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中国盗墓传奇 作者:岳南 >

第1部分

中国盗墓传奇 作者:岳南-第1部分

小说: 中国盗墓传奇 作者:岳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章僵尸复活
  僵尸复活(1)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春,原魏国一个叫吴纲的南蛮校尉,在安徽寿春地方突然遇到一个东吴的老汉。二人一见面,老汉惊奇地打量着吴纲说:“你的身材相貌很像长沙王吴芮呀!只是个头稍矮了点。”吴纲听后大惊,说:“吴芮乃是我16世先祖,已经死了400多年了,你怎么看得出我的相貌像他呢?”老汉说:“实不相瞒,40年前,东吴在临湘(今长沙)欲修孙坚庙,因缺乏木材,就挖了长沙王吴芮的墓,取出棺椁作为建庙的材料。当时我参加了掘墓之事,当棺椁打开后,曾亲眼看见吴王的尸体面目如生,衣帛完好呢!”
  吴纲听罢,甚是惊奇,对老汉道:“尸体衣服既完好,有没有改换个地方埋葬啊?”老汉答:“换地方埋葬了。”
  以上这个故事的来源散见于多处,正史、野史、地方志、族谱等典籍多有记载。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湘水注》中,引郭颁《世语》说过此事,原文曰:
  魏黄初末,吴人发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与发冢人于寿春见南蛮校尉吴纲曰:“君形貌何类长沙王吴芮乎?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卒至冢发四百年,至见纲又四十余年矣。
  据传,长沙王吴芮墓初开,群盗兴奋,当夜而抵其椁,有一头目引火向前探查,四五壮汉挥臂弄锹揭掀盖板。忽椁内气出,吱吱作毒蛇昂头吐信示威状。烟过之处,有臭味散开。少倾,墓穴深处轰然一声,其气与烟火相触而燃,火球突起,窜出丈余,墓穴如同白昼,并伴有轰轰之声如响雷。群盗趋避不及,棉衣被火,势同燃球,仆地不起,号啕悲呼。墓穴之外众贼惊骇,急用泥沙泼砸着火之身,又急呼于墓中泥水处打滚儿。刹那间,穴内哀号连连,被火盗贼跳跃腾挪,势同群魔乱舞,夜鬼飘荡。火势渐小,被火者周身黧黑,面部胸前几无完肤,呼号声中双臂抠地,卷缩蠕动,气脉衰竭,奄奄一息。
  待内棺开启,只见吴芮锦被覆身,面色如生,须发皆整,如同睡眠,隐隐有打鼾之声,众盗大骇。为首者率三五壮士向前探视,见死者仪态容颜完好如世人,不由称奇,以为有神相助,遂命人将外部大片椁板拆除,以取木材立庙。内棺原封不动,告知其亲近后人复葬其棺。
  吴芮后世亲近者见告,相约族中三五名望之辈急趋前来,时群盗已遁,墓穴狼藉不堪,椁木、珍物已空,只有一无盖彩棺孤立于中央。众人立于棺前验看尸身,商讨埋葬办法。寻思间,一阵阴风吹过,棺前立者顿感脸色发麻,如同扬沙掷于面部,身前的木棺如河中小船开始摇晃,众人骇怪,疑有鬼怪作祟。怔愣间,猛听棺身咣的一声响动,一块五彩锦衣丝锻腾空而起,缥缈冲天。继而,死者从棺中奋起,扬臂摇身,瞪眼张目,高声呼曰:“这一觉睡得好长呵,此处不可久留,快送我回瑶里老家去也!”言毕,尸身如僵木,向后一抑,啪的一声摔于棺中没了动静。众人望之,呆若木鸡,如在梦境。待回过神儿来,知是吴王鬼神附体,特留遗言,为自己安排后路。眼望墓穴之惨状,遥想当年吴氏家族之荣光,如今凄凉之景况,悲不自制,众皆伏地而泣。
  为了却吴王心愿,吴芮灵柩被后世亲近者从墓穴内取出,由长沙迁葬至其出生之地——浮梁瑶里,秘密葬于五股尖仰天台下一个岩洞深处。为防贼人再次盗掘破坏,分别在休宁、婺源、浮梁、高岭等四处修建了衣冠冢(今安徽休宁、江西景德镇一带),吴氏宗族族谱画有仰天台地貌图,标注了“吴王墓在五股尖山脉”等语。现遗迹尚存。
  一代名王吴芮之冢被盗掘,连同后世子孙吴纲与东吴老汉巧遇之事,被称为中国盗墓史上第一奇事而为世人津津乐道,同时也为现代考古学家研究楚地汉代陵墓制度,以及古尸防腐术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参照系谱。
