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5852-撬动地球的google全面揭密该公司快速崛起之谜(选载) >

第22部分

5852-撬动地球的google全面揭密该公司快速崛起之谜(选载)-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糟糕的情况。”    
    对于布林和佩奇来说,通往股票上市的征程总算告一段落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运作了整个IPO过程,有效地打击了华尔街的行业垄断。他们又可以将注意力放回到公司经营上了。不过,公司现在有了许多与他们素未谋面的股东,两位创办人现在面临着全新水平的公众监督和责任。    
    Google的公开募股是硅谷同华尔街关系的分水岭。拉里和谢尔盖成功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开募股,并在此过程中保持了控制权,赢得了那些经历过华尔街磨难的公司领头人的尊敬。舆论对公司前景的猜测此起彼伏——这次公开募股是否预示着技术公司交易方式的新时代?或者,这只是Google实力和特别的开拓精神的最新明证?因为没有几家公司能够在8月完成如此困难重重的公开募股。而拉里和谢尔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们知道事情同以前不一样了,因为现在,成为股份公司的Google还面临着许多悬而未决的法律纠纷和其他问题。不过,至少Googleplex里的生活又恢复正常了,又开始有乐趣了。几天之后,拉里和谢尔盖又去欢度火人节了。一个朋友说,这说明,虽然Google这两个家伙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了,不过,很显然,他们的本色没有改变。


《撬动地球的Google》 第三部分进攻微软

    第二十三章    
    进攻微软    
    Google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单位,而微软是个衰老的巨人,其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根据施米特对世界的描述,由盖茨带领的这家公司根植于较早的技术阶段,这个阶段已经被互联网革命的理论超越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微软的作用将越来越小,而Google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2005年5月的一个春日的下午,几百名学生和他们的教授坐了满满一教室,焦急地等待着埃里克 · 施米特的出现。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脱掉了外套,领带也松开了,腰间别着一台黑莓智能手机;他迈着轻快的步伐拾阶而下,走到演讲厅的讲台,蓄势待发,要在微软的地盘上贬低微软,提升Google。许多业内专家在比较两家公司的时候,都把重点放在他们的软件策略和产品上,而倾向于忽视最重要的战场,而这就是最重要的战场。因为在改变商业模式和技术方面两家公司都具备相对的优势,所以在Google和微软之间的斗争的焦点并非市场份额、浏览器、计算机操作系统,或者什么你死我活的竞争。真正的战役是招徕和留住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人才的斗争。这是个重要参数,它能决定到底哪家公司在互联网时代拥有最强大的找出并解决最有意义的、重要的新问题的能力。    
    在此之前几个月,Google胆大妄为地在距离微软总部不远的华盛顿的柯克兰设立了一家办事处。在那里,微软成功地诱走了一大批希望既能够为Google工作又能够继续留在西雅图的软件工程师。现在,施米特到达了敌人的后方,正待在由微软的联合创办人保罗 · 艾伦投资兴建并命名的华盛顿大学保罗 · G · 艾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中心。这次施米特身负重要使命。他决心要说服这家备受推崇的学校里的师生们,现在,同微软相比,Google是更好、更激动人心的工作单位。    
    施米特站在讲台上之前,埃德 · 拉佐斯卡(Ed Lazowska)教授热情洋溢地向听众介绍了他。拉佐斯卡教授是华盛顿大学比尔及梅林达 · 盖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会的主席,他的座右铭是“如果你不能够成为蒸汽压路机,你就会成为它脚下的路”。施米特意气风发,正欲展翅高飞,而Google拥有大把大把的资金:它的股票市价已经达到了250美元每股,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700亿美元。从他的角度来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坐在自己面前的学生中有多少人愿意加入Google以及它历史性的进程。    
    在过去几个月里,甚至是同一天的早些时候,在另一个场合,当被问及同微软公司的竞争时,施米特都表达了对微软充分的敬意,而且避免做出正面回答,他说,微软是一家规模比Google更大的公司,而且拥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更多的资源,将它同Google进行比较是可笑的。但是,在这个讲台上,他传达的信息却非常尖锐:Google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单位,而微软是个衰老的巨人,其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根据施米特对世界的描述,由盖茨带领的这家公司根植于较早的技术阶段,这个阶段已经被互联网革命的理论超越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微软的作用将越来越小,而Google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你们会拥有更大的舞台并有望获得更丰厚的回报。”他说。    
    然后施米特将匕首刺进了敌人的胸膛。    
    “我们每天都在同雅虎竞争,”他说,“微软已经宣告进入了搜索市场,但是他们还不是重要的竞争对手,虽然我确信他们将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把匕首又往深处推了几寸,施米特接着说,“微软曾公开宣布他们将会把搜索嵌入每一台台式电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进入,但是,根据制定时间表的不同,实现这一条他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同一个礼拜的早些时候,当施米特和盖茨在一个技术大会上会面的时候,施米特就清楚地知道Google带来的非比寻常的轰动效应、发展势头还有不断上扬的股票价格已经给盖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头晕目眩了。就在几个月之前,人们还在谈论Google是否会变成另外一个网景公司。网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繁荣时代的标志,后来被微软所摧毁。而现在,人们却在谈论Google是否会取代微软成为软件、技术和创新方面的世界级领军人物。盖茨是美国最富有的人,现在他却发现自己总是处于守势,不得不应付同这家硅谷的搜索引擎公司对微软的竞争威胁有关的各种难以回答的问题。


