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艺术家万岁 >

第26部分

艺术家万岁-第26部分

小说: 艺术家万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税叮橹恰⑻觳拧⑶啻骸⑼婊邮钟铀恰〉闹魅恕帐跫摇*オァ糎TF〗〖GK2!〗    
    耕地生长谷物 因而值钱,/铁丝网团团圈住草场,/安顿着贪欲和粪便,/看来一切都被围死,都已腐烂 。/但是这儿,在我的眼睛里/寓有万物的另一种秩序,/紫罗兰色融化了,紫红色登上宝 座,/我唱着它们的无罪曲。/黄色与黄色相联,黄色与红色交错,/冷丝丝的蓝色霉斑, 带微微的红色,/光和色在世界各处飞舞,/色调由浓而淡,化作爱浪起伏。/精神统治着 ,它治疗病的一切,/新出现的泉源里绿色的泉水淙淙,/世界被富有意义地重新分配,/ 于是心中变得欢快明亮。〖HT〗〖HK〗    
    心中曾充满痛苦的赫尔曼·黑塞,在这首题为《画家的欢乐》的短 诗中,把对色彩纷呈、五光十色的自然及其本质的透视,应用于对生活的研究。自然的本色 和本质出现在诗中,便形象地揭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和本质。艺术家发现了它们,把它们以 艺术的方式再现出来,并因此而“心中变得欢快明亮”。    
    在艺术家的痛苦的彼岸,也 有欢乐的花儿迎着痛苦的海风怒放。一般人的痛苦,是不是也有彼岸,彼岸上是不是也怒放 着欢乐呢?    
    


第三部分第12节 欢乐颂(1)

        
    我们立足的星球,与宇宙间众多的星球处于彼此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星球与星球, 只好各自守着沉默和孤单。人类之外,没有人类,虽然星外有星,天外有天。人类不知自己 何所来,何所往。他踽踽独行,去寻找永远找不到的出处和归处。如尼采诗中唱的,“像一 缕青烟把寒冷的天空寻求”〖HT5”F〗[《孤独》]〖HT〗,人类是天地间无依无托的畸零 者 ,尽管他脚下是土地,头顶是青天。孤独的冷意,从远古直到现代,一直侵袭着他的肌肤和 心地。与自然疏远了的现代人类,被热闹的现实所包围,便更难抵御那亘古的清冷。    
    人类已孤独得不敢正视自身的孤独,孤独得麻木了对孤独的 识别能力。人们各自闭锁着孤独感去玩世不恭,各自剧烈扭摆着单一的躯体去努力忘却自身 的处境。人们因此而日益孤独,且受害于这孤独。    
    有一种人,正视孤独,甚至热爱孤 独,在与孤独的拥抱中,他们看清了地球和人类真实的面目和孤独的表情。他们不畏惧命运 ,孤独的命运因而向他们亲切地开口,讲述了许多不为世人知晓的宇宙奥秘。他们也是孤独 者,但他们从孤独中受益。〖HTF〗〖GK2!〗    
    十年以来——/没有一滴水降临我,/没有一丝沁人的风,没有 一颗爱的露珠/——一片不雨之地……/我求我的智慧/在这干旱中不要变得吝啬:/自己 满溢,自己降露,/自己做焦枯荒野上的雨!    
    〖JY,2〗——尼采,《最富者的贫穷》〖HK〗〖HT〗    
    这种人也许一无所有,但却因为富有孤独而富有起来。艺术家便是这种人。    
    〖BT2〗独奏与合奏中的独奏者    
    人们习惯于在人类的巨大乐团中担任演奏员,被一个无形的指挥棒左右 着,这样便感到安心:他是五音交响中的一张琴,别人与他奏着同一乐章、同一乐曲。当他 必须担任独奏的时候,就会四顾茫然,备觉孤单。他因为对孤独缺少认识和准备而畏惧孤独 。其实,在合奏的乐团中,每个人也都是独奏者,只不过他的独奏汇进了其他人的独奏中而 已。艺术家从最开始演奏自己的人生,就已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和孤独的命运。他永远是独奏 者,尽管他常常被生活驱遣,尽管他常常在齐奏中出现。    
    行只影单是一种外在孤独, 真正的孤独在心里。让·雷诺阿在研究了众多的孤独者和孤独现象之后,说:“有一种真正 的孤独者,但他们是很少见的。生来就孤独的人能够在一个完全是由他们自己造就的世界里 独居。大多数孤独者只是表面上属于这一类。他们生来就属于他们周围的世界。只是在经历 了一个通常是痛苦的事件以后,他们才变得孤独。这些人很难不打破孤独的生活。如果他们 坚持的话,往往就会发生可怕的悲剧。这种离群索居的悲剧对艺术家来说是一出大悲剧中的 一个小插曲。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出大悲剧中的演员,只有当我们进入永恒世界后这出戏才会 结束。艺术家不过是一个具备表现内心激情的天赋的人。艺术就是内心的、往往是无意识的 梦的体现。”〖HT5”F〗[《我的生平和我的影片》,165页]〖HT〗艺术家几乎个个是天 生的孤独者, 他们生来便不属于周围的世界,但又必须与周周的世界发生种种媾和。艺术家的大悲剧是他 们生来不属于他寄以生存的世界,但又要同其他角色一起行动。幽居独处,已不过是一个悲 剧片段。好在艺术家孤独的悲剧,使他们得以净心净虑,“在一个完全是由他们自己造就的 世界里独居”,在他们的艺术中独居。在独居中,内心的激情愈益膨胀,作为艺术家的表现 内心激情的天赋便因此而得以发挥。    
    


