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心灵史 >

第11部分

心灵史-第11部分

小说: 心灵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落,撕扯着人心一步步向一个纯粹感情的深渊堕下。

  当他们捆扎了行装,正要出发
  我赶到了,泪如奔泉
  我哭道:领路的人啊
  你为我再停一停
  唯有你能为我捎去音讯
  在早晚面对他的那个栈道上
  你为我传递吧
  世界上的每个人啊
  沉醉于美丽中的人啊
  你们对他迷恋而爱慕
  啊,给穆斯林以喜悦
  给异教徒以警告的人啊
  我对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种以激烈哀婉著称的《大赞》念辞,广泛使用于中国回教各派之中。在这个尔麦里的
打依尔上,我被它彻底地征服了。我把一名优秀作家的自信,第一次变作虔诚献给了它。那
预言般的警句仍在传荡——

  啊,从火狱中拯救罪人的人啊
  你搭救、你庇护我吧
  人民的信奉者啊
  在艰难中搭救我、庇护我吧
  我们的信仰啊
  由于你——
  一切忧愁都会消散
  啊,我说过:
  圆月啊,你照耀吧
  唯你有着皎洁的本质
  

第二部 真实的隐没


第01章 黑视野

  乾隆盛世的封疆大吏们不放过每一个被捕的哲合忍耶教徒。兰州和华林山战火熄灭后,
一册《钦定兰州纪略》里充斥着京城和兰州之间过细繁琐的调查文件。一个词汇——“研
鞫”,形象地描述着他们对哲合忍耶俘虏的细致折磨和榨骨吸髓的拷打。每一个村庄、每一
户祖坟、每一个妻母子侄都被乾隆亲自监视着迫害。鞫讯之后,吐尽口供的人并不能侥幸获
免,斩刑是最轻处置。保甲进入宗教,“乡约”一职从此作为回族内奸而藉官势流传,形同
特务。甘肃一片死的宁寂——哲合忍耶似乎绝灭了。
  这一瞬之间的视觉,同样出现在文人之中。纵观接触过哲合忍耶的文人,便发现他们都
没有了解全部真情,都不能把乾隆年圣战看作哲合忍耶教史链条上的几个环节。他们并没有
怀着对殉教者的同情深入调查。他们缺乏对于人的心灵力量的想象力。因此也不能获得秘
密。而历史从来只是秘史;对于那些缺乏人道和低能的文人墨客,世界不会让他们窥见真
相。
  真实深深地隐遁了。直至二百年后,以教内知情者的立场望去,只觉得从乾隆到当代的
智识人就像是一群瞎子挤做一团。
  哲合忍耶进入了沉默。虽然它的名称是“高声赞颂”,而且不止一次喧嚣怒吼过,但是
直至辛亥革命满清覆灭,它从未暴露自己的核心组织及教统。纵使到了一百六十年以后,穿
着皇军军服进入中国北方的回民调查组也没有搞清楚何谓哲合忍耶。
  文人当然是从不为历史负责的。久久因不能洞悉哲合忍耶而深感不安者,首先还是中国
的统治者。吟味前一册《钦定兰州纪略》与后一册《钦定石峰堡纪略》,可以感觉乾隆的心
境。
  面对着卷土重来的石峰堡事变,自始至终,乾隆总企图突破障眼的迷雾。奏折中见一人
则逼令将帅追查一县,反复强调“另有为首之人”,并判断一切“俱系该犯主谋”,宣布查
获那个人乃“系剿办逆回第一紧要情节”。应当说乾隆是有预感的,他嗅到了黑暗中的敌
手。那是他的有力的否定者。
  他不可能得逞。
  信仰,当被迫地变成了军事武力时,他并不能借助神圣而胜利。但是当它被迫地还原成
本质的信仰——即精神时,它是坚强的。守密,对于思想者、信仰者来说,是生命和灵魂的
最后一道防线。死固然可怖,但堕入灵魂的火狱才是真正的恐怖。哲合忍耶在十八世纪的教
史证明了这个道理,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可以打败他们的人,但不可能打败他们的伊玛尼(信
仰)。
  真实的隐藏,即使在今天也并没有完全结束。哲合忍耶三大阿拉伯文内部秘籍:《热什
哈尔》、《曼纳给布》、《道统史传》——并没有公布全部秘密传教(包括导师代代的传递
和信仰在多斯达尼中的传播)的渠道。二百年虽然过得漫长,但我们的耐心如石上铁杵。为
着善良和富有人性的朋友,隐喻和暗示——包括我的隐喻和暗示——已经说得太多了。宗教
不是推理。除了水之外,液体中尚有乳、蜜和酒。在哲合忍耶付出了那样的代价之后,他们
渴望的不是廉价的理解,而是历史的正义感和艺术的正义感。几十万哲合忍耶的多斯达尼从
未怀疑自己的魅力,他们对一个自称是进步了的世界说:你有一种就像对自己血统一样的感
情吗?
  哲合忍耶不是一个四世同堂深宅大院里因为个人的失恋而写作的作家。哲合忍耶是中国
劳苦底层——这片茫茫无情世界里的真正激情。哲合忍耶的高声赞诵,连同我的这一缕声
音,都只是天赋的外现和表现;它从不幻想中国智识阶级的施舍。在屠刀上的鲜血滴滴入土
的时刻里,屠夫(包括乾隆)不知道:拱北的地点、即克尔、穆罕麦斯、尔麦里和深刻的脱
勒盖提都如血的渗透一样传开了。
  从华林山的叛乱结束,到石峰堡战事开始之间仅仅三年。在开始叙述乾隆四十九年哲合
忍耶起义之前,读者首先应当了解:三年间的两度剿杀,并未把哲合忍耶逼进死灭;相反,
乾隆盛世对哲合忍耶的迫害,使得这个穷人教门从此丢净了幻想、诱惑和可能性,决意走上
了它前定的险路。
  

