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破译圣经 >

第19部分

破译圣经-第19部分

小说: 破译圣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悔改”,于是,耶稣预言这些城市将要毁灭。这实际上反映出随着基督教的宗教影响在整个迦南地区越来越大,因而与犹太教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当权者出面干预,造成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这样的流血惨案。     公元 1580 年画家格雷考画的一幅油画。耶稣背负十字架受难时的容貌神奇地印在了维罗尼卡为他擦汗的面纱上。这块面纱自 700 年起一直保存在罗马,曾于 1933 年在圣彼得大教堂展出。画家笔下的维罗尼卡正在展示自己的面纱,印在上面的耶稣戴着荆冠但并不显得很痛苦,倒像是戴着一副贵族的抹额。这种通过布匹的飘逸感表现基督形象的画风,一直影响到西班牙后来的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     此图为耶稣时代的坟墓。与耶稣同时代的巴勒斯坦犹太人一般都建造如图所示的坟墓。坟墓建在较软的岩层中,有数个拱形入口。其中一个的门口标有犹太教传统的烛台标志。


第七章…基督教的演变宗教争端的牺牲品

       犹太教堂卷轴,上面记载着犹太教经文。公元前 8 世纪到 5 世纪之间,出现了第一批以文字记载的犹太先知书。    15 世纪德国的一幅木版画,藏于大英博物馆内。画面大意:耶稣被带到希律王的面前,他的面容有些憔悴,这张看似平常的 15 世纪的绘画却记录着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古登堡于 15 世纪中期发明了活版印刷术,欧洲开始了批量印书的时代。    宗教争端的牺牲品  迦南地区沿地中海一带,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就被从希腊克里特岛来的非利士人占据定居,因而在《圣经》中被称为“非利士人之地”,而在希腊语中,巴勒斯坦一词即为“非利士人之地”的意思。因此,当时的迦南地区也就包括如今的巴勒斯坦,以及叙利亚、黎巴嫩的部分领土。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著作之中,第一次将迦南地区称为巴勒斯坦,到了公元1世纪的时候,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也在自己的历史著作里面沿用巴勒斯坦一词,以取代迦南的称呼。从此以后,这一地区也就成为如今人们所熟悉的巴勒斯坦了。  自从公元前586年沦为巴比伦的囚徒以来,犹太人虽然重返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迦南,但是,随着公元前331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了迦南,受希腊化的影响,不仅迦南逐渐改称为巴勒斯坦,而且迦南的犹太人也逐渐改称为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公元前65年,罗马帝国占领了巴勒斯坦,设立了行省,并分封了若干傀儡王,企图杀害耶稣的希律家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尽管犹太人失去了自己的领土,但是,犹太教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之中还是不容忽视的,这对于新崛起的基督教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所幸的是,罗马帝国对于巴勒斯坦的吞并,虽然在政治上由罗马皇帝直接派出总督进行治理,并且直接决定傀儡王的废立,但在宗教上却在设立国教的同时,仍然允许各种各样宗教的存在。因此,这一现状,对于刚刚诞生的基督教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生存空间。因而尽管发生了宗教之间的激烈争端,然而,基督教的社会影响却在与日俱增。      这一点,在耶稣被迫害致死的过程中,首先暴露出来,并且暴露得最为充分:耶稣来到耶路撒冷传道,由于反响巨大,引起犹太教中的祭司与文士的普遍嫉恨,于是诬陷他要作犹太人之王,图谋造反。然而,老谋深算的罗马总督审问了耶稣之后,“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但他们越发极力地说:‘他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到这里了!’”由于那个曾经企图杀害耶稣的希律王的儿子小希律王。此时也在耶路撒冷,于是,彼拉多就下令将耶稣送到小希律王那里去审问,因为他不想被卷入这桩宗教纠纷里面去。  可是,“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见他。但祭司长和文士,都站着极力地告他。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显然,小希律王虽然并不是很诚心地喜欢耶稣,但毕竟是在祭司长等人的挑拨之下才侮辱耶稣的,而给耶稣穿上华丽衣服则表现出巴比伦戏弄死刑犯习俗的影响在犹太人心中的根深蒂固。  当耶稣再次被送到彼拉多面前的时候,尽管彼拉多仍然坚持耶稣没有罪,但是,他在耶路撒冷全城犹太教教众的压力之下,不得不作出一个决定,让他们自己在耶稣与一个著名的罪犯之间进行谁生谁死的选择。结果,众人要求释放罪犯而处死耶稣。此时,“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上十字架!’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而要生乱,就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罢!’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  从此以后,人们纷纷传说由于对耶稣犯下的罪,犹太人才成为飘荡四方的,没有自己国土而流浪世界的民族。不过,现实之中的彼拉多却因为不断地屈从于社会的压力而杀害了无辜者,被罗马皇帝下令到罗马受审,最后自杀身亡。这表明,当不同宗教最终形成某种社会势力之后,政治上的统治者会进行利害权衡的选择,一般说来,除了统治者个人的好恶之外,宗教势力越大的一方,往往会受到统治者的偏袒,甚至利用。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状态之中,宗教势力才有极大的可能走上国教化,甚至国家化的道路。  尽管基督耶稣在宗教仇恨中被杀害,但是,基督教并没有因为基督耶稣的死而停止发展。恰恰相反,基督教不仅在巴勒斯坦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在其彻底抛弃了犹太教的民族宗教的封闭性因素之后,在基督耶稣的众多使徒的带领之下,传教活动最终大大地超越了巴勒斯坦的范围,进入了罗马帝国这个多民族的政治区域之内。于是,基督教开始了从迦南到罗马的历史行程,走出了迈向世界宗教的第一步! 


