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犹太智慧枕边书 >

第7部分

犹太智慧枕边书-第7部分

小说: 犹太智慧枕边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两年后,他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普通人。那些曾经和他热恋的模特和像苍蝇一样追逐他的电影公司全都不见了。    
    詹森现正在四处筹款准备东山再起,但他发现,原来借钱竟然如此困难。没有一家公司和金融机构愿意借钱给他,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最后,他从他的叔叔那里借到了钱,又注册了一个网站,但风光不再。    
    詹森说:“经过这些事,我终于明白了,金钱只认得金钱,它不会认得人。以前我失败的原因是,我总认为金钱是认得我的。”    
    有媒体评价说:这位20岁的年轻人,以后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    
    人与人的关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别人对你的态度会随着你自身的条件改变而改变。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是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重要前提之一。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的人

    保罗·艾伦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同时对天文学也充满特别的兴趣,一有空不是沉浸在音乐里,就是对着天空发呆。因此,在同学之间,他被视为一个不善交际的人。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朋友,比他低两个年级的一位金发男孩,就经常到班里来找他,因为他父亲是图书管理员,金发男孩要通过他借一些最新的电脑书籍。    
    在借书还书的过程中,艾伦喜欢上了那个金发男孩,于是经常跟他出入于学校的计算机房,与金发男孩一起玩编程游戏。从“三连棋”一直玩到“登月”,临毕业时,他也成为一个仅次于金发男孩的计算机高手。    
    1971年春天,艾伦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学习航天;次年,那位金发男孩进入哈佛,学习法律。两人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经常联系,金发男孩继续跟他借书,他继续跟他探讨编程问题。    
    1974年寒假,艾伦在《流行电子》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绍世界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他兴奋异常,因为在中学时,那个金发男孩就经常在他面前抱怨,计算机太笨重了!说,要是小到家里能放下就好了。    
    艾伦拿着那本杂志去了哈佛,见到那位金发男孩,说,能放在家里的计算机造出来了。金发男孩当时正为“是继续学法律,还是搞计算机”而苦恼。当他看到《流行电子》杂志上的那台所谓的家用电脑后,说:“你不要走了,我们一起干点正经事。”    
    艾伦没有走,在哈佛所在的城市——波士顿住了下来,并且一住就是8个星期。在这8个星期里,他和金发男孩没日没夜地工作,用Basic语言编了一套程序,这套程序可以装进那台名为Altair8008的家用电脑里,并且能像汽车制造厂的大型计算机一样工作。    
    当他们带着这套程序走进那家微型计算机生产厂家时,竟然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复,给他们3000美元的基价,以后每出一份程序拷贝,付30美元的版税。    
    艾伦和金发男孩喜出望外,再也没有回到学校。3个月后,一家名为微软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在波士顿注册,总经理是那金发男孩——比尔·盖茨,副总经理是保罗·艾伦。    
    现在微软公司已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巨无霸,总经理比尔·盖茨已成为人所共知的世界首富。艾伦在总经理的巨大光环下,虽然有些暗淡,但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也名列前5位,个人资产210亿美元。    
    前不久,有人写了一本书,称保罗·艾伦是一位“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的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与一个注定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交往,自己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穷人呢?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在生活中要主动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用金钱、心血和精力笼络权势者

    罗斯柴尔德在实践中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要在这个犹太人备受歧视的社会里脱颖而出,接近手握巨大权势的领主并博得其欢心是最有效的手段。    
    他借受当地领主比海姆公爵召见的机会,不但把花了很多心血和高价收集的古钱币以低得离奇的价格卖给公爵,同时还极力帮助公爵收古币,经常为他介绍一些能够使其获得数倍利润的顾客,不遗余力地帮公爵赚钱。如此一来,公爵不但从买卖中尝到了很多甜头,对古钱币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罗斯柴尔德和他的关系逐渐演变为带伙伴意味的长期关系,远非只是普通的几笔买卖关系。    
    如果说一两次的“舍本大减价”一般人也可能做得到的话,罗斯柴尔德这种一直“舍本”帮助别人赚钱的做法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虽然他得以在宫廷出出进进,但自己在经济上仍然相当拮据。他为了实现长期战略,宁可舍弃眼前的小利。这种把金钱、心血和精力彻底投注于某个特定人物的做法,日后便成为罗斯柴尔德家庭的一种基本战略。如若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就甘愿做出巨大的牺牲与之打交道,为之提供情报,献上热忱的服务;等到双方建立起无法动摇的深厚关系之后,再从这类强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收益。    
    在罗斯柴尔德25岁那年,他获得了“宫廷御用商人”的头衔。罗斯柴尔德的策略奏效了。    
    为了得到长期的利益,必须在开始的时候让对方尝到他一辈子也忘不掉的甜头。放长线钓大鱼,舍小利获大利,这就是成功的犹太商人的生意经。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一个无聊的想象

