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 >

第13部分

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第13部分

小说: 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勘察发现,中国东部为广泛的在恐龙灭绝以后形成的地层所覆盖,基本上是陆相沉积盆地。    
    以李四光、黄汲清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根据中国地质特点,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了在陆相沉积盆地里也能产生大型油田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陆相生油论”,它是世界石油开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石油地质勘探的部署实施大转移,终于在东北的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油田。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欢畅的油流,标志着一个特大型砂岩油田的诞生。大庆油田占地面积5479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五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    
    中国的石油科学家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揭开了我国东部油气勘探开发大会战的序幕。从我国东部自北向南陆续发现了吉林、辽河、华北、大港、胜利、中原、河南、江苏、江汉等一系列油田,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而且石油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石油产量的90%、天然气产量的50%均产自陆相油气田。    
    到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石油基本自给。中国石油工业在高速增长的道路上狂奔,即使身处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代,石油工业仍旧一枝独秀,成为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撑。    
    支撑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铁人精神。开发大庆时,当时的艰苦状况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几万人包括几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有大学教授、博士,一无房屋,二无床铺,连锅灶等生活用具也很不够。人们住进“干打垒”,吃着窝窝头。有的人在被废弃的牛棚和马厩里办公、住宿。有的人什么都找不到,劳动了一天,夜晚干脆往野外一躺,几十个人扯一张篷布盖在身上。雨季,在帐篷、活动板房、牛棚马厩里,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雨住了,里面雨水还在滴答。夜里,有些人索性挤成一堆,合顶一块雨布,坐着挨过一宿,第二天照样干。    
    王进喜等一大批英模就是在大庆大会战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大英雄。来自玉门油矿的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来到了大庆,面对眼前一望无际的荒原,感觉浑身的劲有处使了。他把身上的破棉袄一甩,大声地对队友们喊着:“这就是大油海,这就是大油田!甩开膀子敞开干吧,把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在一次钻进中,为了压制井喷,急需要加重泥浆比重,但现场没有搅拌设备。在这紧要关头,王进喜和几个工人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经过两个小时的搏斗,一场井喷事故避免了,而王进喜和工人们的身上,早已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起了成片的大水泡。


第三部分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石油(3)

    为了早日拿下大油田,彻底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些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主义气概,发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创造下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宏伟业绩。    
    铁人的美名传遍全国。铁人精神是一种征服困难而不被困难吓倒的勇气和气慨。这种拼搏精神,代表着石油工业为国争光,勇挑重担的豪迈和气概。正如原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将军所说:“和平建设中不用拼刺刀,但不能没有拼刺刀的那种精神、那股劲。”靠着这种精神、这股劲,中国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1971年12月19日合众国际社记者罗伯特·克雷布在《王进喜式人物正在使中国前进》里所写:“当尼克松总统于明年2月21日到北京去寻求同大陆中国达成某种和解的时候,王进喜躺在坟墓中已是一年多点时间了。尼克松之所以要访问北京,多半是由于王进喜以及像他这样的其他中国人……”铁人被评为20世纪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巨人之一,与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并列,足见铁人精神的魅力。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党和国家给他巨大荣誉、将从科技界引退之时,记者问他是否因此而激动,90高龄的钱老回答,他一生中真正激动只有三次:一次是青年时代在美国,他的论文发表并得到物理学界的承认,他感到自己的学识超过了老师;第二次是从国外远涉重洋归来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第三次是最近有人写文章说他是科技界的铁人!他说,我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成为铁人那样的中国人!铁人精神,不仅石油人需要,科研工作者、农民、企业家、在奥运会场上勇夺金牌的运动员,都需要。    
    在铁人精神的鼓舞下,石油工业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的石油产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五位。以2002年为例,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实现利润超过2500亿元。其中,石化行业的贡献占了三分之一。即使是在动荡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石油也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稳定因素。曾经有人认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苦苦支撑而没有崩溃,石油工业功不可没。    
    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地下的石油采出一点就少一点。近几年,国内原油生产增长缓慢,连续高产稳产5000万吨27年的大庆油田,已将其产量调减到5000万吨以下,国内许多大型油田在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后,已不同程度地进入了衰竭期,处于高含水采出阶段,原油开采效果变差,稳产的难度加大。    
    与此相反,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石油消费量开始迅速增加。1978年,我国石油年消费总量达到9000万吨,出现第一个消费高峰,之后,石油消费量略有回落。从1983年开始石油消费量又开始增长,随后十年间我国石油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8%。到1993年石油消费总量达到1。53亿吨,超过了当年我国原油产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4。6%,2003年的石油消费量达到2。67亿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两番,意味着全国各行各业对能源特别是油气的需求将有一个大的增长。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直逼7000万吨大关。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8500万吨,2004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大关……中国已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然而,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的石油。


