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蛇吞象 >

第6部分

蛇吞象-第6部分

小说: 蛇吞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一个成熟的社会,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竞争的机会,但是每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独到的眼光。独到的眼光,是一个企业家必备的能力。它会为整个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从而创造人生的辉煌。香港著名的企业家霍英东就是靠独到的远见而发展壮大的。    
    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130亿港元,更因为他连续几届担任全国政协、人大常委会常委,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但是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且可以卖出不低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并及时赶到现场,只要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拍卖品,就大批买进,修好后迅速卖出。但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成交。他兴高采烈地回家请母亲凑钱交款,可是由于他经常冒险,母亲在生意上从来不信任他,也不肯给他钱去冒险。霍英东眼睁睁地看着一笔大买卖就要落空,正在着急,不料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虽然利润不算太大,但经过几次倒卖,霍英东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朝鲜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人多地少,特别是内地解放后,香港的人口从50万一下子增长到250万,居住的环境特别恶劣。但是随着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一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旧楼建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短缺,发展就比较慢。他苦苦地思索改革房地产经营的方法,却没有结果。    
    有一天,有个邻居到工地上找他,说是要买楼。霍英东抱歉地告诉他,盖好的楼已经卖完了。邻居指着工地上正在盖的楼说:“就这一幢,你卖一套给我好不好?”霍英东灵机一动,说:“你能不能先付定金?”那人笑着说:“行,我先付定金,盖好后,你把我指定的楼层给我,我就把钱交齐。”两人就这样成交了。    
    这个偶然的事件,使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立刻想到,他完全可以采用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个办法不但能为他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还能大大推动销售。    
    因为,房产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要想买一幢楼,就得准备好几十万元的现金,一手交钱,一手房屋,少不得一角一分,拖不得一时一刻。当时,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买得起房产,所以房地产也就不可能太兴旺。现在霍英东采用的房产预售的新办法,只要先交付10%的定金,就可以购得即将破土动工兴建的新楼。也就是说,要买一幢价值10万港元的新楼,只要付1万港元,就可以买到所有权,以后分期付款。这对于房地产商人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利用人家交付的现金,他们原来只够盖1幢楼的钱,现在就可以同时动手盖10幢楼,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对于购买房产的人来说,也是有利的。先付一小笔钱,就可以取得所有权,等到楼房建成时,很可能地价、房价都已上涨,而已付定金的买方只要把房产卖掉,就有可能赚一大笔钱。因此,很快就有一批人变成了专门买卖楼房所有权的商人,这就是后来香港盛行的“炒楼花”。这个改变很受欢迎,开售之日,门口排起了长队,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霍英东的这种大胆的创举扩大了购买范围,用他自己的话说:“今天连一个佣人也可以拥有一层楼了,只要她先付一小笔定金。”因此他的房地产生意越做越活,资金运转快,效益日增。短短10年里,霍英东先生成为国际知名的香港房地产业巨头。    
    霍英东的远见和这个伟大的创举,首先改善了香港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对当时的香港人来说是一个大跃进了,同时,这也改变了他的一生。说他创造了新的方式革命一点也不为过,虽然他的这个创举有些偶然的因素,却有不同寻常的独到之处,这也是他成功的秘诀。


