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日本帝国的兴亡 >

第22部分

日本帝国的兴亡-第22部分

小说: 日本帝国的兴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克阿瑟为了充当菲律宾所有岛屿的解放者,强行从第6集团军中抽出两个师,调给第8集团军,供解放菲律宾其他岛屿之用。此时,山下奉文仍有17万人在吕宋岛的三个山区负隅顽抗,其中“尚武集团”有12万人,“振武集团”有4万人,“建武集团”有1万人。第6集团军司令克鲁格中将只得分兵攻打日军。    
    到3月底,“建武集团”被压迫到皮纳图博火山的东麓,军需品、特别是粮食已完全用尽,官兵们停止了有组织的抵抗。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该部只剩下1500名半死半活的人了。马尼拉东面的“振武集团”在美军的围剿下,自6月中旬起,也陷入各自求存的态势,已算不上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了。    
    山下的“尚武集团”负责防御的地区是:自岛中央的圣何塞向北,越过巴雷特山隘及其西边的萨拉克萨克山隘,沿着5号公路和3号公路,经过班邦、巴文邦、巴加巴克、拉加来、土格加劳等市街,直到北端的阿帕里。日军在卡加延河流域平地和卡加延河谷一带部署了永久性阵地。    
    自4月份起,克鲁格指挥的美军开始对山下构筑的防线发起猛攻。在碧瑶,有从西边逼近的美军第33师。第32师则沿着3号公路东进,攻打萨拉克萨克山隘。第25师从圣何塞出发,向巴雷特山隘进攻。


第四部分兵败如山倒(3)

    眼看前往卡加延河谷的退路就要被切断,山下只得撤离碧瑶,将司令部转移到东面的班邦。    
    4月25日,美军坦克开进碧瑶,日军第23师团撤到宾羌西北部的高地一带。在萨拉克萨克山隘,日军第2坦克师团的所有坦克都被击毁,只是靠肉搏战和白刃战勉强维持着阵地。在巴雷特山隘防守的第10师团开始处于数量和准确程度都与日俱增的美军第25师大炮炮击的威胁之下。    
    在班邦呆了刚刚一个月的山下不得不向西北方的开延开撤去。他走后没多久,美军陆续突破了萨拉克萨克山隘和巴雷特山隘。6月9日,本想埋伏袭击美军的第105师团还没有集中完毕,美军就已经冲进了巴加巴克。美军第37师随即从巴加巴克沿着5号公路北上阿帕里,第6师则沿4号公路向开延开西进。扫荡了碧瑶周围残余日军的第33师也开始向宾羌一带进攻。    
    在开延开呆了还不到一个月的山下又被迫撤往卡加延河谷的腹地深处。7月12日,山下抵达他的最后一个指挥部。同一天,美军第6师占领开延开,将日军残部封锁在卡加延河谷里。    
    此时,整个吕宋岛上的日军都分散在山岳地带,差不多已丧失了战斗力。很多人是一面饿着肚子,一面流浪着,每天都有因疟疾和痢疾折磨、又饿又累而自杀的士兵。山下同所属的部队都无法保持联络畅通,他和高级幕僚们开始为自杀做准备。    
    8月15日,电台里传来了亲自宣读停战诏书的天皇的声音。山下随后奉命率部向美军投降。1 945年12月7日,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揭幕的4周年纪念日,“马来之虎”山下奉文被马尼拉特别军事法庭判处绞刑。1946年2月23日,绞刑判决被执行。4月3日,曾将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的本间雅晴也被枪决。    
    雅尔塔与硫磺岛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问题。但是,2月8日和10日的两个下午,罗斯福在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和译员波伦的陪同下,两次单独会见了斯大林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讨论了远东问题。    
    美国军方从两年多的反攻经历中得出结论,如果由美国独自进行太平洋战争,那么打败日本尚需付出100万人的伤亡及1年半的时间。为此,罗斯福希望苏联能及早参加对日作战。几经讨价还价,苏联有条件地承诺了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对日作战。2月11日,苏、美、英三国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其内容如下: 苏、美、英三大国领导人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2—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其条件是:一、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    
    二、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利,即:甲、将库页岛南部及全部毗连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这个港口的优越权益,恢复租借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丙、设立中苏合营公司,对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进行共管,并保证苏联的优越权益,而中国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三、千岛群岛交给苏联。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与铁路的协议尚需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元帅的提议,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三大国政府首脑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应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满足。    
    苏联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以期用武力帮助中国达到从日本枷锁下获得解放的目的。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1945年2月11日 罗斯福为了减少美国官兵的伤亡,尽快结束对日战争,接受了斯大林提出的损害中国主权的条件,换取了苏联出兵同日本作战的书面保证。《雅尔塔协定》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对尽早消灭同盟国共同的敌人——日本却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一方面积极拉拢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另一方面并未放慢打击日本的节奏,这一次打击的矛头对准了硫磺岛。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南部,面积仅20平方公里,是一个没有完全冷却的火山岛,南端折钵山的火山喷口终年喷出的雾气和硫磺弥漫全岛,岛上大部地区都覆盖着火山灰烬。硫磺岛北距东京1200余公里,南离塞班岛1100余公里,是塞班岛和东京之间惟一的中继基地,又是日军抗击中太平洋美军的前沿防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1944年夏天,日军大本营在制定“捷号作战”计划时,曾经确定将确保硫磺岛作为本土防卫线上的一环。塞班岛失守后,硫磺岛的守备部队由原来的1500人增至23万人,由第105师团和其他一些辅助部队组成,其中包括海军陆战队7500人,守备司令官为陆军中将栗林忠道。    
    由于日本海、空军部队在菲律宾决战中遭到沉重的打击,因此,硫磺岛的守军将无法得到原来允诺的海空支援,在未来的战斗中只有被毁灭的一种命运。


