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 >

第16部分

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第16部分

小说: 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办不下来。这话对不对呢?对呀。欧洲中世的社会情状,的确是如此。倘
若十八、九世纪依然是这种情状,我敢保《人权宣言》一定发不出来,即发
出来也是空话。所以自文艺复兴以来,他们平民第一件最急切的要求,是要
和贵族有受同等教育的机会。这种机会陆续到手,他们便十二分努力去增进
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到十八、九世纪时,平民的知识能力,比贵族只有加高,
绝无低下,于是乎一鼓作气,把平民运动成功了。换一句话说:他们是先把
做人条件预备充实,才能把做人的权利扩张圆满。

他们的女权运动,现在也正往这条路上走。女权运动,也是好几十年前
已经开始了,但势力很是微微不振。为什么不振呢?因为女子知识能力的确
赶不上男子,为什么赶不上呢?因为不能和男子有受同等教育的机会。他们
用全力打破这一关,打破之后,再一步一步的肉搏前去,以次到职业问题。
以次到参政权问题。现在欧美这种运动,渐渐的已有一部分成功了。

我们怎么样呢?哎,说起来,又惭愧,又可怜,连大部分男子也没有发
明自己是个人,何论女子!狭义的人权运动还没有做过,说什么广义的人权
运动!所以有些人主张“女权尚早论”,说等到平民运动完功之后,再做女
权运动不迟。这种话对吗?不对。欧洲造铁路,先有了狭轨,才渐渐改成广
轨;我们造铁路,自然一动手就用广轨,有什么客气!欧洲人把狭义广义的


人权运动分作两回做,我们并做一回,并非不可能的事。但有一件万不可以
忘记:狭轨广轨固然不成问题,然而没有筑路便想开车,却是断断乎不行的。
我说一句不怕诸君呕气的话:中国现在男子的知识能力固然也是很幼稚薄弱
的,但女子又比男子幼稚薄弱好几倍!讲女权吗?头一个条件,要不依赖男
子而能独立。换一句话说,是要有职业。譬如某学校出了一个教授的缺,十
位女子和十位男子竞争,谁争赢谁?譬如某公司或某私人要用一位秘书,十
位女子和十位男子竞争,又谁争赢谁?再进一步,假使女子参政权实行规定
在宪法,到选举场中公开讲演自由竞争,又谁争赢谁?以现在情形论,我斗
胆敢说:女子十回一定有九回失败。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女子的知识能力实
实在在不如男子。天生成不如吗?不然不然,不过因为学力不够。为什么学
力不够?为的是从前女子求学不能和男子有均等机会。没有均等机会,固然
不是现在女子之过;然而学力不够,却是不能讳言的事实。诸君在英文读本
里头谅来都读过一句格言:Knowlege is power——知识即权力。不从知识基
础上求权力,权力断断乎得不到;侥幸得到,也断断乎保持不住,一个人如
此,阶级相互间也是如此,两性相互间也是如此。

讲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得一个结论了。女权运动,无论为求学运动,
为竟业运动,为参政运动,我在原则上都赞成;不惟赞成,而且十分认为必
要。若以程序论,我说学第一,业第二,政第三。近来讲女权的人,集中于
参政问题,我说是急其所缓,缓其所急。老实说一句:现在男子算有参政权
没有?说没有吗?《约法》上明明规定;没有呢?民国成立十一个年头,看
见哪一位男子曾参过政来?还不是在选举人名册上凑些假名,供那班“政棍”
买票卖票的工具!人民在这种政治意识之下,就让你争得女子参政权,也不
过每县添出千把几百个“赵兰、钱惠、孙淑、李娟。。”等等人名,替“政
棍”多弄几票生意!我真不愿志洁行芳的姊妹们,无端受这种污辱。平心而
论,政治上的事情,原不能因噎废食,这种愤激之谈,我也不愿多说了。归
根结底一句:无论何种运动,都要多培实力,少作空谈。女权运动的真意义,
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从知识能力上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
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办不到,任你搅得海沸尘飞,
都是废话。

诸君啊!现在全国中女子知识的制造场,就靠这十几个女子师范学校,
诸君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庄子说得好:“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诸君要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又要知道想尽此责任,除却把学问做好,
知识能力提高外,别无捷径。我盼望诸君和全国姊妹们,都彻底觉悟自己是
一个人,都加倍努力完成一个人的资格,将来和全世界女子共同协力做广义
的人权运动。这回运动成功的时候,真可以欢呼人权万岁了!

(选自《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为学与做人

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头,有好几回写信
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课的,不能分身前来。今天到这里,能够和
全城各校诸君聚在一堂,令我感激得很。但有一件,还要请诸君原谅:因为
我一个月以来,都带着些病,勉强支持,今天不能作很长的讲演,恐怕有负


诸君期望哩。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的答道:“为的是求
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
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
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
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
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
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
不能成个人还是别问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
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
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
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
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
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
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
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
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
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
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
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
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
了无数经验,发见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
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农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
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
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做工、做商等
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
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
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
求的智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
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
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
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
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
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
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
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
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
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


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
在里头。“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
“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是人格完成就叫做
“仁”,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见的,要从人和人的关
系上看来。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总而言之,要彼我
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
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
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体验得这个道理,就
叫做“仁者”。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
端,一日忧成败,二日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
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
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
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
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
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
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
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
么成败可优呢?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优得失?为什么呢?
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
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
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
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
为我们“所得”的。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己
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
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
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工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
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
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
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俗语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
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著。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
制。《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日申枨。子曰:“枨也欲,
焉得刚。”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刚也会变为绕指柔
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
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
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须能恢复自由。
自己的意志做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