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异姓封王 >

第46部分

异姓封王-第46部分

小说: 异姓封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们几人能求他们,最后还是要靠你们,这可是一份大功劳,你们想必也不会松手吧。”徐绍狡黠的看向了林泰等人,话都说出来,眼下就要看他们是否有野心了。
  又是一片沉寂,没有人回答,这种事情不是闹着玩的,玩火可以自焚,此事无异于玩火,玩得好,可以取暖,玩的不好,性命不保。
  “事后,你们七个人,每人额外有二十万两银子的收入,实话告诉你们吧,一旦脱离了本督,你们从今以后,除了铤而走险,一两银子也别想拿到,今天我们的谈话,没有第九个人知道,就算你们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别忘了孔茂凡的事情,本督是怎么处理的。”徐绍说到这里,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凶狠的眼神,恩威并施,双管齐下,在有不从者,唯有就地处决,免得泄露出去在有不必要的麻烦。
  “卑职等一切听从总督大人调遣。”
  “去办吧,办好了,以后东南五省就是我们的天下了。”徐绍摆摆手,示意他们离开,林泰等人那里还肯在多做逗留,一行人急着离开,再行商议去了。
  而这个时候,血龙卫走了进来,徐绍看着他们的眼神,得意的一笑:“办好了?”
  “回大人,崆峒、峨眉、武当、少林、华山、横山以及天下会等二十个武林门派皆已同意助大人一臂之力,本来少林和武当还想顽抗,幸亏大人拿出了他们失传已久的镇宗之宝,他们求物心切,都已经答应了。”
  “很好,带他们下去吧,十日前,福建传来奏报,英吉利使团将不日抵达海定口,到时候对我们又是一大助力。”
  “大人,属下有句话憋了很久了,不知当问不当问。”
  “说。”
  “大人此次铤而走险,值得吗?”
  徐绍看着三十六个铁铮铮的汉子,眼神里流露出的关切,他心里的冰川瞬间也融化了一大半,徐绍叹息一声“我说过,得罪我的人没有好下场,孔茂凡自视甚高,以为凭他一人能断天下事。这件事一旦闹起来,我们就可以冷眼旁观了,这个局势你以为除了我,还能有谁能收拾得了吗?谁敢站出来,就让那些江湖中人动手。不把孔茂凡逼出山东,我徐绍誓不为人。”
  三十六血龙卫看着徐绍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浓厚杀机,心中一惊,得罪徐绍这样的人,孔茂凡算是栽了。
  

