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421:中國發現世界 >

第1部分

1421:中國發現世界-第1部分

小说: 1421:中國發現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公元1421年 2月2日),中国睥睨万邦。在这一年的农历新年之日,来自亚洲、阿拉伯、非洲和印度洋各地的国王和使臣们聚集于宏伟的北京城向明成祖朱棣即天子宣誓效忠。一支靠指针标明航向而航海的巨型舰队,带着这些统治者和其使臣们来向皇帝进贡,并且让他们目睹了雄伟神奇的都城—紫禁城的落成典礼。至少有28个国家的首领在场,但不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拜占庭皇帝、威尼斯总督以及英王、法王、西班牙王和葡萄牙王。他们没有被邀请是因为这些国家落后,且缺乏贸易的货物或任何有价值的科学知识以供交流而被排在中国皇帝优先考虑的范围之外。     朱棣的父亲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卑微,是中国某个最贫穷地区雇工的儿子,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即朱棣出生前的第八个年头,黄河流域大水泛滥,淹没了大量农田,冲走了村庄并且随之留下了饥荒与瘟疫。全国还挣扎在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中。自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伟大的忽必烈汗—最伟大的军事强人成吉思汗的孙子—征服南宋起,中国便处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但是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由于蒙古统治者的劫掠,导致了饥饿和疾病下瘟疫的流行,人民都沦为赤贫,于是广州附近珠江三角洲的农民进行了起义①。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并且很快出人头地,成为了领袖,为了他的事业朱元璋重整了士兵和农民。在此后的3年中,起义蔓延至全国。历经几十年的和平后,原本骁勇好战的蒙古勇士,那些曾经横掠整个亚洲的战士,开始变得闲散且自满。而且由于内讧导致分裂,他们根本不是朱元璋所率领的军队的对手。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的部队占领了南京,切断了通往蒙古人的位于北方的都城—大都(北京)的粮食供应线。     当朱棣父亲的军队进入大都的时候,朱棣才8岁。最后一个在中国的蒙古皇帝妥欢帖木儿(Toghon Temur)撤逃至北方草原—蒙古的心脏地区。朱元璋宣布新王朝—明朝建立了,他自称为皇帝,年号洪武。朱棣曾当过骑兵,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指挥官。他21岁的时候被指派参加抗击依旧盘据在云南的蒙古军,此地是西南一多山省份,与今天的老挝接壤;洪武十五年(公元1386年),他又受命去摧毁位于云山南面的昆明残留的蒙古人的堡垒。攻下此城后,成千上万的蒙古男孩惨遭去势。许多人因受刺激和生病而死去;存活下来的阉人有的被征召到帝国的军队中,有的被当作侍从或家臣。     在整个古代世界,从罗马、希腊、北非到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太监成为统治者的“内宫奴仆、看管女眷的狗或间谍”,他们在中国历史上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奇怪的是,他们非常忠于那些让他们断根的皇帝们。