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犹太智慧枕边书 >

第12部分

犹太智慧枕边书-第12部分

小说: 犹太智慧枕边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公主得了重病,危在旦夕。束手无策的御医告诉国王,除非得到神药,否则公主就没救了。    
    国王焦急万分,赶紧贴出布告:任何人只要能治愈公主的病,不仅公主可以嫁给他,而且还立他为王位继承人。    
    在遥远的地方有弟兄三人,其中老大有一只千里眼望远镜,正巧看到了国王的布告。他便同两位兄弟商议,要去治好公主的病;两个弟弟也各有宝物:老二有一块会飞的魔毯,可作交通工具;老三有一只魔力的苹果,不管什么病,吃了这个苹果马上就会痊愈。    
    三兄弟商量好后,就一起飞往王室。公主吃了苹果后,果然疾病痊愈。    
    国王欣喜若狂,立即命令准备宴会,向全国宣布新驸马。    
    可是,国王只有一个女儿,而治病的却是三人,从生活实际和犹太律法上都不允许“一女事三夫”,那么究竟让公主嫁给谁呢?    
    老大说:“如果不是我用千里眼看到布告,我们也不会想到这儿为公主治病。”    
    老二说:“如果没有魔毯,这么远的地方,怎么能来得了呢?”    
    老三说:“如果没有魔力苹果,即使来了,也治不好病。”    
    这个问题使国王很为难,公主既不能嫁给三个人,又不能单独嫁给其中一个人,否则就是对其他两人的失信。违约同样是犹太律法所不允许的。那么,只能说布告上的内容有漏洞,若想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避开漏洞。    
    国王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定了拿苹果的老三为驸马。    
    国王认为,有千里眼的老大,仍然拥有千里眼;有魔毯的老二,仍然拥有魔毯;只有老三将苹果给公主吃了,最后什么也没有了。根据《塔木德》律法:“当一个人为一人服务时,最可贵的还是把一切都奉献出来的人。”这就是国王为了避免违约,而又避开合同的漏洞所寻求的一条标准。即不看谁对治病的贡献大,而只看谁奉献得多。    
    在生活中应该把诚心和聪明结合起来。信守合同是一种诚信;巧妙地避开合同中的漏洞则是一种聪明。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有些争论连上帝都无法裁决

    《塔木德》上说:“有些争论连上帝都无法裁决。”    
    以利泽拉比与同道们在一个复杂的律法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以利泽拉比引用了各种论据,就是不能使同道们信服。最后,以利泽拉比只能要求神来干预以证明他的正确。    
    以利泽拉比大声说道:“如果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这棵角豆树为我证明!”    
    于是,角豆树移动了100尺。    
    然而,同道们却说:“角豆树作不了证。”    
    以利泽拉比又大声说道:“要是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这小溪之水为我证明!”    
    于是,小溪便离开原来的河道,往后退了一段。    
    然而,同道们却说:“河道作不了证。”    
    以利泽拉比又大声说道:“要是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学院的围墙为我证明!”    
    于是,学院四周的墙开始崩裂,眼看着就要倒塌。    
    这时,约书亚拉比喝道:“研究《托拉》的学者们争论,与你围墙何干?”    
    出于对约书亚拉比的尊重,围墙没有倒塌;但出于对以利泽拉比的尊重,围墙也没有恢复原状,就一直这么倾斜着。    
    最后,以利泽拉比只好祷告:“要是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上天为我证明!”    
    于是,天上传来了声音,宣告道:    
    “你们同以利泽拉比争论什么,律法同他的观点是一致的。”    
    约书亚拉比闻声站了起来,当即宣布:    
    “不是在天上。”    
    约书亚拉比的这句话,语出《圣经·申命记》:“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不是你难行的,也不是离你远的。不是在天上,使你说,谁替我们上天取下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显然,此话本意应是:上帝的诫命不是世人难以遵守的,不像天上之物不可企及。    
    那么,这句话用在这儿又是什么意思呢?    
    杰勒米亚拉比解释道:“《托拉》早已在西奈山上给予了以色列人,我们对天上的声音已不再关心。因为上帝早在西奈山上就写下了:必须赞同大多数人的意见。”    
    在很多时候,事实的真相往往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不同人的观点可能存在分歧,这并不意味着其中一定有某个人的观点错了,必须做出某些改变——经常的情况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不要轻率地做出决定

    克朗基特小时候住在豪斯顿。一天,他在一家杂货店看到一块手表,这块表的价格是1美元。由于他没有钱,而且也不可能很快就筹集到一笔钱,于是问店主能不能先把这块表给他,以后再分期付钱。店主同意了。    
    第二天,克朗基特偶然对母亲提起了这件事,母亲表示坚决反对他的这种做法。在她看来,他利用了别人的信任。她把钱付给店主后,回家来找儿子。    
    “难道你不明白吗?”她说,“你想买一块手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你完全不明白该怎样挣这笔钱。尽管这里面不存在撒谎和欺骗,可是在这个事情上你显得太轻率了。这是一件不明不白的事。孩子,你应该注意:不明不白地处理事情,结果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    
    母亲把手表拿走了,直到克朗基特能够挣到这笔钱,才能从她那儿把手表买来。    
    多年来,克朗基特一直记着母亲的教诲。作为新闻评论员,他必须始终警惕着不明不白的事情。对半真半假的报道避而远之,对听来很真实却又有声有色的故事置若罔闻。    
    一次,一些投机商愿意给克朗基特一大块土地,他们没有建议他在广播中谈论他们的资产,只是让他报道他在他们的地区拥有土地。但是克朗基特认为这是一件不明不白的事情,所以,拒绝接受他们赠给自己的土地。    
    不明不白地处理事情会把一切都弄得一塌糊涂。为了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要避免模棱两可的事情。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选择求生的对象

