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5237-五胡录 >

第46部分

5237-五胡录-第46部分

小说: 5237-五胡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呼延平也死了,只有十岁的慕容超就成了孤儿,他和呼延平的女儿相依为命。吕光建立后凉的时候前秦早就彻底完蛋了,没人再追杀他们了,慕容超和他的小媳妇跟随着附近的移民迁移到凉州居住。后凉被后秦消灭的时候,慕容超又迁徙到长安当了一个无业游民。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还未成年的慕容超小两口竟然没有死掉,也算是慕容家族的大幸了。     
    流落长安的慕容超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就装疯卖傻地在长安市区靠行乞度日,长安的市民们见慕容超这人年纪不小了也不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的老婆,反而很投入地从事要饭的行当,自然都看不起他。只有慕容超的妻子从不嫌弃自己的丈夫。     
    姚兴的儿子姚绍偶尔经过闹市,碰到了乞丐慕容超,顿时感到此人不俗。姚绍就回去对姚兴说:“长安城里有个疯乞丐,虽然衣着破烂,但仪表不俗,必定不是寻常之人,希望陛下能征用这个人才。”     
    姚兴就召见了慕容超,和他进行一番交谈,慕容超故意东拉西扯,胡说八道,把姚兴整得很没趣。他对姚绍说:“常言道绣花枕头一包草,现在才知道是什么意思啊。”于是下令把慕容超赶了出去。那些平头百姓听说这件事后,见面都给慕容超让两步,慕容超正好得以自由来去,没人管束。     
    有一天,慕容超正在大街上装疯,迎头碰到一个名叫宗正谦的算命先生。宗正谦一抬头看到慕容超后,大吃一惊,就对慕容超说:“先生乃是大贵之相,为什么要混迹风尘呢?”然后也没去通知慕容超的妻子呼延氏一声就领着慕容超隐姓埋名,化装逃到了南燕境内。慕容超拿出金刀去拜见慕容备德,慕容备德一看此刀果然不假,于是叔侄俩抱头痛哭一场,之后慕容备德就加封慕容超为北海王兼骠骑大将军,担任自己的重要参谋。     
    兖州刺史慕容法一直都期待着慕容备德死后立自己为皇帝,没想到这回来了个竞争者,心里自然对慕容超很反感,他就在私下里宣扬说:“当年汉朝的时候就有算命先生假冒太子,这回怎么能保证他慕容超不会是个假的呢?”     
    慕容备德也不是没有怀疑过,但看到慕容超和自己的那些远亲们相比无论长相还是气质都和自己非常相像,因此他断定这个慕容超不是假冒伪劣(段氏和慕容德当时有一腿?)。而且慕容超对慕容备德非常孝顺,对慕容备德的大臣和部下们也都以礼相待,朝廷内外对他的印象都很好。不久广固发生大地震,慕容备德受惊吓而死,临终前把帝位传给了慕容超。慕容超也没对那些远房慕容们太提防,任命慕容法为征南将军,慕容钟为大都督,一道治理朝政。     
    慕容超从小没过过好日子,这回一下子当了皇帝,手脚都不知道放哪儿好了。大臣公孙五楼趁机卖力奉承,狂拍马,慕容超觉得他的话句句在理,就把公孙五楼当作自己的心腹来看待。     
    公孙五楼在南燕诸大臣中口碑不好,以前慕容备德在的时候都很讨厌他。这回换了主子,规矩就改过来了。慕容钟知道慕容超信任公孙五楼,觉得这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就主动申请到青州当太守。大臣封孚劝阻慕容超说:“慕容钟是国家的宗亲,应当留居朝内辅政,公孙五楼功勋不足,不宜在朝中担当重臣,如今慕容钟在外,公孙五楼在内,微臣认为不妥。”这话公孙五楼可不爱听,他就趁机劝说慕容超不要听信封孚的话。慕容钟听说后,就对徐州刺史段宏说:“黄狗的皮毛,难道要拿来修补狐裘吗?”     
    正好兖州刺史慕容法也对慕容超和公孙五楼都没一点好印象,慕容超就抢先派军队进攻青州慕容钟、兖州慕容法和徐州段宏。三个太守都没防备皇帝会突然翻脸,只好四下流亡。     
    慕容超除掉了三个政敌,排除了重大隐患,就彻底地放松了。他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公孙五楼来办理,自己成天喝酒打猎,又下令恢复肉刑等严刑酷法,南燕很快就让这对君臣活宝搞得乌烟瘴气。当时公孙五楼兼任侍中、尚书、卫将军,把持军政和人事大权,他的兄长为冠军将军,叔叔为武卫将军,一家子都吃定了慕容超,其他官员都望风即避。慕容镇对慕容超说:“微臣听说悬赏加封的时候,没立功者不能封侯。如今公孙一家一门五侯,请陛下多考虑考虑。”慕容超大怒,朝慕容镇发了一阵子火。至此文武百官都不敢再乱说公孙一家的坏话了。