第七章…基督教的演变最后的晚餐

       一幅反映耶稣和十二门徒的油画。耶稣给门徒们分吃圣饼,犹大被画在了最前面,他阴郁地回过头,似乎在怀疑耶稣的全能。尖瘦的头颅接近传统绘画上的魔鬼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的地毯被画家画得很特别,混乱飘逸的色彩像是一个巨大的印象派调色板,这在当时的绘画中是罕见的。    最后的晚餐  更为重要的是.基督教所获得的这一生存空间,可以说几乎是无比巨大的,仅仅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最大版图,就曾经囊括了欧洲、亚洲、非洲的广大区域,从东到西约为4500公里,由南向北约为3000公里,纵横达数千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2亿。从迦南到罗马,也就是从巴勒斯坦到罗马帝国,尽管基督教教徒曾经也受到过断断续续的若干代罗马皇帝的迫害,但是,基督耶稣的福音在罗马帝国却不停地四处流传,到进入公元4世纪的时候,基督教教徒的数量已经接近了罗马帝国总人口的一半。  显然,领头传教的使徒,不仅要具备显示驱鬼治病这一类神迹般能力,而且要具有适应社会环境而善于为人处世的高度技巧,以尽量避免遭到犹太教众从宗教到政治的迫害。然而,最关键的仍在于使徒们能否坚守自己对于基督耶稣的信仰,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符合上帝之道,使上帝之灵灌注自己的全身,使自己成为上帝之子的代言人。  基督耶稣为什么要在众多门徒之中亲自选择出12个使徒来,主要是由于在创教之初所决定的传教对象只是“以色列家迷失的羔羊”,所以,基督耶稣要允诺在最后审判的时候,这12个使徒将“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在这里可以看到基督教创教之初与犹太教既有着互相冲突的一面,又有着互相影响的一面。尽管如此,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犹太教与基督教这两教之间的相互争斗,对于巴勒斯坦的政治秩序造成了社会性的冲击,无论是罗马帝国派来的总督这样的外邦人,还是罗马帝国分封的傀儡王这样的诸侯,都不得不出面来调解,甚至进行干预,因而宗教冲突必定要走向政治解决的道路,由宗教迫害升级为政治迫害。  这一宗教的抗争实际上有着来自现实生活之中的蓝本:在公元前3世纪末,斯巴达王进行了一次政治性的革命,试图通过取消债务、重新分配土地、解放奴隶来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结果,被马其顿大军镇压。斯巴达王不甘心失败,奋起反抗,后来因为部属的出卖而被处死。斯巴达王在他临死之前那一天的晚餐上,对他的12个部属说自己已经被出卖给敌人了,因而吩咐部属停止他们毫无希望的战斗,第二天斯巴达王就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从此,斯巴达人称他为“英雄和神子”。    1305 — 06 年画家乔托画的壁画。画中所有人都围着基督,虽然当时情况混乱,但画面却严谨得惊人。这是乔托特有的结构能力。左边的彼得为了维护主,愤怒地割下一个士兵的耳朵。犹大巨大的黄斗篷敞开,仿佛要用虚伪将基督吞没。    从这里,可以看出基督耶稣殉难故事对于斯巴达王殉难故事的模拟。可以说这种模拟是全面性的,无论是故事的结构顺序,还是故事的述说内容,几乎都如出一辙。这是纯属偶然的巧合?或是直接受到了影响?如果考虑到在公元前这一段时期之内,斯巴达地区与巴勒斯坦地区都曾经被马其顿大军征服,再加上两地之间人们友好往来,就不难理解基督耶稣的殉难为何模拟斯巴达王殉难的!  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的院里,大家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掉他,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当下,十二个门徒里,有一加略人称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从那时候起,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门徒遵着耶稣所吩咐的就去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耶稣拿起饼来,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葡萄酒,递给他们,说:“你们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  由于耶稣的死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使最后的晚餐这一场面更像是一出考验门徒是否坚信基督耶稣的宗教喜剧:当耶稣预告自己被人出卖的时候,门徒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主!是我么?’出卖耶稣的犹大问他说:‘拉比!是我么?’耶稣说:‘你说的是。’”当耶稣告诉门徒们今后只有在天国才能相逢之后,“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说:‘我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  喜剧的结局终于来到:当众门徒在耶稣作了三次祷告的同时都仍然沉睡不起的时候,“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且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都与他同来。那卖耶稣的,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就与他亲嘴。耶稣对他说:‘朋友,你来要做的事,就做罢!’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一切预言已经、正在、将要成为现实,这一场喜剧的结束正是为了显示善恶有报,基督耶稣这惟一的圣子回到了圣父的怀抱,而犹大“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扑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了。    1592 — 94 年威尼斯圣乔尔乔—马乔列教堂的壁画。画家一共有 8 幅关于“最后晚餐”的作品,这是最神秘伟大的一幅。通过忙碌的仆役,充满矛盾的气氛,空中飞翔的鬼魂一般不祥的小天使,画家营造出基督被逮捕之前的怪异气氛。犹大被画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


第七章…基督教的演变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这是一幅反映第一个基督教殉道者之死的绘画。司提反是第一个为传播基督教而殉难的人。当他在罗马被乱石砸死的时候,很多围观的人观看了这一场面,他们表情冷漠,无动于衷。    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随着基督教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犹太教教徒从基督教的迫害者转变为虔诚的信仰者,其代表性人物就是由犹太教教徒扫罗,转而为基督教信徒的使徒保罗!他改变宗教信仰与四处进行传教的经历,犹如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