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 >

第29部分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第29部分

小说: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李为民今年才四十多岁,他也可以说是盆景界的老资格了。他自小就受外公周瘦鹃的影响,对盆景情有独钟,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盆景爱好者,李为民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长大,大约不爱盆景也难。李为民似乎一出生就没有离开过盆景,他现在从事盆景创作的院子就是紫兰小筑的小部分。这个有300平方米的院子里,密密麻麻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盆景,侧身穿行其间,李为民一盆盆介绍过来,如数家珍,其中除两盆获得全国金奖外,还有好多都曾经在省里、上海花卉世博会等盆景评比中获奖,为苏派盆景争了光。
  搞盆景创作是很辛苦的,不管是刮风下雨,每天都得细心伺弄那些不说话的精灵,浇水、除草、施肥、嫁接、翻盆……无休无止,还得经常到浙江、安徽等地深山里采挖树桩。被太阳晒得黑黑的李为民觉得这些都无所谓,成功的报偿是对他最好的安慰,他的盆景创作已形成自然、丰满、精致的风格,得到圈内人的广泛承认。最苦恼的是场地太小。按理说他有300平方米的院子已经很不错了,在苏州有这样的条件也许是绝无仅有的,但他的盆景太多了,而且本来还可以做得更多,旅行社还经常带团到他家来参观,人一多,院子里转身也难。有人问他的金奖作品是不是出售,他回答说出多少万也不卖,但如果换两亩地倒可以考虑。
  我是在虎丘山上认识李为民的,那天正是中国第五届盆景评比展览开幕,他在他的“龙凤呈祥”旁边忙碌着。边上还有虎丘山送展的“奇柯弄势”和拙政园送展的“冠柏”,这两盆作品也同时获得金奖。这次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江苏省建设厅和苏州市政府主办,苏州市园林局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承办的盆景盛会适逢2001年虎丘花会,山上山下花树如锦如潮,来自全国七十多个城市和1500多盆盆景一齐亮相,争奇斗艳,真个是流派纷呈,精品荟萃。这次盛会充分展示了苏派盆景的艺术魅力,我看到许多人在苏州盆景前久久驻留,赞不绝口。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甘伟林副理事长告诉我,其实其它各派都或多或少地从苏派中学到不少东西,他希望苏派盆景再接再励,更上层楼。
  参观这次盛会还使我感受到作为苏派盆景大本营的虎丘山的不凡气度和广泛影响。我为她高兴、为她祝福,苏州市园林局徐文涛局长的话引起我强烈共鸣——愿苏州盆景之花在艺术的春天越来越艳!
  年画?版画?桃花坞
  幼小纯净的心灵,就像混沌初辟,一片洁白清澈,最早最常接触的往往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生长在古城苏州,宅院深深,一进连一进的厅堂,四壁总是挂满了字画。不管是唐伯虎,抑是文徵明的“山水花鸟”,在孩子们心目中都不及那许许多多朴拙简单、一目了然的年画有趣。诗中有画,怎比得画中有故事更有趣﹖
  大字还认不得几个,启蒙的是那一幅幅“民间传说”“忠孝故事”“生活习俗”“四时节庆”“渔樵耕读”“祈福诉愿”“飞禽走兽”“四季花果”……小小年纪已识得如许常识、文学、世间万象,这都应该归功于那丰富的民间艺术了。
