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 >

第5部分

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第5部分

小说: 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学校门首大书特书的“学校重地闲人免进”,明明白白地是要把学校与社
会截为两段,明明白白地是“学校的个人主义”,明明白白地是教育界的闭
关主义,这种教育减少了文化普及底效力,也是明明白白的事。

以下再就教授方法下点批评,也可以看出新旧教育底根本不同及其好
歹:

现在欧、美教育界有几句很流行的话:前代的教育是先生教学生,现代
的教育是学生教先生。这话初听很觉奇怪,其实大有道理,是教训式的教授
法和启发式的教授怯不同底界说,是新教育底精神所在。现在在座各位不是
教师就是师范生及热心教育的人,关于这点很望诸君注意!

医生诊病,必须详察病人底病状病源才能开方,服药后底经过状况也是
一毫都不能忽略的;若只凭主观的想象,补药多吃,不但不能治病,恐怕还
要杀人哩。哺养小儿也是这样,依照大人底意思来哺养小儿是不成的,全靠
检查小儿底体温,血液需要,消化机能,来做大人底指导;并且大人在此指


导之下学得许多实际的知识,好过从书本上得来的。先生可以从学生得到许
多经验,知识,且必须从学生学得充分的经验,知识才能够教学生,也和医
生诊病大人哺养小儿一样。

旧教育是教学生应当如何如何,不应当如何如何,完全是教训的意味,
不问学生理会不理会,总是这样教训下去,这正是先生教学生。新教育是要
研究学生何以如何如何,何以不如何如何,怎样才能够使学生如何如何,怎
样才能够使学生不如何如何,完全是启发的意味,是很要虚心去研究儿童心
理,注重受教育者之反应;譬如在实验室试验理化,用什么方法,得什么反
应,全靠对象底反应教我们知识;若试验者不注意反应,全凭主观的理想妄
下方法,不但徒劳无功,而且在化学的试验上还要发生危险;启发式的新教
育也是这样,事事须由学生之反应供给先生教授法之知识,这不是学生教先
生吗?

教训式的教授法和启发式的教授法之不同及好歹,大概我们可以明白的
了。

但我不是说中国的古代的教授方法一概都是教训式的,旧的;不是说欧、
美各国的现代的教授方法一概都是启发式的,新的。中国古代教授方法也有
是启发的,例如孔子答弟子问孝问仁没有一个相同,这不是他滑头,也不是
他胸无定见,正是他因材利导启发式的教授方法。现代欧、美各国底教育还
是教训式的居多;就是实验心理学新教授法最发达的美国,杜威式纯粹的启
发教授法也只有一部分人在那里试办。所以新旧教育底区别,只是采取的主
义和方法不同,并不是空间(国界)或时间(时代)底不同。

杜威先生曾说,中国的教育比日本更有希望,因为中国底教育方才着手,
可以采用最新的方法,不像日本底教育制度已凝固,不易改用新法?杜威先
生这话是中国主持教育的人都应该十分注意的!按照新的教授方法,我们学
校里有许多学科要大加改革:

(一)伦理伦理这科是教人应当如何如何,不应当如何如何,完全是
教训式教育底代表,完全是没有效果的。人冷了才知道穿衣底必要,饿了才
知道吃饭底必要,他若不觉得冷和饿,我们无论如何花言巧语劝他去穿衣吃
饭,都完全是没有效果的。教训式的伦理科应该废除,在游戏体操以及对人
接物时,采用实际的训练方法,使儿童感觉道德之必要,使儿童道德的本能
渐渐发展,这才真是伦理教育。

(二)历史历史教员拿着一本历史教科书,走上讲台,口中念念有词,
什么蚩尤,黄帝,唐尧,虞舜,夏商周,小学生听了,真莫明其妙,惟有死
记几个名词,备先生考问,毫无益处,毫无趣味;还不若叫他们去看戏,指
着那个红花脸是黄帝,那个黑花脸是蚩尤,他们到还有点兴趣。所以历史一
科在小学校应该废去;就是教历史,也只可以教最小范围的乡土史,不应该
教国史。

