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4719-外地人在北京 >

第29部分

4719-外地人在北京-第29部分

小说: 4719-外地人在北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告界的旗帜。他们代理的客户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一般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可他们的作品也许已经影响了好几代人的消费观念。    
    其实他们本身就是市场观念的营造者,他们能做出许多出人意表的广告,能让一个产品在短时期内就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也可以使一个公司长盛不衰。像可口可乐、万宝路、菲利浦等著名的品牌包装、产品策略、广告宣传里都可以看到4A级公司不同凡响的智力水平。但这种公司都是幕后英雄,不是这个行业的人几乎都很难接触到。而且这种公司本身也不是一般企业请得起的,广告主要是一年没有几千万的广告投入根本不要去登人家的门,在国内的外资4A级公司基本上不给国内企业做广告,他们认为国内企业观念落后,不值得去扶植。有一位台湾著名广告人曾这样说:我们广告人就是妓女,但妓女也有自己的原则。我们的原则是性颠倒的不接,性虐待的不接,性无能的不接。实际上之所以国内出不了好广告,与国内企业常犯那三种毛病有关,别人不愿意做也就正常了。    
    4A级公司普通人接触不到,实际上一般的广告公司普通人同样接触不到。稍微有些规模的广告公司之所以生存下去,是因为他们大多手里都有几个比较稳定的客户,由于广告公司待遇高、开支大,他们是不会到小企业去拉业务的,而不企业也根本付不起高昂的广告费。所以说普通人见到拉活儿的广告业务员都是破烂公司出来的。从另一方面来看,广告公司最重要的部门也不是业务员(广告业称之为AE),而是包括设计师、文案、影视在内的创作部门。创作部门是一个好公司的标志,也是一个公司生存的本钱。


《外地人在北京》 第三部分布尔乔亚情结的广告设计师(4)

    孔豫的设计师之路走得非常顺利。广告业一般管报纸杂志上的广告叫报广,这种形式是广告业最传统的方式。他们一面向业主收取制作费和设计费,另一方面向报社、杂志社收取百分之十到二十不等的代理费,而孔豫这样的设计师则是报广的主要完成者。至于影视广告不是一般小公司可以做的,即使创意出来也得找其他专业公司完成。    
    她去的那家公司不大,代理了几个食品品牌,主要是做报广。女孩子总容易对吃的感兴趣。一般设计师设计平面作品时大多是在图片库找张图片,然后用电脑把产品形象贴上去。孔豫却没这么干,她利用自己良好的美术功底,画了不少卡通形象,然后都扫描到电脑里,随时都可以用,而且形象新颖,不会和别的广告搞重复了。不久她的作品不久就在报纸、杂志上登出来了。其中一个小孩舔奶的形象不仅获得了业主的好评,也使该产品的销售量大升,公司因为这个作品又相继获得了几个客户。    
    孔豫正经八百地成了广告设计师,也成了京城的高收入阶层,她再不用为买东西没钱发愁了。有一回她在超市买了瓶鲁花花生油,旁边有位老太太是孔豫的邻居,她看着孔豫直砸嘴:“哎呦!姑娘,你怎么一个人吃这么贵的油哇?十六块一升!”当时孔豫心里别提多舒服了。    
    可能是老天爷似乎有意开这个宁夏姑娘的玩笑,她在公司上班才个把月就发现另一个设计师对自己格外殷勤。他是云南人,瘦瘦高高,说话细声细语的。他不是给孔豫买吃的就是想约她出去玩儿,有几回还自告奋勇地想帮她设计平面,每次孔豫地婉言谢绝了。她清楚人家的意思,可云南人并不是孔豫心目中的男人,孔豫心地好,不好意思伤害他。那时孔豫在心里给班主任留的位置,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另一个男人占据了,他就是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    
    孔豫也搞不懂,自己为什么总会对年龄大的男人感兴趣,班主任比她大六七岁,而创意总监已经三十多了。一起租房住的红霞说她有恋父情结,也许她是对的。总监就是广告公司的总工程师,由于工作太忙,总监下巴上的胡子总会有几根刮不干净,眼睛思念时候都是红的。他对孔豫非常照顾,工作上也没少帮她,偶尔的点播经常让孔豫顿开茅塞。    
    不久孔豫竟对他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感觉。现在的孔豫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她用自己一切可以接受的方式,希望把信息传递给他,而总监却一直没有表态。终于有一天加班时只有他们两个人,总监有意无意地说自己已经结婚了,还有个孩子,他们都在老家。孔豫听完泪水竟再也忍不住了,那天总监看她哭得太伤心,怕她有事,特地送孔豫回的家。红霞看见她时,孔豫竟抱着她大哭起来,闹得红霞还以为她出事了呢。    
    也许很多上了岁数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总不能在一个单位干长久。其实他们是不了解现在的行情,越是收入高的企业,人员流动越大,因为收入越高,风险越大。而且私人企业也没什么人情味可言,都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但孔豫这回在公司辞职还不是这个原因,她实在受不了总监的冷漠和设计师的死缠懒打,不久她辞职了。    
    辞职的第二天晚上,孔豫正独自在家里写简历,却听见一人敲门。孔豫开门时,却看到总监笑嘻嘻地站在门口,他穿了套很合身的西装,下巴上的胡子终于刮干净了。孔豫只感到脚下有些发软,她几乎是靠在了门框上。    
    现在孔豫还在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里打工,作品在北京市设计大赛里还获了奖,月收入也达到了五千块。她一有时间就会和总监一起出去吃饭、旅游。她从来没跟他谈过将来怎么办,他们似乎都在回避这个问题,谁知道将来是什么样子?以前公司的那个设计师已经去上海了,她还在给孔豫写信,希望她能给自己一个机会。看着字里行间那浓浓的情谊,孔豫实在不好意思拒绝他,人家是一片痴情吗!红霞告诉她:“嫁一个爱自己的人,找一个自己爱的做情人。”也许小资情调太重的孔豫不太适合这种生活,可她又不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再高的收入也解决不了感情纠纷,她本想去请教父亲,可最终也没鼓起勇气。