《五胡录》 第三部分第九章  刘裕北伐(2)

    既然说实话不能升官,那么阿谀公孙一家就成了南燕官员们升官发财的热门途径,大臣们纷纷到公孙五楼那里行贿,百姓看不顺眼,编个顺口溜说:“欲得侯,事五楼。”     
    皇位坐稳后的慕容超倒念念不忘流落在长安的呼延氏。姚兴听说以前的那个疯乞丐成了现在的南燕皇帝,就把呼延氏软禁起来,责令南燕称藩,并进贡乐师若干(姚兴还是位音乐爱好者啊)。慕容超一听可以把老婆要回来,也不管什么正统不正统,立即进贡给姚兴一百二十名乐师,尊奉姚兴为君主,把老婆讨了回来,加封她为皇后。     
    有了皇后在旁,喝酒娱乐就有伴了。但慕容超马上就觉得少了一百多名乐师,宫廷音乐的水准降低了不少,于是他准备从东晋掠夺点南朝百姓当乐师(为了这种目的而出兵打仗,古今中外都罕有啊)。百官听说慕容超有如此大胆的创意,都吓了一大跳,纷纷劝说慕容超不要去招惹东晋以免自找麻烦。慕容超不听,派军队到南方掠夺了两千多人回来供其享乐。    
    二    
    南燕的第二任君主慕容超继位后,不甘寂寞,公然掠夺东晋的百姓,挑起了边境冲突。东晋和慕容家族十几年没打过仗了,慕容超的恶劣行径引起了东晋官员里的新贵、也是东晋的最后一任大权臣刘裕的注意。     
    刘裕出身微贱(比起石勒,刘裕的出身还算是好的),靠军功逐渐成长为东晋重臣,这在注重门第出身的江南官僚圈子里真个是凤毛麟角。刘裕的母亲生他时难产而死,刘裕的老爸因此认为刘裕是不祥之人,准备把他丢到荒野里。幸亏刘裕的大婶可怜他把他留下来抚养大。由于从小寄养在婶婶家,他的小名就叫寄奴。由于家里无钱无势,刘裕从小就没有上过学,也不认识几个字。长大后刘裕成了一个无业游民,整天赌博打架,后来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就以卖草鞋为生。后来前秦讨伐东晋,刘裕应征入伍,参加了刘牢之领导的北府兵,小伙子长得高大魁梧,擅使一柄长刀,被东晋冠军将军孙无终相中,当上了孙无终帐下的一名勤务兵,生活质量比别的小兵要好一些。     
    淝水之战后,北方一片大乱,东晋的乱民孙恩、卢循也趁机造反,烽火席卷整个江东,北府兵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剿匪战斗当中。一次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领兵讨伐一支几千人的乱民部队,刘裕和其他的几十个人一起被派出去侦察敌情,半路被敌人发现并遭到围殴,其他人都死光光了,只剩刘裕一人,刘裕只好跳进河里躲起来,几个敌人准备下河来杀他,反被刘裕用长刀连杀数人,然后刘裕奋力跳到岸上,大声呼喝,长刀抡圆了一路砍去,敌人成片成片地倒下(如果拍电影,此处一定要用慢镜头,呵呵)。乱民们都被刘裕的神勇所震慑,他们头顶上刚才还在沿、焰腾腾燃烧的嚣张气焰顿时一灭到底,竟然一齐撒丫子扭头就跑,刘裕就提着长刀在后面猛追。恰好刘敬宣心里惦记着侦察兵们的下落,亲自出来打探情况,正巧看到刘裕一人追杀得乱民几千人满地乱跑的壮观景象,不禁大为赞叹,他赶紧命令手下出击,杀死一千多个敌人后胜利回师。刘裕从此得到重用。     
    孙恩、卢循领导的起义逐渐成为东晋朝廷的心腹大患,他们聚居在舟山群岛,伺机就往大陆反扑,浙江一带身深受其害。人祸未平天灾又起,江东发生了大旱灾,光会稽(今浙江杭州)一地的人口死亡率就超过了40%,临海、永嘉等地的人口几乎全部死绝。当地的富人有钱也买不到吃的东西,大都身穿锦缎,怀抱金玉,闭门相望而饿死,孙恩一伙靠着搜刮死尸又狠发了一笔。东晋朝廷见孙恩实在太猖獗,就派给刘裕一些军队让他前往浙江沿海剿匪。刘裕临危受命,在和孙恩的作战中屡立战功,最后孙恩被迫跳海自杀,孙恩的妹夫卢循接过了造反的大旗。由于刘裕实在难以对付,卢循只好辗转往南,一路乘船逃到了广州,浙江沿海才算暂时平定。刘裕也凭借战功被提拔为下邳太守。     
