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从百家到一家  >

第19部分

从百家到一家 -第19部分

小说: 从百家到一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袄褚宰匝钡木靼髦贫龋渤峙捞取
  许行的思想,是小农经济平均主义的反映,集中显示了劳动农民自食其力的淳朴本色,表达了企图解除现实压迫的强烈愿望,充满对想象中平均社会的美好憧憬,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小说家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时代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小说家著作有《伊尹说》二十七篇,《鬻子说》十九篇,《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等等,均已流失。经后来考证,小说家著作体例似外史、别传、笔及之类,其立说托诸古人者有《伊尹说》、《鬻子说》、《师旷》、《务成子》、《天乙》、《黄帝说》;杂记故事者有《周考》、《青史子》、《虞初周说》、《百家》等共十五家一千三百八十多篇。
  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他九流学派都所无法能代替的。
  易家
  春秋战国时期,除九流十家外,对《周易》的研究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可以称为易家。
  易家学说是借助于老子宇宙学说、孔子人伦学说从《周易》中引申出来的一派学说。这一派别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以阴阳变化解说世界万物的变化和发展。主要代表著作是《易传》,作者不知名。


第一节 法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的结合(1)


  秦在统一六国之前,就素有实行法治的传统。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死后,秦国实行法治的政策依然不变,秦国国富兵强,从相对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
  秦始皇时期,秦国继续实行法治政策。在秦国著成的《吕氏春秋》一书中,思想以道、法内容居多。韩非是战国后期法家集大成的学者,也被征到秦国。韩非的同学李斯,被任用为丞相,秦代的许多重大政治措施都出自李斯的建议。秦始皇当政时,事无大小都要亲自处理,甚至日夜不休地批阅奏章(《史记·秦始皇本纪》),表现出极端的法家作风。秦始皇决定不再实行分封制,并决定焚毁《诗》《书》等百家经典,标志着秦代所实行的法家政策达到顶峰。
  法家政策在秦统一以后也有所增减,但却不是以保持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变化,而是统一再统一,于是造成过度的封闭。由奖励耕战、加强君权、制约大臣,转变为普遍的刑杀。所有事物都归结为法律程序,并尽可能地实施重刑。
  法令的约束从主要针对上层官吏扩大到了全社会各个阶层。秦二世即位以后,又进一步将秦始皇勤于理政、经常出巡的法家作风,转变为不见大臣的制御之术。结果是人人自危,刑戮相望。
  此时,法家学说成为了秦代实行急政暴政的理论依据,助长了秦王朝的速亡。贾谊说:“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贾谊《过秦论》)认为秦因为实行法家政策而统一天下,统一之后仍然沿袭了严酷的法家政策最终导致亡国,代表了汉初有识之士对秦王朝失败原因的普遍认识,是非常中肯的。秦因为法家思想得以迅速强盛,然而物极必反,秦朝运用法家政策对百姓倒施逆行,最终失去民心,激起民愤,霸业最终湮灭于农民起义的烽火里。
  李斯
  ——最后的法家
  人物介绍:
  李斯(约前284—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秦代思想家,政治家。
  学派
  法家的代表人物。
  李斯是法家思想上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后的一环。正是李斯的出现,使得法家思想真正开始走上统治地位。然而李斯死后不久秦王朝覆灭,法家也盛极而衰,最终走向了消亡。
  生平:
  李斯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像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战国时期盛行追名逐利的风气,李斯也深受影响。为了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李斯辞去小吏的官职,到齐国求学,拜当时的大学者荀子为师。
  荀子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在那里学问上很有收获,并且还结识了同在那里学习的韩公子韩非。学完之后李斯决定去雄心勃勃的秦国去发挥自己的才干,以谋求荣华富贵。
  临行之前,荀子问他为什么要到秦国去,他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国去。”李斯于是告别了老师,来到了秦国。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投在丞相吕不韦门下做食客。李斯的机敏和才智使他很快脱颖而出,受到吕不韦的赏识。于是吕不韦把他推荐给秦王,当上了秦王政的侍从官。为了引起秦王的注意,尽快崭露头角,他潜心揣摸秦王心理,利用经常可以接近秦王政的机会,给秦王献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让他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正当李斯踌躇满志,准备干一番事业时,秦国宗室贵族借口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搞间谍活动,要求秦王政下令驱逐六国客卿。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下了一道“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在被逐离秦国途中,写下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政收回成命。他在《谏逐客书》中,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辅秦之功,力陈逐客之失,劝秦王政为成就统一大业,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集人才。秦王政看了《谏逐客书》后深受震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追回被驱逐的客卿,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李斯的直言进谏使秦王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加速了秦统一的进程,也最终奠定了李斯在秦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修渠而引起的一场逐客风波平息了,郑国渠的完工进一步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平定六国被提到秦王政的日程上来。李斯向秦王政献策,先进攻六国中最弱的韩国,成功后可以立军威,慑六国。
  这时,李斯的昔日同窗韩非来到秦国,秦王政十分欣赏韩非的才智,想要重用他,这引起了李斯的嫉恨。后来,李斯抓住秦王政对韩非的怀疑之心将其投入监狱。紧接着,李斯派人将毒药送给韩非,迫其自杀。一代法家大师就这样含恨而死。李斯虽然害死了韩非,却在自己的政治策略中贯彻了韩非的法家思想。此后仅三年,秦就灭了韩国。从公元前236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吞并了六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要求,结束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割据局面。李斯因功业绩显赫,官至廷尉,位列三公。
  秦统一六国后,在如何管理这个大统一的国家问题上,李斯向秦始皇建议:“置郡设县,遣官治理”,把全国分为三十郡,郡下设县。秦始皇力排众议,接受了李斯的主张。