第三部分“中国油气威胁论”甚嚣尘上(1)

    【石油故事】有两首歌在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首歌是《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当年,许多热血青年,包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是唱着这首歌,义无反顾、热血沸腾地走入找油找矿的行列中。另一首歌是《我为祖国献石油》:“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从1964年这首歌诞生时唱起,不知多少人唱着这首歌,为自己是石油人而感到自豪和荣耀。    
    面对中国高速增长的原油需求增势,继“谁来养活中国”这一论断之后,建立在“谁来供应中国的石油能源”基础上的“中国油气威胁论”甚嚣尘上。    
    从过去的以不用洋油为荣到大量进口石油,人们的观念在改变,另外也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增强。在全球化浪潮之中,不管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中国别无选择,已经并将继续卷入世界油气资源领域的激烈竞争。    
    早在2001年2月,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布了经过3年研究得出的报告《21世纪能源地理政治学》。其中写道:“今后20年,亚洲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可能产生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亚洲地区对现有能源储备的争夺可能会激化,演变成各国之间的武装冲突;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日益增强,从而可能促进北京与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形成军事联系,这将使美国及其盟国感到忧虑。”2002年早些时候,美国美中防务委员会在呈交给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正面临来自中国日益有力的竞争;6月份,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J。加夫尼(FrankJ。Gaffney)在众议院国际委员会的证词中指出,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与中国争夺能源供应方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日本也有人认为中国未来大量进口石油将引起世界石油市场的混乱,为了维护石油安全,中国可能采取军事手段,从而威胁地区稳定与安全。    
    进入2004年,这种论调更加高涨。2004年11月,日本外务省提出了日中为争夺东海石油而中国可能袭击日本的三种攻击方式。2004年5月,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表示,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费不断增加,200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继续增长,而油价也仍会维持居高不下的状况。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石油需求的急剧增加已经成为国际能源署不断提高石油需求预测的主要原因。中国石油进口在2004年增加了40%,而据预测,中国的石油消费2005年还将增加8。1%。与此同时,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首次将中国能源战略写进了它的报告,该委员会将对中国能源需求的调查列为其对中国一共进行的9项调查的第3项,并就中国强劲增长的能源需求将给美国带来的忧虑进行了长篇累牍的陈述。    
    2004年10月9日,美国《波士顿邮报》一篇题为《中国对石油的渴望与日俱增》的文章写道:“美国消费者通常将油价的不断攀升归咎于伊拉克控制战争。但是能源专家说,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可能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安全。”文章援引美国美林公司资深能源专家的话说,“未来10年中国石油需求会翻一番”,“中国大量‘储备’石油也会导致全球原油价格走高”。文章明确指出,如果不搞战略石油储备,“现在达到了创记录水平的每桶53美元的全球油价将会保持在每桶30美元”。美国《商业周刊》也刊登文章指出:“事实上,较强的需求增长已经使全球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石油。原因何在?所有这些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为了更进一步危言耸听,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在2004年6月15日甚至发布一份对华调查报告,无中生有地指出,中国为了弥补石油短缺,不惜偷偷向伊朗提供核技术以换取石油……“中国油气威胁论”大大夸张了中国的石油需求对世界石油供需市场的影响。中国到底需要多少石油?专家在预测中国油气未来需求时,考虑到两个因素。    
    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预测:据国家“十五”经济发展规划与未来50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预测,到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仍将保持在7%左右,之后随着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预测2011年至2020年我国GDP年增长率平均为6%,2021年至2030年平均为5%,2031年至2040年平均为4%,2041年至2050年平均为3%。另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05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3。3亿以内,到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到本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预测将达到16亿。


第三部分“中国油气威胁论”甚嚣尘上(2)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预测:在过去20年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人均年能源消费量从80年代初期的约100千克/人增长到1996年的145千克/人。预测到2010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增长到158。6千克/人,2020年将达到172。2千克/人,2050年增加到212。6千克/人。尽管人均年能源消费量在未来50年都保持增长趋势,但我国能源年均消费增长率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80年代初期的年均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8%,90年代下降到5%—6%。预测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将下降到3。58%左右,至2020年降为3%,2050年降为1。0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现今的能源消费增长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也逐渐降低,1980年单位国内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