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日本帝国的兴亡 >

第9部分

日本帝国的兴亡-第9部分

小说: 日本帝国的兴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内光政又称,要在上海打仗,只靠海军力量短期很难解决,必须有陆军的协助。陆军大臣杉山元满口答应,声称只要在南北两面施加军事压力,就能攻占上海、南京,迫使南京政府投降,3个月解决中国问题!近卫文犹豫不决,提出上奏裕仁天皇。杉山元便进宫拜见裕仁天皇,保证2个月时间攻下上海、南京,陆军派兵方针得到天皇批准。杉山元出宫后就召开参谋本部首脑会议,决定立即增兵3万,由海军舰队火速运往上海。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接到日本政府训令后,为掩护日本向上海运兵,就先找上海市长俞鸿钧谈判,要求中国政府撤退代替中国军队驻守上海的保安部队,拆除所有防御工事。中国政府拒绝了这些无理要求,日本便加速向上海运兵,动员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和日侨“义勇团”备战,又将30多艘作战舰只集中在吴淞一带,战争处于一触即发之势。8月12日晚,日军一个师团开到上海。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得到军方通知,便向俞鸿钧提出最后通牒,限中国军队、警察及所有武装人员退出上海,把上海交由日军接收,并限定中方在8月13日正午以前给予答复。俞鸿钧代表中国政府拒绝了日本的最后通牒,侵华日军不等援军到达,便在八字桥燃起战火。八字桥是在宝山路与日本海军司令部之间的大水沟上架设的简易通道。日军突然向桥对面的中国军队88师开枪射击,中国军队奋勇还击。日军又沿北四川路、军工路一线发动进攻,日舰更以猛烈排炮轰击中国守军。中国守军早就憋足了气,怀着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坚决反击。    
    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自此拉开了战幕。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将最高指挥部设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开战前就悄悄在虹口集结重兵,据守丰田纱厂,做侧击真如、北新泾的准备,还把一部分兵力隐藏在内外纱厂,企图渡过苏州河,截击麦根路车站,迂回进攻中国军队之后背。长谷川清坐镇黄浦江中的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命令日本海军陆战队8月13日从横滨桥、天通庵一线发起进攻。张治中将军率领中国部队主动出击,采取凌厉攻势,打算在日寇援兵未到前一举歼灭在上海的日军,然后再与日本的增援部队展开决战。中国军队士气高昂,给侵略者迎头痛击。长谷川清见日军初战失利,当即发电请求日本政府火速向上海增兵,请求空军助战,请求日本军部派资深望重的陆军指挥官到上海指挥作战。日本军部接到长谷川清的求援电,当即指示日本陆军航空兵出动飞机轰炸杭州笕桥机场。号称日本飞机驾驶员“四大天王”之首的木更津航空队队长高桥宪一率队出征。中国空军第4大队长高志航率领阎海文等升空御敌,一交手就打落日本轰炸机4架。中国空军战士越战越勇,又攻击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炸得“出云”号东倒西歪,整个舰队乱作一团。激战中,阎海文的飞机不幸被日寇高射炮击中,阎海文跳伞时被风吹落在日军阵地上。日军要抓活的,阎海文拒绝投降,打死野川小队长等8人,然后以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殉职。8月13—15日,中国空军击落敌机44架,消灭日军木更津、鹿屋两个精锐的航空队。中国陆军也英勇反击,日军节节败退。


第二部分喋血扬子江(2)

