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96部分

高科技军阀-第96部分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象萧逸就去了参战军铁甲车队。”杨朔铭点了点头,脸上现出了无害的笑容,“参战军的待遇好,又是双饷,升职也快,他们去那里,比跟着我当警卫要更有前途,所以我也挺支持他们的。”
黄侍尧紧紧地盯着这个上门女婿的眼睛,似乎是想要看清楚他是真不懂这里面的利害还是故意在装傻。
“我就说过,他不应该放萧队长走。”黄韵芝撅了撅嘴唇,说道,“连卫队长都让人给挖走了,他还一点儿都不在乎,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别这么说,萧队长以前就和我说过,想要在外边建功立业。他是个有理想抱负的人,去意已决,我怎么能拦着他呢?替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杨朔铭说道,“将来他要是发达了,我们不也能借上光吗?”
听了杨朔铭说的后一句话,黄侍尧立刻明白了过来,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不过在晚辈面前,他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神情。
“有合适的人选接替卫队长吗?”黄侍尧问道,“听说前些日子你遇到刺客了,个人安保必须要抓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已经安排好了,就是龙永华上尉,咱们双龙镇龙老板的儿子。”杨朔铭回答道。
“听说晟云和晟翔在蔡松坡将军那里混得不错?”黄侍尧换了一个话题问道。
“是,已经提拔进了参谋部。”杨朔铭说道,“晟翔进了陆军部当差。”
“我来到京城也好几天了,这两个小兔崽子竟然摆起了架子,也不来看看老爹。”黄侍尧的脸上现出了一丝欣慰之意,笑骂道。
“二位公子一向机灵,可能是看出这一阵子空气不对,想要避嫌,才没有到瀚之府上走动的。”吴杰笑了笑,说道。
几个人正说着话,曦雪从外面走了进来,将一张纸条交给了杨朔铭,然后垂着头侍立在了一旁,黄侍尧有些惊奇的打量了一下这个绝世美女,向女儿投过了询问的目光。
黄韵芝看着父亲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示意没事,黄侍尧佯怒地瞪了杨朔铭一眼,没有说话。
吴杰注意到杨朔铭的脸色似乎变得有些凝重,不由得问道:“发生了什么事?瀚之?”
“没事,”杨朔铭的脸色又恢复了平静,“是克强先生的电报,他说他暂时先不回国了,要去欧洲考察军事。”
听了杨朔铭的回答,黄侍尧明显的愣了一下,似乎感到很是惊奇。
“那就是说,他不愿意当袁项城的臣下。”吴杰笑了笑,说道,“他去欧洲,只怕是另有目的。”
“这样也好。”杨朔铭象是猜到了黄兴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去欧洲,露出了一个怪怪的笑容。
1917年6月12日,袁世凯在新华门举行了规模***的阅兵式,各国驻华使节和武官云集观礼,对中***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周围冲天的喧嚣声中,日本驻华武官河本大作望着几辆隆隆驶过的车身上绘有恐怖的龙头图案的“多炮塔神殿”,一张本来已经很张的脸似乎拉得更长了,象是要拖到了地面。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动力!)

