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做事做到位 >

第2部分

做事做到位-第2部分

小说: 做事做到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3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分省中国地图集》,得到的总面积9338226平方公里,均比960万少了大约25万平方公里左右,几乎就要割去一个辽东半岛。2004年1月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发行的《中国地图册》,累加的结果是9333027平方公里,这下可好,连上海也赔进去了。    
    领土,是国家主权的最重要标志之一。而建国五十多年,至今我们的国土面积(不包括海洋)仍然是一个约数,这实在令人难堪。    
    


第一部分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有多少?

    9·11发生之后,一度以为死难者超过6000人以上,但美国人对此一个一个加以核实,无法辨认身份的则通过DNA技术进行测试,结果统计确认世贸大楼灾难现场总共有二千七百五十二人遇难,另有四十二人因无法找到尸体而列入失踪名单,所有遇难者的名字均一一登记在案,并且刻在纤维板上置于世贸中心遗址,作为临时的纪念碑。    
    如果说,“9·11事件”是美国心中最大的痛,那么南京大屠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应该也占有相同的地位。但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中国依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    
    据中国军事法庭1947年3月初对“南京大屠杀”首要战犯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判决结果,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达19万人以上;被零星残杀,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达15万人以上,被害总共30余万人,其中被屠杀的279586人。    
    而远东军事审判中,中方检察官陈光虞向法庭提出有391171人遭到屠杀,最后远东军事法庭判决:“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    
    目前30余万的数字已成为中国学者的共识,但由于当时审判比较仓促,调查取证工作并非无懈可击,从而为日本右翼提供了诡辩的借口,即使是承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左翼学者,对于这一数字也并不认同,他们认定的被屠杀人数约5万至20万,与中方观点仍有相当差距。    
    中国现有中小企业已达1000万家?    
    2001年12月25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出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现有中小企业已达1000万家”,数字听起来很惊人,因为除去国有大型企业不论,13亿中国人每130人中就会有人拥有一家中小型企业。    
    一位爱较真的网友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早在1999年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报告中便已提到,“中国现有中小企业逾1000万家”;2001年7月新华社报道:“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于7月30日指出,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但同年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消息则又称,“中国现有中小企业逾1000万家”。无独有偶,今年6月新华社又报道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总量超过1000万家。”    
    这些报告都出自国家的权威机构,但发表的数字却南辕北辙。就这样,从1999年到2001年再到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总量三次达到1000万数量级,至于哪个数目是准确的,最终还是一笔糊涂帐。    
    以上不过是几条信手拈来的事实和数据,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可谓是屡见不鲜,做事差不多,不到位的现象更是普遍。我们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区分出以下几种类型:应付了事,虎头蛇尾,马虎轻率,遇事拖延,偏离目标,循规蹈矩,盲目浮躁,推卸责任。    
    


