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4719-外地人在北京 >

第24部分

4719-外地人在北京-第24部分

小说: 4719-外地人在北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吗?”李兵不太相信,要知道他现在的收入是每个月两万块,还是一辆奥迪车,全国家电企业主管级经理的最高不过如此了。


《外地人在北京》 第三部分他们本不想来(2)

    谈到后来两个人都有些高了,应陶钧的提议他们一起去夜总会泡小姐。陶钧说得好:“像咱们这种白领,平时工作压力大,所以上班时就是衣冠禽兽,下班回家就是行尸走肉,到了夜总会就是禽兽不如了。”    
    “你的夫人不会到北京来抽查吧?”李兵笑着说。    
    “你夫人在身边都不怕,我怕什么?”    
    “在身边又能怎么样?咱们这样的一年能在家吃几回饭?”李兵竟有些感慨了。    
    那天他们在夜总会一直玩到深夜,再没提工作的事。    
    其实陶钧这回来北京的目的就是抢占京城市场,而主要对手自然是李兵的公司。他的前任在北京奋斗了四年多,手下五十多人,开支巨大,而在北京家电业的销售排名却一直在五名以后。他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来北京上任的,虽然公司的承诺很大,但前途未卜,现在又遇上老同学李兵,他已经有些无奈了。    
    陶钧前几天已经向公司总部打了报告,策略就是用低价位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现在公司运来的货已经在路上了,几千台电视足够在北京市场掀起一阵旋风了。他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李兵公司的反应,他们实力强,又最重视北京市场,弄不好会干出两败俱伤的事来。现在关键人物是李兵,他的反应可能是陶钧能否成功的关键。    
    半个月后,陶钧的电视到了。他按事先与公司商量好的价格,迅速将几千台电视以低于市场价将近一千元的价位投入市场。结果价格广告打出去的第二天,陶钧公司的电视就卖出去一千多台。一时间报纸、电视台长篇大论地开始报道╳╳牌电视又起争端,彩电价格大战又起,国内价格战何时了结云云。看着电视上许多消费者兴高采烈地搬着电视的样子,陶钧终于体验到成功的欣喜了。为此他自己买了两箱啤酒专门犒劳手下的业务员,陶钧是真心感谢他们,如果有一个人事先走路了风声,都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其实陶钧公司这么干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经济价值,顶多也就是个成本价。但陶钧有自己的道理,只要他们卖出一台去,竞争对手就会少卖一台,虽不利己但肯定能损人。    
    几天后,陶钧收到了李兵的一个电话,约他出去聊聊。    
    “你们太过分了!这样的价格根本不是赚钱的价格。”李兵一见面就对着老同学怒气冲冲地喊:“真过分!扰乱市场秩序吗?”    
    “别那么大火气,先去喝一杯。”陶钧拉着他往外走。    