第一节 法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的结合(2)


  后来由于博士淳于越坚持实行分封制 ,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遂把他交给李斯处理,而李斯的审查结果却是淳于越食古不化、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等罪状皆缘于读书尤其是读古书所致,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按李斯的规定,凡秦记以外的史书,凡是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等都要统统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此后,如果有人再敢谈论诗书,就在闹市区处死,并暴尸街头;有敢以古非今者,全族处死;官吏知道而不举报者,与之同罪;下令三日仍不烧书者,面上赤字并征发修筑长城。在焚书的第二年,秦始皇对书生进行了一次更残酷的迫害,他下令将咸阳的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活埋。“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这一事件中,李斯可以说既是策划者,又是导演者,为中国历史舞台导演了一场血腥的闹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北归,病死咸阳沙丘后,为了权力之争,李斯、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胡亥的老师赵高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他们互相利用、互相勾结、互相算计、互相提防,为了获得一己私利,在他们的操纵下,本该由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继承的皇位,却落到了昏庸无能的胡亥手中。后来,赵高为排除李斯这个异己,设计陷害李斯,当李斯落入圈套,发现被人陷害时,已回天无力,等待他的只有被罢官、论罪的份了。公元前208年7月,赵高篡权后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李斯的子弟族党一并逮至市曹。这时的李斯哭着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皇犬,出上蔡东门,赶捕狡兔,已不可能了!”
  李斯的思想:
  李斯的政治思想继承了韩非法家思想的理论主张。
  在政治上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国家。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并六国、实现统一的策略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
  新朝初立,为了维护国家秩序,李斯向秦始皇建议,废除六国与秦不同的法律,重新修订法律典章,使法度统一,万民遵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秦原有法律的基础上加以修订、扩充,并吸取其他各国的有关条文,然后制订出一套完整、严密的刑法制度,即《秦律》。这部法律的出现与实施,不仅在当时史无前例,而且对以后历朝历代制定法典都影响巨大。
  李斯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也屡建奇功。他建议秦始皇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加到41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官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分职国家大事。这一整套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封建社会里沿用了近两千年。
  在文化上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政治形式,李斯主张愚民思想。他建议秦始皇下令禁私学;焚《诗》、《书》;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在秦代首都咸阳纵起了焚书的烈火;接着这样的烈火在全国各郡或先或后被点燃了;而且在一个月内没有熄灭过。在这遍及全国的大火中;秦以前的中国古典文献;除自然科学(医药、种树) 及神学(卜筮文献) 以外;几乎全都变成了黑炭。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秦统一后,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极其不利。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了这一工作。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且便于书写的小篆,将之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他还亲自用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范本,推行全国。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李斯还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修驰道、同车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名相重臣比比皆是,累世之功不下其主,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