第一部分虎头蛇尾: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完

    所谓虎头蛇尾,是指做事时只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给人留下一种有始无终、只重开始不管结果的印象。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    
    已布置的工作,如果没有督促就不会有积极的反馈;譬如许多单位年初开列一系列计划目标,并且细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1、2、3、4、5……排序了。但是到了年底,这些目标、计划、任务完成的如何?哪些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完成?离目标值还有多少距离?无法完成计划的原因何在?要么统统没有下文了,要么只有包含着大量“大约”、“可能”等词汇含糊不清的总结。     
    让我们读一则故事。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如果获得了成功,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妇女。    
    早晨的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几乎连护送的船只都看不到。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她仍然坚持游下去。对她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个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冷,全身几乎都麻木了。她感觉到自己无法再坚持下去了,让人将自己拉上护送船。母亲和教练坐在另一条船上,告诉她离海岸已经很近了,让她不要轻易放弃。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朝前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见。又坚持了几十分钟,她决定彻底放弃这个计划。于是,浑身发抖湿淋淋的查德威克被拉上了小艇。    
    几个小时以后,身体暖和了许多,神志更清醒了,然而突然袭来的挫折感却深深笼罩她的身心。    
    这是一个有关“坚持”和“放弃”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罗伦丝·查德威克的放弃也可以说是虎头蛇尾——放弃自己既定的目标,没有完成计划!    
    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热情不足,而是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做事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事的过程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对自己目标容易产生怀疑,行动也始终处于犹豫不决之中。譬如他们看准了一项事业,充满了热情开始做下去,但刚做到一半又觉得另一件事更有前途。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低落沮丧。这种人也许能短时间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的人生来看,最终一定还是失败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开始一件事情,需要的是决心与热诚;而完成一份工作,需要的却是恒心与毅力。缺少热诚,事情无法启动;只有热诚而无恒心与毅力,工作不能完成。    
    中国有许多优秀和传统和行为规矩,譬如家庭和私塾教子弟写字,无论有什么事打扰,也不准写字只写一半。即使这个字写错了,准备涂掉重写,也要将它写完。其中的寓意在于,教育孩子从小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将来做事才不会半途而废,轻易放弃。    
    在日常工作中,每个都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未缝完的衣服,未写成的稿件等等。那么请将它们找出来整理整理,静下心来继续完成它们。你会发现,一旦完成你会觉得非常快乐。未完成时它们不过是些废物,而你在付出一半甚至十分之一的心力完成后,它们都变成漂亮的成品和值得骄傲的业绩。许多事情并非我们无法做,而是我们不愿意继续做。多付出一分心力和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有有许多潜在的力量。    
    做事善始善终,个人不会失业,企业不会被淘汰。如果一味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想法,工作起来虎头蛇尾,我们就会永远处于寻找“下一份工作”过程中。


第一部分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努力

    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些公司内部笼罩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员工抱怨老板太苛刻,整天像监工一样监督自己;老板则抱怨员工不能尽职尽责,一转身的工夫就投机取巧,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    
    我承认有些老板对员工过于苛刻,他们时刻盯着员工的一举一动。但是,员工是否也应该自我检讨一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投机取巧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于公司和各种组织中,成为当今社会的痼疾。    
    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很少,绝对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都具有正常的能力与智慧。但是,为什么许多人都无法取得成功呢?    
    世界上到处都是一些看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成为而且应该成为各种非凡人物,但是,他们最终并没有成功,原因何在?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却不愿意经过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作出牺牲。投机取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这种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了一些,让它轻易地爬了出来,然而不久这只幼蝶竟死掉了。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而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只会让其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同样,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排斥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投机取巧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塌实地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有些人本来具有出众的才华,很有培养前途,但因为在做学生时没有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后来也就无法谋取一个较好的职位。生活中的各种实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一个人的品格会大打折扣。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人,其心灵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因为不会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任何追求。一面贪图享乐,一面又想修道,自以为可以左右逢源的人,不但享乐与修道两头落空,还会悔不当初。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方向上一丝不苟,也比草率分心,在多个方向发展可取。因为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品格、获得智慧,加速进步与成长;尤其是它能带领人往好的方向前进,鼓舞人不断追求进步。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积极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师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    
    事无大小,竭尽心力,力求完美,是成功者的标记。大凡有所作为之人,都是那些力求完美的人,他们为世界创立新标准、新理想,肩负着人类进步的旗帜!


第一部分遇事拖延:在等待中完成工作

    据一位开餐馆的朋友介绍,餐厅服务员最恶劣的表现就是消极怠工、慢待客人。当客人们提出要些餐巾纸、换双筷子、添点茶水时,要么动作慢慢吞吞,甚至摆出一副极不耐烦的面孔。事情能拖则拖,服务环节能省则省,其结果自然无法让客人满意。只要发现这样的员工,朋友立马就会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将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事情,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没有立刻去做。事过境迁渐渐地淡忘了。久其原因也许是忙,但更多的是懒惰。许多人面对一件事时不是想着马上去做,而是想着“等一下再做也不迟!” 拖延与忙于不忙无关,而是一种习惯。好习惯好人生,命好不如习惯好。懒惰如同一种毒素,一旦注入我们的心灵,就会疯狂地滋长,毁掉我们的人生。    
    拖延是一种恶习,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