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生,还是不生? 作者:李叙 >

第10部分

生,还是不生? 作者:李叙-第10部分

小说: 生,还是不生? 作者:李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姆则更好。
  70年代父母需要完成的题目
   根据你自己的特点回答以下十个问题,再填写以下表格所,当你完成以下工作后,相信能较清晰地寻找出最适合你的谁带孩子方案:  

  10道问题,需要家长深思熟虑地回答:
  1。 你为什么要生孩子?
  2。 你觉得孩子重要还是事业重要?
  3。 你愿意舍弃自己的一份工作带孩子么? 
  4。 你父母或他/她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事和生活方式怎么样?
  5。 你了解今天的幼儿园的真实情况么?你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面获得什么?
  6。 你的孩子几岁进幼儿园最为合适?
  7。 你会如何挑选保姆?请罗列出你所要的保姆各种指标
  8。 你希望保姆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
  9。 无论你选择谁带孩子,你如何与你所选择的方案进行互补,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目的?
  10。 设计一个适合你们家庭的教育方案 

   
  谁带孩子分析表格
   优势 劣势 时间安排 可行性 实施方法 备注
  70年代人自己            
  专业的幼教老师            
  半托幼儿园            
  70年代人的父母            
  保姆            
  全托幼儿园            
  4选房的艺术与孩子的空间
  人物背景
   张婷,母亲,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正在申请副教授职位。
   王锐,父亲,行政人员。
   包玉玲,奶奶,王锐的母亲,大学退休职工
   雯雯,女儿,17个月。
   
  背景
  房价正在飞涨,张婷和王锐结婚已有4年时间,由于当时结婚仓促,生活条件也一般,所以就一直与王锐的父母挤在一件100多平米的房子里,虽然说婆媳关系相处的还不错,但这样的生活也不是长远之计,与此同时她们的女儿也已满周岁,这样5个人挤在一起还是相当不便的,买房子的事也提到他们的行事议程上。
   买房虽要看房价但更重要的是房子到底能赋予他们什么价值?
  对话——买房子为孩子考虑还是为自己考虑
  父亲:妈,我们考虑了很久,雯雯也在长大,房价也在上涨,现在家里的条件还可以,但房子小了点,我怕孩子再长大点会对你们的生活造成不便,所以我和张婷也商量过了,想买房。
  奶奶:其实我们也考虑过,我和你爸也打算住到郊区去,那里空气好,交通好,没有太多污染,把这里的房子腾出来给你们住。
  母亲:妈,你们年纪也大了,说真的在这里你们也住了快半辈子,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水土,真搬到郊区去住,还需要适应,中国有句话叫不易动土!
  父亲:是啊,妈,我们确实得自己买房子,现在我们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房子买在哪里?比如说,如果我们买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每平米大概只有6000左右,这样我们能有余钱买辆车,如果买的离市区较近,价格少则万元,多则3、4万,一套房子下来都能在市郊买幢别墅了!
  母亲:话又不能这样说,首先你看,我们两个人工作的单位,你在市区内上班,从这里到你公司需要1个半小时的时间,而我上班的地方则在市郊,但是作为大学老师不需要每天都去单位,大概每周去2~3天便行,相比来说,我一个月在市区的开会的机会也是很多的。哪怕我不开会,我从家里到学校也只需要半个多小时,虽然距离和你差不多,但我不堵车。  

