于环境(一年三年,三年五载)。他要找新的环境去浪迹人生。传奇人物不怕任何遭际,任何遭际对他都化为教育与磨练,然后铸成他丰富生命的一部分。    
    传奇人物亦刚亦柔亦狂亦狷,但都行之于神机莫测。女人抓不住他、男人伤不了他、朋友吃不消他、敌人又被他烦死。他的生命力有一股力量、一团火,永远折腾没完。    
    传奇人物是勇士、是艺术家、是快乐的人,并且也给人不少快乐。传奇人物是豪迈之士,传奇人物是大丈夫。    
    ——论传奇人物    
    啸    
    岳飞“满江红”中有“仰天长啸”的句子。中国人念“满江红”、背“满江红”、唱“满江红”,只是顺口溜,不求甚解。其实“啸”是中国人很有趣的一个传统。古代有一本神怪书,叫《拾遗记》,里头说西方有一个国家,“人皆善啸”。“善啸”成绩,男女有别:“丈夫啸闻百里,妇人啸闻五十里。如笙竽之音”。中国在西方之东,虽善啸水平,不及善啸之国,其啸也不无可观。    
    ——仰天长啸与仰天长号    
    经    
    中国学术的主流之一是“经”,它在四部分类——“经”、“史”、“子”、“集”——中独占魁首。研究“经”的专门学问就是所谓“经学”。    
    “经”在中国历史上,好像一个愈滚愈大的雪球,沿山而下,渐渐闹得有点四不像。因为最初的“经”,多是古代一些文字纪录,可是后世的人因为尊古狂热,慢慢把“经”的范围扩大,有的以记为“经”、有的以群书为“经”、甚至有的以诸子为“经”,如“四书”、“五经”中的《孟子》,明明是子书,可是偏偏被抬举为“经书”!又有的还以经解为“经”,如“十三经”中的《尔雅》,明明是经传的释词,可是硬邦邦的被列入为“经”!    
    “五经”也好,“六经”也罢,它们的排名次序,有着有趣的兴衰史。    
    ——经典排名战    
    追新闻屁    
    有些新闻性的节目,你以为不知道是不行的,其实也是一种坏习惯。这种坏习惯,跟看报一样。    
    这种坏习惯,叫做“追新闻屁”。一件新闻,从开始到结束,前后拖个七八天、一二十天,是常事。这件新闻,其实只知道一行概要就足够了,并不需要跟着它跑,跟着它跑,就是精神时间的大浪费。对这种新闻,你最幸福的处理方式是当你得知的时候,它已经结束了,就好像知道一场球赛一场棋局已赛过了,知道谁赢谁输了,如此而已。不然的话,你跟着它跑,它就吊足你胃口。所以,基本上,“追新闻屁”和看赛球看下棋同一性质,为了过瘾另当别论,若说为了对自己有益而这样做,则很难成立。因为“追新闻屁”所花的精神和时间,都是得不偿失的,事倍功半的。你不闻不问,不久以后,在上周或上月大事记中,或在综合报导中,花一分钟就可得到结果,当然缺少细节,但要那么多细节干什么呢?    
    ——我为什么不看电视?    
    言论自由与谏诤    
    有人拿谏诤事实与制度,来比拟言论自由的事实与制度,这是比拟不伦的。谏诤与言论自由是两回事。甚至谏诤的精神,和争取言论自由的精神比起来,也不相类。言论自由的本质是:我有权利说我高兴说的,说的内容也许是骂你,也许是挖苦你,也许是寻你开心,也许是劝你,随我高兴,我的地位是和你平等的;谏诤就不一样,谏诤是我低一级,低好几级,以这种不平等的身分,小心翼翼的劝你。    
    ——谏诤——“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良心    
    所谓“良心”,是古今中外人士最爱谈的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十分不通的大题目。我所以说这个题目不通,乃是因为“良心”是根本不存在的。一般人误以为人类先天性有“良知良能”、有“是非判断”,……其实这些都是根本没有的,——这些统统都是后天习俗与教育的产物,标准也因时空环境而不同。例如:中国的女人,会因丈夫讨小老婆而大骂丈夫“没良心”;可是沙地阿拉伯的女人呢?却会因丈夫没讨小老婆而大骂丈夫“没良心”。可见“良心”云云,实在是后天学到的传统标准,并不是什么得天独厚的宝贝。    
    因此,当一个人用“凭良心”做标准来做人处世的时候,他一定该当心,该仔细检讨检讨这个“良心”是什么?检讨以后,他自然会发现这个抽象名词所代表的意义,实在非常含混,非常模糊不清。如果他稍有方法学的训练,他会很容易就发现,所谓“良心”,只是传统标准的反射而已;所谓“受良心驱使”、“受良心责备”等等,也只不过是受传统标准的驱使和责备罢了!    