    8月16日,中国空军再次轰炸日军设在公大纱厂和虹口地区的阵地,陆军从左右两翼缩小了对日寇的包围圈,浦东日军被迫放弃三菱、太仓、日清等公司的仓库和码头。中国军队乘胜向设在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发动进攻。日军在那里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堡垒建筑,易守难攻,使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连攻不克,战事处于胶着状态。长谷川清连续遭受沉重打击,紧急向东京发报求援。陆军大臣杉山元忙与参谋本部次长梅津美治郎商量派兵问题。经裕仁天皇批准,任命松井石根为“中支派遣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为“北支派遣军”司令官,大举增兵,侵华战争全面展开。8月23日,松井石根率第3、第11师团和第6、第13师团一部,在张华浜、川沙强行登陆。这几个师团是日军的精锐师团,有很多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战斗力较强。第11师团长山室宗武骄横地叫嚷:“我11师团的大日本皇军,1个兵抵中国兵10个!”松井石根1878年生于日本名古屋,1904年到中国东北参加日俄战争,后任关东军司令部副官、步兵旅团长、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当过日本驻华使馆副武官、驻上海武官、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1929年任第11师团长,1932年任驻台湾日军司令官,1933年被编入预备役。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军部报请裕仁天皇批准,他再次被召用,出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后来参与南京大屠杀,日本投降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松井石根上任后,制定了攻占上海的作战计划:    
    一、实施要领:派遣军以一个精锐师团在浏河镇、川沙河口地区登陆,以主力在吴淞地区登陆,击溃当面之中国军队,占领上海及其以北的重要地带。二、实施方法:1派遣军以第11师团的主力从浏河地区登陆,以第3师团及派遣军的直属军队在吴淞地区登陆,歼灭上海周围之中国军队。在吴淞登陆时,海军陆战队将予以掩护。2随着歼灭作战的进展,根据作战情况可派出一部分部队至黄浦江上游地区,切断沪、杭铁路。3击溃当面的中国军队后,应占领上海及其以北的重要地区,以掩护租界。4根据情况,开始时以一部兵力在上海租界内登陆,增援海军陆战队。5登陆后,应迅速占领和修整好上海附近的机场。    
    松井石根率上海派遣军司令部人员8月22日乘军舰到达上海以东的马鞍列岛,把第11师团长山室宗武召来密谋登陆方案。山室宗武根据松井石根的命令,于8月23日凌晨由大型运输船换乘登陆机动小艇到达川沙河口,占领出发阵地。他一声令下,炮声隆隆,枪声大作,日军突然发起冲击。中国部队估计到日军有可能在川沙登陆,事前做了一定的部署。对日军的突然进攻,中国将士奋勇抵抗。罗店是通往宝山、上海市区、嘉定和松江等重要战略据点的几条公路的交叉点和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日军要攻占上海,必先夺取罗店。在松井石根督促下,第11师团长山室宗武、参谋长片村四八亲自向第10旅团长天谷直次郎布置进攻罗店的任务。罗店很快陷入日军手中。蒋介石在南京下达了夺取并死保罗店的命令,严令第3战区前敌总司令陈诚夺回罗店、川沙,消灭登陆之敌。于是,中日两军在罗店展开激战。天谷直次郎首先率领第10旅团展开轮番攻击,日军先用步兵重炮轰击中国守军阵地,又开动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重炮,出动飞机狂轰滥炸,企图摧毁中国守军阵地,掩护步兵进攻。中国67师官兵都满怀一腔爱国热血,在师长李树森指挥下拼死反击,顽强地坚守了2天2夜。    
    日军被打得焦头烂额,师团长山室宗武急电松井石根,要求绕过罗店进攻上海;松井石根强调罗店在上海战役中有重要地位,命令山室宗武率该师团精锐全力争夺罗店,又调藤田师团一部前往增援。这样,罗店战斗迅速升级,中国部队11师和67师坚守罗店5天5夜。日军动用陆海空火力狂轰中国守军阵地,中国守军常常整营整连牺牲在日军的强大而猛烈的炮火之下,但中国部队仍无所畏惧源源而上,冒着密集的炮火将入侵日军团团包围。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气急败坏,又命日军大量增援,将中国援军反包围起来;此时,蒋介石又派援军赶到,再对日军施加包围。于是,形成中日两军阵地犬牙交错、短兵相接的阵势,双方展开你死我活的肉搏战,罗店几易其手。中国官兵前赴后继,愈战愈勇,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称罗店是“血肉磨坊”。松井石根满以为指挥10万日军精锐部队,可以一举攻克上海,没想到与中国军队打成平手,不由想起1932年“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时日军被迫三易统帅的往事,害怕重蹈盐泽一郎、植田谦吉、野村吉三郎的覆辙,急忙向东京当局提出增兵要求:“根据上海的敌情及地形,要给南京军以大的打击,最小限度需要5个师团。”日本军部首脑接到松井石根的求援电报后,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感到吃惊,但对向上海派兵意见不一。陆军大臣杉山元力主增兵,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坚决反对增兵。石原莞尔为使日本避免陷入侵略战争的深渊招致惨败,以向参谋总长闲院宫提出辞职相要挟。闲院宫载仁亲王不愿得罪任何一方,9月16日背着石原莞尔进宫向裕仁天皇启奏:“内定增派第9、第13、第101师团及台湾守备队(用以占领崇明岛飞机场)到上海,再派后备步兵10个大队到上海。”裕仁天皇当即批准实施。松井石根9月7日前后接到日本军部关于增派重藤支队和3个师团的秘密通知后,腰板顿时硬了起来,当即制定如下作战方针:    
    以第3、第11及应先到达的第101等3个师团攻击南翔—大场镇一线之敌,其作战方向为经刘家行附近向大场镇方向,消灭上海北侧地区之敌;在此期间,命重藤支队及第11师团主力消灭罗店镇附近之敌,并确保该地以北,掩护军侧背安全。