第四部分兵败如山倒(4)

    颇有一些文才的栗林中将并不想束手被擒,他决心把硫磺岛变成一个坚固的要塞。栗林明白,只有充分利用地形,他才能达到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目的。硫磺岛的东北部较宽,是由熔岩形成的高地,大部分地方丘陵起伏,沟壑交错,奇形怪状的洞穴随处可见,有的地方悬崖峭壁耸立在海面上。硫磺岛西南端的折钵山海拔164米。这两个高地决定了只有在这个锥形海岛的腰部地区才能够实施登陆。    
    23万名守军分布在岛上各地区。在折钵山,有1860人把守。俯视海滩的山坡上早已挖好许多洞,洞口的角度可抵御火焰喷射器的攻击。在折钵山的表层里,一个巨大的多层坑道网即将竣工。    
    岛的北部有许多天然的和人工的洞穴,它们彼此间有地道相连,通风口在上部,以便让蒸汽和硫磺烟散去。栗林的司令部所在的洞穴在元山附近。它深20多米,有十几个出入口。    
    岛屿中部,厚壁碉堡林立。许多碉堡外面还堆有15米厚的沙袋保护。海军的巨型海岸炮可以纵射海滩。该地区还有两个机场。第一条防线是由藏在洞穴里的大炮和轻机枪阵地以及坦克组成的防御网,沿着两个机场之间的高地的南侧边缘建立。第二条防线从2号机场的北面,经过元山横跨该岛东西。    
    在抗登陆作战方面,栗林主张把美军放上岸来再打,以纵深的坚固筑垒阵地,逐次阻滞和消耗美军。但当地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坚决主张在水际滩头就拦住美军的进攻。最后,栗林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即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    
    美军决定越过台湾、直接攻占硫磺岛的原因是:该岛有两个大型机场和一个正在修建的机场。这些机场可以作为轰炸日本的B—29远程轰炸机的紧急降落场,并为掩护轰炸机活动的战斗机提供基地。硫磺岛登陆由美军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任战役最高指挥官。参加登陆的美军为第5两栖军,辖陆战第3、4、5师,各型舰艇800余艘,飞机2000余架,总兵力约2 2万余人。    
    在确定登陆硫磺岛后,美军飞机就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对该岛连续进行了74天的空袭,但由于该岛处于一个云多雾大的地区,空袭效果不太理想,日军仍能将各种补给物资运到岛上。在登陆前三天里,美军舰对硫磺岛进行了猛烈的舰炮轰击。与此同时,为了孤立岛上的日本守军,美军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空袭了东京附近,这是继1942年春杜立特空袭东京后美国航空母舰再次对日本本土进行的轰炸。    
    1945年2月17日上午,美军水下爆破队在12艘步兵登陆艇的火力支援下,向硫磺岛的东海岸前进。栗林误以为美军开始突击登陆,便下令沿岸炮台开炮射击。结果,暴露了日军隐蔽的大炮阵地及防守的范围,使美军能在以后的三天里有效地提高炮击的命中率。    
    19日清晨6点40分,7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和4艘轻巡洋舰开始登陆前的炮击。5分钟后,9 艘炮艇用火箭猛轰元山高地,还有一些炮艇则用迫击炮猛轰折钵山。8点03分,炮击停止。1 20架舰载机用火箭、燃烧弹和炸药对东南海滩、折钵山和1号机场进行了密集轰炸。飞机一走,舰炮再次开始射击,这次还有10艘驱逐舰加入。整个硫磺岛都被烟尘笼罩住了。    
    8点30分,由68辆履带登陆车组成的第一攻击波向岸滩冲去。好不容易冲到滩头,履带登陆车却陷入无法前进的状态。由于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土质非常松软,许多履带登陆车底部刚一着地就陷到泥里。后续的登陆艇攻击波也被挡住,无法抢滩上岸。背着沉重装备的士兵们踩着齐踝深的黑沙向岸上的山地冲去,很快就遭到隐藏在明暗碉堡和山洞里的机枪和步枪的射击,日军迫击炮则对准搁浅在海滩上的履带登陆车和登陆艇开炮。


