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80部分

高科技军阀-第80部分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他对这份条约的内容还算满意。”朱尔典笑了笑,说道,“现在是他该履行承诺的时候了。”
“袁世凯总统昨天又再次表示,中国愿意加入协约国,参加对德国的作战,”迈克尔说道,“但他还说,中国的陆军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海军舰艇也非常缺乏,希望我国能够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
“中国海军缺少舰艇是事实,”朱尔典点了点头,“但他们的陆军的装备,好象并不比日本军队差多少,有的地方部队装备得甚至好于日本人。要不然,他们怎么打下的青岛?”
“袁世凯总统这么说,其实就是想从我们这里得到资金和武器方面的援助。”迈克尔又笑了起来。
“白厅已经在考虑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政策,因为我们现在不缺少武器,缺少的是作战的士兵。”朱尔典叹息了一声,“不列颠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但陆军的实力,却比不上我们的敌人。”
“是啊!陆军是海军射出的炮弹。”迈克尔也叹息起来。
在“绞肉机”式的马恩河会战和凡尔登战役结束之后,协约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而现在正在进行的索姆河会战,也呈现出了同样的态势,面对兵力不足的危险,英法俄三国一直希望日本能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日本人只愿意出动海军,拒绝把他们的陆军派到欧洲作战。
英国政府对日本人的表现非常失望,而中国成功的打败了日本的侵略,让白厅的大臣将军们又看到了希望。
正在这时,一位使馆的机要秘书快步的走了进来,将一份电报交给了朱尔典。
朱尔典接过电报,飞快地扫视了一眼,便将电报递给了迈克尔。
“白厅已经同意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帮助中国训练一支适合在欧洲作战的军队。”朱尔典说道。
“我们需要和中国人签一个协议,是吗?”迈克尔问道。
朱尔典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开始准备吧!”
1916年10月1日,中日《洛杉矶和约》正式签订。
“这份协定对日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我相信,中国人不会高兴得太久。”
在完成了签字仪式之后,在一间小会议室里,石井菊次郎面色阴郁的对兰辛说道。
兰辛听出了石井菊次郎话里隐含的威胁意味,微微一笑,说道:“所以我们才要再签定一个补充的协定。”
就在中日两国正式签约的当天,经过多日的争论,兰辛和石井菊次郎也签订了一份协议,做为美国和日本之间在远东问题上的谅解。
这份协议,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兰辛—石井协定》的谅解协议。
在这份协定中,美日双方声明“合众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否认有以任何方式侵犯中国的独立和完整的任何目的,并进一步声明两国政府一直坚持‘门户开放’或在中国从事工商业中的机会均等主义”,同时又声称“日本政府一再保证……虽因(中日)两国领土接近而给日本带来‘特殊利益’,但日本无意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或中国迄今在条约内给予其他大国的商业利益加以歧视,合众国政府对日本政府的这一保证予以完全的信任。”
除此之外,《兰辛—石井协定》还有一个秘密条款,就是“两国不谋求剥夺其他‘友好国家’人民或臣民在中国的‘特殊利益’”。
《兰辛—石井协定》是美日两国在无论哪一方都无力独霸中国的情况下进行“有限协调”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世界外交史上最含糊其辞外的外交文件之一。在这份协定当中,美日双方都对另一方的要求做了有名无实的让步,并且模棱两可的语言把自己对中国的野心和魇望掩盖隐藏起来。美国换来了日本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承认,日本则换来了美国承认由于中日两国领土接近而给日本带来的“特殊利益”,但是如何具体解释并利用这一特殊利益,两国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这为日后美日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问题上的新一轮掐架埋下了伏笔。
而此时的石井菊次郎不会想到,日本的恶梦,已经从现在开始了,只是他和许许多多的日本人,并没有发觉。
“来了?”一身笔挺军装刚刚出席完签字仪式的杨朔铭,看着风尘仆仆赶到洛杉矶的林郁箐,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怎么没把夫人和孩子带来?”杨朔铭注意到林郁箐是一个人来的,关切的问了一句。
“她和孩子在后面,过几天就能到了。”林郁箐答道,此时的他虽然一脸憔悴之色,但双眼却压抑不住兴奋的光芒,“我怕你着急,就先来了。”
“怕我着急?”杨朔铭听了他的回答,有些好笑地问道,“你知道我让你来干什么?”