  关于长沙王吴芮的经历,史料多有记载。此人据说是吴王夫差的后代,生于瑶里,在秦朝时为番阳县令,号为番君,颇为当地百姓及江湖志士敬慕。当陈胜、吴广等一帮农民兄弟扛着用木头杆子和被单褥罩做成的黄龙大旗,高喊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造反起事时,吴芮审时度势,亦率一帮生死弟兄开始与秦王朝划清界线,面南称孤,自立为王。未久,与最有实力的造反英雄项羽结成联盟,被项羽正式封为衡山王。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演变,吴芮见风驶舵,转降刘邦,并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了卓越战功。汉高祖已亥五年(公元前202年),天下已定,吴芮被刘邦封为长沙国王。
  此时的长沙国是汉初分封的诸侯国中最为特殊的一个。西汉以前的长沙国只是秦时的一个郡,秦之前则属于楚国的地盘。虽然此次由郡改国,在汉中央朝廷的诏令中明确规定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等五地都归长沙国管辖,并将湘县(今长沙)改名临湘县,以作为长沙国国都。但当时的豫章实属以英布为国王的淮南国,而象郡、桂林、南海等三地则被独霸一方的南越王赵佗所占,吴芮实际掌管的范围仅长沙一郡,约为湘江河谷平原的十三县之地。据做过长沙王太傅的贾谊于公元前174年上书说,汉初的长沙国民户只有二万五千,按《汉书·地理志》上的长沙国户口比例推算,那时的人口数约为十一二万左右。由此看来这是个较小的王国。
  虽然长沙国国小人少,却夹在汉朝廷所属领地与南越诸国之间,是阻挡百越诸侯进攻汉中央的门户,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当年吴芮如何带兵打仗,并以开国功臣之声威被封为第一代长沙王,史料中很少记载,但其军事实力有史可鉴。刘邦和吕后对功高盖主的异姓王并不放心,做梦都想清除掉,萧何曾对刘邦说过,要灭吴芮,倾全汉之兵再战一纪(六十年)尚难。对此,狡诈多谋的刘邦于无可奈何中,又委派了一位楚地出生,名叫利苍的亲信出任长沙国丞相,以监视和控制长沙国王吴芮,同时监视百越之地诸侯国的异常动静,特别是军事方面的行动。
  意想不到的是,吴芮于封长沙王的当年即一命呜呼了。一个无病无灾的显赫王公莫名其妙地撒手归天,留下了一大堆历史谜团。坊间说法有二:一为行军死于营中说。因当时边陲未定,吴芮为长沙王后,刘邦诏令其率兵去安定福建,行至金精山一带(今江西宁都县西北15里石鼓山),不堪劳累,身染沉疴,中途病逝,死后谥文王。另一种说法是刘邦密诏长沙国丞相利苍将其用毒药害死。两种说法皆无过硬的证据支撑,到底谁是谁非,或者二者皆非,不好妄下论断。班固在《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中,对吴芮之死只是一笔带过,并未提及死因,文中说:“项籍死,上以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谥曰文王,子成王臣嗣。”汉初刘邦共封8位异姓王,后来7王皆反,旋被翦灭,唯吴氏长沙国忠于汉室,共历5代,以无嗣而国除。因而班固赞称吴氏“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
  吴芮在位时,为政以德,颇得民心,死后臣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据光绪《旧府志》载:吴芮墓遗址“在北门外祀汉长沙王吴芮。今此门外大道旁菜园内有极小之庙即其地。”传说吴芮墓高22米,墓旁立一祀庙,叫吴王庙。吴王墓遗址流传到今,大概是人们追念其功德所致。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临湘县北有吴芮墓,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及佳憩也。”郦道元所见之景象,离吴芮墓被掘已过去了约250年,遗留的当是一个空土堆而已。
  至于郦道元引《世语》故事中提到的那位吴纲,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一度任诸葛诞长史,著名的《三国志》两次提到过他的名字、身份和在群雄争霸中所扮演的角色。《魏书·诸葛诞》中,作者陈寿在论及魏国大将、琅琊阳都人诸葛诞谋反时,曾云:“甘露元年冬,吴贼欲向徐堨,计诞所督兵马足以待之,而复请十万众守寿春,又求临淮筑城以备寇,内欲保有淮南。朝廷微知诞有疑心,以诞旧臣,欲入度之。二年五月,征为司空。诞被诏书,愈恐,遂反。召会诸将,自出攻扬州刺史乐琳,杀之。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闭城自守。遣长史吴纲将小子靓至吴请救。吴人大喜,遣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万众,密与文钦俱来应诞。以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
