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 >

第8部分

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第8部分

小说: 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石油也是布什连任的有力杠杆。如果通过任内的一系列战略举措,为石油公司取得利益,那么,让石油利益驱动能源企业继续为其下一任总统竞选支付昂贵的竞选费用就不费吹灰之力。2000年大选期间,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共向共和党捐献了2550万美元,几乎是他们给民主党人捐献的4倍。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稳定的石油供应不仅牵涉到石油公司的根本利益,也攸关国家的根本利益。美国历来把石油安全作为其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个60%石油消费依靠进口的国家,便不惜动用各种军事和外交手段来保障本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在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的政策史就是一部石油史,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才铸就了美国今天的强大!从美国的石油政策中,可以看出以下几条脉络。    
    第一,石油进口多元化,化解石油供应风险。    
    美国在积极插手中东事务、竭力控制中东资源的同时,努力寻求油气进口来源的多样化,分散进口来源,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避免某一进口来源发生供应中断时或受到威胁时所带来的被动局面。    
    1996年,美国共进口原油4。656亿吨,其中13180万吨来自北美,12660万吨来自中南美洲,这样从美洲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占其当年进口总量的45。49%。同年从中东地区进口817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7。54%。从亚太地区进口13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79%。可以看出,美国大部分石油进口来自西半球,即其周边较可靠的地区和国家,与之相应的一个明显倾向,则是近年来着力减少其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减少对动荡不定的中东地区的依赖程度,从1990年的25。0%,降到1996年的17。54%。如今,委内瑞拉已取代沙特阿拉伯而成为美国的头号供油国,占据美国进口石油市场20%的份额,并宣布还要提高这一比重。    
    第二,打压、削弱甚至要求终结欧佩克组织。    
    2004年7月8日,美国一些民主党议员公布一项议案,敦促布什政府尽快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要求世贸组织呼吁解散欧佩克。这些民主党议员抱怨目前的油价过高,使美国利益受损。民主党参议员弗兰克·劳滕伯格说:“显而易见,欧佩克属于非法垄断集团。我们已经容忍这个组织太久了,现在应该让它解散。”另一位议员说,欧佩克“限制石油产量抬升油价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定”,因为根据世贸组织有关条款,成员国不应该对出口产品实施配额限制。而欧佩克限产石油的规定恰恰与此项条款背道而驰。    
    其实,在美国出现这样的议案毫不为奇。因为自从欧佩克成立后,美国对之政策的核心就是打压、削弱欧佩克的影响力。对美国来说,所谓石油安全问题,并非指石油资源枯竭、政治性石油禁运或石油运输安全问题,而是指石油供求完全由某个产油国或“集团”操控以及由此引发的石油价格浮动对美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奉行防止石油控制权落到敌对势力手里、保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对美国有利的政策。为此,历届政府都把控制主要产油国作为外交、军事战略的重要一环。必要时,甚至不惜动用军事力量。    
    虽然美国要削弱欧佩克的影响力,但实际上,据美国能源部统计,从1985年至今,欧佩克石油在世界石油输出中比例却越来越高,已经从35%上升到50%,到2020年将达到65%。对欧佩克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是那些经济发展迅速的亚洲国家。    
    第三,控制世界其他国家的石油来源。    
    石油是经济的命脉,控制了石油等于控制了世界。谁控制石油资源,谁就能获得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控制了石油资源,就能在未来的政治版图中抢占先机,压制对方。    
    波斯湾和中亚的大油田是美国控制世界石油资源的战略所在,波斯湾和中亚也就成了美国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战区,输油管道和海上航线经过的要害地区也就自然成了美国飞机、炸弹、特种兵频繁“反恐”的战场。而阿富汗、伊朗、也门、苏丹等处于敏感的石油运输通道上往往就成了美国宣布的“支持恐怖主义国家”。    
    2002年12月,以美国为首的海、陆特遣队开始在非洲之角及其周边地区部署,公开的目的是打击“造成急迫威胁的国际组织”,实际上是为开发、运输非洲石油提供安全保障。    
    第四,反恐伊拉克,一箭双雕。    
    美伊战争虽然已经在2003年结束,但战争造成的后果却仍在延宕着。萨达姆曾是美国的头号敌人,然而,就在二十多年前,伊拉克曾经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萨达姆也曾受到美国人的支持。


第二部分石油搅局世界政坛(4)…(图)