第三部分第12节 欢乐颂(2)

    在真正的孤独者眼中,热闹繁华并不是丰富。相 反,他们常常看到光怪陆离的背后所掩藏的实质性的单调和乏味。孤独为艺术家提供了冷静 和观察、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有时,孤独本身也作为一种素材引起艺术家的研究兴趣。孤 独打碎了市民气的低级好奇,它引人步入沉思和反省。    
    相对的孤独可以排遣,绝对的 孤独则只能升华为思想或跌落为悲剧。鲁迅在《野草》集中,真实地抒写了他内心绝对的孤 独——无法排遣的孤独。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呢?“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秋 夜里孤独者的笑声;如“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孤独的雪”;那少年 的被毁坏、被遗忘的风筝;还有那三味书屋中孤独地读书的少年。这一切,如飘游在历史天 空的片片白云,托负着鲁迅伟大而孤寂的心灵。“从我还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只一个人,我 不知道我本来叫什么。”要向何处去?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是坟。还不如回转去,料也走 不完。料不定可能走完?那不行!只得走!只得走了。息不下。不要太多的好意,我没法感 激。“我怕我会这样:倘使我得到了谁的布施,我就要像兀鹰看见死尸一样,在四近 徘徊,祝愿她的灭亡,给我亲眼看见;或者咒诅她以外的一切全都灭亡,连我自己,因为我 就应该得到咒诅。”——这就是《过客》,就是孤独的前行者的自画像。鲁迅终生战斗,然 而也终生孤独。他是天生的孤独者,因此悲剧感始终重重地压迫着他的生命。在这种重压下 ,他不再怀疑真正的猛士、真正的前行者的命运——孤独。但是,他并不绝望。在沉默的孤 独中,他感到充实和富有。空虚并不属于孤独者,而是属于不会孤独的人。    
    要独奏, 须有独奏的才华和技艺;要忍受孤独,须有力量和胆魄。孤独锻炼人的筋骨和肌肉。凡是未 经孤独冶炼的灵魂,都将不堪一击。托尔斯泰总结他的人生时认为,再没有比他最孤独的时 期更具有“精神力量”的时候了。他在孤独中获得了平生最深刻的观察。他那时所找到的一 切成了他日后的信念。孤独若是持久的,灵智便在这持久的孤独中工作和成长。艺术家像在 痛苦中一样,取得孤独中蕴藏的财富——灵智的财富。    
    艺术家的孤独,不表现在离群 独居或与外在世界格格不入的行为举止上。无论是独奏,还是在乐团中与人合奏,他总是不 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所生存的世界。像风一样不肯止息,像烟一样不能凝固,艺术家即便在歌 队舞队之中,也是一个“游离分子”。伯格曼影片中的小亚历山大(《芬妮与亚历山大》) ,就是这样一个节日舞队中的“游魂”。他无法不以审视的目光对待人类的节日和欢歌笑语 。他总在怀疑这节日、舞蹈、乐曲中有几分真实,有没有真实。    
    艺术品是艺术家最好 的自传。在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中,我们都会谛听到艺术家从孤独中探获的青鸟的啼鸣。艺 术家孤独,但不孤立。每一个人都身处人类的庞大乐队中自己拉着自己的琴。    
    〖BT2〗孤独就是独立    
    人们常常把“独立自主”挂在嘴上,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 独立,真正能够自主?既想独立自主,又想不受孤独之苦,怎能领会独立的含义?怎能真正 做到不为世俗左右,不被时髦牵住鼻子?    
    黑塞笔下的“荒原狼”哈立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在长久的孤独之中,深深地沉到了生活的 海底。他说:“不要乐队不要朋友也行,而且徒劳无益地企求温暖也是可笑的。孤独就是独 立,多年来我向往独立,也争取到了独立。