  父亲:近郊的空气相比市区的空气来的好,而且对于雯雯来说,更接近大自然。
  母亲:那只是表面上比市区好,现在工厂外迁,都跑郊区,你看似清新的空气,其实里面充满着致命的毒气,市区的空气虽混浊,但汽车排气标准都已达到欧III标准,同时卡车进市区是被控制的,其实空气总体来说也还好。至于谈到雯雯,我认为随着雯雯的年龄增加,雯雯应该接受很多层面的知识,如看话剧、去博物馆看展览,参加兴趣班等,这些是近郊不能提供的,当然啦,你也可以说特地带雯雯来市区,一次两次我们能做到,时间长了,必定会觉得这是一件劳累的事。
  奶奶:这个也是,而且市区的幼儿园、小学都比近郊来的好,一些具有50年以上资历的学校都在市区,这个对于孩子未来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你没看到隔壁的大婶为了让自己的小侄子能到一重点小学读书,特地在那地段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贵虽贵,但毕竟孩子的户口能牵过去,“名正言顺”地就读。有一个好的基础通往名牌大学的道路也就更加清晰。
  父亲: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承认,但是你看哦,如果我们买到市区,除了首付款外,我们还要背债,这个数字可不小啊!少则20年,多则30年,一旦我们买了市区的房,我们就套牢20年啊!20年后,我们可都50多岁了,那个时候又要为孩子买房考虑,幸好雯雯是女生,要不然我们的一生就在还债中度过。
  母亲:你说的没有错,所以我们买房的第一原则: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买房,如果影响了,宁可去借房子,也不买,毕竟我们还年轻么! 

  父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当下的困难?孩子不断长大,住房确实有困难,我上班也不方便。最重要的是房价还在上涨!
  奶奶:房价在上涨属于正常的事,你工资也在涨,因此最重要的是你应该选好你希望在哪里安家,再考虑房价的问题,不能因便宜你就买,因贵而退缩,你们需要确立的是这个房子能给你们带来什么,罗列一下!
  (旁白:假如说有一个朋友送给你一套房子,不需要在意房价,地段你自己选,房型你自己考虑,当然前提是,这个房子你不能再转手卖,你会怎么选择?)
  父亲:有人送房子给我们?还自己随便选条件?那我肯定选在最贵的地方,至少别人会认为我有钱,有气派。当然了,地段要比较好,我得考虑我女儿上哪里的幼儿园,再考虑我女儿上哪里的小学……
  母亲: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地段和幼儿园的问题,比如说我就没上过幼儿园,当时我妈和我爸都是住在远郊的,那里不要说托儿所,连小学都没几个,我不是也成为博士生了,所以有些东西只是一些表面文章。当然啦,从好的幼儿园到好的小学到好的中学,这个在现代社会确实被看重,也确实没有办法,竞争压力大了,但是房子关系到孩子成长的环境,不能说贵的就是好的,从小养成攀比心态对将来说并不好。
  奶奶:房子还是看的环境,能带给你们和孩子什么,如果说房型,我建议你们房子不要太大,小一点便行,打扫起来不用太累,毕竟你们每天都得上班。
  父亲:确实如此,但是如果太小的话,就没有书房了,比如说二室一厅,孩子一个房间,我们一个房间,张婷怎么有地方工作呢?三室一或二厅还是有必要的,至于打扫,那就请保姆了!
  母亲:我觉得现在讨论的房子大小不是最重要的,对于有了房子如何更好的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那才是最根本的,首先我们的房型要有特点,最好能有三个卫生间,两个属于客房内的,目前这样的房型已经出现。
  奶奶:要三个卫生间干什么?难道还非得一人霸占一个才行。
  母亲:妈,你这个就不知道了,你知道表妹吧,我和她从小关系一直不错,她对我无话不说,她爸爸是一个社交面非常广的人,平时家里一直来人,她家虽然不小,但是表妹的房间比较靠近客厅,每次去洗手间总是要经过客厅,当然那个时代所有的房子都只有1个卫生间,为此,表妹一直向我抱怨道,周末不用上学的时候,睡到十点多起床后,穿着睡衣走过客厅时,总感觉到一群色迷迷的眼睛看着她,她感到自己的隐私都没有了。
  父亲:确实像你所说的,女儿的隐私需要保护,现在虽小,但选房只有也是惟一的一次机会!除非我们到晚年时发大财了,但那时女儿也大了这种问题自然而然地也就不需要多考虑了。
  奶奶:但是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有多少愿意将自己主卧让出来给孩子呢? 
  70s记忆与展望
  刘珏 女34岁 外企人事经理
   我总是蓬松的头发,凌乱的衣服冲向洗手间,可是客厅里有人在说话,我红着脸走过,用眼睛的余光看到他们的眼里充满着某种诧异和欲望,爸爸妈妈并不在意这个,总是爱说,叔叔和阿姨都知道你是小孩,没有关系的。他们不懂,女孩子需要在任何时间段都要被尊重,以最完美的形象示人,时间长了,我习惯于每天早上起床后打开缝隙看看外面是否有人如果有则继续留在房里等待,直到人走散了,庆幸的是我没有产生一种自卑感和恐怖感。  

