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681部分

高科技军阀-第681部分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亡。有许多报告谈到这种情况。第17摩托机械化军军长彼得罗夫少将向铁木辛哥元帅报告说,他的副军长科若欣自戕身亡……西部特别军区空军司令科佩茨自杀……西部特别军区政治宣传部部长列斯捷夫在报告中把自杀解释为“由于空军的部分失利和较大的损失而引起的胆怯心理……”当时说的,失利是“部分的”,而损失只是“较大的”……
被卷进悲剧**件漩涡的某些将军,其命运比自杀还要悲惨。
国家安全机关曾经向斯大林报告说,有两名将军自愿投降了中国人,而且为中国人效力。一个是原第28集团军司令员卡恰洛夫中将,另一个是原第12集团军司令员波涅杰林少将。斯大林批示:“审判。”不是所有的命令,远不是所有涉及前线事务的命令,尤其是在战争初期。都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如果都执行了的话,那么中国人就不会这么快打到莫斯科城下了。可是像“审判”这样的命令却是肯定执行的。结果这两名将军根据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65条,被缺席判处枪决,“并没收个人财产,要求剥夺所受奖励——苏联勋章”。
那些愚蠢而又厚颜无耻的告密者想不到,卡恰洛夫已经在战场上被敌方炮弹直接命中而牺牲。但直到现在,他还活着的家属却一直背着“叛徒”亲属的黑锅。波涅杰林的命运更为悲惨。他在被包围中身负重伤,失去知觉而被俘。他坚决拒绝和中国方面合作。虽然后来获得释放并遣返后,波涅杰林被逮捕了并在苏联的集中营里关押了起来,虽然他早已经被缺席判处死刑了。由于波涅杰林直接向斯大林提出申诉。结果再度受审,而且再次被判处枪决。波涅杰林少将两度被判死刑,在中国人的战俘营和斯大林的集中营中历尽苦难,最后仍然被判处决,仅仅因为他不幸在失去知觉时被俘虏了……
斯大林从战争一开始。自己刚从丧魂失魄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为了挽回局面就采用了自己屡试不爽的手段:镇压和加剧恐怖感。成千上万的人在前线牺牲了。更多的人沦为俘虏。突围出来的人和从俘虏营中逃出来的人都要被关进“接受审查的特别集中营”。贝利亚有许多报告是谈这些“特别集中营”的职能的。经过审查之后,一部分军人被派往正在组建的新部队中去,另一些人被就地处决,或是被发送到集中营去长期监禁。他们的命运分外悲惨:屈辱、丧失了名誉,不仅是他们自己,而且连累了家属。自然,这些人中间也有自觉地背叛了祖国的人,或者是由于胆怯而没有履行自己的军人义务的人。斯大林在战争中对苏联人表现出来的残酷,人们通常以为仅仅限于巴甫洛夫及其司令部的将军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斯大林就在这期间批准逮捕了一大批指挥员。其中有:
阿列克谢耶夫少将。第6步兵军军长;
阿鲁沙尼扬少将,第56集团军参谋长;
戈皮奇少将,工农红军通讯部部长;
戈鲁什克维奇少将,东方方面军副参谋长;
伊万诺夫中将,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干部部预备役;
库兹明少将,伏龙芝军事学院战术教研室主任;
列昂诺维奇少将,第18集团军参谋长;
梅利科夫少将,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系主任;
波塔图尔切夫少将,第4坦克师师长;
罗曼诺夫少将,第27集团军参谋长;
谢利瓦诺夫中将。第30步兵军军长;
谢马什科少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副参谋长;
特鲁别茨科伊中将,红军军事交通局局长;
齐鲁利尼科夫少将,第15步兵师师长紕紟矠。
这份名单并未包括全部被捕者。这些人的命运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得以重返前线。有些人被关在集中营,有些人则罹难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斯大林只是批准逮捕,不过有时他也亲自下达某些指示。例如1944年11月25rì5点15分斯大林曾口授一份电文,发往斯大林格勒,电文内容如下:
“华西列夫斯基、马林科夫亲收
在斯大林格勒前线敌人突破防线深入我军后方的情况,同他们去年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战线突破我军防线的情况如出一辙,这使我感到吃惊。应该指出,当时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方面军的参谋长也是扎哈罗夫,叶廖缅科同志的代理人也是鲁赫列。值得深思。要么是叶廖缅科不懂得凡是缺乏战斗经验的师团处于第一线的地方必须建立第二梯队这个道理。要么是那里有坏人向中国人提供了我军防线薄弱地段的准确情报……”
斯大林不便直接怀疑扎哈罗夫和叶廖缅科,然而最高统帅显然对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处长鲁赫列少将产生了怀疑。他不懂得中**队指挥官寻找苏军最薄弱地段并正是在这些地段实施打击这一规律,却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坏人向中国人提供准确情报……”对于特科工作人员来说,收到这样的电报以后就不再需要任何根据了,因为有最高统帅本人的指示。鲁赫列少将立即被捕,不过他的运气还不坏,总算活了下来。
斯大林从未完全放弃残忍的“游戏”。不过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严酷的年代可以为“领袖”的残忍措施辩解。
斯大林象一座阳光照耀下的大理石雕像,阳光照shè的一面被当作了现象的本质。而处在yīn暗的一面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事实上,“向阳的一面”只是一种假象。真正的斯大林。却始终藏在让人民瞻仰的雕像的后面。
斯大林并非“英明的统帅”,并非像成百部巨著、影片、长诗、研究报告、声明向世界宣告的那样。他不是平庸之辈。他是一个拥有实际才能和坚强意志、不乏坏点子、不惜通过血腥试验的代价来掌握战争艺术奥秘的斋型统帅。苏联国家和军队的悲惨处境,完全是那个成为最高统帅的人的失算、自信、缺乏远见、实行血腥恐怖政策的结果。有人认为不详诿过于一个人,要知道当时有党,有党zhōng yāng。有政治局,还有他周围的一班人。不错。是有这些。但是在dú cái统治下,在实行恺撒主义的条件下,所有国家的和社会的机构实际上都失去了自己的作用。dú cái者凭自己的意志决定一切,这一点决不能忽视。真相不可能永远被隐瞒,上百万苏联军民首先是由于军事政治领导人的失误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斯大林从来没有卓越的预测能力。而在智慧的教条主义气质下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斯大林在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大机敏的智慧的情况下,不能依赖职业的军事知识。他不懂军事科学,不懂军事学术理论。他是在以鲜血获取经验、进行多次试验和犯许多错误的过程中来掌握战略学和战役学的各种深奥道理的。他在内战时期作为几条战线的军事委员会委员、zhōng yāng全权代表所取得的经验,对于占据最高统帅职位的人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够的。
斯大林能保持统帅的名声,是靠了总参谋部的集体智慧,靠了一些在战时同他一起工作的具有非凡才能的高级军事将领。其中首先是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斯大林实际上从来没有在部队、司令部、野战指挥所里呆过,对军事体系的作用机制没有真正的了解,常常缺乏对作战时间、对战场的实际空间坐标、对部队的潜力的感xìng认识。所以他的一些指示预先就注定无法执行,或者是没有考虑好就匆忙采取行动。。。)
s

