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日本帝国的兴亡 >

第25部分

日本帝国的兴亡-第25部分

小说: 日本帝国的兴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月底,硫磺岛被美军攻陷。这是日本本土外围防御战中失陷的第一个岛。    
    4月5日,小矶国昭内阁总辞职。第二天,苏联政府通知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表示对于在 1946年4月到期的苏日中立条约的有效期不再给予延长。    
    面对严峻的局势,那些希望早日媾和的重臣们商定,新内阁必须采取尽早媾和的方针,为了避免刺激军方,首相以当时的枢密院议长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为适宜。    
    77岁的铃木曾参加过日俄战争,在日本海军中被誉为“水雷战术权威”。其后,历任海军要职。1929—1936年任侍从长,是裕仁天皇十分信任的大臣。“二·二六事件”中,他被军部暴徒连开四枪,击中胸部,但幸免丧生。    
    铃木的组阁工作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内阁中不但有主张早日媾和的海相米内光政和外相东乡茂德,也有高呼“本土决战”的阿南惟几陆相。铃木本人也存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再给美军一次打击,在对日本较为有利的情况下和同盟国“荣誉议和”,以保全“国体”。在这种侥幸心理的支配下,日本的战争机器继续开动下去。    
    4月29日,正值裕仁44岁生日。这天传来消息说,他的盟友墨索里尼已于前一天在科莫湖畔被处决,尸体被愤怒的意大利人糟踏得不成样子。这个消息令裕仁的生日大煞风景。    
    5月9日,日本的盟国德国无条件投降。日本统治集团虽然已有预料,但仍然受到很大的震动。为了阻止苏联向远东地区增加兵力、参加对日作战,铃木内阁一致同意对苏展开谈判。    
    东乡外相私下认为,在讨论结束战争的根本问题时知情人越少越好,以免横生枝节。为此,他提议召开由首相、外相和军方四位首脑参加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全盘考虑和战问题。在 5月中旬首次举行的“六巨头”会议上,对于议和做出了请求苏联斡旋的原则性决定,但对于议和条件,却由于军方首脑的阻挠,未能做出任何决定。    
    5月25日夜,502架B—29轰炸机对东京的心脏地带进行轰炸,投下了3262吨燃烧弹。首都又一次发生大火。到凌晨时分,168平方英里的金融、商业和政府部门所在地的区域被烧毁。无法控制的烈火竟烧到皇宫。强劲的南风将成百上千的小火球吹过护城河,烧着了皇宫里的灌木林,并且蔓延至明治宫殿。


第五部分灭顶之灾(2)