  《三国志·吴书·孙亮》篇也有记载:“(太平二年)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寿春城,遣将军朱成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三年春正月,诸葛诞杀文钦。三月,司马文王克寿春,诞及左右战死,将吏已下皆降。”这一记载道出了魏国叛将诸葛诞与部下吴纲等人的命运。
  陈寿作《三国志》约130余年后,刘宋文帝命裴松之作《三国志注》,裴氏本着“鸠集传记,增广异闻”的精神,于诸葛诞传中吴纲姓名后,专门征引郭颁的《世语》作为“异闻”趣事增补其中。引文曰:
  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砖于临湘为孙坚立庙。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后豫发者见吴纲,曰:“君何类长沙王吴芮?但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君何由见之?”见者言所由。纲曰:“更葬否?”答曰:“即更葬矣。”自芮之卒年至冢发,四百余年。纲,芮之十六世孙矣。
  裴氏与郦道元所引皆为同一作者所说的同一件事,但稍有出入。就年代先后而言,裴氏与郭颁几乎同处一个时代,著成《三国志注》的时间比郦道元的《水经注》早几十年,所引当更接近《世语》本意。但有一关键之处恐怕不及郦道元准确,这就是发冢之目的是为“取木”还是“以其砖”的问题。现代考古发掘证明,凡长沙一带的西汉贵族墓葬,皆为竖穴木椁墓,即挖一个大土坑,在坑底用上等方木搭成椁室,然后放入木棺,棺的层数以墓主生前的身份而定。坑内几乎无一砖一石,与后来明清券洞式墓葬大为不同。此点当是裴氏之误。
  既然长沙王吴芮与长史吴纲在史上确有其人,关于墓冢被掘以及寿春奇遇是否属实,真实的成分又有多少,自《世语》披露之后,遂成为后世好事者长期探究的一个谜团。
  长沙王吴芮死于公元前202年并葬于长沙城北,此点并无疑问。史载,长沙之地被东吴占领后,孙权确实曾仿照过曹操的做法,令人在此盗掘过王侯贵族的墓葬,获取奇珍异宝和大量木材。同时派出亲信爱将率五千精兵翻越九嶷山,前往南越故国掘冢盗墓,追索南越王赵佗之穴。从《世语》记载看,长沙王吴芮墓被掘应在黄初六年或七年,即公元225年或226年,也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当上皇帝后即将死亡的最后一二年(丕在位七年崩,年号遂绝)。上距高祖五年,相距420多年。那个曾参与掘墓的东吴老汉,在相隔了40多年,也就是到了司马氏家族篡权,司马炎登基称帝的第二年,还能看出吴芮的第十六代孙跟死者面貌身材相同与差异之处,则未免有些夸张和编造之嫌。是否老汉早已闻知吴纲乃长沙王之后而故意有此说,后人不得而知。所知者,作为吴芮的尸身及衣物被埋葬于“广逾六十八丈”的墓穴内,棺椁开启时,“容貌衣服并如故”或“容貌如生,衣服不朽”,并非空穴来风,当是极有可能的。就在那位东吴老汉与南蛮校尉吴纲寿春对话的1700年之后,湖南长沙又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马王堆西汉墓葬中一具“面目如生”的女尸横空出世。极富历史趣味和巧合的是,这位叫辛追的墓主人生前与长沙王吴芮相识,或者亲自给吴芮敬过酒、送过肉也极其可能,因为墓主的丈夫就是汉高祖刘邦派往长沙国秘密监视吴芮的第一任丞相利苍。
  1972年初夏,解放军366医院在长沙东郊五里牌外一个叫马王堆的土包下挖掘防空洞,意外发现了一个喷气、冒火的洞穴。湖南省博物馆得到报告后,派人勘察,断定是一座古墓,遂上报发掘。从1972年夏季开始,至1974年元月,野外发掘工作全部结束。在发掘过程中,由于墓葬宏大与出土文物之多之精,先后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华国锋,以及文化文物考古界郭沫若、王冶秋、夏鼐等负责人的密切关注,周恩来对墓葬的发掘与文物保护曾先后做过五次批示。通过考古发掘得知,此处是由三座古墓组成的家庭墓葬,墓主分别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