第二部分喋血扬子江(3)

    松井石根得到援兵后大举进攻;中国方面由蒋介石亲自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央军精锐——薛岳的第19集团军投入战斗。双方激战五六天,罗店镇的“血肉磨坊”杀声震天,死伤累累。日军虽在猛烈而密集的炮火配合下攻下罗店镇,但阵地不久又被中国军队夺回。    
    松井石根在罗店碰了硬钉子,就狡猾地采取迂回战术,先以主力切断淞沪与罗店的联系,再以2个旅团重兵在30辆战车引导下,猛攻吴淞、狮子林一线。中国守军旅长翁国华抵挡不住日军进攻,丢失阵地后拔枪自杀。日军猖狂进逼宝山城。宝山是扼守长江和黄浦江出入口的战略咽喉,为交战双方必争之地。9月6日,松井石根下令所有火力都指向宝山。霎时间,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一齐向宝山城开炮,第3师团的地面火炮猛轰不止,日军飞机也发疯般把钢铁炸弹投向火光冲天的宝山城。宝山真是地动山摇,烈焰冲天。接着,日军第3师团第68联队在联队长鹰森孝之大佐指挥下发起冲击,但被中国守军营长姚子清指挥部队消灭几十人。鹰森孝之被打懵了,忙命令日军炮兵再次猛烈轰击,直炸得天昏地暗,守军阵地大部被毁。鹰森孝之指挥部队多次冲锋,姚子清营500壮士全部战死。日军攻占宝山后,对中国士兵的奋勇战斗精神极为崇敬,将中日两军官兵尸体都整齐地码好,予以安葬。上海《大美西报》载文称颂道:“此次姚营全部殉城,其伟大壮烈,实令人内心震动而肃然起敬。此非仅为中国人之光荣,亦为人类之光荣,其伟绩将永垂史册而不朽!”日军攻克宝山后,又得到第二批增援部队,妄想一举击溃陈诚集团军主力。但陈诚适时指挥主力部队撤至杨家宅、陆福桥、施相公庙一线,制止住了日军的猖狂进攻。日本为全面击溃中国守军,攻下上海,于10月1日举行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参加的四相会议,制定了《处理中国事变纲要》,决定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军事行动之目的,在于使中国迅速丧失战斗意志,应采取适当手段使用兵力占据要地。”为实施四相会议要求,松井石根制定了新的作战方针纲要:    
    一、不是攻占杨泾西岸的敌阵地,而是以主力从左边回旋到南边,从右面以第9、第3、第101师团为第一线,准备对大场附近进行攻击。二、使第11师团进入杨泾一线,回旋掩护右侧面。三、以第13师团作为第二线兵团,保持在军主力的右翼后面。四、以上述部署的兵力攻击大场镇附近的敌人,进入苏州河一线。在此期间,随着华中派遣军主力的南进,第11师团主力尽可能向南面移动,面向西掩护主力的侧面。    
    10月初,松井石根手下兵力达到20万,拥有重炮300多门、战车200余辆、飞机300余架、大小舰只70余艘。于是,他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沿沪太路南线,向蕴藻浜全线发起新的攻势。10月7日,松井石根指挥2个师团的兵力,由蕴藻浜北岸向南岸中国守军侧背展开猛攻,中国守军左翼阵地被日军突破。日军连续发动攻势,企图进占大场、南翔,截断防守在闸北、江湾、庙行方面的朱绍良中央方面军的后路。中国守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实施反击。10月15日,桂系的第21集团军到达战场,当时正值国际联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