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日本帝国的兴亡 >

第11部分

日本帝国的兴亡-第11部分

小说: 日本帝国的兴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防守抵挡,但溃退之兵难抵追赶而来的日军精锐劲旅,一触即溃。不几天,常熟、英城镇、苏州等相继失陷,蒋介石花数百万金钱、动用4个师、用两年多时间修筑的吴福线等于虚设,“马其诺防线”的溃败悲剧提    
    前在中国上演,中国部队被迫撤向锡澄线。对国民党军队的溃败逃奔惨景,时任36师师长的宋希濂回忆称:    
    (11月)9日这一夜的退却,简直是紊乱极了。因为自沪西经青浦、南翔至昆山一带地区,全是河汊纵横,没有一处可以徒涉,只有一条公路可走,拥塞于途。加以深夜过青浦时,西南方向机关枪声很密,说明日军已迫近青浦……这样大的兵团,既不能进行有组织的逐次抵抗,以迟滞敌军的行动,又无鲜明的退却目标,造成各部队各自为政,拼命地向西奔窜。战场统帅部对许多部队都不明白其位置,遂使敌军如入无人之境。弄到这种地步,最主要的是蒋介石妄图依赖国际联盟和九国公约签字国,对日本施加压力,与日本进行和谈,以谋求结束战争。    
    松井石根见中国军队溃败如山倒,因而改变主意,认为“必须而且可能追击到南京”,11月22日向日本军部提出日军华中方面军今后作战意见,声称:“判断结论:为迅速解决事变,华中方面军须乘当前敌之颓势攻取南京。”11月23日,松井石根不等日本参谋本部批准,即命令侵华日军向锡澄线发起攻击,24日接到大本营御前会议解除作战地域限制的命令后,第10师团突破中国部队升仙市阵地,攻到吴兴城下。蒋介石眼见吴福线没有起到阻击作用,大发雷霆,命令前方指挥官无论如何必须守住锡澄线。第7军173师副师长夏国璋率一个旅死守吴兴,与柳川平助指挥的第10军隔着城墙鏖战一日,日军尸体遍布护城河外。日军第10军自金山卫登陆,首次遇到顽强抵抗,马上调集援军,出动飞机轰炸,夏国璋率部死战。直到全旅战亡殆尽,夏国璋战死,日军才攻下吴兴。12月1日,松井石根接到日本参谋本部以大陆命第8号下达的“大命”:“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应与海军协同攻取敌国首都南京。”


第二部分南京外围战(2)