至少从公元前8世纪始皇宫里就出现了宦官,多至7万个宦官曾供职于都城及周围地区。只有去势的男人被允许作为皇帝的私人侍从,看护他家中的女人及其嫔妃们所居住的宫门内的“大内”。皇帝有成千的嫔妃,这不仅象征着他的权力,而且在每次婴儿死亡率高的时候保证他有大量的男性继承人;确保王朝的延续性和祖先的尊严是中国文化习俗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没有被阉割的人,甚至皇帝的亲戚和他的伙伴都被禁止接近后宫,否则即被处死。避免其他有生殖能力的男性的介入保证了嫔妃们所生的孩子都是皇帝自己的。     宦官也有助于维护帝位周围神圣和神秘的气氛。虽然皇帝“受命于天”,如果皇帝无道,或是失政,或是胡作非为,天命仍然可以收回。臣民不得直视龙颜:甚至高官们在皇帝面前也要低眉垂眼,而且当皇帝经过街道的时候要树起帏幔以免公众看见他。只有那些完全依靠皇帝过活的娘娘腔式卑躬屈膝的宦官们被认为是足够驯服的,可以默默地目睹皇帝个人的缺点和不足,而绝不敢张扬。     马和是一个在昆明被阉割的男孩,他被分配到朱棣家里,改名为郑和①。朱棣和他父亲驱逐的蒙古人中有很多改信回回教。郑和除了是一位厉害的士兵外还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也成为朱棣最亲近的参谋。他身体强壮,比朱棣高;一些记载说他有两米多高、一百多公斤重,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当朱棣升任为燕(以北京为中心的地区)王,担负起保卫中国北方诸省这个新的重要的责任的时候,郑和跟随着他。朱棣立基于蒙古旧都—大都,并将它改名为北京。到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历经三十余年的征战后,蒙古统治的最后残余被清除出了中国。朱棣的父亲,这个年日渐老且日渐多疑的洪武皇帝,系统地整顿了他的军队指挥权,消灭了那些可能一点点威胁到他权威的人。许多高官被勒令自杀,以免因流放或处决他们而使其家庭和祖先蒙辱,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有成千上万的文官武将被处决。     洪武在其长子死后,选择孙子朱允(朱棣的侄子)为继承人。老皇帝怀疑朱棣是蒙古人,故而并不信任他。因为洪武曾娶了一个蒙古公主,但不知道她已怀了朱棣。6年后,即1398年,老皇帝死去,朱允秉承祖父遗志,继续剪除异己。次年夏天,暗杀团被派到北方去刺杀朱棣。为免于被害,朱棣放弃了舒适的家,好几个月流浪在北京的街头,晚上露宿沟渠,白天在街上游荡。他佯装疯了,变得蓬头垢面、衣裳褴褛,简直无法认出是个皇族的王公,负责处死他的官兵毫不在意地从这个显然没有任何威胁可言的流浪汉身边经过。接下来朱棣的追随者们扶助了他。在他忠诚的宦官卫队的帮助下—此卫队由郑和领导—朱棣秘密地聚集了军队以抗击所谓的生死敌人。他在北京的一个军库里召集了800人,事先这儿就放了嘎嘎叫的鹅以掩盖盔甲和武器的哐铛声。令人奇怪的是,暗杀团内部居然自相残杀起来。初战告捷的朱棣立刻招募并训练了一支军队。     朱允得知他派去的人失败的消息,便立即编遣了一支50万人的军队去粉碎朱棣的力量,但天气却陡变,而他从南京派往北方的士兵仅仅穿着夏装和草鞋。当无情的冬季来临之时许多人都冻僵了。在朱允军心涣散的部队挺进北京之际,朱棣的军队却设计调往城外。当两军相遇时,朱允的军队受到城内、城外的两面夹击。战争中,甚至北京城的妇女都参加了战斗,她们从城墙上向入侵者扔下罐子。


