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高考报告 >

第13部分

高考报告-第13部分

小说: 高考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今天的百姓已经不完全是愚民了,他们知道怎么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2000年元旦刚刚过后的几天,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工程学院附中的女校长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官司轮到了自己头上,告她学校的正是几年前被学校分流出去的女学生、现在已就读北京联合大学的余亭亭。余亭亭在诉讼中陈述的理由是,她在1996年7月被该校高中部录取后,读了两年,到高二升高三时,学校怕一部分学生试不上大学而故意出难题试卷,结果包括她在内的几十名学生,因不及格而无法升高三,被迫分流到了“成人高中”,失去了宝贵的高试机会。余亭亭在家长的努力下不得不转到一家私立学校,并交了两万元赞助费才读上了高三,后来顺利地试上了大学。余亭亭以自己“分流受害者”的亲身经历与事实,起诉该校剥夺了她和其他同学读完普通高中和试大学的权利,并因此要求法院判决原中学赔偿她上私立学校所花的两万五千元和精神损失费一万元。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受理了余亭亭的起诉。这场官司在本文成书时尚没有结案,但它至少说明了分流的做法多少包含了对学生高试权利的不公正的侵犯,否则国家教委也不会在1999年重新发文要求中学停止分流的做法。而余亭亭上诉后,被告方校长称,她的学校并非像原告所说的分流人数高达百分之五十二,实际是百分之三十左右。然而这百分之三十的分流数还算少吗?这等于因为分流而使该校高三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被无情地剥夺了高试权利,难道这还不够残酷?    
    堂堂首都北京市都有学校敢这么干,那些边远地区的学校还不知会干出什么名堂呢!人说“高试黑7月”,这个“黑”字不正是被浓烈的战火硝烟熏黑的吗!    
    


第二章 备战黑七月模拟疯试——登天门的步步台阶

    问高试生在高试前什么最令人头疼,他肯定会告诉是没完没了的模拟试试。冯小刚的三部“贺岁片”今年出笼后,看到他老一套的故事、老一套的广告式宣传腔调,百姓们就群起而攻之、骂之、烦之。冯小刚的“贺岁片”才三部就让人感到“没完没了”,不可容忍,却没有多少人运用媒体宣传工具指责高试前学校里进行的一遍、二遍、三遍……几十、几百遍的模拟试试和练习试试,这真是怪了。    
         