“当然是为了造舰的事了。”林郁箐说着,迫不及待的说道,“我给您的信您看过了吧?就是关于‘黄河’级……”
“别在提什么‘黄河’级了。”杨朔铭知道他还在纠结于自己的那个掩人耳目的设计,不由得呵呵一笑,“这次要你来,有更重要的任务。”
“什么更重要的任务?”林郁箐问道。
杨朔铭摆了摆手,一位秘书拿过了他的文件夹,杨朔铭从里面取出了一张图纸,交给了林郁箐。
“这才是你的任务。”杨朔铭笑着说道,“你的任务,就是把它变成现实。”
听到杨朔铭的后一句话,林郁箐的身子仿佛触电一般的发起抖来。
图纸上描绘的,赫然是一艘巨大的战列舰的线图。
“‘共和’级快速战列舰……”林郁箐的一双眼睛一时间瞪得老大,“竟然是四万吨的巨舰……”
“这一次要玩就玩个大的,不能让日本人把咱们看扁了。”杨朔铭的脸上突然现出了恶狠狠的表情。
“您原来有这么好的设计,”林郁箐有些懊丧的说道,“我和史绥波此前岂不是一直在班门弄斧?”
听了林郁箐的话,杨朔铭只是笑了笑,没有接口。
他当然不能告诉林郁箐,这个设计方案,只是他的“超级电脑眼”根据他的要求设计的最佳方案之一。
杨朔铭设计的“共和”级快速战列舰,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43300吨,满载排水量为49200吨,全长238米,水线张231米,宽33米,吃水11米,武备为三座406毫米45倍径三联装主炮(由于中国本土不具备制造这样的巨型火炮的能力,杨朔铭决定采用美国造的mk5舰炮),美制mk15型双联装127毫米51倍径高平两用炮10门。动力系统采用4台美制ge蒸汽轮机(美国人在“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之前一直不信任ge的专用蒸汽轮机,而是一直使用马力较小的“威斯汀豪斯”型蒸汽轮机,事实上ge的蒸汽轮机体型更加小巧,马力更大,而且方便维护)和8座“威尔考克斯”重油锅炉,主机功率可达208000匹马力,最高航速为31节(载重油7300吨,18节航速时续航力为12000海里)
除了强大的火力之外,“共和”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也极为强大,主装甲带为350毫米,外倾19度,水平防护装甲厚180毫米,另有90毫米厚的甲板装甲,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46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度为420毫米。
“只要这里灵光,就不怕没有好东西弄出来。”杨朔铭指了指自己的脑门,郑重其事的说道,“创意是无极限的,关键看能不能把创意变成现实。”

(一百一十九)杜邦家族的合作项目

(一百一十九)杜邦家族的合作项目
“只要能看到这巨舰下水,这辈子也不枉活一场了。”林郁箐看着手中的图纸,声音竟然变得哽咽起来。
看到这个到目前为止始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造舰技师一副激动莫名的样子,杨朔铭好笑之余,心里也不禁感动。
“你知道,以我国现在的工业生产能力,是根本无法建造这样的巨型战舰的。”杨朔铭说道,“我们如果想要迎头赶上,就必须另想办法。”
“所以您选择在美国订造,是吗?”林郁箐猜出了杨朔铭的想法,眼中满是兴奋之色。
“不错,我要你来,就是来监督造舰工程的。”杨朔铭指着他手中的图纸,说道,“由于工程浩大,头绪纷繁,我又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所以需要一个这方面的专家来保证这项工程快速、优质、高效的完成。”
“保证完成任务。”林郁箐的脸上现出了郑重之色。
“为了让咱们中国以后也能自己建造这样的巨型战舰,我已经和美国人达成了协议,在建造的同时,为咱们培训造船工人,这样一来,船造好了,咱们的工人手艺也学成了。”杨朔铭说道,“这一块儿也需要你顶起来,你明白吗?”