      1979年,美国的盟友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出现反美政权,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出现失衡状态。正因为如此,在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美国曾经试图通过支持伊拉克而将势力渗透到阿拉伯国家。    
    美国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布什政府内部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强力倡导者。但谁又能想到,他曾经同萨达姆亲切握手。1983年12月20日,拉姆斯菲尔德受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的派遣,来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进行会谈。拉姆斯菲尔德向萨达姆转达了里根总统的问候,并表示“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巴格达”。    
    在两伊战争中,美国情报部门向伊拉克提供了伊朗军事力量分布的卫星图和巨大的军事援助。除此之外,美国还不断偏袒伊拉克,打击伊朗。美国明知道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向伊朗军队使用了化学武器,却不管不问。而当1988年萨达姆动用芥子气、沙林毒气等化学气体剿灭北部的库尔德叛军时,里根政府竟然将此嫁祸于伊朗。更为离谱的是,1987年,伊拉克一枚导弹误击美国在波斯湾的一艘驱逐舰,造成37名美军士兵死亡,美国竟然破天荒地没有怪罪伊拉克,反而指责伊朗扩大战争范围。随后,美国军方开始轰炸伊朗的石油钻井平台。    
    美国支持伊拉克,是因为美国需要中东的石油,想拥有进出中东地区的自由,包括获得中东资源的权力。然而,面对阿拉伯国家的敌意,美国一直望而兴叹。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以及在欧佩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使美国希望借此将触角伸进阿拉伯世界的“油海”。    
    然而,当美国可以将一只脚踏入“油海”的时候,是不甘心借助萨达姆只伸进触角的。1990年8月2日上午2时,当10万伊拉克大军开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第一次在阿拉伯人的“邀请”之下,堂而皇之地进军海湾,将脚踏进了“油海”中。    
    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让美国十分挠头。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动辄使用“石油武器”。此外,伊拉克宣称在出口石油时,不收美元,而采用欧元结账。这对石油结算中美元的垄断地位是个挑战。还有人说,是伊拉克希德饭店入口处地板上的老布什画像,被千百万人进出踩在脚底下,最终让布什家族忍无可忍。总之,“9·11”为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美国可以借反恐“东风”推翻萨达姆政权,剪除美在海湾的心腹大患。对此,萨达姆看得很清楚,他一再告诫阿拉伯兄弟,“美国佬要的并不是我萨达姆,而是阿拉伯人的石油”。美国的石油经济,亟需的石油供应,因为萨达姆的存在而暗藏的危机使得伊拉克问题成为悬在国际石油界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剑。    
    从伊拉克本身来说,伊拉克是中东大国,无论从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从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政治影响来看,都在阿拉伯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美国掌握了对伊拉克的控制,将对其中东战略的全面实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伊拉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1998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125亿桶,主要分布在73个地区,现仅开采了15个地区。在全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中仅次于沙特,居第二位。而更重要的是,从1961年至今,只有1973年到1980年这段时间有过勘探。伊拉克的石油储藏量有可能超过沙特。由于伊拉克的地质结构特点,在伊开采石油的花费远比在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少。    
    据估计,只需300亿美元的投入,就可以在5年的时间里使伊的石油产量增加4倍,从每天约200万桶达到每天800万桶。美国豢养的伊拉克反对派“伊拉克国民大会”在美伊之战前夕,即发表声明,要求战后伊拉克的石油由美国的石油公司独立开采。    
    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之前,美国就同许多参战国家定下了瓜分伊拉克油田的协议,只是由于未能占领伊拉克,而使瓜分协议流产。伊拉克的大量石油资源早已被美国的石油公司瞄准。但由于美伊关系的恶化以及国际社会对伊的经济制裁,美国公司一直无缘进入伊拉克市场。因而,推翻萨达姆政权并使伊拉克与俄法等国公司签署的石油开采协议失效非常符合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倒萨”成功后,美国石油公司便长驱直入,伊拉克就将成为美国“最安全的石油源泉”。在获取高额的石油红利后,美国的能源企业当然会更坚定地为布什竞选下一任总统投入大把的资金。    
    而在中东阿拉伯国家中,伊拉克口碑不好,失道寡助。近几年,由于美伊之间的针锋相对,石油进口国为了降低战争风险,大量减少伊石油进口。伊拉克的出口量急剧减少。与此同时,连带着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出口也受到影响。伊拉克的存在,一方面是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根源,另一方面,也是中东不稳定的根源。沙特、科威特等国家担心一旦伊拉克恢复元气,又会穷兵黩武,侵略周边国家。伊拉克成了中东阿拉伯国家心头的痛,失去了同宗同族的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能够一意孤行,发动了推翻萨达姆的战争。    
    倒萨成功后,伊拉克的石油成为进行战后重建的最大的筹码。2004年4月6日,美国国务院官员在伦敦主持召开了一个由伊拉克各反对派和美国各大石油公司代表参加的秘密会议,讨论并制订伊拉克战后“过渡政府”同美国石油公司进行石油交易的计划。美国“一致赞成”保留伊拉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资格。伊新政府要与美国签订合作形式的石油合同,以此换取大量的重建投资。


第二部分中东:石油武器不再寒光闪闪(1)

    【石油故事】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重返巴格达》一书中写道:中东历来“水比油贵”,在伊拉克花1美元可以加满奔驰轿车的大油箱,但买不来一瓶矿泉水。海湾战争爆发前1伊拉克第纳尔等于1000菲,当时的97号汽油只卖50菲一升。即使是现在,伊拉克的路边加油站也把汽油当凉水用;加油站满地流油,俯首可见。照看加油机的工人并不像世界各地的加油工那样斤斤计较,而是哩哩啦啦地把加油枪随便塞给顾客,加多加少任顾客自便。    
    翻开地图,阿拉伯半岛淡黄色的戈壁沙漠赫然在目。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是与贫穷为伴,与落后为伍。他们大部分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也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但自从20世纪初开始,在他们祖居的贫瘠的沙漠下,突然发现了“黑色金子”,他们的命运从此被改变。    
    这里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1700多亿吨,其中中东的储量就达1000多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0%。中东的石油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4%,销售量约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产量高、油质好、油层浅、易于开采,开采成本很低。而且中东各国的油田离海近,便于运输。因为它的地质构造非常简单,无需很高的技术和巨大的投资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成群的大油田。油层厚度大埋藏条件好,单井产量一般千吨以上,无需打更多的井。原油成本只有0。5—3美元,大大低于国际平均开采成本,能够经得起油价的大幅度起伏。中东阿拉伯国家人口少,社会需要量少,自己消费有限。因此,质优价廉的中东石油对石油消费国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目前欧洲进口石油中的60%、日本80%以上都来自中东。据欧佩克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消费的石油一半以上将来自中东。因此,“谁拥有中东石油,谁就拥有世界”。    
    在中东的石油公司中,较为著名的有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