  TIPS:
  生于70年代父母选房子的标准
  一、地段
  地段意味着是否有好的教育环境、好的周围人群环境,是否能得到好的教育,以及是否能让70年代的父母感觉自己的品味。
  二、交通
  出门图个方便,虽然说未来会有车,可以找个停车场找个半天,买商品时想着每小时10…20元的停车费,开车时害怕被蹭,真是痛苦。所以市中心还是坐地铁更为方便,交通方便了,孩子出门也方便了,自然而然与社会接触也就多了。
  三、小区规划
   小区规划特别重要,不要太大,小区太大车流量也就大,孩子游玩的危险性也就提高。现在流行人车分离,有的小区进小区车就进地下车库,小区的空间只允许人走,孩子玩的开心,做父母的自然也就放心。
  四、楼层
   一楼说蚊虫比较多,还容易产生水倒灌,那都是80年代的事了,新房子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楼有园子,种种花草,早上读书其实都是不错的,对于孩子来说还能养些小鸭子等这种不适宜在房间里饲养的动物。城市是嘈杂的,但园子也就成了孩子的“大自然”。
  五、周围的文化环境
   步行多久你能看电影,步行多久你能看话剧,步行多久有一个青少年文化基地?所有路程按照步行距离来计算,你就知道你离城市的文化中心就有多近。



   阅读,从今天开始
  人物背景
   张霄如,母亲,硕士毕业,公司市场部总监,专栏作家。 

   李一南,父亲, MBA,公司总经理。
   李奕琳,女儿,8岁,活泼、独立、求知欲强,喜爱与人交流,好奇心极强,倔强。
  情景
   因为公司的业务关系,张宵如和总部的一位美国经理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每次对方来到上海,两人总要一起享受上海的美食。由于年龄相仿,孩子的教育是她们时常交流的话题。有一天,当二人再次一起品尝粤菜时,那个老外忽然郑重地拿出一个牛皮纸袋子,告诉宵如,这是她朋友的孩子Katherine学校里布置的作业,希望宵如能帮助完成……
  牛皮纸袋正面贴着一张美国一所小学四年级全班学生的照片。每个孩子都拿一个纸制手工娃娃面具挡住自己的脸,有点神秘。张宵如的好奇心被勾了出来,里面的本子里有介绍了整个project的说明:孩子们最近正在学习认识这个世界,所以这项作业是希望去远方旅游或出差的人们能够把这个装着手工娃娃(代表孩子)和本子的牛皮纸袋带到世界各地。寻找那里的人和娃娃一起拍照,并请他们写下介绍这个国家的文字——这样孩子们虽然不能亲自走遍世界,却能够很直接地认识那些对他们来说遥远、陌生、抽象的地方。
  打开这看似普通的作业本(封面上写着Flat Katherine’s Journal):西班牙文、英文、日文……张宵如被深深地触动了!到底应该让孩子读什么?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吗?怎样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她忽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问题需要思考! 
   
  对话——奕琳的阅读计划
  母亲:你感觉Katherine她们学校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我看了很震撼也很受启发!我觉得咱们应该讨论一下看看对咱们奕琳是不是有什么帮助。奕琳需要一个完善的长期阅读计划,而且我也希望她能够阅读些第一手的新鲜有趣的东西来认识这个世界。
  父亲:是啊!毕竟是美国的教育,和我们国家有很多不同。这样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既让孩子像做游戏一样参与其中,又能够掌握到最新鲜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现在奕琳的学校可能还做不到这些,我们就要担起这个责任了。
  母亲:我现在最发愁的就是在小学这几年里让她读什么书;要让她从书中学到什么;她的人格、心智和情操是否能够在阅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