    做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该用知识和理智去订立新标准,去判断是非善恶,不该再用“良心”一类的不通辞汇来判断。我希望我们是“没良心的”一代,那个时候,我们所做所为,大概也不至于“丧尽天良”吧?    
    ——没良心    
    打个没完    
    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到今天,三千五百年中,人类有战争的年代和没有战争的年代比起来,是十五比一。换句话说,三千五百年中,人类和平的年代,只不过两百三十年而已。不论打的是长达一百九十五年的十字军东征;还是打的是短到三十八分钟的英国、苏丹之战,人类反正是在打打打,打个没完。人类之好打与能打,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人类这种好战性与多战性,自古于斯,但是形式与结果却在改变。    
    ——战争在打与和平在望


拾零篇·话天南地北人生拾零李敖语萃人生拾零灵肉问题

    灵肉问题    
    神仙只有灵的问题,因为神仙有灵无肉;动物只有肉的问题,因为动物有肉无灵。灵肉都有的问题,只在人类发生。灵肉问题,只是人类的问题。    
    人类本是动物出身,他在原始竞争中,肉体的本钱并不足:游不过鳄鱼、缠不过巨蟒、跑不过豺狼、打不过狮熊虎豹。一场混战下来,结局常是“人为万物之肉”。这时候,人类站起身来,开始头脑体操,最后自败部转入胜部冠军,成为万物之灵。灵呀灵的,到头来却发现不够灵,因为解决不了灵与肉的多边关系问题。    
    ——灵肉可以分家吗?    
    和尚是舶来品    
    和尚之生,出自佛教;佛教之生,出自印度。对中国说来,这本是舶来品。中国汉、魏时候,本来不准中国人出家,是谓“僧禁”,后来转变成东晋的“僧籍”(和尚登记),再转变成唐朝的“度牒”(和尚执照),当和尚,要“大有为政府”承认才行,这样一来,佛法陵夷。到了宋朝,曾有一年内卖出十万三千张执照的妙事,于是有执照的假和尚满街都是,真的和尚反倒不见了!    
