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

第15部分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第15部分

小说: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静的小巷深处响着敲打铁皮的当当声,又是墙后头那个铁工厂。    
    走在青石板砌地的小巷里,又听见这远远的当当声。啊,童年。童年的情景也随着这悦耳的声响从远处向我传来,又向远方逝去。    
    初识字的我,总是要读遍了街上的每一块招牌、商标、告示,才往前走。父亲从不催促我,不责怪我耽误了他的时间。,他也兴致勃勃的,好像和我一样,刚从幼儿园出来,急于辨认那些新奇的字。    
    在童年的时光,我没有受过父亲的冷落。我就是父亲生活的中心。父亲为我开设了更广大的学校,使我的生活处处变成有趣的学习。    
    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同学在课堂上常表现出对知识的遗忘。他们的课堂唯有学校。    
    当年,出了巷口,父亲常牵着我的手登石阶、上大桥。    
    有一条大河从我们这个小城穿过。    
    那时候,流经街面的河水还是清的。站在高高的桥上,望得见临河小巷的妇女下到水里洗衣物。    
    那时候,桥上的铁栏旁有拎着篮子的小贩,叫卖孩子们最馋的绞绞糖和酸萝卜。    
    黄昏,大人们带着孩子在桥面上乘凉,快快活活。天空和河水里都闪烁着无数的星。    
    那时候,那时候,在我的记忆中,人们都很穷,又很单纯可亲。谁也料不到社会风云的险恶变幻。    
    在我成年之后,离乡背井的那些岁月里,我常常怀念起这座故城的桥。    
    这座朴素的、无忧无虑的桥,每当黄昏,人们是否还扶老携幼来到这里?桥上的那些善良的人们,卖香瓜子的老太婆,在那接踵而来的民族的灾难中,他们还侥幸安好吗?桥上的风,还是那么凉爽,河上的星,还是那么明亮吗?    
    可还有人记得,那个头发剪得短短的小女孩,那个瘦削而严肃的父亲,他们父女俩紧牵着手,蹬上石阶,奔向高高的桥面?……    
    我带着从幼儿园养成的洁癖,从来不要求父亲给我买零食。那些吃绞绞糖的孩子满脸满手都粘乎乎的,我可不愿那样站在大桥上。    
    在桥面上,父女有自己的角落——一个凸出河面的铁栏圈。在这里,父亲给我接着讲那欠下的故事。    
    如今我已远走高飞,不再是小绒鸟似的萦绕于父亲。    
    这短暂归来的时刻,更令我心中充满了离情别绪。    
    人生中总是充满了别离的凄楚。生活的价值又正是在这凄楚中显出分量。    
    走的人总是可以自慰的。走的人就是未来,留的人只有等待。    
    幼者远走高飞的巨大喜悦,正变成老者的难以驱散的孤寂。    
    父亲的孤寂来得更早。他的最强盛的年华都在遥远的异地,被流放似地消耗了。如今,人们给父亲补工资,似乎是代偿他那逝去的生命。那钱,是一些生命么?被碾碎了的生命。    
    父亲急不可耐地去订购了一架天文望远镜。人们叹息着说:“多么昂贵啊!为什么不用来重新安排安排清寒的小家呢。”    
    父亲诙谐地说:“这不贵。这点钱,就让人进入那么辽阔的星空。我一辈子也数不完那些星呢!”    
    他那逝去的和残存的生命,都投进那个美丽的世界里去,都投给那些辽远的星星。    
    从小,父亲就教我辨认星星。父亲说,我诞生在一个无月的夜里,但是,星星却很多,很亮。    
    星星,未必就意味着冷清。热烈光明的太阳是一颗星,负载着人类忧愁的大地,也是一颗星。    
    父亲终于使用上那架昂贵的天文望远镜了。了望时,他总带着一种肃穆幸福的感情。    
    在那蓝湛湛的世界里,父亲又看见了什么呢?他总在日复一日地了望,了望。也许,他找到了在这人世间失去的东西。    
    据说,由于超过光速,在太空里可以倒转流年,找到往事的踪影。    
    在那架天文望远镜里,父亲会不会看见这样一颗神秘的星球?    