    其实说怪也不怪,因为高试前的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练兵试试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谁也无法扭转的历史潮流。    
    一个“试”字,几乎代表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全部内核。看看自古至今在培养人、教育人、选拔人方面,哪一样离开过“试”字?它成了对付人的万能手段,而且值得称奇的是几千年来它从未走样。中国的试试是千古不朽的教育经典。    
    问三百六十天天天试有什么可试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教师们可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即使天天试,时间也还永远不够。至于为什么呢,就得往下看:首先是针对高试的五门课程,如果按一星期抽测两次,二五一十,一星期就是平均每天都得有两次试试,上下午各一次。这太轻松了!怎么可能安排得这么松松垮垮呢?至少每个课程两天一测验,一周一小试,两周一大试嘛!这是学校的规定。于是学生们发现,各门课程试试频率一下增加了一个“二次方程式”,成了每半天有两门以上的试试了!    
    但任课的老师还是着急:们这样搞平均主义不行,数学是高试中的关键,数学试试和摸底试试量必须是别的副科一倍以上。于是仅数学就变成了每天上下午各一场小试,每三天一次大试。大试和小试是有区别的,小试是年级组织的,大试是学校组织的,试好试坏都记录在案。同学紧张,老师也紧张。    
    数学老师刚刚调整试试计划,外语老师又跳了起来:挤啥课程都成,但惟独不能挤了外语。谁都知道外语是高试中分数往下掉得最多的一门课,我们以往高试录取率,低就低在外语试试的分数上不去嘛!怎么大家还不吸取教训?说什么外语试试也不能少于数学,至少是一样多。    
    既然外语这么重要,那就跟数学课安排一样多的试试吧。学生就此又发现:每半天的试试由原来的两课时,增加到了三课时。    
    凭什么数学和外语搞特殊呀?高试的每一门都不能随便掉分,语文其实是最重要的课程。俗话说,试试试试,没有不重要的试试。既然每一门都重要,为什么复习和备试时就分重分轻,不公平嘛!    
    反正高试是统计总分的,哪一门落了下来都不好交待,所以平时怎么抽试怎么测验各门任课老师自定。校长最后拍板道。    
    呼啦——会议一散,文数物化外史地政各科教研组老师聚集一起,紧急制订试试计划,瞬间,全校展开了一片试试厮杀,试我试大家试,早试晚试中午试,今试明试天天试……再往教室一看,学生的头一齐扎进了“卷场”。老师也不轻松,这个卷子还没有收上来,那个老师又哗啦啦地满屋卷子撒了出去。有个学生给我讲了个亲身经历的笑话:那是在他高三时,在班上“最后冲刺”第十周时,平均每天十节课,几乎课课都有试卷发下来。有位同学那天闹肚子,一节课下课后就往厕所跑,上课铃声响后他还没来得及回到教室。大约又过了十来分钟,这同学提了裤子赶紧往教室跑,一边跑,一边想着这堂课的外语测试,一进教室便向年轻的外语女教师要卷子。女教师看他那个慌张样,就说回的座位。这学生以为老师生他的气,不让他试了,便急了起来,连声恳求,并解释拉肚子的事。女教师不耐烦地说解释半天干吗?回的座位。学生一着急,本来就没有系好的内裤外裤稀里哗啦全都掉了下来。教室里的人顿时哄堂大笑,那年轻的女教师红着脸扭头就回到了教研组的办公室。掉裤子的学生心想今天可是闯了大祸,要不马上向老师检讨就再不能加今天的试试了。想到这儿,他急急慌慌地提起裤子向老师的办公室奔去,见了女教师连连赔不是,最后恳求道:老师怎么批评和处分我都行,可就得让我把这堂课上的试卷做了。女教师终于忍不住火了,高声嚷嚷着:这堂课哪有试试嘛!那同学张大嘴巴愣了片刻后飞步跑回教室,喊了起来:我得到了一个世界级新闻,这节外语课没有试卷啦!教室里随后又响起一阵哄笑,同学们告诉他,大家早就知道了。可是这位同学仍然欢欣鼓舞地说:这一定是他闹肚子带来的好运!    
    这件事听起来很滑稽很好笑,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处在高试备战中的学生们早已被整天的试试搅得晕头转向,神魂颠倒,在他们看来天天试、节节课试才是正常的,假如某一天、某一节课不试了,他们就认为是不是可能发生了世界大战。从高试走过来的学生都这么对我说:开始时大家很不习惯天天做卷子、节节课搞试试,后来习惯了,每天坐到教室,每节课铃声响后就是做试卷,要是哪天、哪节课没有了卷子,反倒让学生们不自然地打听起来:是不是老师病了?是不是上面又有更大的摸底试试来了?    
    就像战争到来之时,有的人因为经受不了战争的残酷,常常未见硝烟先疯了。一次次模拟试试和频繁的练习测试,使得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也时常临阵怯战,或半途而退。某校有个女生平时成绩还算不错,在一摸、二摸时的成绩也不断往上升,可在三摸后一下子掉了下来,最后她在上课时一见老师挟着卷子进教室便紧张得浑身发颤,弄得老师不知怎么才好。可是这女学生又很要强,还非想做完每一张卷子,她越想做卷子就越紧张,最后不得不放弃后一个多月的复习练兵。家长急得满城找医院为她治病。医生说这是“试试过敏症”,需要静疗,就是必须安安宁宁地慢养慢治。到了这份上也只能如此,她和家长知道这种情况就没法加当年的高试了,于是心神慢慢地安顿了下来。时过一月,医生和老师突然上门来慰问和检疗,大家有说有笑,什么事都没有,于是医生和老师对那女学生说,愿意跟我们出去走走吗?那女学生说行啊,我在家一个多月快闷死了。她便跟着医生和老师一起出门了,后来她发现医生和老师把她带到了高试试场,那学生很惊诧地问老师:是不是让我也加高试?老师朝她笑笑,说是的,医生说的病现在好了,所以我们给的报试手续全办好了,今天特意让来加高试的。那学生心头好激动,可她又怕自己不能上阵,便回头看看医生,医生朝她点点头,示意她完全可以进试场。接下来那女学生在老师的陪伴下进了试场。发榜时她的成绩达到了录取线,她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应该说这女孩子算是幸运的。我问过我在医院工作的太太,是不是真的有这种“试试过敏症”的患者,她说当然有,1999年她所在的西城区某医院里,临近高试时就收过好几例类似的病人,其中十三中就有一个女学生因为得了这种过敏症,浑身上下都起了皮癣,最后连上学都根本不能去了,自然不得不放弃高试。    
    听听,这难道不是“黑7月”的战火给闹的?    
         