第一部分:中华帝国皇帝的伟大计划(图)2

     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南京。当时朝廷分裂。那些名流们—南京城内知识界的精英们憎恶宫中的宦官。自从有中国起,士大夫对宦官就深恶痛绝。宦官作为皇帝的私人侍从,便于在皇帝那里吹耳边风,影响皇帝所闻;他们同欧洲统治者身边的弄臣一样,通过和帝王的近距离接触而富有起来。虽然宦官在皇宫“大内”有影响,但在宫墙外的朝廷只有官吏们有权掌握官府。     人想要当官并且在官场步步高升,就得经年苦读,牢记孔夫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的教导,而孔夫子这位“圣人”反对宦官把持权力。宦官们没有接受过儒家教育,他们仅仅依靠攀附皇帝来晋升。官员们沉浸在孔夫子的道德价值中,这种道德价值力图通过消减那些会扰乱“道”(自然力的相互作用)的人们的机遇来保持社会秩序和特权。它决定了每个人在社会阶层中的生活、等级、习俗和地位。儒家心目中的好政府必须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有秩序、有礼貌且能长久延续的社会规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官僚政府的核心,并且官员们把农民而非外国人或商人作为社会的主心骨,农民代表稳定,而商人和外国人却是忤逆天道的。     朱允周围的儒臣宦官干政,排斥了他们先前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故而当朱棣的军队出现在南京城前的时候,宦官为他们大开城门迎接朱棣的人马。朱棣于是坐上了龙椅,自称为皇帝,订年号为永乐。然而此时到处都不见朱允的踪影,据信他穿着僧服逃走了。郑和依旧留在新皇帝身边,是朱棣心腹宦官中的一员。这些人对国事有自己的认识和一定的影响,由于经常观察皇帝,他们深谙皇帝的心意。因为可以进出嫔妃们的住所,他们也逐渐熟悉被隔绝在后宫的两千余嫔妃们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     宦官们再次成为一股政治力量。大宦官郑和服侍皇帝有功,是所有宦官中最有势力的。在他白丝外衣的褶子里有一个珠宝盒,内含他断掉的阴茎和皱缩的睾丸残物,为此他有一个绰号叫三宝,即“有着三个宝物的宦官”。盒子里装着他的宝—男性的宝物,此物将跟随他到另一个世界去,在那儿他可以再次成为一个完整的男人。但是在今生,他宣誓服务于并完全听命于他的主人—第三代大明天子皇帝朱棣。     郑和在长达12个月里是一个船队的主要指挥者,尽管在此之前他从未下过海,这支船队是到那时为止最大的船队之一。朱棣的首项意旨之一就是把南京附近龙江船厂的规模翻一番。这个船厂是中国最大的船厂,现在它又被大规模地扩建,扩建后的船厂占据了扬子江边好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延伸到南京东门。7个大型的干坞被建成,它们由一系列通向大江的水闸连在一起,每个干坞又分为3个区域可供同时建造3艘船使用。这里的遗址至今依然可见。朱棣要实现甚至忽必烈汗都未曾实现的目的:一个称霸四海的海上帝国。     9世纪之前,能在海域航行的船几乎都是外国的,但是从9世纪起中国建造了它自己的海上船队。宋、元两朝都拥有大型的远洋舰队,它们向海外派特使并建立了固定的海外贸易网,逐渐地中国人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对香料贸易的控制。朱棣现在又着手大幅扩张建中国舰队。除了从前人那里继承下来的战船和商船外,朱棣还编制了1681艘新船,其中包括许多巨大的有九节桅杆的“宝船”,此命名缘于船舱中所装的大量珍贵财物。来自船坞附近南方省地的上万个木匠、帆工和船匠都加入到建船的行动中来。除了250艘宝船外,船队中还包括3500多艘各式船只。另有1350艘巡逻船及同等数量驻守在各海港或是离岛,还有400艘大型战船和400艘装着供给船队粮食、水、马的货船。这队帝王之船打算遨游四海并且绘出海图,以此威慑各地番王,让他们心生敬畏,从而将全世界都纳入中国的“朝贡体系”中。外国的统治者向中国进贡,作为回报,获得商业特权和中国对他们的保护,但是中国经常给予它的贸易伙伴大量价值连城的货物而不是向他们索取,如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卖给他们丝绸和瓷器,又把从他们那儿所得的钱作为专款借贷给他们。于是他们就永远蒙受中国的恩惠。另外这些船亦承担着寻找逃脱的朱允的责任:“建文帝之出之也,有言其在海外者,上命(郑)和踪迹之。”①所有人都应该知道谁应是龙位的真正拥有者:是马背上的大明天子—朱棣。     赢得帝位后,朱棣就决定将都城迁到他原先的大本营北京。这时日益年老的跛子帖木儿正打算攫取他最后也是伟大的一个猎物—中国。朱棣决定予以迎头痛击。帖木儿(Timur the lame,他之所以有这个绰号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受箭伤的缘故)是他的先辈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的杰出继承者。“他宠信那些胆大且勇猛的勇士们,在这些人的协助下帖木儿大兴恐怖政策,他横扫万山并且像狮子一样把人撕碎。”从首都撒马儿罕(Samarkand今译作撒马尔罕)出发,对穿过中亚的重要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虎视眈眈,帖木儿在亚洲各地发动侵略战争,他征服了北印度、波斯(Persia)和叙利亚(Syria),并且在1402年击败了安卡拉(Ankara)的土耳其人。如今他开始觊觎东方,目标是摧毁中国的军队,推翻朱棣,恢复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     为了对抗这个潜在的威胁,新皇帝把朝廷迁到了北京,用百万人那么强大的军队来守卫,但是朱棣对新皇城的远见远不只是作为抵抗帖木儿的要塞。忽必烈汗曾以中国传统的方式建成了大都并且绕城挖了护城河。朱棣吸收了忽必烈汗的都城的基本要素,但是他废止了皇家围场,代之以典雅的皇家建筑群—紫禁城,它远比其原先的设计要宏伟得多。紫禁城四面环墙,建构威严,其面积有当时伦敦城墙内范围的1500倍大,人口是其50倍。


第一部分:中华帝国皇帝的伟大计划(图)3

     朱棣建此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威震四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