《外地人在北京》 第三部分嫁到北京(1)

    (京城的外阜新娘)    
    经常看《参考消息》的人,应该知道“外阜新娘”是台湾人对大陆媳妇的叫法。大陆媳妇在台湾是很受气的,在普通台湾人眼里,大陆媳妇是低人一等的贱民。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女人嫁到台湾无非是贪图台湾优越的物质生活,是一群毫无道德观念、不懂得是非荣辱的社会蛀虫,再加上意识形态的问题,大陆媳妇实际上比越南、印尼新娘的地位要低得多,而且还经常被当作人家的出气筒。    
    其实大陆新娘受歧视的现象不光在台湾比较普遍,在日本、美国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中国文化影响越大的地区,这现象越普遍。前几年,日本曾有几十位中国新娘闹出的外交争端。她们认为受了日本郎君的骗,本来说是家在东京,结果却嫁到了北海道,她们认为不公正,要求赔偿,这些人里还有好几个北京姑娘。最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其中有几个已经怀孕了,居然大着肚子去中国大使馆游行,要求大使馆做主。看来她们不是看上了日本郎君,而是一心想到东京去。    
    其实中国新娘的悲惨遭遇为大家所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人则是有泪咽到肚里,一般都忍了。    
    如果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问题,弄不好很多人会义愤填膺。其实仔细想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笔者并不否认在众多的涉外婚姻中,有不少是男情女悦,两情相爱的。但是必须承认在涉外婚姻中,大都是些浅薄而愚蠢的女人以为外国到处是黄金,于是碰上个老外就变着法地想把人家搞到手。殊不知一般老外的日子过得也不见得那么宽裕,碰上实在一点儿欧美人实话实说,要是碰上心眼又坏又多的小日本自然骗你没商量。其实嫁到北海道是便宜了她们,没给卖到东京银座就不错了。    
    但无论怎么说,她们就是再不争气,好歹也是同胞。听说了她们的不幸遭遇,心里总有些别扭。其实人都有一个毛病,古人说是:厚古薄今,盲近视远。再说清楚些就是往往为远在天边的事感慨而忽略了身边的事。    
    如果说大陆人嫁到台湾是外阜新娘的话,那么嫁到北京的又是什么呢?从本质上讲,她们没有任何区别,同样都是外阜新娘。人来的婚姻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涉及的人文色彩太重。其实按照自然法则来看这些事并没有什么希奇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只要两个地区在经济、环境、人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就自然会带动相关的人口流动。外地媳妇嫁到北京,从另一方面看只能说明我们国家的地域差别、城乡差别还比较的大,消灭三大差别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要是综合分析起来,外地女孩嫁到北京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第一种情况是外地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于是在京城嫁人成家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这类外阜新娘是没有人敢瞧不起的,甚至比一般北京当地人还多少优越些。第二类是在北京已经有了相当经济基础的,要么是大学毕业后来北京的高级打工妹,要么是来京城做生意,混得比较好的。她们由于有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一般来说也是被人尊重的一群。还有一些,也是外阜新娘里的大部分人。她们嫁到北京的唯一目的就是找一个北京老公。排除真正相爱异地夫妻外,没有人会否认一般异地婚姻中存在着过多的功利成分。    