    在苏格兰的南部,有20年没下雪了,突然有一晚下了大雪。克兰赛先生很想去滑雪,可是又苦于没有雪橇。他的妻子对他说:“你的朋友米立干不是有雪橇吗?我相信他一定会借给你的。”“真是好主意!”于是,克兰赛就去找他的好朋友米立干。    
    路上很冷,他半路走进一间酒吧,去喝一杯酒。从酒吧出来的时候,他心里想:“我希望米立干能把雪橇借给我,不过也许他会怕我把他的雪橇弄坏了。”    
    走着走着,他又想:“要是他自己不用,又舍不得借给我,那他真是一个无聊的家伙。”    
    想着想着,他心里就有点闷,好像已经被米立干拒绝了。于是他走进了另一间酒吧,渴点酒来解闷。    
    等他出来的时候,他就对自己说:“要是那个家伙真的不肯借给我,我一辈子也不跟他讲话。”    
    他到了米立干的家,已经夜深了,米立干的窗子已经没了灯光。他心里气急了,拾起一块石子,把窗玻璃打得粉碎。一会儿,米立干穿着睡衣,出现在那破了的窗口前,向街上愤怒地叫喊:“是谁把我的窗子打碎了?”    
    “是我,混蛋!”克兰赛举着拳头向米立干挥舞:“你留着你的雪橇吧,看你老子要把它打个稀烂!”    
    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要对别人胡乱想象,要本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和别人交往;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不要感到难于启齿。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一句神奇的格言

    保险推销员甘道夫年轻时,拜访过一位很有名气的书商。在他家里,甘道夫看到许多徽章及奖杯。于是,甘道夫问他:    
    “这些徽章和奖杯是如何得来的?”    
    “我曾获得过美国最佳书商的称号。”    
    “你是如何成为第一名的?”    
    “因为我知道一句神奇的格言。”    
    “什么神奇的格言?”    
    “我会向客户说‘我需要你的帮助’。当你诚心诚意地向别人求助时,没有人会说不。”    
    “你要求什么帮助?”    
    “我请他给我3个朋友的名字。”    
    甘道夫知道了这位先生当年成功的秘密,这位先生是向客户索求3个被推荐的名单,为什么是3个,而不是5个、10个呢?根据心理学家分析说,人们习惯性用“3”来思考,此外,很少人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    
    一句“我需要你的帮助”的确帮了甘道夫许多忙,在取得3个朋友的名字之后,甘道夫会向客户了解他的朋友的年龄、经济状况,然后在离开之前甘道夫会对客户说:    
    “你会在下周前与他们见面吗?如果会,你愿不愿意向他们提起我的名字?或者是,你会不会介意我提到你的名字呢?我会用我与你接触的方式,与他们接触。”    
    “我需要你的帮助”的确是一个好方法。甘道夫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因为很多人都愿意提供这种微不足道的帮助,他的客户群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通过真诚的交往和不懈的努力,甘道夫终于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一年内销售超过10亿美元寿险的成功人士。    
    为了更好地与人交往,了解人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必要的。人人都需要认同,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当你用低姿态诚恳地求助时,对方一定会做出积极的响应。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一家犹太人养了一只狗,全家人都喜欢这只狗,尤其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更是对狗疼爱备至,整日同吃同住,难舍难分。    
    可是,有一天,狗突然死了,这使儿子伤心至极、痛不欲生。父亲尽管也有点痛心,但他认为狗迟早会死,这是一件没办法的事,只能把它拉出了事,但儿子却一定要将狗埋在自己家的后院。    
    结果,父子两人为此而闹僵了。无奈,只好找拉比咨询。拉比尽管常常为别人提供各种咨询,但从来没有涉及狗的葬礼的。但他很了解此时那个小孩无比悲伤的心情。    
    于是,拉比就查找有关资料,结果正好在《塔木德》中找到了一个有关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家人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有条毒蛇爬进牛奶桶中,它的毒液溶进了牛奶,这件事只有家里的狗看到了。    
    晚上,全家人正要喝桶中的牛奶时,狗就叫了起来,并扑上来打翻了盛奶的杯子,自己喝了起来,正当大家生气时,狗已经死了。    
    这下子全家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牛奶里有毒,所以大家对狗感激不尽。    
    听完这则故事后,父亲同意儿子的做法。    
    这个故事表面上是讲有关狗的事情,但实际上是教诲人们凡事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和着想。    
    当然,这件事能够圆满解决,和拉比的处世艺术也是分不开的。他没有把任何东西强加于父亲,只是讲了一个关于狗的故事,这就在尊重了儿子意愿的同时,也尊重了父亲的权威,那么,父亲何不顺水推舟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经常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放到笼子里的一只小鸟

    12岁的小索尔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他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索尔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放到自己的笼子里,让它为自己一人歌唱。    
    果然,索尔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小鸟美妙的歌唱,索尔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他把鸟笼放到自家后院。第二天,小画眉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    
    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比他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索尔去看他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发现它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他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自己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索尔把小鸟那可怕的厄运告诉了爸爸。对鸟类颇有研究的爸爸给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母美洲画眉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从此以后,索尔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感到舒适的生活方式,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充分尊重别人的自由是非常必要的。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一只照看孩子的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