第三部分第12节 欢乐颂(3)

    独立是冷酷的,但也是安静的,奇特地安静而广 大,就像一个有星辰在其中转动的寒冷而寂静的空间。”〖HT5”F〗[《荒原狼》,34页] 〖HT〗尼采有诗,题为《独往独来者》:〖HTF〗〖GK2!〗    
    我痛恨跟随和指使。/服从吗?不!但也不——统治!/原非凶神恶煞 ,不能使任何人害怕,/但只有使人害怕的人才能够指使。/我尚且痛恨自己指使自己!/ 我喜欢像林中之鸟,海里之鱼,/沉醉于一个美好的瞬时,/在迷人的错觉中幽居沉思,/ 终于从远方招回家园,/把我自己引向——我自己。〖HT〗〖HK〗    
    孤独是独立的根源和为独立而必须付出的代价,独立是孤独的升华,是孤独的彼岸。    
    在孤独中培育了独立人格、独立精神、 独立的内部自我的艺术家,不仅在生活中洒脱自如,而且也赢得了更大的创作自由——涌自 深心的创作自由。独立和自由的心态,摒弃了伪道德,伪逻辑,伪科学。它们只面对真实, 它们隐藏在孤独中把世界静静地关照。美国当代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 ,通过“看不见的人”所看到的活生生、血淋淋的人类世界,告诉人们肉眼所看不 见的生活真实。当一个人不为他人所见的时候——像小说中的黑人青年一样,他的思想机构 便格外活跃而畅通起来。他的一切愈是不为人知,他对别人和世界知道得就愈多、了解得就 愈深。另一位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主人公,“没有一个找到过立足点”。他们永 远孤独地奔波,“不是逃离什么东西,而是奔向什么东西,奔向某个目的地”〖HT5”F〗[ 瑞典学院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见《赫索格》附录,475页]〖HT〗。贝娄的处女作 《晃来晃去的人》的书名,就可以昭示这一点。贝娄笔下的汉德逊(《雨王汉德逊》,1959 年)、赫索格(《赫索格》,1964年)、奥吉·玛琪(《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年)等 人物形象,同艾里森笔下的“看不见的人”、厄普代克笔下不断逃跑的兔子哈里(《兔子跑 吧》,1960年)等形象,共同构成了美国当代文学的一个主旋律:迷惘中的孤独 和孤独中的清醒。这些作家们也表现了当代人的不幸和困境:希图独立但却无立足之境。从 艺术创作主体来看,如果艺术家不获得自由观照社会人生的立场,不能冷眼旁观,便难以发 现人类的这种当代性不幸和困境。独立人格的拥有者,方能评判他人的处境和社会症结。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孤独者都是独立人,都是自由人。黑塞借哈立的口说出的“孤独就 是独立”,含意并不像字面意义这么简单。从孤独到独立,中间还有一段不能算短的山路。 固守着孤独,不是像“过客”那样携带着孤独攀登和前行,绝不会达到独立的山顶。    
    孤独若不有益于身心,就会有害于身心。本性的、本质的孤独与巨大的社会压力造成的孤 独感并不相同:前者有可能走向自由和独立,后者则只能走向颓唐和绝望。艺术家的孤独往 往二者兼备。因此,艺术家常常既独立不羁又深深绝望。这,便为他的生命感觉、生活感受 、艺术体验,供应了丰富的、多彩的、最明了和最深奥的内心材料。    
    艺术家的孤独的意义,决不在孤独本身,而在孤独所能挺举的独立。艺术家独立的意义,也 不在于独立本身。独立四顾,威慑八方,固然可嘉可庆,但艺术家的独立有更深的哲学意味 :超出世尘,观照宇宙、人间。    
    〖BT2〗上帝的优待    
    艺术家的独立,与他的气质上的“自恋”相关。独立意味着自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