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 >

第4部分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第4部分

小说: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要想稳健地承接人生投来的任何变化球,就要“勇于承担”。相信大家除了要学习拿破仑说自己的字典中无“难”字外,更应该以“全力以赴”来勇于承担任何艰难任务。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野心为最大的敌人

    你一定要听我的吩咐,把野心抛去,天使就是因为犯了野心的罪而堕落。而人不过是创造主的形象,难道能希望通过野心而得到胜利?    
    伍尔习红衣主教,《亨利八世》第三幕第二场    
    聪明人都知道怎样基于现实树立科学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合作伙伴的利益以及自身精神品质的培养都将成为自己考虑的对象。但是有一些人却聪明得过了头——他们同样设置了远大的发展目标,但是这目标却大大地超越了现实,甚至说根本就与现实不相符,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常会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而破坏周围的环境、损害合作伙伴的利益,至于自己内在的精神品质更是伤害得支离破碎。野心太大是这些人的通病,贪婪的野心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伤害一个人,伍尔习红衣主教就是因为野心太大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与“骄傲”一样,野心是种消极的思想,是能让人痛苦的东西。野心是人生最大的敌人,一个抱着个人野心、私欲,又有很高地位的人,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灾难,当然,他自己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人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野心,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人们存在野心而对人性大加批判,相反,适度的野心或许还有助于人们为了目标的实现而更加努力地拼搏。但是当野心膨胀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野心实际上就是贪欲的化身,野心太大的人其结局将会无比地悲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有很多富有野心的人,如麦克白、裘利斯·凯撒、马克·安东尼、理查三世等,他们最后的结局都谈不上美好,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野心太大。    
    人生在世,其实物质方面可以贫穷,但是精神却不能够贫穷。以诚实著称的威廉·莎士比亚告诉我们,避免把朋友、家人和同事当作我们获取财富和光荣的垫脚石,只要努力工作,尊重你身边的人,成功就会自然而至。    
    受人尊重是因为自己言行一致,而并非华而不实的外表。追求表面的名声、权位,实际上是内心空虚的表现。如果身居高位却名不副实,别人也会在心底不服气。因为,口服很容易,心服却很难。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寻找最适合的角色

    全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只是一些演员,他们有下台也有上台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杰奎斯,《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七场    
                    
    “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如果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不能给你带来快乐,而且你对这个工作也没有热情,或者它不是你梦想的一部分,那说明这个工作并不适合你自己的角色,你需要换一份工作了。    
    换工作可能会引起焦虑,不过一旦想到你将从事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换工作的恐慌又算得了什么呢?况且,如果你对某一职业有浓厚的个人兴趣,你会比那些勉强为了维持生存需要的人更有活力,更能抵挡住困难,也更有竞争力。    
    选择职业之际,你有必要明确以下几点:    
    ——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对什么最感兴趣?    
    ——你做人做事的价值观是什么?     
    ——你具有什么样特殊的天赋?    
    有人云:少年时努力学业,青年时经营事业,老年时进德修业。终其一生,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拥有许多目标,都在自我追寻着。    
    莎士比亚也从事过很多工作,最后才找到自己的角色:年轻时,他成为自己父亲的一个谦卑的工人,原本他可以顺着这条路轻松地走下去,在史特拉福,当一名平凡的商人,然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并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从小就热爱文学事业又怀有远大理想的莎士比亚当然不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兴趣。年轻的莎士比亚决定离开家到伦敦追求他的梦想,但是他的这一决定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家中所有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意见最强烈的就是他的妻子和父亲。除此之外,莎士比亚也知道,家门之外还将存在着比家人的反对更为严重的障碍,比如独在异乡的困苦、自己对陌生环境的茫然以及别人对自己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外乡人的冷嘲热讽等。    
    尽管已经充分预料到了追求梦想过程中的一系列艰难险阻,但是年轻气盛的莎士比亚依然决定冒一次险。虽然后来他经历的苦难要比他此前想像得更为深重, 但是他最终取得的伟大成就向世人表明,当初的冒险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当初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便没有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经历了剧院的老板、商人等角色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梦想,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位置,在他创造了无数个脍炙人口的角色之后,他也在人生舞台上为自己找到了最适合的角色。    
    你现在正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角色是否符合你深藏于心灵深处的伟大梦想?是否适合你未来的发展?如果你渴望自己在人生舞台上扮演更为亮丽的角色,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都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那你就要像莎士比亚一样勇敢地离开现在这个并不适合你的舞台,坚定地迈出第一步,踏上新的奋斗征程。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犯错与宽容