    东晋荆州刺史桓玄是前权臣桓温的儿子,和他爹桓温一样,桓玄也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他控制着东晋鄱阳湖以东的领地。由于不满意东晋朝廷所给的待遇,桓玄起兵造反,东晋朝廷派刘牢之前去讨伐桓玄,没想到刘牢之竟被桓玄说动而缴械投降了。桓玄的军队在毫无抵抗的大好形势下攻陷了首都建康,然后自称丞相,逼迫刘牢之自杀。不久桓玄就废掉了东晋的无脑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自称楚帝,征召东晋各地大臣进京来觐见新主子,刘裕也在众官员之中接受了桓玄的视察。     
    在上下级的见面会上,桓玄一下子就看出位居末座的刘裕是个人才,有心笼络他,每次举办宴会时必定召集刘裕陪同。但刘裕心中早就打算要收拾桓玄,他经常和内弟何无忌一道商量如何造反。不久,他就找了个借口与小舅子何无忌一起渡江到了京口,逃回了北府兵的势力范围。     
    这时的东晋早已是四分五裂,鄱阳湖以东地区都是桓玄的势力范围,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作为前线,一直受北府兵出身的军方势力统辖。东晋朝廷的命令只在江南一带还管点用,这还是在三方联合打压了孙恩、卢循游民军的战役后才真正管点用。后来桓玄占领了建康,逼迫东晋皇帝退位,东晋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不过亡了也好,回头看看整个东晋历经一百多年,共出了十一个皇帝,其中没有一个是有过实权的,这也算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记录。     
    刘裕回到京口,就联络上了广陵太守刘毅,他和刘毅、何无忌三个人召集亲戚朋友,纠集了一百多人宣布造反。京口与建康只有一江之隔,桓玄的大臣们听说刘裕只凑了一百多人就敢造反,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只有桓玄非常担心地说:“刘裕是当世的英雄,他从前赌博的时候曾输得被别人当街打屁股,刘毅从前家里穷得连一担米都没有,赌博的时候还敢下百万的赌注,何无忌和刘裕脾气相投,从小就是混在一块儿的赌友,这三个人都是赤裸裸的赌徒,这次造反,要么就稳吃全庄,要么就全部赔光,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看样子桓玄也是一条赌棍喽?)?”就派出重兵渡江去围剿刘裕。     
    刘裕这边扯起造反大旗后,没几天工夫,就有一千七百多杂七杂八、和刘裕臭味相投的游民无赖加入了刘裕的叛军,这些人大都是从前北府兵里退役的老兵油子。虽然刘裕的主力都是流氓,但这些人都绝对服从刘裕的领导,打起仗来个个奋勇,而原本战斗力很强的桓玄军到了建康后已经逐渐变得腐化堕落,早就锐气尽失,根本不是刘裕的对手,桓玄派出的这支部队被刘裕杀得全军覆没。经此一战,刘裕的叛军声势大振。刘裕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得方圆千里的散兵游勇都跑到京口来投奔他。     
    桓玄性情苛刻,喜欢听奉承话,大臣们嘴上歌功颂德,内心里却是连声诅咒,巴不得这个家伙早点下台,但顾忌到桓玄为人狠毒,没几个敢说朝廷如何如何不好的。经过这次大败,桓玄才知道自己从荆州带来的嫡系部队早已不是原先那支战无不胜的长胜军了。他抓紧时间求神拜佛,乞求上天赐给他好运,不料老天也不开眼,连算几卦都是大凶。桓玄心里惶恐,连声嘟囔说:“难道朕今天要灭亡了么?难道朕今天要灭亡了么?咦?不对啊?你们昨天还说朕的军队是荆州来的子弟兵,是不可战胜的么?国家是经济稳定,民心安乐的么?”     
    那些平日里满嘴阿谀之词的大臣们现在都不敢吱声,只有吏部郎曹靖之朗声说道:“如今的国家并不是一片祥和,社会稳定,而是民怨神怒,危机四伏,微臣实在寒心。”     
    桓玄大为惊讶,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事先不说出来呢?”


《五胡录》 第三部分第九章  刘裕北伐(3)

    曹靖之长叹一声道:“朝中大臣,齐声颂扬说此刻天下太平,社会从来没有这么稳定过,就算是尧舜再世也自愧不如,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