098章:东南之乱
更新时间2008…12…8 17:19:07  字数:3469

 康熙五十三年六月初八,这一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至少在天下士林的眼里,他们再一次战胜了敢于挑战圣人权威的封疆大吏,刚刚升任闽浙总督三月有余的徐绍的,被康熙皇帝的一道圣旨罢免,停职待用。京城内所有的翰林学士以及外省各大小官员摆酒庆功,但在有些人眼里,则是风雨欲来的前兆。
  浙江杭州城内一座宏伟的山庄里,坐着闽、浙、福建、安徽、江苏、江西以及山东各省的将军、提督、总兵、参将,这座山庄乃是刚刚下野的闽浙总督徐绍的私人财产,山庄外驻扎着上千名绿营兵拱卫山庄。徐绍的下野是一个征兆,也是一场大动乱的导火线,在后世的正史中曾这样记载:至高无上的总长阁下,于华夏一七一四年,与当时最大的势力——孔孟门生进行着最为惊天动地的争斗战,尊敬的总长阁下以他卓越的眼光早于华夏一七一二年便意识到无论是乱世还是太平年间,唯有将军政大权牢牢握在手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华夏一七一四年的那场动荡便是在尊敬的总长阁下带领下,第一次开始打破腐朽不堪的思想禁锢,为后来彻底破除封建禁锢起到了奠定作用。
  华夏一八零三年著名的史学家孔子祥先生在《大清名人备忘录——徐绍》则是这样记载:前任世界联盟主席、华夏族总长徐绍,其实是一个非常卑鄙的混蛋,在他三岁的时候,便开始偷窥邻居家的大婶洗澡,五岁便调戏了他唯一的表妹,八岁便开始以偷藏小姑娘的内裤,十岁便开始逛当时杭州城最大的妓院玉春阁,十四岁便奸淫了徐府东墙角的那位如花“姑娘”,十八岁丧父丧母期间,徐绍这个畜生不仅为父母戴孝守灵,并于某一个月高风黑之色,化身成为一个绝世大淫魔,非礼秦王之女,亦是第一任华夏总长夫人秦湘儿,终秦氏被迫屈从。。。。。。。对于华夏一七一四年的那场动荡,罪魁祸首便是徐绍,徐绍早在事变两年前开始用大批金银收买了当时的大清帝国诸省官员,但凡为官者,无一不受其要挟,关于匪患横行、民变暴乱、官员退却,士兵不挡匪种种事端,一切都是由这个卑鄙的男人一手造成的。不仅如此,孔子祥先生还提出大清帝国的覆亡与徐绍绝对有着莫大的关联。
  原本兴致勃勃的孔子祥在幻想中迫害孔氏一族的徐绍会受到所有人的谴责,最后引咎自刎,同时这篇吧报道一经播出,那他就可以赚一大笔钱,彻底摆脱现在的贫困生活,但仅在孔子祥编写完成的下午三点,负责刑事监察工作的监察厅厅长宇文常便请了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喝下午茶,事后孔子祥对他所撰写的《大清名人备忘录——徐绍篇》内容坚决否认,表示华夏一七一四年正史所载完全属于事实,事发第三天,空老圣人的最后一名嫡亲后人突然暴病而亡,千年不衰的孔氏家族彻底宣告结束。
  “如今我可是无官无职了,大家伙还这么肯赏面子,徐绍实在是荣幸之至啊,呵呵。”坐在主人首座上的徐绍看着左右的官员笑着说道。
  “那里,徐大人不过是龙困礁滩罢了,只需要海水涨潮,还是可以驰骋大海,甚至翱翔九霄的。”林泰卑谦的态度让徐绍非常满意,徐绍就像是一头骆驼,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他的手里,还掌握着对外的贸易,尤其是罂粟的种植与销售,徐绍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人之手,徐绍虽不在其位,却仍然可以养着东南沿海的大小官员。
  “今天请大家来,想必大家也知道什么事,上次商议的事情,从明天开始可以做了,这以后的日子就要靠你们了,我在山庄里,恭候你们给我带来的佳音呐。”
  “大人请放心,一切都准备完毕了,只是大人之前所说的……”辽东寻守备尔萨谄媚的询问着徐绍的态度。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刻我徐绍不过是一停职留用的六品官,你们还想怎么样。等事情办成了,一些不能为我所用的人,自然该换的就得换,那些位置你们还怕跑了不成。我徐绍有肉吃,决不让你们只喝汤,这下放心了吧。”
  “嗻,谢大人栽培。”
  “都去安排吧,能闹多乱就闹多乱,哼………”
  “卑职、末将等告退。”一众官员纷纷离开了这座风云山庄,各自带着各自的兵马匆匆赶回自己的驻地,唯有林泰一人独留山庄内。
  “林泰兄,你以为如何?”徐绍笑着问道。
  “我只能说和天下人为敌,也莫与徐兄争锋啊。不过我真的很好奇,难道你就不怕事情闹开了,朝廷会……降罪与你吗?“
  ”小打小闹自然会玩火自焚,如果闹的更大,闹到连朝廷都收拾不了的局面呢?那些士林一直强调我徐绍妖言惑众,动摇国本,嘿嘿,现在我就玩一次,把大清国闹的沸沸扬扬,人心不安,看他们这些只会吟诗作对的书生如何安定天下。”说到此处,徐绍浑身上下杀气腾腾,纵是林泰这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军也不敢与其对视。
  “大人,您让我们兄弟办的事成了。”气喘吁吁的血龙卫从门外快步走了进来。
  “是吗?武当和少林也派人了?”
  “回大人的话,武当以不愿伤及无辜惟有拒绝派弟子下山,少林、崆峒还言辞错错的说这是助纣为虐呢,呵呵。”
  “是吗?哈哈~~~~~~~助纣为虐,我徐绍还没那本事吧,纣王纵然昏庸无道,却也君临天下二十余载,不枉来这凡世走一遭嘛,我徐绍可没那个胆子,最后他们是如何答应的。”
  “还不是大人您给的那些东西嘛,那些老家伙其实也就是道貌岸然之辈,大人,这是少林方丈悟道送给您的少林绝学,表示愿意与大人站在同一战壕。”
  “哦?什么东西?”
  “是少林的七十儿绝技,不过以我看来,大人您怕是没这耐心修炼了,所以我擅作主张给推辞了。”一号摆出一个很洒脱的模样,顿时让徐绍“噗嗤”一笑:“什么七十二绝技啊,学习那东西至少得几十年,我没这方面天分,不过你干嘛不手下,以后留着送人也好啊,哎,可惜了。”
  “…………”林泰在一旁听得是珠汗淋漓,这个徐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看他那样子,似乎无所不会,无所不知似的。
  “一号,你安排一下,让那些江湖人士即可启程赶往山东,不得延误,我要在十天后听到好消息。”
  “嗻。”
  “戴梓那边怎么样了,好像他从盛京到我们这里,有三个月了吧。”徐绍刚刚想起这个兵器专家,便开口询问起来。
  “大人,您还好意思提啊,那个戴梓一直不知道是您把他从盛京弄到山庄里来的,开始吵的可凶了,这一个月以来才好点。”
  “废话,我能见他嘛,他可是皇上下旨终生不得录用的人,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朝廷命官,留下把柄就不好了嘛,咳咳。”
  “……徐兄,你连杀人放火,策划暴乱的事都敢做,见个人还能如此,领教,林某领教了。”林泰在一旁取笑起徐绍起来。
  “嗯,我也就是想晾着他,等时机成熟了在去见他吧,二号,你安排他到兵器库去,等他把他那个冲锋枪……嗯……连珠火铜制造出来让我看看在见他,如果只是吹牛,那我见他岂不是太浪费时间了。”
  “这么说林某在这里也浪费徐兄时间喽?”林泰与徐绍相交两年多,也是唯一一对官场上值得信任与依赖的朋友。
  “我可没这么说,林兄你要没事可以四处逛逛,我得去陪老婆了,小家伙还有几个月就要出世了,嘿嘿,当爹的滋味真不错。”徐绍起身拍拍林泰的肩膀,狡黠一笑道。
  “……”
  ***********************************
  康熙五十三年六月十八日,浙江、广东、福建三省遭到大批海匪袭击,沿海百姓财物损失重大,大批房屋被海匪烧毁,同时有大批海匪于浙江登岸,嘉兴府所有被洗劫一空,人员伤亡不计其数(无一人死亡);同年六月二十日,山东出现大批山匪流寇,初步判定为劫持四川税银的雁荡山群匪;康熙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福建、山东二省大批官员被一群来路不明的江湖人士悬挂城楼示众;康熙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辽东百姓不明原因攻击辽东卫驻地,官军一时难以镇压,隐隐有激起民变之趋势;康熙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福建水师不敌东瀛海寇败退福州;康熙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晚,山东部分地区红灯教煽动百姓阴谋造反;康熙五十三年六月三十日,山东绿营全军覆没,六百里告急于京都。大清帝国东南半壁江山一时间岌岌可危。
  短短一月,事情发展到连徐绍都没有想到的地步,其中东瀛海匪袭击福建并不在他预料之中,山东红灯教造反,咋一看是偶然,冥冥之中却又暗藏玄机,康熙五十三年山东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多有怨言。又经红灯教早已蠢蠢欲动,徐绍策划在先,东南半壁江山已乱,红灯教趁机煽动朱明遗老遗少,掀起了一场驱除蛮夷的复国战。
  

