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犹太智慧枕边书 >

第39部分

犹太智慧枕边书-第39部分

小说: 犹太智慧枕边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从箱底的一个绸包里拿了出来,一一展现在他们眼前,那是当年富商送给她的一条条项链:珍珠的,翡翠的,玛瑙的……琳琅满目,光彩照人。    
    亲友们围上前,啧啧称奇,争着说些动听和感人的话。她的表情木木的,不紧不慢地吐出一句:“值不得多少钱的,它们都是假的。”    
    “我不会骗你们的。”她轻轻挥了下手,淡淡地又道,声音低沉得像从远古传来,“当初他曾想给我买那些价值昂贵的首饰,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东西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心里是否有我,爱我。当他把这一串串项链戴在我的脖子上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你们也许不知道,这些年来,我没有一天不打开这个红色绸包细细地端详,守着它们,我觉得自己是那么富有,就像他仍在我的眼前,陪伴着我,我一点也不寂寞,过得很好。”    
    屋里寂寂的,谁也没有再说话。走出屋外的时候,谁的心里都明白:即使这些项链真的价值连城,她也不会卖掉的,那是她的所有,她真爱的全部,她生命的最后守望。    
    至真至纯的爱情是一种精神财富,它带给人的慰藉,往往会超过任何物质财富。


犹太人关于爱和家庭生活的智慧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在犹太人中,流传这这样一个故事:    
    在犹太教堂里,斯坦因拉比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教庭执事。当委员会聘请他主持事务室时,他不无得意地宣称自己在拉比神学院研究班学过家庭问题咨询课程,并且迫不及待地准备对本地教民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此后不久,一个年轻的女教民来到了他的事务室。她双眼红肿,一开口就止不住要哭。“这人,拉比,”她开始述说,“他不要求别的,只知道要吻我,吻,吻,更多的吻,我怎样才能阻止他这样做呢?”    
    “注意,你得坚决拒绝他,坚强些,”拉比出主意说,“对他说不行,如果他再纠缠,命令他出去。”    
    两周后,这位年轻的太太又来到拉比的事务所。她看上去仍旧可怜兮兮、心烦意乱。“我真不明白怎样对你说才好,拉比,”她说,“他唯一想干的事情就是想触摸我。他用手将我的全身摸遍。我不知道要怎样对付他。”    
    拉比勃然大怒。“这个流氓,”他大喊着,“警告他管住自己的手,放规矩些,这样他就不会触摸你或吻你了。如果这不足以阻止他的话,你就叫警察。必要时我会赶过来,将这无赖扔到门外,这可是让他名誉扫地,大丢面子的事呢!”    
    两个星期过去了,这位年轻的教民又坐到了拉比的事务室里。她拘谨娴静,双手交叠放在一条湿透了的手绢上。“拉比,从上次我见到您以来,他所想干的事情就是要和我睡觉。”她说。    
    “这个无法无天的坏蛋。”拉比忍不住叫了起来。    
    “我当然说过不行——不要亲我,不许摸我,不要和我同床共枕。”年轻的妇人继续说,“可现在,现在他要和我离婚。”    
    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是避免婚姻的灾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生活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持婚姻的完整。


犹太人关于爱和家庭生活的智慧往拉比脸上吐口水

    《塔木德》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有一个叫梅厄的拉比,很擅长演讲。    
    他在每周的星期五晚上,即安息日前夕,前往会堂演讲,每次都有好几百人来听他的演说。其中,有一个妇女,非常喜欢听梅厄拉比的说教。尽管星期五晚上犹太主妇通常都呆在家里准备安息日会餐用的菜肴等,可她却每次都去听拉比的演讲。    
    有一次,梅厄拉比的说教长了一些,等她回到家已经很晚了。还没进门,她就被丈夫拦住了。他生气地问她:“安息日的菜肴还没准备好,你到底上哪里去了?”    
    她回答说:“我到会堂去听梅厄拉比说教了。”    
    丈夫听了,对她说:“除非你往拉比脸上吐口水,否则就不要进这屋子来。”    
    说完,他就把门锁上了。她没有办法,只好和朋友们住在一起。    
    梅厄拉比听说这件事后,知道自己的话说得太长,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和睦。    
    于是,拉比特地请那个女子来,告诉她自己的眼睛常会疼痛,请她用口水帮他洗洗眼睛。这是沙漠地带人们清理眼睛里的灰沙时常用的办法。    
    这位女子就往拉比眼睛里吐了一口口水。眼睛好了,她和丈夫的家庭矛盾也消除了。    
    弟子们问拉比:“你是很有名望的拉比,为什么会允许她往脸上吐口水?”    
    拉比真挚地说:“为了挽回家庭的和睦,就要尽一切力量。”    
    显然,越是处于险恶的社会环境中,和睦家庭中的温馨亲情就越能使散居的犹太人感受到“共同体”的温暖,从而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这种朝着直接共同体——家庭——的向心力,汇聚在一起,便是整个犹太民族的凝聚力。    
    爱情关系处于低潮并不意味着爱情关系已经无法挽救,即使是最完美的爱情关系,它也有困难的时期。爱情关系中的困难或低潮的出现,只是要求双方用灵活、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变化!