    ——真和尚与真净土    
    化祸为福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是说祸是双至的。我对双至有一个怪解释:当祸本身一至的时候,凡夫俗子本身就配上另一至,另一至就是苦恼自己。凡夫俗子遇到祸事,立刻做直接的苦恼自己的反应,于是祸上加祸,自然就双至了。我的办法是:我遇到祸事,第一就告诉我自己:“我决心不被它打倒,相反的我要笑着面对它。”这样一来,我就先比别人少了至少一祸。绝不配合祸,这还不够。我要把祸本身给“值回票价”,这才满意。什么是“值回票价”?《史记》管晏列传,司马迁说管仲“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这是我最欣赏的一种本领,化祸为福,转失败为成功,对人生说来多么重要!“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低手对不如意的事,是唉声叹气;高手对不如意事,却能化成对自己有利。人要修炼到这一段数,才算炉火纯青。炉火纯青的人,不论在八卦炉里、在八卦炉外,都是一样逍遥。    
    “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是我最欣赏的大丈夫境界,我真喜欢这两句话。    
    ——因祸为福说    
    智者达观    
    智者达观,智者是塞翁。智者能苦中作乐且不以俗苦为苦。智者知菜根香。智者理性,不多愁善感,肠不易断、泪不轻垂,于通人断肠垂泪之处,智者恬然若无情者、若太上忘情者。智者于忧患中不失其兴致、不失其本色、不失其趣味、不失其幽默、不失其easy、不失其微笑。    
    智者看世事,一笑置之,智者有度量容人——甚至纵容人(包括朋友、敌人、女人、小孩),智者知足。智者喜看光明的一面,智者知道“可能没那么糟”、“可能石块并不大”、“比下有余”、“设想更坏的遭遇”、“既来之则安之”。智者不惑不忧不惧。智者有耐心,知道人间事急不得。知道多一分自在即少一分苦恼,知道过一天就少一天,多努力一小时即累积(储蓄)一小时收获,快乐一天就赚了一天。智者巧于排遣,工余进修。智者可随处得智增智。智者可师任何人(老农老圃),可交任何人。智者可神交。智者虽老,然仍学牧虎关高旺所唱“我一时起了少年的心”,而知老来少,而学少年狂。    
    ——论“快乐律”    
    流氓的真性情    
    流氓之中,有的真有真性情。他们做人,干干脆脆,毫不伪君子。他们的行径或不足取,他们的人生观或很奇特,但他们放浪形骸,敢做敢为,的确比所谓上流社会的狗男女们真得多、至性得多了。上流社会的人,没人敢“替天行道”,他们只是伪善而已,实在叫人看不起。    
    ——我最难忘的一个流氓    
    好人    
    真正的好人,他必须是大智大仁大勇的、狂狷的、特立独行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的、“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真正的好人绝不是伪善的、乡愿的、不得罪人的、八面玲珑的、整天讨人好的、整天做公共关系的、随波逐流的、走官方路线的、加入一党独大的。……真正的好人绝不投靠在强梁的一方,真正的好人绝不向社会降格取媚,真正的好人绝不在乎被斗臭斗倒、被下狱、被栽诬。……真正的好人是大丈夫。    
    韩孔厂的诗说:“举目揽八荒,谁为真男子?”看了目前台湾这种软体动物的芸芸众生,我真要说:“举目揽八荒,谁为真好人?”    
    ——中国式好人    
    可向奸雄学习的特色    
    奸雄有一个大特色,就是永不泄气,永远战斗个没完。他们不论多么失败,却绝不做失败主义者;不论处境多糟,却绝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们绝不灰心,绝不意懒,绝不怀忧丧志,绝不“不来了”。相对的,所谓一般的好人,他们反倒是没有力量应付失败的。一旦失败,就泄气了,就丢下武器跑了。所以,局面最后总是“好人在家里叹气,恶人在台上唱戏”。但从有韧性、有斗志、有毅力的观点看,恶人的成功其实也全非作恶,在性格上,的确具有着坚忍不拔、愈挫愈奋的成功条件。这一点不可淹没,值得我们学习。    
    奸雄有另一大特色,就是永不为女人烦恼,永远享受女人的快乐。他们从女人身上,只得其利、不受其害,女人对他们,只是“玩物”与“助兴”而已。当然他们可能不解风情、不懂爱情,但他们比起那些既解风情又懂爱情的多愁善感者,比起那些被女人整得死去活来的人间情种,似乎略高一筹。    
    ——从奸雄学到了什么?    
    “融会中西”的无知之徒    
    研究人类真相,最忌不能鸟瞰全局,而去管中窥豹。所以,渊博的知识、灵活的思路,是一切求真的基础。今天以“融会中西”为号召的人,以吸收并兼有中西文化长处的人,其实只是管中窥豹的无知之徒而已。他们根本不知道文化是不能随意选择的,选择的结果就是不伦不类,就是“半吊子西化”。    
    ——叉子新论    
    孔尚任的《桃花扇》    
    《桃花扇》共有四十出,是中国有史以来,结构最好的历史剧。全剧以明朝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为经,以明朝亡国的大小事件为纬,举凡政治腐败、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