    凭心说北京看不起娶外地老婆的男人,认为他们没本事,是窝囊废。前些年,笔者也爱上了外地女孩但在家庭、朋友、社会舆论的几重压力下,最终笔者屈服了。每想到这事都由衷地感到自卑,但笔者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俗就俗一回吧。    
    虽然娶外地老婆的北京男人情况不同,但目的大都是一样,无非是找个老婆过日子。他们要么是郊区的农民,郊区女孩都嫁到城里去了,他们本人没有社会地位和一技之长,只好找个外地媳妇;要么身上多少有些残疾,找个本地媳妇实在太难;要么是个人历史上有污点,比如蹲过大狱或者劳教过两年或者离过婚,当地人没人愿意女儿嫁过这种人;最后一种可以说是被命运捉弄的另类,他们或是出差或是在单位里不老实,和外地女孩发生了关系,结果外地女孩不是剩油的灯,让人家缠上脱不了身,属于被迫无奈之列。    
    笔者的一位朋友就属于最后一种情况,他单位有一个外地女职员,出落得非常标志,朋友没事就在家面前耍贫嘴,献殷勤。还一块出去吃饭、旅游,不久女孩动了心,两个单身男女能发生什么故事,想比大家也年琢磨出来。后来朋友想分手,女孩天天就以泪洗面,要说朋友也是老实人,他实在看不下去,头脑一热就一身相许了。    
    他结婚的头天晚上,当着我们几个朋友的面儿,竟大哭起来:“你们肯定看不起我了,他妈的弄了个外地老婆。别人怎么玩儿都没事,就我那么倒霉呀?”    
    本来喝得兴高采烈的我们看到这情景,不仅十分尴尬。他那点事儿我们都清楚,说倒霉倒也谈不上,谁让他没事去摘人家的桃子的?不过心里别扭倒是谁都能理解的,有人想劝劝他,可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我知道你们怎么想的,我就是废物!”说着,朋友哭得更伤心了。    
    女儿出嫁时以泪洗面,是为了表示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可小伙子娶老婆,头天晚上哭得死去活来的事,笔者倒是头一次碰上。当时笔者心里结了个疙瘩,担心他们的婚姻不会长久。好在他们婚后日子过得一直不错,不管人家女孩心里怎么想的,孝顺公婆,尊敬邻里是大家公认的,而且人家把家里收拾得很象样,每个月还有两千多的收入。大家都说笔者这个傻朋友是捡了个大便宜,他本人也是一天到晚溜光水滑的,很是精神。没事时,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时开玩笑说,这小子肯定练出了采阴补阳的本事,每到这时朋友就会不自觉地笑起来,说自己是当代孙喜旺,先结婚后恋爱。    
    看样子笔者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了,婚姻这种事真是说不准。笔者朋友的例子是另类也是侥幸的,更多的外阜媳妇在京城的日子,远没有同她们当初想得好,有的甚至不为家庭所容。    
    小高也是笔者的朋友,上学时他是个老实头,在家里也是出了名的孝子,可偏偏在婚姻这件事上,开了大伙一个玩笑。他九八年的时候已经是公司经营部的经理了,在工作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