099章:天下动荡
更新时间2008…12…8 20:27:33  字数:2138

 关于东南之乱没有及时制止甚至出现了蔓延的趋势的根本原因,后世无数史学家在这方面前仆后继的研究、探讨,最终统一的意见不外乎三点。
  其一:清王朝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年迈的康熙皇帝在前期误以为是东南官员不服朝廷对于徐绍的处置,才会故意夸大其词,起初仅仅是由兵部发布公文,交由地方驻军剿灭叛匪,直到醒悟之际大祸已成,悔之晚矣。
  其二:地方驻军统帅以朝廷不提供军饷为由,迟迟不肯发兵或消极抗战,最后出兵之际,大祸已经酿成,非地方驻军可以左右局势。
  其三:以徐绍为主的封疆大吏故意挑弄事端,纵容叛匪、甚至私下里还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更令人骇然听闻的便是兵匪一家亲,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野心膨胀,如同济南一个小村子的村长,就敢带领全村一百多名壮丁围攻济南府,虽然失败,却成为了济南动乱的导火索,一月之间,仅济南一府便有三十二个村子揭竿而起,济南是山东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区,当地的百姓早已因为缺粮断水,苦不堪言,顺是死,反亦是死,宁可轰轰烈烈,不做待死羔羊。最终一场空前的贫民反清动乱一发不可收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