《撬动地球的Google》 第三部分最清楚的标志

    “要知道,Google现在还是一家完美无缺的公司。”盖茨面对大会上聚集的记者和技术专家们不无讽刺意味地说,“泡沫还漂浮在空中。无论股票价格如何,你都可以购买,稳赚不赔。我们也曾经有过10年这样的蜜月期。”    
    盖茨或是任何精明的技术和投资行家都不会忽视的情况是,1998~2005年间,微软的股票价格基本没有上涨,而Google却从一家新创公司成长为一个业界霸主。一想到微软在过去几年间一直在谈论在互联网搜索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可是其几个月前首次发布的“MSN搜索”却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盖茨就不由的面色苍白。好在微软的操作系统还统治着个人电脑的桌面,所以盖茨决心在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Vista中植入搜索引擎来赢得数百万用户。他将要建立一个操作简便的搜索引擎,让用户在打开电脑的时候随时都能看到。这就是他的计划。    
    盖茨承诺说:“任何同搜索相关的事,我们都会去做。”    
    尽管微软的触角无所不及,而且资金雄厚,在搜索创新方面他们还是落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公司虽然拥有大量软件开发宗师,但是却缺乏专攻搜索的专家。施米特知道,初出茅庐的软件工程师都渴望有机会为Google这样的公司工作,因为他们可以作为小团队的一分子开发成效显著、影响巨大的项目,他们可以取得世界范围的突破。对于雄心勃勃的极客或者技术人才而言,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动机了。    
    这一天,施米特对微软的一系列重拳出击是最清楚的标志,它表明了Google到底有多么雄心勃勃和信心十足:微软无论怎么做都不能阻止Google的发展壮大。施米特说:“我们的用户遍天下。”在头顶的投影屏幕上,他播放了一张虚构的《新闻周刊》封面,显示了如果Google创始人去为盖茨工作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是一张布林和佩奇的合影,照片上面的大标题写道:“微软的新时代:新加入MSN的两个人会将雷德蒙(微软在华盛顿的总部)变成搜索之王。”    
    施米特在西雅图的巡回演讲是为了消除《财富》杂志上发表的一片破坏性很强、立场鲜明的文章带来的影响。《财富》同《华尔街日报》都是美国商业人士的必读刊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财富》的记者弗雷德 · 沃格斯坦(Fred Vogelstein),文章的题目是《为什么Google吓坏了盖茨》。文章开篇描述了2003年盖茨认识到微软将如何不堪一击时的场景。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耸人听闻又非常个人化的竞争场景,并造出一个吸引眼球的短语“Gates VS。Google”。    
    同微软过去的竞争对手不同,Google凭借自己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基本构架、开发不需要分销和市场推广成本的免费软件的优势,吸引了世界各地数百万名计算机用户。微软通过自己的集成办公产品轻易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但是要除掉Google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Google正在利用自己的内在软件开发一套类似的补充性工具,并已经通过领先发布用于帮助计算机用户在自己电脑上查找信息的免费桌面搜索工具将了微软一军。雪上加霜的是,多年以来微软的IE浏览器都是网络搜索的出发点,但现在,数百万人却转而使用一家叫做Firefox的新创公司的产品,而这家公司接受了Google的投资,同时内置了Google的搜索功能。微软对计算机桌面的控制会因为其浏览器IE陷入危机而被动摇,因为它的主要产品,从微软的Word到Excel,都设计成与浏览器共同作用才能顺利激活和操作的形式。    
    “在比尔 · 盖茨知道事实真相之前几个月里,微软已经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意图击败Google,”这篇《财富》报道中这样写道,“那是2003年12月,盖茨正在随意浏览Google公司的网站,突然,他发现了一张描述Google空缺职位的招聘网页。他纳闷,为什么有那么多职位对申请人资历的要求同微软的招聘要求完全一样?”这个搜索公司在公开招聘接受过操作系统开发、分布系统建设以及其他一些领域专门训练的人才,这些领域不是Google而是微软的传统优势领域。“盖茨担心微软将要面临的战争已不仅仅是在搜索领域的了,”文章写道,“他给许多高级管理人员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必须注意这些人的动向,看来他们正在开发一些同我们抗衡的东西。’”