犹太人关于爱和家庭生活的智慧孝敬父母,兄友弟恭

    有个犹太人住在古代以色列的一个叫戴马的镇上。他拥有一块价值6000个金币的钻石。有个拉比想用这颗钻石来装饰圣殿的正殿,便带了6000个金币来到他家,向他买这块钻石。    
    可是凑巧放钻石的金库的钥匙放在父亲的枕头下方,而父亲又刚好睡得正香。这个人便对拉比说:“因为我不能吵醒父亲,所以,不能把钻石卖给你。”    
    拉比认为,这个人为了不吵醒父亲而宁肯放弃赚钱的机会,是个孝顺儿子,值得褒奖。    
    而一位拉比自己所行的孝道,更令人惊叹。他同母亲一起外出,走到一片高低不平的地方时,母亲每走出一步,拉比便把自己的手伸出来,垫在母亲的脚下。    
    《塔木德》非常推崇孝敬父母,故而每一个犹太人从小就很懂尊老爱幼。此外,《塔木德》还特别强调“兄友弟恭”。    
    《塔木德》上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两个犹太兄弟。哥哥已经结婚,有妻子儿女,弟弟还是独身。两兄弟都是非常勤劳的农夫。父亲死时,把财产分给了两兄弟。    
    兄弟俩将收获的苹果和玉米,公平地分成两份,各自藏在自己的仓库里。    
    到了晚上,弟弟想,哥哥有妻子儿女,开销大,所以从自己所得的份额中,拿出了一部分移到哥哥的仓库里。    
    同时,哥哥却认为自己有妻子儿女,没有后顾之忧,而弟弟还是独身,应该为以后的生活多准备一些,所以把自己的一部分玉米和苹果搬到了弟弟的仓库里。    
    第二天早上,兄弟俩醒来后到仓库里一看,东西都一点不少地放在那里。    
    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都这样,他俩不约而同地连续搬运了三个晚上。    
    在第四个晚上,兄弟俩在将各自的东西搬到对方仓库去的路上竟相遇了。两个人终于知道对方的心意,不约而同地扔下手上的农作物,紧紧地抱在一起哭了。    
    两兄弟抱在一起哭泣的地方,成为耶路撒冷最受尊敬的场所,直到今天仍被追思传颂着。    
    “兄友弟恭”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视家庭关系,维系家庭,就是维系民族。


犹太人关于爱和家庭生活的智慧今天是母亲的生日

    他在为工作埋头忙碌过冬季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他老早就计划好要利用这个机会到一个风景佳丽的观光胜地去,泡泡音乐厅,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憩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他打电话给他母亲,告诉她去度假的主意,她说:    
    “你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母亲,我也想去看你,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已约好了见面时间。”他说。    
    当他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他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买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他知道母亲喜欢鲜花。    
    店里有个小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有愁容,因为他发现所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钱。    
    他问小男孩:“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他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激你的慷慨。”    
    他说:“没关系,今天也是我母亲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转身走了。    
    他选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老板写下他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时,他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跪在一个小墓碑前,把玫瑰花摊放在碑上。小男孩也看见他,挥手说:    
    “先生,我妈妈喜欢我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他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他说,“我自己去送。”    
    我们一生也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趁着父母还健在,一定要多多抽时间去看看他们。


犹太人关于爱和家庭生活的智慧不要为洒在地上的牛奶而哭泣

    有一位父亲存了很久的钱,终于买了一辆雪亮的新车,他非常宝贝这部车,每天都洗车打蜡,他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爱车,也非常兴奋地帮爸爸一起洗。父亲有这样一个儿子,非常满足,很为这个儿子体谅为父的心而欣慰。    
    有一天,这位父亲很累,虽然车子因为淋了雨而显得脏,但他实在太累了,心想,改天再洗车吧!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兴冲冲的要帮爸爸洗车,父亲见他人小志气大,心里更加得意,便放手让儿子洗。    
    小儿子要洗车,却找不到抹布,他走进厨房,立时便想到母亲平常炒完菜洗锅子时,都是用钢刷使劲刷才刷干净的,所以既然没有抹布,就用钢刷吧!    
    他拿起钢刷用力地洗起车来,一遍又一遍,像刷锅子一样刷车。等他洗完之后,“哇!”他大哭失声,车子怎么都花了?这下惨了,他急忙跑去找父亲,边哭边说:“爸爸,对不起,爸爸,你来看!”父亲疑惑地跟着儿子走到车旁,他也“哇”的一声:“我的车!我的车。”    
    这位父亲气得走进房间,他十分生气地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呀,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那是我新买的车,一个月不到,就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处罚我的孩子?”    
    他才祷告完,在他心里忽然出现一个声音:“不要为洒在地上的牛奶而哭泣。”    
    突然间,他像是被点醒了。    
    他走出房门,儿子正害怕地流着泪,动也不敢动。    
    父亲急忙把孩子拥在怀里,并且说:“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你,胜过那部车子。”    
    一个人应该具有恭敬友爱别人之心,心地宽容,气量应该大一些,对待孩子时,尤其要如此。犹太人格言说:“切勿威吓孩子:要么罚他,要么饶他……非打不可,就使用一棵小草。”


犹太人关于爱和家庭生活的智慧不要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

    根据澳洲钢琴家大卫赫夫考的故事拍成的《钢琴师》,是一部精致、优雅又流畅的电影。一位天才儿童,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在音乐海中泅泳,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父亲的专制使孩子苦学有成,却也使性格乖巧的孩子受了相当的心理压力,最后进了疯人院。除了钢琴,他一切失常。最后在一个女人的扶持下,钢琴师才又进入演奏厅,在如雷掌声中啜泣。    
    从集中营逃出来的父亲,常不自觉地把家庭组成另外一个集中营。钢琴师的父亲是幸免于纳粹魔爪的犹太人,逃出来之后,对现实社会依然缺乏安全感。    
    他不知不觉地把家弄成了另一个集中营。他强迫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演练艰难地拉赫曼厄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不许孩子离开家庭赴异地深造,学成后也不准他回家,造成孩子精神崩溃。直到他死后,钢琴师才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