    明治宫殿是在明治22年(1889年)集当时日本建筑技术之精华建成的。建筑物绚烂豪华,占地约165万平方米,并且全部为木制结构。屋顶高大,房檐低垂,覆以蓝绿色青铜。明治宫殿由27座建筑物组成,有走廊相互连通,内部是日本式、中国式和西洋式的结合。此次大火将所有木制宫殿都烧落架了,同时还烧死皇宫警察、警视厅特别消防队员和近卫兵34人。    
    在皇宫围墙外面,皇太后、皇太子以及其他皇族的邸宅全部被毁,外务省、首相官邸以及海军省和大东亚省的大楼也全部被毁。东京已有一半成了废墟。    
    从天而降的大火迫使赞成早日媾和的人加快了行动步伐。东乡外相为打开对苏谈判的途径,决定首先通过非正式的预备会谈,试探一下苏联的态度。至于代表日本参加预备会谈的人选,东乡看中了前首相广田弘毅。    
    此时,外国使节已由东京疏散到外地,广田直到6月3日才在箱根地区的疗养胜地强罗见到了苏联大使雅可夫·马立克。在随后两天的会谈中,广田向马立克表达了日本政府希望与苏联缔结友好协定的意图,并就这一问题能否成功征求大使的意见。据广田观察,苏联方面的反应是令人满意的,交涉前景很有希望。但是,马立克还是提出,需要时间来研究日本提案,广田只得回家等待。    
    军方在表面上没有反对同苏联接触、寻求结束战争途径的原则,但实际上仍坚持进行本土决战,并且提出了指导战争的基本大纲。这份大纲经过细微的修改,被内阁通过,并于6月8日在御前会议上得到了裕仁的默认。    
    裕仁虽没有公开表示意见,但内心里对这份杀气腾腾的大纲是不满的。木户内大臣窥测到天皇的意图,便决定以媾和措施为中心,起草一份《收拾时局对策草案》。在这份文件中,木户鉴于军部的顽固不化,认为有必要打破惯例,由天皇亲自出面干预,派使节持天皇的亲笔信与斡旋国谈判,在保留天皇制和体面和平的两个条件下结束战争。裕仁对于木户所拟草案深表满意,谕令从速着手执行这一方案。这样,日本走向停战的第一步便从宫廷开始迈出了。    
    6月19日,守卫冲绳的第32军司令官牛岛满中将向东京发出了诀别电报,表明冲绳即将失守。东乡外相获悉这一消息后,命令外务省秘密写下意见书,由他亲手交给木户内大臣。为防备落入军部手中,意见书上款未写提出人,用纸也是未印单位名称的普通白纸。意见书分为前篇、后篇,共43页,呼吁早日结束战争,批驳了军部鼓吹的“本土决战”的荒谬性,并且预见到有可能不得不无条件投降。意见书建议:“政府必须从开始就做无条件投降之思想准备。倘能取得皇室安泰,维护国体不变,则应认为取得成功……其他变化,则只能以变应变处理。”意见书还列出了为调整日苏邦交而打算做出的让步条件。    
    裕仁天皇看完意见书后表示深有同感。在木户的鼓励下,6月22日,天皇打破惯例召见首相、外相、陆相、海相以及陆海军两总长,主动要求举行御前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裕仁首先开口:“关于战争指导,前在御前会议虽已做出决定,但另一方面,关于结束战争问题,此时也希望不拘泥于历来的想法,从速进行具体研究,力求促其实现。”梅津参谋总长声称在实施终战方策时需要慎重,天皇当即以可能失掉时机为由予以反驳,重申从速进行对苏谈判。    
    24日,广田再次拜访马立克,提出用日本的橡胶、锡、铅和钨交换苏联的石油,并且暗示日苏两国可以将陆海军联合起来组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苏联大使不为广田的引诱所动,声称日本方面必须拿出具体计划来,他才能向本国政府报告。    
    没过一个星期,心急火燎的广田拿着东乡外相草拟的提案去找马立克。作为换取日苏间签订互相支持、互不侵犯条约的条件,日本答应让伪“满洲国”独立,放弃在苏联水域的渔业权,以及考虑苏联希望的其他各项条件。苏联大使只是答应转告本国政府,不肯再做其他允诺。日本方面此时尚未正式提出由苏联居间调停、结束战争的请求。    
    苏联政府的答复迟迟不到,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约见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一事也定不下来。裕仁坐不住了,7月7日,他召见铃木首相,督促加快关于居间调停的谈判,并建议明确提出恳请调停或者派遣携带天皇亲笔信的特使赴苏。至于特使人选,天皇同意由近卫文公爵担任。    
    日本此时已获悉美、英、苏三国首脑即将在波茨坦举行会谈,磋商结束对日战争及重建战后世界秩序等问题。为了抢占先机,12日深夜,东乡外相发出紧急电报,指令佐藤大使向苏联交涉,请求为近卫及其随员赴苏提供便利,并转达天皇关于结束战争的意图。电报声称: 天皇陛下对此次战争给所有交战各国国民造成的灾难和牺牲与日俱增,感到痛心,希望迅速结束战争。但在大东亚战争中,只要美、英坚持无条件投降,帝国为祖国的荣誉与生存计,只好举国一致,战斗到底。由此,增大彼此交战国国民的牺牲,实非所愿。兹为人类幸福计,切望迅速恢复和平。


第五部分灭顶之灾(3)