“我明白。”林郁箐答道,他突然想起了还在赣西的史选侯,在心里禁不住有些得意的同时,也想让他过来帮自己。
“我自己怕忙不过来,我还有几个好朋友,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我能让他们来帮一把吗?”林郁箐问道。
“当然可以。这方面你自己看着办,我会给你充分的用人自由和资金,就看你能不能把事情办好了。”杨朔铭说道,“不过,老史我另有重用,他就不能过来帮你了。”
听到杨朔铭说对史选侯另有安排,林郁箐高兴之余,也忍不住在心里小小的嫉妒了一把。
“建造如此巨舰,所需款项极巨,非千万之数不能成啊。”林郁箐很快将注意力又集中到了杨朔铭给他的任务上来,他现在更担心的,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款项方面你不用担心,我需要你做的,是所有的技术方面的细节。”杨朔铭语重心长的说道,“一定要保证质量,因为我们没有多少时间。”
“放心吧!”林郁箐说着,脸上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毅神情。
就在二人谈话的时候,杨朔铭注意到了不远处鱼贯从门口走出的日本代表团成员,这些五矮身材的小个子一个个头戴高帽,身穿黑色礼服,趾高气扬的从门口走出,杨朔铭冷冷地看着他们,仿佛在看一群将死的人。
“瀚之,杜邦公司的人到了。”
“人和”公司总经理孙珲来到了杨朔铭的身边,他也注意到了日本人的狂态,脸上出现出了愤恨之色。
虽然《洛杉矶和约》在对中国较为有利的情况下签订,但对中国来说,南满地区的权益损失还是相当巨大的,这份条约和中国步入近代之后和外国签订的许许多多条约一样,仍然是一份不折不扣的不平等条约,所不同的,只是迫使日本人把已经吞下去的东西吐出来一些而已。
“来的是谁?”杨朔铭问道,目光仍然没有离开日本人。
“埃耶尔。杜邦,杜邦家族的掌舵人,杜邦财团创始人老杜邦的孙子。”孙珲说道,“他竟然知道咱们‘人和’的名号。”
听了孙珲的话,杨朔铭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他竟然知道咱们,可见能力是有超出常人之处。”
“据称此人不但是化工高手,也精通商业管理。”孙珲说道,“老吴已经见过他了,说此人将来必有大成。”
“老吴的眼力一向不差,”杨朔铭点了点头,“看样子咱们找对人了。”
“好,我们走吧。”杨朔铭说着,拍了拍林郁箐的肩膀,“你也和我一起来。”
过不多久,一队汽车便出现在了洛杉矶市郊的道路上,在道路的前方不远处,是一座清幽的庄园别墅。
杨朔铭一行人下了汽车,在杜邦公司接待人员的引领下,进入到了这间古色古香的别墅当中,而当杨朔铭来到会客厅时,立刻被周围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中国瓷器吸引住了。
这间客厅的装饰风格,带有明显的法国凡尔赛宫的味道,极尽富丽堂皇,但加上了这么多中国瓷器的衬托,便少了很多浮华之气,多了一丝典雅。
杨朔铭的目光落在了摆在茶几上的青花大瓶上,当“超级电脑眼”给出的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竟然是明代永历年间的瓷器时,杨朔铭不由得暗暗心惊。
除了这些贵重典雅的瓷器,杨朔铭还注意到客厅里摆放着数件精美的乾隆时期的中国玉雕摆件,而在客厅的正中央,是一幅巨大的油画,画面上是一位凝睇微笑的美丽女子,女子身穿典型的中国古典服饰,但人却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这幅画用色清新亮丽,人物勾画细腻入微,表情神态生动传神,让人一见便无法忘怀,显示出绘画者技艺的高超。
而让人吃惊的是,这幅画虽然看上去年份不长,但上面却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也没有作者的签名。
看着这幅漂亮的油画,杨朔铭禁不住在心里发出一声深深有叹息。
很明显,绘画者应该是一名技艺精湛的油画高手,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因此才会画出如此美妙的中西方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作品。
而时至后世,越来越多的哈这个哈那个的年轻一族,却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根。
“真对不起,让将军阁下久等了。”
附着一声略带歉意的英语问候,一名年岁不大的美国人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了客厅里。
杨朔铭回过神来,转头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面前的美国人,眼前的美国人年岁不大,穿着一身黑色的西服,戴着一幅金丝眼镜,尽管他的衣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