(一百三十三)暗流

(一百三十三)暗流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活动的情报人员,河本大作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些可怕的战车,他现在才知道,日本在中国的情报工作,远非报告中说的那样完美。
此时的河本大作看着这些隆隆驶过的钢铁怪物,内心不由得升起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河本大作看见的这些坦克,是属于中华帝国参战军铁甲车队的重型坦克,这种被命名为“陆地巡洋舰1”型的多炮塔重型坦克,设计当然是出自于杨朔铭的创意。
“陆巡1”型坦克长7。86米,宽3。5米,高3。12米,重量达35吨,乘员为8人,发动机为在美国特制的水冷式汽油机,功率320匹马力,最高公路行进速度为每小时32公里。这种重型坦克的最大的特点是多炮塔式的设计,它拥有5个独立旋转的炮塔,一座装有57毫米炮和一挺美制“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的主炮塔位于车体中央,在主炮塔的四周是四个辅助炮塔(机枪塔),各装有一挺美制“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火力可以说十分强大。这种坦克的装甲最厚为30毫米,使它看上去极为坚固敦实。尽管车体很重,但它由于马力强劲,行驶速度仍然很快,并可以轻松的越过壕沟和各种障碍物。
对于一向以工业落后而著称的中国,竟然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拥有如此先进和复杂的新式武器,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们都为此惊奇不已。
而最感到震惊的,当然是一直对中国虎视耽眈的日本了。
对于中***队拥有履带式铁甲战车(坦克)一事,河本大作和许多日本在华的情报人员一样,事前一无所知,而当这些战车率先在山东战场上亮相并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之后,日本的情报部门才开始意识到这些战车带来的威胁。日本间谍在战场上搜集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坦克的情报和相关资料,这些情报资料被发回日本国内后,引起了陆军高层部分将领的重视,但由于日本人对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偏见根深蒂固,直到战争结束,日本军方对中国坦克仍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没有设计应对措施。
根据日本间谍收集的情报,河本大作了解到中国人弄出来的这种铁甲战车和英国人在索姆河战役中使用的简陋坦克有着很大的不同。和拥有两座炮塔的英国坦克相比,中国坦克只有一座炮塔,炮塔上有的是一座双联装火炮,有的是两挺重机枪,但炮塔都可以进行360度旋转,向四周任意射击。在战场上,这些坦克常常伴随着步兵一起行动,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战争结束后,河本大作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的坦克,终于看到了这种新式武器的真面目,但那时他看到的,都是只有一座炮塔的坦克,而象出现在眼前的这种强大的多炮塔坦克,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和河本大作一样,其实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多炮塔神殿”。因此当“陆巡1”型坦克在“弘宪帝国”成立的阅兵大典上第一次亮相时,中国民众的惊讶程度,丝毫不亚于日本的情报人员。
“陆巡1”型坦克在中华帝国阅兵式上的首次亮相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工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实际上这些坦克的很多主要部件都是在美国订购的,由美国工厂造好后运回中国国内组装),表明中国人在创造新式武器方面,有着不输于西方人的聪明才智。
河本大作紧紧的盯着这些钢铁怪物,仔细地观察着它的细部特征,将这些信息牢牢的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后将它们画出来仔细研究。
在这些坦克隆隆驶过新华门之后,紧跟在它们后面的,是一支步兵部队的方阵,当方阵以整齐划一的动作通过新华门城楼,伴随着指挥官的声声喝令,受阅的士兵们齐声断喝,山呼万岁,向城楼上的皇帝袁世凯举枪致礼,而看到他们手中握着的武器时,河本大作全身的血一下子都充到了眼珠上。
这些人手中握着的,竟然全都是一种上了雪亮的三棱钢刺带有长长弹匣的怪异长枪!
他立刻就能断定,对方手中的枪,就是那种传说中可以连续发射的可怕武器。
看着这支大约有2000人的部队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通过城楼前,河本大作的脸变得苍白起来。
只要稍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
河本大作听着不远处的一位中国官员的介绍,他这才知道,刚才他看到的,是中华帝国禁卫军皇家卫队(前身是总统府特别卫队)。