    在那颗星球上,有一个幼小的女孩失去了蝴蝶结。父亲牵着她的手登上春山,带她采到了许多红杜鹃、野山茶。    
    在那颗美丽的星球上,还有,一个黄绿浮萍覆盖着的小湖,银杏树,和一条慢悠悠的恋恋不忍流逝的江水。    
    还有……还有……    
    在冥冥的太空,有无数颗发着蓝光的星球。它们将永恒地保存,儿辈的童心和父辈的慈爱。    
    在茫茫的太空,还有无数颗散发着银,黄,红……光的星星,在期待着,人们给它们留下美丽的故事。    
    我是由父亲带大的孩子。    
    我也曾是幼儿园里的乖孩子。每到星期一,头上扎着蝴蝶结,口袋里装着干净的小手绢,由妈妈把我送进幼儿园。    
    我总帮助幼儿园的阿姨给小朋友检查卫生。我还喜欢在游戏时作小朋友们的领舞,领唱。    
    有那样一个星期一的早上。    
    小朋友们在风琴声中排成队跳起舞,我却呆呆地尾随着,呆呆地坐下。    
    昨天,在家里,妈妈哭了。第一次看见大人哭,我心里害怕极了。    
    “看!你的指甲。”    
    猛地一下,我被揪离了座位。新来的阿姨把我的手高高举起。我几乎被揪离了地面。    
    “小朋友们,看她的指甲卫生吗?”    
    “不——卫——生!”一片齐声回答。    
    我忽然看见,我头上那个金红的蝴蝶结掉落在地上,好像是折了翅膀一样。我想去拾它,可是阿姨紧拉着我的手。    
    阿姨边说边退了一步。她的脚踏在我的蝴蝶结上。    
    我刚感觉到自己的手被松开,就一头冲出了教室。跑过草坪,钻过滑梯,一直跑进洗澡间。    
    我关上了门。    
    昨天在家里,没有人给我洗澡,剪指甲。一辆三轮车来,把许多东西和妈妈一起拉走了。爸爸没有吃饭,给我吃了饼干。    
    在洗澡间里,我一个人关了很久,谁叫也不开。天黑下来,周围变得陌生。走近窗口,我看见星星出来了。星星们仍是我熟悉的样子,像一些熟人。我克制着想要开门屈服的念头。    
    直到听见爸爸叫我。    
    爸爸把我抱起。原来的那个喜欢我的阿姨也来了。新阿姨端来了饭菜。    
    我死死地抓住爸爸不放:“回家!我不在这里。”    
    父亲抱着我走出了幼儿园的大门。我忽然想起,那只受伤的金红蝴蝶。教室门已上锁。它将独自被遗忘在黑暗的角落里了。    
    夜,到了幼儿园的睡觉时间,父亲就暂时关了灯。在窗口处,迷蒙的微光下,父亲吹起洞箫。轻轻的洞箫声像一个人未出喉的歌,唱着《苏武牧羊》。我睡去了。    
    在家里我努力地学习认字,算数目。我强迫自己不去想念幼儿园生活,但是我一定要超过那个新来阿姨所教的小朋友。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第一部分星(14)

    父亲抚着我的头发,常会无缘无故地说,“要讲老实话,要老实啊!”我猜想父亲一定是碰上了不老实的人,才会这样沉痛。    
    有一回,我踮起脚尖去取柜上的碗。一只鸡蛋滚下来摔碎了。邻家一起玩的小孩吓跑了。我和往常一样,到院门口去等爸爸下班。    
    这天爸爸好像回来得特别晚。我又跑出小巷口去。下班归来的叔叔阿姨们要牵我回去,我挣脱了他们。    
    这对我好像是一个大诱惑。我要自己报告父亲这件事。我暗自期望着一种赞许;或者,父亲使我失望,我要立刻揭穿他,原来并不喜欢诚实的孩子。从此,我就不听他的……    
    父亲终于在巷口出现。在他没有看见我的时候,是完全的另一种表情,惘然若失的样子。上班,好像是一件不愉快的事。父亲好像是受了气回来。看见我,刹那间他尴尬了一下。    
    我奔过去。当他双手把我举起来时,我忙不迭地说:“我把鸡蛋打碎了……”然后,用检验的眼光直盯着父亲。    
    他愣了一下,立刻省悟了,点着头。    
    我拉着父亲的手回来,指给他看地上的碎蛋。    
    父亲扫了地。晚上,他牵着我在门外桥上转来转去,要给我买点零食。我矜持起来,拒绝了。父女俩的谈话忽然变得简洁。父亲再也不啰啰嗦嗦地叮嘱我。我对自己从来没有这样满意。    
    那是一九五七年,父亲被划为“右派”,母亲离开了我们。    
    从那以后,无论什么事,父亲如果对我流露出疑惑,我便要感到莫大的委屈:难道他忘了那只鸡蛋了吗?    