    “你们拿几千台电视来砸价格有什么好处?这不是赔本赚吆喝吗?”路上李兵一直在问他这个问题。    
    “对呀老兄,我们就是赔本赚吆喝,你难道不知道损人利己这句话吗?虽然我们不利己,但最少全北京都知道是我们挑起了价格战,几千台电视进入了北京人的家庭,他们都将成为我们将来的消费者,将来配件这块我们也会赚一些钱吧。你说,这几百万的投入要是在北京做广告,用不了两个月就没了,可效果肯定不一样。”    
    李兵嘿嘿笑了两声:“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你们扰乱了市场,可你们的价格不能一直是这样吧?这是为家电行业自掘坟墓,我们的企业都在应付低价位,根本没有财力进行产品开发,早晚我们都得自食恶果。”    
    “你呀!上学的时候就悲天悯人,现在还这样。新产品有什么希奇?日本人换个壳就说是新产品,我们也会。”    
    “对,本来你们卖的就是积压产品,清了库存当然是件好事。”    
    “我们只是为了回笼资金,可不是有意欺骗消费者。谁像你们,九六年为了把╳╳牌挤出北京去,你们不是顾了几个见钱眼开的消费者专门告人家吗?那招儿可够损的,现在人家元气还没缓过来呢!”陶钧一点不示弱。    
    李兵突然停了下来。“胡说,这种事不能瞎说。”    
    “老兄,我知道那事不是你干的,你不是九七年来的北京吗?对你的人品我放心,可商场上的事都是他妈的肥皂剧,有时候身不由己呀。”陶钧一把攀住李兵的肩膀:“我真想再干几年就退休算了,勾心斗角的实在是累了。可咱们都拖家带口的,没办法呀!你是不是也有这个感觉?”    
    “我也是,在北京这几年是我一辈子最累的,以前总看着别人当经理眼气,老琢磨着别人不如自己,可一坐上这个位置,咳!如坐针毡哪!”李兵由衷地叹口气。    
    “所以咱们这些人最容易干禽兽不如的事,要我说什么企业前途、行业前景全是务虚的东西,关键是保住咱们现在这个位置你说对不对?给将来攒下一笔钱养老。其实我们这次降价是针对整个北京市场的,几千台电视看着挺吓人,你是干这行的,能有多大效果你比我还清楚。今年如果能再抢到百分之五的市场我们就成功了,能抢走你们多少份额?你也知道我们不可能把价格永远放在这个位置。媒体把事实夸大了,如果你把这个情况如实报告,你们公司也没必要反映过激。”陶钧说话时一直低着头。    
    “你是什么意思?”李兵一下子紧张起来。    
    “咱们是老同学,说老实话吧,如果你能做到不让你们公司按兵不动的话,我们公司出十万。”陶钧说这话时,眼睛一直看着别处。    
    李兵忽然笑了起来:“你这叫什么?老同学!咱们都是受了二十年教育的人,就学了这点出息呀?”    
    “不是我想这么干,是我们公司的主意。”陶钧赶紧解释。“我知道你的为人,可职责所限吗,你别在意。”    
    “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走吧今天我们再去夜总会玩玩儿,上回那个小姐好象对你很有意思。”李兵拉着陶钧上了自己的车。    
    上面我们讲的故事似乎是某个电视剧的情节,可实际上这种无聊故事在北京的各大写字楼里天天发生。所不同的也许今天是彩电,明天是冰箱,而后天就可能是花生油了。另一点不同的是今天李兵没接受贿赂,可能明天张兵、赵兵就接受了。