《撬动地球的Google》 第三部分Google发布的新产品

    而盖茨却完全摸不透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因为Google发布的一系列新产品,从照片管理软件到网络电子邮件,到通过手机进行搜索,加起来都不能对微软的桌面系统构成有决定性意义的威胁。不过,使用这些服务的用户对盖茨公司的软件的依赖度的确是降低了。这些产品的潜在威胁是,它们为用户提供新的工具,使他们在编辑文件、发送邮件、分享信息和打印文件的时候,不再使用Windows和Word,而这两项产品是微软王国的中流砥柱。    
    “Google引起我的注意,并不仅仅因为网络搜索,而是因为他们正在试图利用网络搜索进军其他软件领域,”盖茨告诉《财富》记者,“如果他们拥有的只是搜索,我就不需要为它而如此担忧了。但它也是一家软件公司。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比起之前同我们竞争的那些公司,它与我们的相似性更强。”这篇影响巨大的文章还有当时其他的评论都宣称,Google超越Windows和其他的微软软件,并将它们边缘化的想法已经不再是未来的计划,而是实际已经开始成为现实的事情。    
    这篇长篇累牍、分析透彻的报道引用了备受尊崇的业内分析师、美国著名金融投资顾问机构Piper Jaffray的萨法 · 拉施特奇(Safa Rashtchy)的说法:“Google是个超级品牌。在我看来,在这场对决中微软会是输家。”而杂志中一篇标题是《生活在Google世界》的姊妹文章,总结了技术行业的专家们对于两家公司以及他们各自发展趋势的分析,他们的看法总结起来就是:“欢迎来到微软的噩梦时代!”    
    这天下午在西雅图,埃里克 · 施米特结束了自己火药味十足的讲话,开始接受在座师生的提问。他也不知道自己会听到什么样的问题,因为这所大学在地理位置上距离微软公司很近,而且很可能在座的一些计算机科学家曾经为这家公司工作过,或者在那里实习过,或者接受那家公司的奖学金来支付学费。当然,Google公司也从这所大学招聘了40多名本科生和至少15名的博士生。这个数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