第02章 衣扎孜

  在中国传播的苏菲派穆勒什德,一般应当拥有一种传教凭证,该凭证叫衣扎孜。如甘肃
灵明堂的衣扎孜是手印一个(四指书写四大哈里发名字、掌心书穆圣名字、手背书阿里赞词
及剑),印一颗(书乃格什板顶耶道统);北庄门宦的衣扎孜是新疆莎车道堂为其专写的传
教依据;花寺门宦的衣扎孜是剑、印、拜毡、羊毛衫、幕帐;经典(特别是《冥沙》和《卯
路提》)。这种衣扎孜在各派都被视为至宝,但因沧桑屡变又都没有成为传教的唯一凭据。
哲合忍耶的传教衣扎孜,据成书最早的《热什哈尔》载:
  沙赫命道祖复回中国。祖得宝物七件:一名太思比罕(数珠)、一名拜毡、一名靠背、
一手杖、一碗、宝剑和美色香衣。
  曼苏尔写的《道统史传》所记有所不同:
  在安排其他人走后,给维尕叶·屯拉留下了七件东西:一串太思比罕、一床毛毡、一根
拐杖、一根小叉(在行功干疲劳时顶着额头休息一下)、一个九龙碗、一件颜色艳丽气味香
美的衣服。这些东西被带回中国。
  除此之外,教史中引人注目的记载是关于导师马明心带回的一些石子的。《热什哈
尔》:
  我(维尕叶·屯拉)在那儿随意拣了一百个小石子。一位放牧羚羊的老人给了我十个大
石子。他嘱咐我:“把这些拿到你的沙赫导师那儿去,然后听听他怎样说。”
  大沙赫听了他的奇遇后说:“祝贺你,忍受了九天饥渴的幸运的人。……我的密友
啊!……这一百一十个石子,意味着你生命中珍贵无比的打依尔。”
  我们伟大的毛拉——维尕叶·屯拉在自己的打依尔中,把他那十颗石子赐给了四大门
徒。关川、巩昌、皋兰、撒拉四大弟子每人一颗,其它六个给了另六位学生。他没有给任何
一个平庸的人。建立了这个打依尔以后,大沙赫给那十位门徒,每人都传授了特殊的使命,
把他们派向不同的地方。
  哲合忍耶内部是存在着传教的实物凭证的。但是由于遭遇的处境,继承授受仪式始终处
于地下和秘密状态里,所以很难考求细节枝末。从第一次,后人就很难知道究竟是以石子为
凭证、以七件宝为凭证、抑或是以兰州城头抛下的手巾拐杖为凭证了,这种情况贯穿于整部
哲合忍耶教史之中。
  据三大阿拉伯文秘籍,圣徒马明心以“传贤不传子”的原则,把传教的衣扎孜传给了平
凉的穆罕默德·然巴尼·穆宪章。他后来被教内尊称平凉太爷,道号伊玛目·阿兰。
  由于关里爷是伏羌一线的掌教者和大学者,其人所处时代又与平凉伊玛目·阿兰相去不
远,更重要的是——关里爷开创了排斥俗世的民间秘密文学,而且用不可思议的阿拉伯、波
斯两种文字书写。他并不愿人读他。长久以来,我直觉地信赖着他——所以关里爷著《热什
哈尔》一书所载平凉故事最为可信。马明心这样传位:
  华哲·维尕叶·屯拉从自己的位置上立起,拉着他(平凉)靠近自己,说:“我曾想隐
居山中,让神不知,人不晓。为了尊从我的老沙赫的命令,我出使中国,为了这个人(指平
凉)。我的有些门人,拿得起,放不下。有些能放下,却拿不起。仅仅只有这个人,他能够
拿得起,也能够放得下。这个人,现在他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他。托靠主!两三年后,他
也会知道他,人也将知道他。”
  这段神秘意味极浓的话,在《热什哈尔》中曾反复出现。关里爷不仅使用阿拉伯文,而