    血雨腥风陷金陵松井石根接到参谋本部命令,亲自与参谋们一起拟定出《向南京追击的作战指导纲要》,上报日本参谋本部,很快得到批准。他正要命令参谋长冢本召集主要指挥官会议,忽闻日本天皇侍从武官长本庄繁前来视察,松井石根急忙出来迎接。本庄繁1876年生于日本兵库县,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毕业,曾参加日俄战争,历任日本驻华使馆副武官、参谋本部中国课长和部附、张作霖的军事顾问、旅团长、日驻华使馆武官、师团长;1931年8月任关东司令官,积极参与制造“九·一八事变”,指挥关东军侵占整个东北,裕仁天皇授予他金NB971一级功勋章和一等旭日大绶章;1932年8月任军事参议官,1933年4月被裕仁天皇看中,担任天皇侍从武官长,6月晋升陆军大将,1935年12月列入华族,授男爵及金NB971一级勋章。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进攻南京后,裕仁天皇和陆军大臣杉山元等对能否顺利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心存疑虑,便亲自召见本庄繁,命他到上海去见松井石根,传达裕仁天皇的御旨,鼓舞日军士气。松井石根为人狂傲,不把一般日本将佐看在眼里,但知道本庄繁与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阿部信行、桥本欣五郎并称日本皇军五员大将,与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结拜为异姓兄弟,特别是身为天皇侍从武官长,是裕仁天皇的亲信大臣,松井自然就对本庄繁格外敬重,执礼甚殷。本庄繁向他传达了杉山元、米内光政等军界首脑要他一举攻克中国首都南京的指示,特别说明裕仁天皇对他的殷切期望,强调裕仁天皇至今未忘当年夏天接见松井石根时给他的御旨。松井石根一直将出征前受到裕仁天皇接见视为一生的最大荣耀,此时手握日本武士指挥刀,转身向墙上挂的裕仁天皇御影深深鞠一大躬,诚惶诚恐地回忆说:“本人永远难忘今年8月17日上午10时,到宫中晋谒陛下,拜受珍贵敕语:‘朕委卿以统帅上海派遣军,宜细察宇内大势,以速戡定敌军,扬皇军威武于内外,以应朕之倚重!’”本庄繁点点头,轻轻说道:“陛下也至今记得你的奉答之词。”松井石根说:“当时我再三拜谢,奉答如下:‘臣石根拜领上海派遣军之大命,受赐优渥敕语,不胜感激之至。谨奉戴圣旨,性仁性威,发扬皇军之宗旨,以安宸襟!’”松井石根意犹未尽,趁此机会大出风头,滔滔不绝地吹嘘道:“当时陛下问我今后采取什么方针能达成派遣军之任务,我当即回答陛下:‘派遣军遂行其任务时,将与我海军密切协同,并密切联络当地我国官宪尤其是列国外交使团及军队,齐心协力,以迅速恢复上海附近之治安。’对我的奉答,陛下亦然欣俯允之!”本庄繁听后脸上露出笑容,又命随从打开一个绘有日本皇室菊花标志的精致匣子,深鞠一躬后将其放在裕仁天皇御影下面的小案上,小心翼翼地打开,取出良子皇后亲手制作的围巾,交给松井石根。这在日本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礼遇,日本军部以此激发在国外重要将帅的军国主义狂热。松井石根双手接过,交给副官仔细收藏,讲了他誓死攻克南京的部署,本庄繁这才高兴地告别松井石根,回东京向裕仁天皇和日本军部首脑复命。    
    松井石根率领柳川平助的第10军和上海派遣军,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杀向南京。面对日军进犯南京,蒋介石伤透了脑筋,急忙研究南京战守之策,最后决定迁都重庆。12月5日,蒋介石离开南京,命唐生智挂帅留守南京。松井石根获悉蒋介石已离开南京,便于12月7日下达《攻占南京城要略》,命第10军和上海派遣军合力围攻南京。松井石根命荻洲立兵中将率领第13师团和天谷支队从北路包抄南京。天谷支队攻占镇江,渡过长江,攻陷扬州,切断了江北大运河。第13师团从镇江渡过长江,攻占六合,占领滁县,进逼南京。松井石根命牛岛贞雄中将指挥第18师团和国崎支队从南路包围南京。国崎支队从广德出发,经郎溪、石臼湖渡过长江,攻占浦口,切断了津浦线。第18师团从泗安出发,攻克宁国、芜湖,直逼南京。松井石根亲自指挥第6、第9、第16、第114等4个师团从正面进攻南京。守卫江阴要塞的中国部队奋勇还击,面对数路围攻的日军打得英勇顽强,尤其是海军浴血奋战,牺牲惨烈。12月6日,日军正面进攻的部队已达宣城、秣陵关、淳化镇、龙潭一线南京外围阵地。从12月7日拂晓开始,松井石根下令向中国主阵地发起总攻,南京处于日军三面包围之中。雨花台至中华门一线是通向南京的主要道路,松井石根特派第6师团担负攻击任务。师团长谷寿夫1882年生于日本福冈县。曾任日本驻印度武官、旅团长,1934年升为中将,任东京湾要塞区司令官,1936年3月率第6师团入侵华北,侵占保定和石家庄,11月在金山卫登陆参加淞沪会战,又由昆山经松江、嘉兴、湖州、广德向南京进犯,与第114师团共同进攻雨花台。第6师团和第114师团受到中国军队88师两个旅的顽强抵抗。88师曾参加1932年的“八·一三”上海之战,富有同日军作战的经验。这次参加保卫雨花台的两个旅长朱赤、高致嵩与所部官兵发誓,如雨花台失守绝不生还,两旅官兵依托坚固的工事从容迎敌。谷寿夫几次进攻受挫,中国阵地前留下成堆的日军尸首。谷寿夫见中国部队打仗勇敢,知道只靠步兵断难取胜,就向松井石根要求飞机和炮火支援。松井石根深知谷寿夫打仗凶狠勇猛,一般从不说软话,现在开口请求炮火支援,可能真正遇到了劲敌,当即拨归谷寿夫一部炮兵,并下令出动100架飞机,给谷寿夫助战。谷寿夫得到支援,又对雨花台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士兵士气高涨,未被炸死者仍英勇反击。


第二部分南京外围战(3)

