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5726-觅渡:梁衡第一本自选集 >

第54部分

5726-觅渡:梁衡第一本自选集-第54部分

小说: 5726-觅渡:梁衡第一本自选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些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当然,兼有其他的美更好)。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分时候留下的印象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比如“文化大革命”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切按最高指示办,报上文章无不重复着这样的话。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报》冒出一篇文章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出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们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再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有艺术之美外,大都是因为它首先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亲贤臣,远小人”等,这些至理名言都让人常读常新,而这些文章也得以代代流传。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子。当然,光有种子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描写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情感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哲理之美。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人们或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消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达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像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专门家”,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都无所谓,而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如果百米记录是十秒,所有跑十秒零几的人都不算数,都不会被人记住,惟有跑到九秒几的人才会被人记住。这零点一二秒才是运动员生命的意义。同理,文章中的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历史老人将首先选择那些有新思想、有新鲜艺术感的文章传之后代,并根据其思想和艺术水平的程度决定它存留的时间。    
    (1998年11月3日)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