(三)地理天天向小学说什么伦敦,巴黎,柏林,北京,青海,他们
懂得是什么?所以小学校只能教乡土地理,而乡土地理底第一课,就应该从
本校讲堂教起,一间讲堂内有几许长,几许阔,几许高,几个窗,有些什么
东西,这都是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教法。因为发展小儿观物推理力底程序,只
能够由己知推到未知,很难有凭空超越的机会;学生在学校得了讲堂底长短
高低实际的观察方法,他们一出学校,便会自己推广到沿途听见及他们家里
房屋底状况。这种实际观察的教授方法,比教学生死读教科书怎么样?比教


学生死记一些无从养成小儿实际观察力的地名怎么样?

(四)理科理科各科目不用说更是要注重实物经验的了,但是小学的
理科还要注重乡土的教材,各省的物产不同,各省小学的教材便不能一样,
譬如在广州教理科,说到冰雪这两件东西,我就不知道那位先生怎样能够解
释得明白。广州有二十多年没下雪,香港有活着八十几岁没见过雪的人说雪
像玻璃一样,大人尚且冰雪不分,何况小儿?先生若被学生质问怎样叫做冰,
怎样叫做雪,我想那位先生除了叫学生牢记着冰雪两个字不必问,或是令学
生快去睡觉以外,恐怕没有第三个方法来圆满答复。

(五)图画手工我见过许多学校陈列出好些很精致的手工和图画底成
绩品,装演学校底门面;内中有些教员代学生做成骗人的固然不值得批评,
就真是学生自己做的,在外行看起来,必以为成绩很好,在懂得教育的人看
起来,便不敢恭维了。因为教育品和美术品有很大的分别,我们不当把教育
品看做美术品,若是教育品做成了美术品,便算是手工图画底教育大失败,
还说什么成绩呢?因为教育儿童直接的目的,不是马上要教他成一个圣贤学
者,所以不用教伦理道德及历史地理等知识;也不是马上要教他成一个艺术
家,所以不用教他习美术品的手工图画;教育儿童直接的目的,是要寻种种
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儿童心身各种感官,使他各种器官及观察力创造力
想象力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的自由生长发育。游戏体操手工图画正是用做生
长发育这些本能的工具,所以小学底游戏体操不专是发育体力的,兼且是发
育各种器官肢体之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反应的本能和道德情感的;所以小学
底手工图画不是教成艺术家的,是用他发育儿童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因
为手工图画底目的专在发育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最好是听凭儿童喜欢做什
么做什么喜欢画什么画什么,使他观察创造想象的天才得以自由发展。若由
先生底意思教他造成美术品,只算是先生自己的成绩,于儿童教育无关,这
种教育可以叫做“填谱的”教育;一切“填谱”教育都适以限制受教育者底
智识自由活动而使其固定,且造成机械的盲从的习惯,找贼人类最可贵的创
造天才,不单是在手工图画教育如此。

(六)唱歌唱歌是发育儿童美的感想;合唱比单唱好听,可以养成儿
童共同协作的精神;按节拍比不按节拍好听,可以养成儿童遵守规律的习惯。
惟选用歌词不可文雅,哥哥妹妹,小猫小狗,树著花,蝴蝶飞,这些眼前事
像都是歌词底好材料。现在有许多小学底唱歌中,填满了国家,人群,社会,
互助,平等,自由,博爱,牺牲,种种抽象名词,这班人对于小学教育完全
是门外汉,完全是迷信教训式的教育之结果。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新教育底两个特点:

(一)新教育底主义和方法都和旧教育完全不同。

(二)新教育底效力大过旧教育。

(以上均选自《独秀文存》)