《蛇吞象》 抢占先机《蛇吞象》 没有眼光就没有一切

    第十式 没有眼光就没有一切    
    [陈天桥]1973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不久,在上海陆家嘴集团历任该集团下属公司的副总经理、集团公司董事长秘书等职务。1999年创办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职务。2004年1月,辞去总裁职务,出任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04年,他31岁时,身价已达88亿美元。    
    一些人想创业,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三个理由是:缺乏资金、没有路子、从未干过。而盛大公司的总裁陈天桥在讲述自己创业经验时,则认为:眼光、毅力是比资金、路子、经历更重要的创业资本。一个人要想成功,眼光是最重要的。如果说网络游戏成就了陈天桥,就算陈天桥当初没有迷上游戏,他一定也能找到其他创业的好点子——关键不是他看上的东西,而是他有穿透性的眼光。    
    陈天桥的成功很大的部分都要归结为他的眼光。如果没有眼光,大学毕业的陈天桥不会选择国企。1997年,作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复旦大学经济系高材生,他没有和其他的好学生一样,走进人人艳羡的外企。虽然无人知道他当时的真实想法,但是他后来在陆家嘴集团的一路高升,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才集中的地方,人才浪费也必然多——同样的努力,同样的禀赋,若在求贤若渴的国企必然比在人才扎堆的外企有更多的机会。陈天桥身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稳重,除了少年老成的天性,想必在大型国企担任要职的经历,也教给他不少为人做事的分寸尺度。    
    1999年,从国企跳槽出来之后,陈天桥进了证券公司。由于当时互联网业风起云涌,他又用筹集到的50万元人民币启动资金,成立了盛大网络公司,以社区游戏为主业,推出一只基于WEB的叫做史丹莫的小狗,并为此建立了一个虚拟社区——归谷。短短数月;陈天桥便掘到了第一桶金,盛大不但拥有了1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还获得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投资。    
    网站用户注册的火爆程度超过了所有旁观者的估计,但是陈天桥在欣喜之余,并没有喜出望外。对他而言,这个网站的成功理所当然,因为他的把握如此之大,以至于他后来对记者说,创业之初就认定自己绝不可能失败,因为自己了解游戏,了解玩家,也了解投资市场,成功获得中华网300万美元投资之后,陈天桥知道这种顺势而上的成功无法再来一次。此时,IT泡沫破灭,大多数互联网站风光不再。他决定改变公司的盈利方式,不再通过单个网站赚钱,不再靠简单的休闲游戏赚钱,而是通过遍布全国的网吧,代理和推广流行日韩的“多人角色扮演”游戏赚钱——他拿到韩国Actoz公司的《传奇》代理权,并联合中国电信(行情论坛)和成千上万的网吧向玩家兜售。结果,这款《传奇》启动了陈天桥自己的财富传奇。    
    在2001年盛大代理传奇游戏之初,渠道商因为对之并不看好而拒绝下单,盛大只能自己开辟销售渠道。同时;随着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传统渠道缺乏控制力和行动迟缓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面对这一状况,陈天桥一方面继续维护和增加其他的营销渠道作为补充;比如建设产品网站、合作专题网站等;另一方面;吸收我国台湾省和韩国的网吧营销机制;结合国内电子商务的状况;创造了E…sale模式;从而变盛大的“推”为玩家的“拉”。    
    盛大通过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直接与网吧产生供销关系,网吧业主填写一份申请表格向“盛大”提出在线申请,“盛大”审查确认后;网吧业主就可以用特定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其E…sale系统中,通过银行卡的电子转账就可在10分钟内完成虚拟点卡的进货。若用户在网吧游戏过程中需要充值,则网吧业主只要知道玩家的账号就能直接在E…sale系统内为玩家充值,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和即时交易,而且减少了流通费用。    
    陈天桥通过这种模式;使盛大摆脱了对传统渠道的依赖;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市场覆盖;甚至将市场扩展到了原有渠道覆盖不到的地区,比如区、县。    
    所有的判断必须依靠自己永远都相信自己——这句话说出来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但是做起来就是一个有力的座右铭。只有当一个人确信自己的眼光时,他才能真正做到永远都相信自己。    
    对于保留客户;提升盛大的忠诚度,陈天桥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盛大的游戏管理人员24小时保持与玩家的沟通;迅速形成了用户忠诚度和传播效应。在公司资金薄弱的情况下,盛大仍然毫不犹豫地投入500万元巨资,建立了一套大规模的呼叫中心;平均每天接听超过3000个电话,相应问题提交、答复只需24小时。如今,这种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业的默认标准。    
    互联网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资本市场不再相信说故事的高手,他们更需要赚钱的高手。于是,促使陈天桥及其同行们准确地定位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各种产品以及相关的管理设计有效地吸引用户,让他们愿意付钱,进而通过改造渠道模式实现大规模赢利,才赢得最终的成功。    
    商海的弄潮儿不但要有方向,有理想,更要有眼光,尤其是有赚钱的眼光。这是企业得以生存之道,而有生存才谈得上发展。


《蛇吞象》 抢占先机《蛇吞象》 抓住一闪而过的机会

    第十一式 抓住一闪而过的机会    
    [李晓华]1951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工人家庭。1969年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献出了自己8年的青春年华。回京后,做过锅炉工、炊事员。1981年当过推销员。而后往返于北京、广州之间,小有积蓄。1985年来到日本打工,通过代理赵章光101毛发再生精赚取了上亿元人民币。1988年,在香港成立了香港华达投资集团。历次《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从未将他遗漏过。美国《时代周刊》曾将他评为最有成就的企业家。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为什么企业家能抓住机会获得成功,而大多数人则一事无成呢?这是因为企业家以自己的智慧、魄力抓住一闪而过的机会,而有的人站在机会面前却熟视无睹。这就是成功的企业家与一般人的区别。    
    抓住一闪而过的机会是一个企业家成功的关键,其典型代表就是连续数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晓华。李晓华出生在北京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后被下放到北大荒,为了养家■口,开始倒腾些小生意,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    
    李晓华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抓住每一个一闪而过的机会。他善于抓住身边的小事、点点滴滴的环节,是个有头脑、有准备的人。他相信一旦真正接触到社会,经过准备的人与毫无准备的人面对社会的选择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李晓华的第一桶金靠在北戴河贩卖“美国冷饮”掘得。当时,他南下广州广交会寻找商业机会时,看上了一台美国产的样品冷饮机,掏出身边仅有的3000元人民币,将这台冷饮机运回了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