且使用连一般阿訇都不能解读的波斯文,把他的这一情节郑重地写完。这已经极端机密。这
里埋藏的深意不可测量。华哲,是波斯语的沙赫,即长老,圣徒。哲合忍耶广大的民众后来
只是似懂非懂地听着“人不知他,他也不知他”这种玄妙的话感服,但并没有人理解关里
爷,更没有人理解他们崇敬的圣徒马明心,人们没有去感悟这继承故事的深意。
  据说——盖兰达尔等奉命前往平凉,以求学(进寺学经)为名,查访一名德才兼备的
人。他们发现了平凉老教寺(格底目派)的海推布(唤礼者),就要把他带回关川。无疑,
哲合忍耶在缺乏追求精神的穆斯林心目中是招灾之源;所以史载伊玛目·阿兰·穆宪章的老
母亲坚决反对他投奔关川。他的妻子拦阻更烈,据传终生不入哲合忍耶。于是,马明心指示
说:“为了信仰——可以不听父母的口唤。”于是终于使关川道堂增添了这位弟子,“他进
入了静室,虔诚地开始干功,再不问世事”。
  穆宪章(为行文便,请允许我再三地直呼姓名)进入关川道堂后,显然从一名只是礼拜
操持些教务的普通教职人员,变成了一名苏菲。他性格朴直,持身苛严。钞本中满载了他的
奇迹。然而他本人对于克拉麦提却有过一句警语——“克拉麦提是真主的意欲”,这在今天
看也是极为深刻的神学观点。他潜心于神秘主义的近主修炼,曾在平凉米房沟的一口井中追
求陶醉。曼苏尔阿訇的长篇中对井中情景这样写:
  我不知道是怎样下去的。里面宽得很,水比奶汁还洁白。我看见我们的乌斯达(老师)
南京师傅,正用手边捧边饮。
  他同样坚守清贫,一如他的导师。
  平凉太爷没有吃过可口的食物。不吃筛过的细面,吃的是掺杂枣面的干馍。当他年老
时,龋齿松落,他就把干馍放在手里搓碎吃。
  至于哲合忍耶传继事情,曼苏尔书指出有盖兰达尔参与执行,这就是所谓“十天路三天
走”的故事:
  从关川到平凉是十天路程。可是道祖太爷命洪乐府阿訇(即盖兰达尔巴巴)三天走完。
洪乐府阿訇背起行李,拿起拐杖就上路,三天便从关川赶到平凉。后来,道祖太爷就把这次
指引的机密交给了平凉太爷;要一切门人不外传此事。
  总之,马明心道祖生前把哲合忍耶教务传给了平凉太爷穆宪章,各种教史中记载一致。
至于也门带回的衣扎孜,各书均未明确记录。以后,关于这批衣扎孜的记载和传说就更加含
混暧昧了。关里爷书中保存的资料最为珍贵,但是他所提到的那一百颗晶莹小石子,和那十
颗含义深沉的大石子,也不知下落了。
  领袖马明心对于继承人的选择是宿命的。盖兰达尔去平凉查访的传说,说明圣徒马明心
强调的是——主的意欲。大事再大,委托于前定则大事不难。只要那个人具备条件,“真主
若要他成为沙赫,他就能够成为沙赫”。这种深刻的宿命论否定了许多庸人杞忧,也包括任
人唯亲的狭隘血统论。所谓“他不知他,人亦不知他”的哲学味道很强的语言,与导师马明
心另外一些名言如出一辙,洋溢着他的锐利而出人意料的风格。他明白他的哲合忍耶并非是
靠着也门带回的几件东西立起来的,而是靠着自己的真诚、实力、契机以及命运建立起来。
他自信,自刘介廉以后仅他是真主的卧里——他就并不指望继承者的能力和作为。对自己教
门魅力的自信,对眼前处境的悲哀,使他并没有把传递教权当成头等大事。
  这是一个正道隐藏的时代,这是一个高声赞颂者不能高声的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