《外地人在北京》 第三部分他们本不想来(3)

    虽然陶钧的公司想贿赂李兵,可彩电的价格战还是打响了。陶钧一直在向媒体解释,降价是经销商的事,厂家不知情。众多的李兵们虽然不太情愿,可还是咬牙切齿地加入了战团,最终谁战败了没人知道,反正李兵和陶钧还都在北京混。而广大消费者们虽然嘴上不承认自己得了便宜,可还是搬着电视回家偷着乐去了。    
    虽然这些外地老总们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弄不好还是两地分居,但他们的职位还是一般人羡慕不已的。其原因也非常简单,他们是一群超高收入者。如果是外资、合资或民营企业的北京分公司主管的话,月收入都在两万元以上,同时还有车、房配置,自主权非常大。而国营企业的分公司老总虽然工资并不高,可他们可以通过提成、奖金等形式获得与外企主管们相当的收入。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的金领阶层,其收入是连一般的小业主都无法与之相比,但重金之下也不一定全是勇士。    
    其实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所谓金领阶层都有着基本相似的特点。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五年以上大型企业的工作经验,三十来岁,年富力强、一表人才。如果具备了上述特点不成为金领倒是怪事了。但金领们同样有自己的烦恼,除了工作中的压力外,在生活上他们同样不轻松,特别是来北京为公司创业的外地老总们。    
    丁一是九九年来的北京,这一年对他的影响可太大了。    
    丁一是上海人,精明、敬业还多少有些小家子气。他毕业于一所名牌工学院,先在上海的一所国家级研究所里工作了三年,虽然工作没什么压力,可微薄的收入是现代年轻人很难接受的。九六年时他应聘到了一家著名日本涂料企业的中国总部,搞销售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白领生涯。    
    有人说上海人和日本人能谈得来,因为他们同样的敬业,同样的精于算计,同样的有商业头脑,同样的心理状态。也许正是这些原因,丁一在日本企业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升到了部门经理,逐渐参与公司决策了。    
    但上海人终究是中国人,在工作中他们有一点是和日本人绝不相同的。其实中国人和日本对待工作的最大差异就是对所在企业的态度问题。日本人由于聘用终身制以及团队近乎疯狂的精神的问题,他们真是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中国人个人独立性比较强,他们大多是把单位作为自己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工具,工具顺手自然好,不顺手肯定就要换一个。九八年因为薪金问题,丁一和他的日本上司发生了矛盾。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通过猎头公司开始寻找新的目标。    
    猎头公司虽然在国外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可在国内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其主要的业务区域也只是局限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他的业务就是收集著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并为他们建立挡案。同时他还要向各大企业发布消息,告知他们这里有哪些方面的人才可供选择。所以一旦高级人才有跳槽倾向,猎头公司往往比谁都清楚。当然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只要用人企业与人才间谈判成功,猎头公司要么向要人单位收取一笔可观的费用,要么从高级人才的头几月工资中支取一笔钱。正象卖玻璃的都盼着刮大风、下雹子一样,猎头公司总盼着有人跳槽,甚至故意挑拨职员与公司的关系。那样一方面他可以向公司兜售人才,另一方面他可以把要走的人才转卖出去。    
    不久,丁一就接到了猎头公司的通知,有一家东北著名公司欲涉足丁一现在公司所从事的行业。他与东北公司前后谈了四轮,最后公司答应以年薪三十万的待遇聘他做北京分公司的经理,雄心勃勃的丁一欣然前往了。    
    丁一是带着三个沈阳同事来的北京,他们先租了写字楼和库房,然后就开始招聘人才。也许是南北方人性格的差异吧,丁一发现自己和沈阳的同事很难沟通,他们总是背着自己嘀嘀咕咕的,一旦自己出现他们就“丁总长,丁总短”地满脸是笑了。    
    后来丁一的一位北京朋友告诉他:“人家一个月一两千块钱的主儿,自然会瞧着一个月两万多的眼气了。千万别留这些知根知底的同事,他们会一心看你笑话的。”丁一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人员招聘完毕他便要求董事会招回沈阳人员。董事会问他为什么。丁一说他们不了解北京情况,又容易形成小团体,董事会最后接受了他的意见。    
    也许是他来北京前对困难估计不足,也许北京永远是上海人搞不懂的地方。丁一的北京分公司运做了三个多月,可经营情况一直不是太顺利,市场打不开,产品积压厉害。几个大项目都没有抓住,而零售市场几乎等于零。    
    丁一把所有的办法都使上了,他先是从人员上下手,把自己认为能力不足的人全辞退了,然后又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和总部打开了官司。最后一位下属告诉他:北京市场和上海市场不一样,上海有商业传统,是纯商业运做的,比较规范。只要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又有一定广告投入就可以有一席之地;而北京就不同了,京城的官商味道比较浓,公务市场比重非常大,而想打开公务市场没有一定社会背景无异于痴人说梦;普通零售市场就更艰难,消费者挑剔,企业间的竞争激烈,没有广告和促销手段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丁一自知在北京欲结交权贵,平自己的实力根本不要想,没办法他又开始向总部要广告费,报告打了好几个,可这回董事会的反映就比较慢了。    
    丁一的烦心事还不止这些,他整整和老婆分居了一年。    
    他老婆就在他以前的研究所工作,国家公务员自然不可能一起来北京。丁一来北京前,老婆就告诉他不许用没结婚的小姑娘,可公司也不能都是男的,于是他到北京的时候招聘了一个行政主任,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少妇。丁一后来想,也许自己的老婆是错了,大部分情况下少妇往往比小姑娘更危险。    
    由于是在北京一个人生活,丁一平时过日子没什么规律,住处也比较乱,有时连被子也向不起叠。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由于丁一常忘东西,所以就请行政主任到自己的住处去取过几回东西,可她每次回来后,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