  从小最受照顾、朝夕见面的要算是“门神”了。进出还抱在大人怀中,跨高门槛时一抬一顿,正好与屏门上的门神一般高,于是,红脸,白脸,打个照面。白脸有张娃娃般白里透红的胖脸,丹凤眼、五绺长须;红脸两只金鱼般的大暴眼,络腮胡子中藏着蒜鼻与兔牙。两神一样甲胄鲜明,袖带飘扬,双手紧握长戈在胸,威风凛凛,真有“两神把关,万邪莫入”之势。两神名称一“荼”一“郁垒”(简称神荼、郁垒两兄弟),传说两兄弟同住海上一座住鬼的屠苏山上“检阅百鬼”,凡见祸害邪恶之鬼,便以苇索执缚“喂虎”……这一对是守护大门;另外,厅门上驻扎的两位像双胞胎,方方正正的红脸,慈祥的笑容;修长连鬓的丹凤暴眼,绣龙织虎的红袍,一手持剑斧,一手持茅绶,脚前围坐五个愣愣孩童:有跨麒麟,有持如意;守护神都是“保姆型”的。当我抱着猫咪,一个人寂寞地坐在两厅间的高门槛上,抬眼望见那洋溢在眼角唇须中的笑意,自门扉融注如同天井射进的冬阳一般,暖洋洋地照拂着我,驱走了古老厅堂内的阴森幽冷。有说他俩原是唐太宗左右的秦叔宝与尉迟恭,由于智勇双全而被崇拜为英雄,封作人们敬仰的神。
  岁朝吉庆,四时节日,我们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随意把人们欢欣、忙碌的情景绘刻下来,于是有了一幅幅生动的年画。“岁朝欢乐图”全家总动员,从厨房到厅堂,蒸糕印团,供神祭祖,悬灯结彩,孩子们穿梭轧闹忙;除旧迎新的热闹、勤奋气氛从画面上洋溢开来。团圆夜,烧火盆,年事准备就绪,内外焕然一新;灯彩交辉照映着供奉的喜神祖先画像,纸马(神像),锡碟方脚盆里盛着点心、水果、干果;青花大瓶里插着天竺、蜡梅,紫砂浅盆里养着盛开的水仙,守岁烛红焰闪闪,万寿香青烟缭绕,火盆里燃上熊熊的“欢喜团”。不管人在何方,全都赶回来团聚,一家老小穿戴光鲜,乐乐融融围坐着吃年夜饭,亲情和年景融成一幅最动人的画面。
  “腊月田园乐”“同庆丰年图”,一年到头胼手胝足耕耘的庄稼人,另有一番勤劳迎丰收的气象:草墩堆得高高的,紫门上贴着红对联,屋檐下挂着红辣椒、玉蜀黍,晒谷坪上鸡鸭成群;牛栅、猪栏修筑一新,收割后的田地空旷清爽,黄牛闲闲地嚼着干草,孩子们追逐着燃放爆竹,空气中似乎闻得到冬阳照耀下的稻草混合香味。一年难得穿戴整齐的农夫农妇,扶锄端箩,笑望着汗水换来的丰衣足食。
  “春牛图”“采茶牛图”这是农家人最重视的宝物,是画者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耕耘作息表”,也是孩子们最耐细看的图画。其画面大而内涵繁富,图文并茂,包括“二十四节气表”“并亩经”“春牛和芒神”“忠孝故事”“吉祥语录”“降福神祗”“采茶姑娘”“采茶歌”“八卦”“元宝”……密密麻麻的人物、图形、文字,排列匀称,生动有趣,充分显示庄稼人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六畜兴旺,家宅平安的心愿。新年的欢乐和愿望是画不尽的题材。之后,马上是元宵节,“闹元宵”越闹越发,“看花灯”满街灯彩人如潮;清明节“清明祭祀图”,乘船下乡上坟祭祖,踏青寻春;端午节“祭汨罗江”“龙舟竞渡”“白蛇传”;“钟馗抓小鬼”最为吓人,歪戴乌纱帽,满脸虬须似刺猬,竖眉暴眼,一脚踏着妖魔小鬼正撕而食之,那凶恶模样小孩不敢正视。但另一幅“钟馗嫁妹”却大不一样,作妹妹的正撒娇伏于哥哥背上,看他指挥众小鬼燃放爆竹、铺嫁妆,凶神看起来就像一个极其耐心的兄长。七夕“乞巧图”,小女儿们聚在月下穿针取巧,“鹊桥相会”牛郎织女自天河两岸,踏上千万只喜鹊搭成的“鹊桥”;中秋节“五兔捣灵药”,“嫦娥奔月”,还来一出“唐明皇游月宫”。重阳节“登高望远”“堆菊花山”,配合年节欢庆的,还有不少民间艺术表演活动:“舞龙图”“舞狮图”“荡湖船”“踩高跷”“划龙船”“蚌壳精”“闹花灯”……逼真的场面,夸张的动作,欢笑与锣鼓、爆竹声喧哗跃然纸上,给佳节良辰增添喜庆气氛,留下了余音袅袅,唤醒日常繁琐单调生活中的美好,以及期待来年更加美好。
  苏州人天性喜欢花草,因此植物常被引入画中:“梅开五福”“竹报平安”“富贵牡丹”“石榴多子”“松柏长青”“灵芝献瑞”“蟠桃上寿”“柿柿如意”谐音“莲生贵子”“年年有鱼”余。据说唐伯虎有幅“岁朝如意图”:一只景泰蓝花瓶里,插满梅花、天竺、山茶、柿子、灵芝,题为“春天人间草木知,梅花先已报南枝”。梅、水仙、红山茶插一起称“岁寒三友”;莲、竹插瓶,旁供佛手一双、灵芝二枚叫“福寿双全,平安连年”,月季、蜡梅插瓶,旁置百合、柿子、如意是“四季平安,百事如意”,而百花献瑞,群芳争艳,犹如早来的春天,将厅屋亦变成了庭园。