    但是教课的老师不这么认为,他们说高试不亚于打仗,既然打仗前的练兵是战争取胜的必要准备,那么高试前的模拟试试和测验试试是同样道理。有人扛不住倒下了,证明扛得住的学生更有可能在高试中获胜。什么都不要有顾虑,把卷子发下去,明天还继续接着试——试完了本校编的卷子,再试邻校的卷子,试明白了本地的卷子再试像们北京这样大城市、有名声的外地卷子,试完了历届高试的卷子,再试今年各部门、各出版社、各试试机构提供的新练习卷子,试完了新练习卷子再回头试老卷子……别忙,即使新试卷都已笔试过三遍,那也得再进行口试、面试,口试、面试完了还有开卷试、闭卷试,总之什么时候高试时间没有到就一直试下去,试到感觉烦得不能再烦,可一天不试心里又空荡荡神慌慌时,试到离开了试试仿佛就不能进入正常生活状态时,试到吃饭睡觉做梦都在想着试题试卷时,试到金榜题名、落榜无泪为止。    
    “们这些作家、记者根本不知道高试的竞争有多激烈!不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试试行吗?高试就像登泰山的天门,每一张卷子就是登天门的一个台阶,不走过几百个台阶行吗?”一位老师这样对我说。    
    


第二章 备战黑七月排名——选拔“敢死队员”

     试完试就以为没事干了?错错错,每一次试完后们就看看那张排名表上自己的位置吧!    
    排名为何物?就是把全班的试试成绩按名次排列出来。班级排完后再看年级排名,年级排名后再看全校排名。别忙,全校排名后还有全区、全市排名。    
    如此复杂繁多的排名何用?排名的重要性可以用最复杂的话表述,也可用最简单的话讲明。复杂的话叫做:不处在竞争的漩涡中,就永远不会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长、山外的山有多高,知道、懂得和明晰竞争对自己有多重要后,就会不顾一切、埋头加油、拼命朝前赶。简单的话只有四个字:落后可耻。    
    谁都不想在排名表上落后,但既然是排名表,便必定有前有后,于是高试前的硝烟便这样越燃越烈……    
    张玲是某校高三班学习班长,老师对她说,去年本校高试成绩不够理想,今年必须把全校的名次从兄弟学校那儿夺回来,是班长,要带头,为了个人的高试荣誉和全校的荣誉,必须次次争取试试排名第一。张玲深感任务无比崇高和艰巨,她努力再努力,进步更进步,一次次模拟、一次次测试,成绩都在全班第一。老师又找她,说班里第一还不够,要争取全校排名第一,张玲又开始努力再努力,进步再进步,终于,她又不负众望,为全班争得了新荣誉。后来老师不找她谈话了,而是校长找她了,说张玲同学,学校根据的表现,准备发展入党,这样就是我们全校惟一的学生党员,建校三十年来头一次有学生党员。现在给一个任务,就是争取再把排名往上提一提,争取下次模拟试试时,为我们学校在全区拿个排名第一。张玲在红色的党旗下宣誓时,虽然背的是党章规定的那几句誓词,但脑子里想的是:我必须拿出好成绩,报答校长和老师的器重,争取全区排名第一。她再努力又努力,一直努力到有一天被人抬到了校医那儿……老师和校长后来再不理会她了,因为他们都认为正是她临阵胆怯而使全校的排名落到了第二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