    别再为你冒犯我的行为而痛苦:玫瑰花有刺,银色的泉有污泥,乌云和蚀把太阳和月亮玷污,可恶的毛毛虫把飘香的嫩蕊占据。每个人都有错。    
    十四行诗第35首    
    杰克·C·耶韦尔曾经说过一句令人们的内心不禁为之一动的名言:“献出你自己,学会宽容,乐于赏识和称誉他人,并时刻保持能够使自己得到成长和增加学识的灵活性——这一切便产生了幸福、和谐、美满和事业有成。这就是一个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有的特征。”当莎士比亚将其当时的两难境遇和心理体验用十四行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周围的一些好事者们便将铺天盖地的猜疑和责难引向了这位多才多艺却又被感情所困扰的剧作家面前。甚至一些人非常直截了当地指出,莎士比亚是为一名“放荡不羁”的青年男子写下的这首诗,而这位青年男子则与莎士比亚的情人有染。    
    当时无论莎士比亚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指指戳戳、议论纷纷。当然了,人们的这些议论并非捕风捉影空穴来风——莎士比亚确实遇到了一件极为难缠的尴尬事,这件事曾经一度令他感到无能为力。但最终,莎士比亚仍以博大的胸怀对犯了错的人表示了难得的宽容,这使得我们今天重读这首诗时,不仅会感慨莎士比亚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华,而且还不得不为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英国有句谚语说:“犯错是人性,宽容是神性”。情人的背叛,对于多情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来说造成了十分深刻的伤害。但是尽管如此,莎士比亚仍然愿意原谅自己年轻的朋友犯下的错误,这番博大的胸怀、这份高尚的品质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不过,凡是能够对他人的错误表现出足够宽容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取得的成就都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愿意与政敌为友的美国总统林肯、与犯下罪行者互称朋友的圣雄甘地等。    
    有些人在错误面前表现得相当正义凛然,他们不允许任何人犯错误,当看到别人犯错时会严加指责,并且对其采取相当严厉和苛刻的态度。可是有谁能与错误完全隔离呢?对待犯错者如此苛刻的行为本身实际上也是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就是不够宽容。    
    假使有人伤害了你,让你不开心。由于你不喜欢吵架,你选择了离开,可是你却没有离开被那人伤害的心境,而是愈想愈生气,没有办法去理会别的事情了。你只顾着生气,在情绪上做文章,这是很浪费时间的。    
    毕竟,生气也要伤一定的元气。所以,聪明的你,别让情绪控制了你,不妨轻声地提醒自己一句:原谅别人吧!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以史为鉴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历史;观察他以往的行为特质;便可以用同样的猜测来预测他日后最主要的变化。    
    沃里克,《亨利四世下篇》第三幕第一场    
          
    中国古代的唐太宗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从他的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中就可以窥得一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无论是人的变化还是事情的发展都会与过去的历史存在一定的联系。据莎士比亚描述,珀西爵士的个人品质实在不能令人多加恭维,因此理查二世预言,已背叛过先皇的珀西爵士将来还会背叛篡位的波林布鲁克。    
    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都能反映出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现状,而其作品中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灵现的人物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莎士比亚以及所有伟大的文学家都不提倡单一地、片面地分析和判断某一个作品中的人物,莎士比亚借助沃里克之口将自己的这一观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莎士比亚对于人性的刻画非常深刻,但是如果脱离整个社会背景以及作品人物的人性历史,即使莎士比亚下笔多么深刻、描述多么传神,也不可能全面而深刻地将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内心发展展示在读者面前。所以,莎士比亚暗示我们要运用智慧和理性去检视历史发展的浪潮,用“以往行为的特质”来塑造我们的位置。    
    放眼过去,展望未来。莎士比亚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未来学家,他给我们指出了看过去知未来的方法。    
    历史在渐变中发展,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但无论怎么变,怎么增添和废弃,又总是会有所继承。    
    关于历史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莎士比亚并没有通过长篇累牍的论述来直接向人们说明,而是通过其对希腊青铜时代(《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亚》)、罗马(《裘利斯·凯撒》)和埃及托勒密王朝(《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描述显示,这些伟大的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逝和灭亡。所有这些文明都经历过初创、继承、发展以及巅峰阶段,当这些文明发展到巅峰时,人们为这种巅峰状态而感到兴奋、自豪,直至疯狂,就在他们由自信变为疯狂的同时,这些文明的巅峰便在瞬间灭亡——巅峰从此不再,一切都将从头再来。    
    从来就没有经久不衰的王朝,也没有永远如日中天的事业,要想使成功来得更伟大、更持久一些,就必须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要避免犯下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同时也要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在继承历史的前提下超越历史、创造辉煌。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犯错与教训

    不要以为我还和从前一样,因为上帝知道,世人也将要明白;我已经丢弃了过去的自己,也要同时丢弃过去那些与我在一起的朋友。    
    亨利五世,《亨利四世下篇》第五幕第五场    
          
    犯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没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一定还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在亨利四世执政时期,身为威尔士亲王的哈尔王子经常与小偷和流氓一起混迹于灯红酒绿的酒吧、妓院等场所,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对其抱有任何改邪归正的希望。但是,当哈尔王子继承王位之后,他却勇敢地做出了改正过去所有错误的决定。当过去的酒友法尔斯塔夫来找他,想要在宫中谋求一官半职之时,他以国王无比至上的尊严向世人宣布与过去的生活、朋友,甚至与过去的自己一刀两断。    
    亨利五世过去的确犯过许多错误,但是他并没有沉溺于错误之中,而是成功地跨越了自己的过去,成为一代明主,成为“所有基督教国王的借镜”。莎士比亚是想通过亨利五世的成功转变来告诉世人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不过分苛求过去犯下的错误,但是必须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基督教的《圣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妇女犯下了奸淫罪,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声称必须将她判处死罪,否则就不足以说明诫律的公正和严格。于是这些人把这名妇女带到了上帝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