    谷寿夫的部属已成惊弓之鸟,被88师打得抱头鼠窜,乱成一团。谷寿夫狡诈异常,他下令步兵停止进攻,只出动飞机,开动大炮,不停地狂轰滥炸,成吨的钢铁砸在雨花台的中国部队阵地上。谷寿夫的地毯式轰炸终于起了作用,88师两个旅官兵全部为国牺牲,雨花台阵地才告失守。谷寿夫深知雨花台为中华门的前冲屏障,中华门则为南京的惟一陆路要道,因而攻下雨花台后即马不停蹄猛攻中华门。担任防守中华门任务的是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他曾参加过“八·一三”上海抗战,富有作战经验。他见日军炮火猛烈,如死守中华门只能束手就擒,就主张主动发起反击。经请示南京卫戍副司令罗卓英,他获准率领一个团进攻莫愁湖的日军阵地。日军攻下雨花台后认为中国主力已被歼灭,不会再有大的抵抗,突然受到易安华所部官兵反击,顿时慌了手脚,转瞬间丢失莫愁湖附近阵地。谷寿夫闻报大怒,当即派出飞机和情报人员进行侦察,发现中国部队兵力单薄,就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派十倍于中国部队的日军发动进攻。双方在莫愁湖畔浴血苦战,最后,易安华和所率全团官兵全部殉国。松井石根又指挥日军猛攻紫金山,中国教导总队官兵奋起反攻,迫使日军一度停止攻击。松井石根闻报亲自赶到现场,调动绝对优势兵力再度发起进攻,中国军队抵挡不住,被迫撤退,紫金山失陷。谷寿夫见中国部队还在抵抗,就命令日本炮兵以猛烈炮火轰击南京城内新街口、中山东路等人烟稠密之处,又用重炮将中华门城墙轰塌多处,命士兵以缆梯攀垣而入。中国军队抵挡不住,南京陷落在即。唐生智知南京形势不可挽回,急忙发电向蒋介石请示战守之策。蒋介石于12月12日回电:“如情况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时,特别用蒋介石的指示来回答主要将领的责难:“南京守城,非守与不守之问题,而是固守的时间问题;在敌军火力优势,长江得自由航行的情况下,欲期保持,颇属难能,故只可希望较暂时间之防守。既作短时间守城之望,则不必将全部之基干部队全部牺牲,须预为撤退之掩护。”唐生智在南京城外指挥所用电报向主要指挥官传达完蒋介石的指示,长叹一声,命令一部分部队渡江掩护,大部分部队分头向芜湖、广德地区突围集结。当时,中国各部队正在南京各地浴血奋战,将士们明知南京必失,但仍奋勇战斗,只希望多坚持一日就能掩护中国军民多撤出去一部分,以尽自己的责任。在此危急关头,各部队收到唐生智不知从哪里发来的命令,指示相机突围,但从哪里突围、怎样组织掩护全无明确指示,想请示也找不到唐生智。各师长面临无可奈何的局面,打下去没有后方补给,人员、枪械无法补充;不打而向何处退,全无上峰命令。各部队在混乱中只能按常识行事,纷纷向浦口撤退,明知渡江船只有限,总希望友军能控制住下关通往浦口的江面,齐心协力杀出日军的重重包围。守城部队、政府官员、逃难百姓在一片混乱中争相夺路,前仆后踩,城门为之堵塞,死者不计其数。松井石根见状大喜,指挥各路日军以猛烈炮火轰击,出动飞机轰炸,中国军民死伤无数,只有少数部队突围成功,十多万大军多为日寇凶残屠杀。12月13日,日寇占领南京。12月17日,华中方面军举行侵占南京的入城仪式,松井石根骑着栗色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进入南京。美国作家戴维·贝尔加米尼生动地描写松井石根“凯旋入城”的情景如下:    
    12月17日,星期五,早晨,身材矮小的松井将军举行了入城仪式。这期间,浩劫有所缓和。松井因患慢性肺病刚刚发过高烧,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就被日本海军汽艇溯江而上送至南京码头,然后请进小汽车,来到城东疮痍满目的中山门三孔拱桥。在那里,他骑上一匹英俊的栗色马,马鼻子上长着一条很窄的表明马种的白色条纹……响起了嘹亮但吹得走调的军号声,于是,松井便率领着桥本以及朝香宫的随员进入了被征服者的首都。他面前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日军士兵。他使马前肢跃起,后肢站立,漂亮地把马转向东北方向遥远的日本皇宫。附近,日本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迅速用柔和而激动的声调对着麦克风说:“松井将军率领将士为天皇陛下三呼万岁。”……松井骑马沿着精心清理过的路线,穿过大街和成千上万的欢呼的士兵,一直抵达城北部的首都饭店。[美]戴维·贝尔加米尼:《日本天皇的阴谋》,上册,商务印书馆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