    贾迪·波德默是一名犹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没人知道,因为他没留下任何文字性的东西,然而,他在危难时期的一个决定,却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办法定下来之后,接下来是选择求生的对象。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金·奥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发家的。40年来,为了支持他打败竞争对手,波德默家族的钱,从来都没有存入过其他的银行,就是到事发的时候,他的银行里还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万马克。现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灭顶之灾,向他求助,他怎会袖手旁观?    
    68岁的老人却不是这种意见,他认为应该向拉尔夫·本内特求助,他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后来是经过他的资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业。现在虽然很少往来,但心理上从没断绝过感激和思念。    
    最后,老人说,你们还是去求助拉尔夫·本内特先生吧!虽然我们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一早,两个儿子出发了。在路上,二儿子说,我们不能去本内特先生那儿,上次我见他时,他还提那700吨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奥尼尔。最后,二儿子去了银行家那儿,大儿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个叫艾森·波德默的人,从日本辗转回到德国,去寻找他的家人,最后一无所获。后来,他从纳粹档案中查到这么一条记录:银行家金·奥尼尔来电,家中闯入一个年轻男子,疑是犹太人。一年后,他又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亡档案中,查到他父亲、母亲、妻子、弟妻及6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后第四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国;2003年12月4日去世,终年83岁,留下1部回忆录、2个儿子、3个女儿和9个孙子、孙女。他的回忆录主要讲述了他在木材商本内特的帮助之下,怎样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该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父亲贾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写着:许多人认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    
    与人交往的时候,看清对方的真正面目是很难的。但是,你可以考察对方的行为。如果他过去一贯无私地帮助别人,他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一个美妙的答案

    中世纪时,有个埃及国王接连打败了几个王国。但他连年用兵,国库快空了;此时,又急需一笔巨款,却发现再也拿不出钱了。他的主意打到了犹太富翁麦启士德的身上。但他知道犹太人决不会轻易出钱,得做个圈套让他钻才行。国王思索了好久,总算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把麦启士德请进宫,摆上山珍海味盛情款待。酒过三巡,国王喷着酒气向富翁请教道:“麦启士德先生,听说您学识渊博,智慧过人,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讨教一个问题。”    
    麦启士德见国王那副故作谦恭的表情,怀着戒备的心理说:“不敢当,不敢当,我麦启士德不过是个酒囊饭袋而已。”    
    “不必谦虚。”国王继续说,“听说您对宗教很有研究,所以我想请教一下,在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中,到底哪一种才算是正宗呢?”    
    聪明的麦启士德一听此话,就知道国王在耍弄阴谋诡计,假如自己偏袒哪一方,而贬低另外一方,说不定会中他的圈套。这问题不能直接回答,不妨同他兜个圈子再说。他想了一会,沉着地说:“陛下所提的这个宗教问题,真是太有意义啦!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假如陛下允许我讲完那个故事的话,就一定能得到一个美妙的答案。”    
    国王点点头说:“那您请讲。”    
    麦启士德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大富翁,家里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特别有一件稀世珍宝,是一枚闪烁着异彩的戒指,价值连城,富翁特别珍爱。临终前,他在遗嘱上写道:得到这戒指的便是他的继承人,其余的子女都要尊他为一家之长。遗嘱要后代永久保存好这个传家之宝,不能让它落到外人的手里。    
    得到这戒指的子子孙孙,都用同样的方法立遗嘱教后代们遵守,谁得到戒指谁便是一家之长。后来,这戒指传到某个后代手里,他有3个儿子,个个受到他的钟爱。在临终前,他拿不定主意,到底把戒指传给谁。    
    当时,3个儿子都向他请求得到戒指。他想不出好办法,只得私下里请来一个身怀绝技的匠人,仿造两枚戒指。父亲临终前,就把这3枚连匠人也难分真假的戒指,私下里分别传给了3个儿子。这下可好,待父亲一闭眼,3个儿子都拿出戒指作为凭证,要求以家长的名义继承产业,可是谁也分辨不出哪只是真品。于是,究竟谁应该做真正的家长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无法解决。    
    麦启士德讲完故事后,微笑着对国王说:“尊敬的陛下,天父所赐给三种民族的三种信仰,难道不是和这三种情形一样吗?你问我哪一种才算正宗,其实,大家都以为自己的信仰是正宗。他们都可以抬出自己的教义和戒律来,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教义、真正的戒律,以为自己是天父的真正继承人。这个问题之难以解决,就像是那3枚戒指一样,实在叫人无从做出正确判断。陛下您说对吗?”    
    国王面对聪明机灵的麦启士德,一时无言以对……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懂得含蓄和回避矛盾。知道什么问题最好不回答,也是一种智慧。


犹太人关于处世的智慧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

    售货员费尔南多在礼拜五黄昏经过一个小镇。由于身无分文,他无法食宿,只好到犹太教会堂找执事,请他推荐一个提供安息食宿的家庭。    
    执事查了一下记事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