“这是中国最好的部队之一。”美国公使芮恩施感慨的对英国公使朱尔典说道,“可惜并不是所有地方的中***队,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
“中国皇帝陛下组建的准备开往欧洲参战的部队已经完成了整训,作战能力基本接近帝***队的水平。”朱尔典点了点头,说道,“帝国政府都期待着中***队能够为协约国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朱尔典说完,象是不经意的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日本公使小幡,小幡面无表情的看着受阅的中***队从前方经过,时不时的掏出手绢,擦拭着嘴角。
“中国参加协约国事业的诚意是很明显的,我听说中国参战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就是中华帝国的皇储殿下本人。”芮恩施瞅了一眼小幡,说道,“而与此相反,到现在为止,日本仍然拒绝派出陆军到欧洲。”
“日本一心只想从这场战争中捞到好处,而不想付出代价,”朱尔典冷笑了一声,说道,“他们以后会明白,这么做的代价会是什么。”
由于日本人在战争期间的种种表现让英国人十分不满,英国政府内部已经有人提出来“在适当的时机解除英日同盟关系”的论调。而日本人当然对此也有所耳闻。
“有美国和中国的加入,战争的胜利,已经有了保证。”芮恩施说道,“日本将来是会为他们当年的愚蠢而感到后悔的。”
“虽然中***队的总数很多,但能够用于欧洲战争的兵力仍然有限,帝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最为期待的,仍然是美***队的帮助。”朱尔典对芮恩施说道。
“中***队缺少的不是士兵,而是武器。”芮恩施说道,“美国正在为中国生产武器,相信很快便会有更多的中***队投入战斗。”
两人的目光重新回到了站在主席台前向受阅部队频频挥手的袁世凯,此时的袁世凯一张圆胖的脸上红光满面,写满了笑容,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1917年6月14日,第一批美***队到达法国。
1917年6月15日,中华帝国参战军改名为中华帝国远征军,袁世凯任命皇太子袁克定为远征军总司令,陆军上将王士珍为副司令,陆军次长陈宦为参谋长。7月4日,第一批中***队在法国登陆。
“老袁到底还是把他亲儿子派上去了,呵呵。”
躺在椅子上的段祺瑞看着报纸上刊载的关于中国远征军出征欧洲的消息和远征军总司令袁克定陆军上将的大幅戎装照片,脸上现出了揶揄的笑容。
“这位太子殿下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我都不敢想,他来指挥会是个什么样子。”陆军次长徐树铮笑着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皇上也不怕他在欧洲把命丢了。”
“不是有王聘卿和陈二庵在吗?”段祺瑞哼了一声,不无讥讽的说道,“王聘卿是北洋元宿,陈二庵素有能将之称,参战军装备又是全国第一,飞机大炮铁甲战车应有尽有,这仗要是还打不赢,可就没天理了。”
听了段祺瑞的讽刺,徐树铮嘴里的一口茶险些没喷出来,侍立在段祺瑞身边的段宏业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咱们中华帝国后继有人,真是幸事。”段祺瑞继续说着反话,“咱们这些老的,早就应该退下来了。”他看了看儿子段宏业,煞有介事地吩咐道,“你一会儿就给我拟个辞呈递上去,我要让贤。”
听了段祺瑞的话,徐树铮和段宏业脸上的笑容都是一僵。
“总长,您这……不是开玩笑吧?”徐树铮小心地问道。
“当然不是。”段祺瑞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的表示,“我去意已决,你们不用多说了。”
听了段祺瑞的话,徐树铮和段宏业默然不语。
“他黎宋卿都能舍得亲王不做,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看到徐树铮和儿子眼中的疑惑,段祺瑞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这弘宪朝的官儿,不是那么好当的。”
“您要是走了,我这个次长怕是也干不长了。”徐树铮有些难受地说道。
“你别学我,又铮。”段祺瑞说道,“你和我不一样,你现在必须要坐稳这个副手的位子,咱们才能看好戏。”
徐树铮象是明白了段祺瑞话里的意思,面色变得舒展开来。
“是啊,咱们都走了,到时候谁来给他弘宪皇帝收拾这个烂摊子?”徐树铮笑道,“蔡松坡都没走,可能也是这个意思。”
“蔡松坡这个人深藏不露,和那个杨瀚之一样,行事都令人难测。”段祺瑞看着摆放在屋内桌子上的一支霰弹枪,若有所思地说道。
“昨天皇上已经下诏,封杨皙子为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了。”段宏业说道,“听说通商大臣有意让那个杨瀚之出任。”
“不可能的。”段祺瑞笑着摇了摇头,“你不了解老袁,这样的事,他是不会做的。”
听了段祺瑞的话,徐树铮和段宏业的脸上再次现出了惊讶之色。
“何以见得?”徐树铮问道。
“他老袁现在是在养着杨瀚之这头老虎,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撒手放出去,所以老袁是不会让他真的去当文臣的。”段祺瑞说道,“这样的年轻将才,老袁是不会放着不用的,哪怕是为了牵制咱们这些老兄弟。将来老袁还是会让他回到武职上的。”
“不错,当初他任用蔡松坡,又想让黄兴出任陆军总长,就是为了牵制住北洋这帮老兄弟。”徐树铮叹息了一声。
“所以这也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