黄兴
一八七四──一九一六

湖南善化(今长沙县)人,是辛亥革命时与孙中山并称的民主革命家。
早年曾就读于湖南岳麓书院。1898 年人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2 年春东渡日
本,留学子东京弘文学院,与杨毓麟等创办《游学译编》杂志,致力于学习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学说。1903 年夏回国,与宋教仁等创建“华兴会”,被推
为会长。1904 年11 月策划长沙起义,未成,经上海亡命日本。1905 年与孙
中山创建“同盟会”,任庶务长。1907 年至1908 年,他先后在广西、云南
一带发动了多次起义,均告失败。1909 年,在香港成立了同盟会南方支部,
他与赵声发动了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他即由香港赶赴武汉,指挥民军与清军作战。汉
阳失陷后回到上海。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南北谈判
后任南京留守。1913 年3 月宋教仁遇刺,黄兴主张武装讨袁,被推为江苏讨
袁军总司令,失败后逃往日、美。1916 年病逝子上海。

黄兴一生从事革命活动,在创建革命组织、宣传发动民众、领导革命斗
争的过程中,发表过许多演说。

《在华兴会成立会上的讲话》(1903 年11 月)是一篇陈述发动革命
的总体战略的演说。虽然简短,但俯瞰天下,经纬九州,纵横捭阅,极具气
魄。且立论峻劲而严谨。当时的中国正如黄兴所说,已是“炸药既实”,唯
待引人之势。清王朝的腐朽、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阶级矛盾的尖锐对抗,
已使中华民族陷于无以复加的深重灾难之中,非革命无以自救。于是各种会
党纷纷组成,密谋发难;社会各阶层民众也“潜懦默化”着反清排满、实现
共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然而以中国之大,加之清王朝在北京的强大
军力、北京民众的不觉醒,要像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那样在首都发难而后及
全国,是不可能的。因而黄兴提出了一省首义、各地响应进而直捣北京的战
略主张。这是极具远见卓识的。8 年后辛亥革命的进程,大体上就是按黄兴
的构想展开的。

《在武昌受任民军战时总司令时的讲话》(1911 年11 月3 日), 
是一篇大敌当前时的战斗动员。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惶恐
万状,急派兵镇压。黄兴从香港赶赴武汉,在汉口失守后就任民军战时总司
令,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领导了长达24 天的汉阳保卫战,从而保卫了
武昌,为革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促进了各省的反清独立,为最终迎来清王
朝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篇演说慷慨激昂,对民军将士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既讲明了战争形势的严
峻,又昭示了民军为之奋斗的革命的目的;既一再言明军纪,以“斩首示众”
惩戒临阵怯敌者,又号召众人同心协力,互相友爱,共达目的,表现出大义
凛然的革命家的豪气,和刚柔兼济、恩威并用的大帅风范。

《在北京国民党欢迎大会上的演讲》(1912 年9 月15 日),是1912
年9 月15 日下午作者在北京国民党本部于湖广会馆举行的欢迎孙中山、黄兴
及贡桑诺布尔、陈其美等人的集会上的演说。1912 年2 月13 日,孙中山被


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政权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共和制
度,成为世人瞩目的问题。此时黄兴大力主张“政党政治”,即政党内阁制
度。他在1912 年11 月22 日《致杨度电》中说:“政党内阁制度创始于英,
各共和国均采用之。即君主立宪如日本,近亦倾向此制。盖欲使内阁得一大
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恃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
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他认为:
“欲民国现象日臻良好,非政党不为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支持同盟
会公开为政党,又支持宋教仁等将同盟会与其他党派(统一共和党、国民共
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合并改组为国民党,在这篇演说中,他力
陈政党对于立国的重要性,并从时势、政策、党之道德、党之责任心四个方
面陈述了他的建党思想。

《在北京社会党欢迎会上的演讲》(1912 年9 月186),较为鲜明
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民生主义思想。民生主义,作者又称之为“国家社会主
义”,其要义是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
中指出:这种思想“首先是同社会主义空想、同使中国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
即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它是具有中国小农经济烙印的一种
社会理想。尽管这种思想有着显见的虚幻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