第四部分兵败如山倒(5)

    到傍晚时分,美军已有3万名官兵和200辆坦克登陆成功,建立了一个宽36公里、纵深400 —900米的滩头阵地,为此付出了伤亡2400人的代价。左翼折钵山的日本守军已被孤立,中路的美军已推进到1号机场,右翼的部队则受到据守在高地上的日军的顽强抵抗,进展不大。    
    21日, “神风” 特攻队的20架飞机飞临硫磺岛上空, 攻击了美军登陆支援舰队。有3架飞机直接撞到 “萨拉托加” 号航空母舰上。舰上的大火尚未扑灭, 又飞来了5架飞机。其中 4架被击落, 但第5架却投下一颗炸弹, 将飞行甲板炸出了一个近8米的大洞。美国水兵伤亡215人, “萨拉托加” 号不得不直接开回美国去大修。几海里外,一架 “神风” 飞机撞中了 “俾斯麦海” 号护航航空母舰, 引起了大爆炸。时至午夜, 该舰烈火熊熊地沉入大海。美军还有1艘护航航空母舰和2艘运输船受到损伤。不过, 从此以后, 硫磺岛上空再也没有出现过日本飞机。    
    23日,日军南部防守据点折钵山失守,山顶上升起了美国的星条旗。栗林见折钵山守军全部阵亡,便将兵力收缩在玉名山、东山地区、北部落、漂流木附近的独立据点,采取持久战的方针。美军派出海军陆战队第3师和第4师为第一线,把陆战队第5师留在第二线,继续猛攻。到3月2日时,日军大部分大炮和坦克均被破坏,指挥官死伤达65%,兵员减为3500人,粮食也被炮火烧毁,宝贵的饮用水也出现不足的迹象,日军已很难进行有组织的战斗了。    
    3月8日,负责守卫玉名山的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千田贞季少将决定发起总攻击。栗林不同意这种灯蛾扑火的愚蠢做法,但千田已无法忍受美军的猛烈炮火,遂于当天晚上召集部下,表示死后在靖国神社相聚的决心。对于那些无法参加战斗的伤病员,千田发给每人一枚手榴弹,命令他们自杀。    
    第二天下午6点,千田与第一线的日军一起向美军阵地发起攻击,结果全部阵亡。美军第4陆战师在扫荡了残余日军后,于3月15日占领了玉名山。不过,该师伤亡达一半以上,其中死亡1806人。该师被迫调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