    那件事的分量越来越重,成了我决心赤诚到底的保证。    
    每个月的粮食总是我们父女一块去买。父亲拿米袋,我提着油瓶和几斤面。    
    我在街上张望,撞在墙角上,瓶破油流。几个行人围了上来。    
    一个中年妇人连连唉声叹气。父亲扯了我一把就走。我一路回头,见那些人只是围着。    
    而父亲则径直往前走。    
    走到没人处,父亲才说:“瓶都摔了,油也流了,看,有什么用?”    
    “看——有什么用?”    
    我明白了。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可是街上围观的这么多“大人”都不懂。    
    父亲比他们高明。“大人”并不都是比我高明的。有一种“大人”,像父亲那样的,我应该听从。而另一类“大人”却很糊涂,我几乎都不必去理会。从此,我判别着“大人”。    
    我从不开口要求父亲给我添置新衣。小学里的女同学常随着季节的变换,炫耀她们的穿着。她们的爸爸有时出差到上海、北京去,总记得给女儿买回此地少见的漂亮衣裳。    
    我不开口。我想,父亲应该想到,有一天主动地说:“你喜欢这样的衣服吗?”    
    可是父亲带我上街只是逛书店,从不进那些花红柳绿的时装店。于是我对买到的新书表示淡然。我有意地破坏了父女二人边走边谈论新书的乐趣。    
    我终于忍不住了,用目光追随着那些打扮入时的女孩。我说:“那个姑娘的外衣真好看……”    
    “嗯,”父亲说,“我年轻的时候,只有一件背心过冬。那时我们早上跑步,老师教我们喊的口号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还有:‘吃得菜根,做得百事’那时,国家正是危亡的关头。老师常说,只有吃得苦才能解救中国。”    
    父亲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让父亲这样怀念?    
    星期日,父女俩携手登上了城郊的西山。    
    西山的千仞绝壁上,有游客如云的龙门。    
    可是来往的游人却很少知道,离开临水的傍山大道,有一条荒芜的小径。    
    走进丛林,有一块朴素的墓地。总有一束两束的鲜花奉献在这块小小的石碑前。碑上刻着——聂耳墓。    
    这样宁静,这样朴素。    
    在高地上,好像有一个拉琴的青年临风而立。云水荡漾,古松呼啸。刹那间,那震彻民族心魄的《义勇军进行曲》仿佛在丛林中响起。我,为生长在这块为聂耳所爱恋的土地上而感到不凡。幼小的胸中升起了一种追随伟大先人的使命感。    
    此后,每年清明,在那个僻静的小碑旁,增添了一个小花环。那是我在山中用红杜鹃、野山茶编的,聂耳一定喜欢这家乡的花。    
    后来,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国歌》及其作者时,我的心里充满了骄傲。我真想告诉大家:他教过我父亲。我每年都去给他献花。    
    当我和同学们穿着整齐的白衬衫操练时,喊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常想起父亲——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学生,在寒风中,只穿了一件背心,和他的同学们在寒风中喊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我总觉得,父亲他们那土里土气的行列,更令人心潮澎湃。    
    我对那些穿得重重迭迭,锦装绣裹的小孩,产生了一种不屑。在大冷天里,我总爱和小伙伴们比赛:“你穿几件?看我!”    
    我一面暗自摹仿着父亲,一面检验着他的价值。    
    正巧,让我碰上了一个场面:父亲向那个常来拣废纸的老太婆大发脾气。衣裳褴褛的老太婆语塞了。一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了许多为富不仁者的形象。    
    我冲进里屋去,把门摔上。    
    几天来,父亲沉默着,忍受着我的忿恨。我在失望中感受着心灵的孤立。没有任何人了解我们父女间的隔阂。因为,亲戚好友都不能介入我们父女的感情的隐流。这种感情是不能在舌尖上调停的。    
    负气的我趁父亲不在时,把他桌上压在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