  动物亦很受宠,尤其是幻想代表中国人威严的龙,腾云驾雾,上天入水,无往不利,“祥龙呈瑞”“龙年卜太平”“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等,还有专门替人服务的“麒麟送子”;大大小小九只狮子一起玩绣球“九世同堂”谐“狮”音;虎是“金钱虎”,“羊”“祥”“阳”三字同音,于是三只羊即“三羊开泰”,四只羊“四季吉祥”;鹿与鹤乃长寿象征,“鹿鹤同春”“鹿鹤延寿”“松鹤遐龄”;大象背驮一盆花草“万象回春”;雄赳赳公鸡引吭高啼“金鸡报晓”,一日之计在于晨,昂首阔步追啄虫蚋,“鸡王镇宅”除害辟邪。斑斑灿烂、虎视眈眈“蚕猫图”“黄猫衔鼠”是养蚕人家的驱鼠灵符;喜鹊鸣于梅枝“喜上眉梢”;像蝙蝠这种昼伏夜出的小东西,平常是看不到,却在年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蝠”“福”同音,五只蝙蝠或左右排列,或围绕巡逡,是“五福临门”;两只蝙蝠翩飞鹿前“福禄双全”,蝙蝠低回与鱼相遇是“福庆有余”。鲤鱼腾跃离水,跳越拱门是“鲤鱼跃龙门”;金鱼在池塘是“金玉满堂”。人们爱自然,爱动物,将美好愿望融入美好画面,年年岁岁相延。
  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人人所祈求的,妇女和儿童成为家庭的重心人物,因此在年画中占据重要地位。画妇女,除了贤淑端庄的贤妻良母,更有唯美娇俏的好娘娘苏州人称美女,刻笔特别工细,一个个云鬓雾鬟,体态优美,裙裳曳地,环带飘逸,举手投足,婀娜多姿,完全摹仿平剧里的身段动作,丰润的鹅蛋脸,略微倒垂的柳叶眉,凤眼,葱管鼻,樱桃小嘴,妩媚中不失端庄,这是当时最著名的“沙相”,是由清朝各沙馥的画家所创绘,一直流传下来的苏州美女典范,顾禄在《桐桥倚棹录》记:“以沙氏为最”,也代表那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苏州人崇尚风雅,讲究情趣,最懂得享受悠闲生活的艺术,表现在美女图中深院闺阁的生活场景,处处反映那种太平盛世富裕生活的闲情逸致。最常见的如“湖畔竹风图”,一美女在香花银盆中濯洗双手,回眸谛视;一美女手托浅盂,纤纤手指拈一颗香豆蔻,絮语细述,案几上铺列着文房四宝,一只香佛手压镇着打开的书卷,而翠竹掩映的月洞窗外,水榭亭台,波光帆影,竟是一片水乡湖上风光。真是人在画中,全无半点尘嚣烦恼。“佳人作画图”,一佳丽手执笔齐腮,支肘斜倚铺展画纸的案桌,双眸微觑,娇慵构思,俏侍女托盘送茶,其情怡悦。“凉风扇下图”,两美人相偎倚立,又折腰回转,左右顾盼,那绢扇轻执,神定气闲的模样,让人更觉不汗自清凉了。“二女焚香图”,月下庭院,二美人静夜添香,冰心一片,许下闺中心愿;那原木香几精致,十分古趣。“三美人图”有二帧,其一仿若贵妃醉酒,中间美女服饰华丽却娇躯无力,钗钿摇晃,醉态可掬,由二侍女左右架扶,裙裾款摆,环带飘扬,显出三人莲步如风摆柳,生动有趣;另一幅美女香车,座中颦眉捧心,柔弱婉转,二侍女一推车,一持灯笼傍行,轮下风生……好娘娘纯粹以“美感”趣味为主,妩媚俊逸,楚楚动人,一个个全是纸上供养的天仙。
  贤妻良母就比较朴素端庄,无论勤劳操作,休闲娱乐,身畔总缠绕着一到三、四个孩童,陪伴嬉耍,教化劝诫,洋溢着安详温馨的气氛。“母子图”“天伦图”“美人童子图”“莲花美人图”画的都是母子情,有的娃娃爬在桌子边,俯冲身子伸手去钩取掉在地上的桃子,母亲小心翼翼双手扶其腰背,以防跌下;有的小手高举花枝,欢乐跳跃,母亲在旁含笑谛视;有的小肩膀扛着古琴,偎在母亲膝前仰望,似求弹奏一曲。“童子戏水图”,以苏州人家花园池塘水榭一角,二个穿肚兜的胖娃娃乘小舟采摘荷花莲藕,一个攀缘雕花栏杆,作母亲的闲暇逗弄月洞窗上的喜鹊。雕栏画窗,垂柳莲池,喜鹊报喜,连生贵子,真是人美、景美、意更美。“童子嬉戏图”,夏日敞亮庭园里,绿荫掩映,繁花如锦,四个健壮的童子,一个已攀上树梢正得意炫耀,另三个举手踢脚,跃跃欲试,母亲端坐石凳,一手执扇,一手牵住欲扑向前的稚童。母亲的安详,孩子的活泼,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家庭和乐图”,一美女怀抱琵琶闲雅弹奏,一旁聚集妯娌姊妹,携子抱狗聆听欣赏,闲情,亲情,温馨动人。种种母子亲密关系,纯以儿童为主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