    佐藤大使接到外务省电报后,立即要求会见莫洛托夫。但是,莫洛托夫以赴波茨坦行期仓促为理由,拒绝会见。佐藤于13日傍晚只好会见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面交关于天皇结束战争意图的文件以及关于派遣近卫使节征求苏联政府同意的文件,请求转达给莫洛托夫。洛佐夫斯基同意转达,但是他说,实际上已来不及在莫洛托夫动身前做出答复。    
    《波茨坦公告》美国新总统哈里·杜鲁门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前往波茨坦的旅程的。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因脑溢血去世,时任副总统的杜鲁门按照宪法有关规定接任了合众国总统一职。第一次内阁会议散会后,77岁的陆军部长史汀生就向新总统简要讲述了正在进行中的一项重大计划——制造一种预期将发展成新的、具有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破坏力的爆炸物。    
    与此同时,美军在冲绳岛登陆作战中遭到出乎意料的巨大损失。副国务卿、前驻日大使格鲁提出,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可由总统宣布,如果日本国民愿意,无条件投降就不意味着废除现在的皇统。据此,他与下属杜曼共同起草了对日宣言,并于5月下旬提交给总统。杜鲁门认为这个想法不错,下令有关人员商讨此事。陆海两军部长史汀生、福雷斯特尔和参谋长马歇尔等人原则上赞成。但由于冲绳战役正在进行,何时公布则另行安排。    
    格鲁的意见在国务院内部受到了拉铁摩尔、文森特、艾奇逊等人的反对,其最大的根据是公众舆论普遍对日本抱有反感。他们指责格鲁违背历史潮流,企图利用天皇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复活。拉铁摩尔甚至主张把天皇交给中国处置。    
    6月1日,负责研究原子弹爆炸后在政治、军事和科学各方面将会产生何种后果的“临时委员会”得出结论:应该尽快使用原子弹,轰炸一个能明确显示其破坏力的目标,而不事先提出警告。16日,制造原子弹的奥本海默、费米等人也得出结论:技术性的示威不大可能结束战争,除直接在军事上使用外,找不到其他可以接受的替代办法。    
    18日,杜鲁门召开会议,讨论降伏日本的办法。大多数人同意马歇尔将军的意见,在11月发动在日本南部九州登陆的“奥林匹亚”战役。但是,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提出,杜鲁门应该以总统名义致函日本天皇或铃木政府,一方面允许日本在立宪的基础上保留天皇,另一方面威胁说,如果再不投降,那么美国只好使用新式武器——原子弹。这样一个程序便有可能在不再造成美军更大伤亡的情况下结束战争。即使无法结束而不得不使用原子弹,美国在道义上也能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杜鲁门认为,使用原子弹是“很有可能的”。在格鲁和福雷斯特尔的协助下,他开始整理归纳主张在使用原子弹前先警告日本的论点。与此同时,麦克洛伊、杜曼等人着手草拟对日宣言,阐明投降条件。该宣言预定在波茨坦会议期间由美国、英国和中国联名发出。其中的第 12条阐述的是无条件投降的惟一例外: 一旦这些目标达到,一旦根据日本人民自由表达的愿望建立起倾向和平的及负责任的政府,盟国占领军就从日本撤出。如果爱好和平的国家确信这样一个政府真正决心奉行和平政策,使日本将来不可能发展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这个政府可以包括现在天皇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制。    
    7月2日,杜鲁门大体批准这个宣言。但是,新任国务卿詹姆斯·贝尔纳斯对第12条最后一句话提出疑问。罗斯福时代的国务卿赫尔也认为,它听上去“太像姑息迁就”了。他给贝尔纳斯献策说:“必须剥夺天皇以及统治阶级的一切特权,使之在法律面前与其他人平等。”美国舆论也持同样看法,在刚举行过的一次民意测验中,1/3的人主张处决裕仁,37%的人主张审判他,判处无期徒刑或处决,只有7%的人认为不必管他或留作傀儡。    
    在乘坐“奥古斯塔 ”号巡洋舰前往波茨坦的途中,杜鲁门与贝尔纳斯最终决定把第12条的最后一句话删去。    
    7月15日,杜鲁门率先抵达首脑会议会址波茨坦郊外一个名叫巴贝尔斯堡的小镇。五分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专机也降落了。第二天中午,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乘专列抵达柏林。    
    会议定于17日下午5点开幕。    
    16日晚7点30分,在波茨坦的史汀生接到了从华盛顿发出的一封电报: 今晨进行了手术。诊断尚未全部结束,但结果似令人满意,并已超出预料。必须发布当地新闻,因为关注甚为广泛。格罗夫斯医生极为高兴。他明天回来。我将继续向你发报。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于当地时间清晨5点30分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成功地爆炸了。负责制造原子弹工程(即“曼哈顿计划”)的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