(六百七十二)“飓风”行动开始

而现在,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已经表现了出来。
“朱可夫同志到了,斯大林同志。”波斯克烈贝舍夫进来对他说道。
“请他进来。”斯大林说道。
朱可夫作为苏军总参谋长、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就当时对战争形势的分析向斯大林作了紧急汇报。朱可夫说:“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的中**队,看来最近期间不可能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因为他们损失太大。他们现在缺少大量预备队来补充各集团军和保障zhōng yāng集团军群的左右两翼。”
“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主要战斗可能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某地展开,因为敌南方集团军群装甲坦克部队主力己到达该地区。”
“我军防御最薄弱和最危险的地段是zhōng yāng方面军。掩护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第13和第21集团军人员很少,准备也不足。中**队可能利用这个薄弱点,向扼守斯大林格勒的东南方面军的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
“你的建议是什么?”斯大林不耐烦地问道。
“首先加强zhōng yāng方面军,至少给它增加三个得到炮兵加强的集团军:从西部方向抽调一个集团军,从西南方面军抽调一个集团军,从统帅部预备队抽调一个集团军。委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能干的方面军司令员。具体他说,我建议瓦杜丁将军担任。”
“怎么,你认为可以削弱莫斯科方向吗?”斯大林问。
“不。不是这样。我们认为,这个方向的敌人暂时不会前进,而12至15天以后,我们能从西方抽调至少8个战斗力很强的师。其中包括1个坦克师。这样就不是削弱而是加强莫斯科方向了。”
一阵可怕的沉默。
“你去工作,我们一会儿叫你来。”斯大林说道。
朱可夫收起地图,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办公室。
由于红军在此前的战斗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中**队完成了对苏联的第一次大突击,将近百万红军部队包围歼灭,并夺取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战役结束以后,中**队一路向苏联西部国土推进,兵锋直指莫斯科,在苏联红军的拼死阻击下。中**队终于停下了脚步。
在南方,中**队则在斯大林格勒外围停了下来。
在双方战线稳定下来后,双方都在积极地进行着紧张的备战。
大规模的会战虽然停止了,但零星的战斗却一直持续着。这些战斗给苏联红军造成的伤亡,加起来并不比那些大战役少。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苏联腹地展开了轰炸,成千上万架中国飞机不停的对苏联的城市。工业区和军事基地进行着不知疲倦的攻击,仿佛他们的炸弹永远也用不完。
窗外的防空jǐng报又响了起来,斯大林并没有象他的秘们那样,打算躲进防空洞。而是来到了窗前,向灰暗的天空眺望着。
天空中。成群结队的中国攻击机出现了,他们呼啸着俯冲下来。斯大林看到一连串的火箭从中国飞机的机翼下shè出,地面上立时腾起一道道火光。
苏军的高shè炮开始shè击,但他们的反击在中国人的攻击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力。
苏联战斗机出现了,和敌机在天空中追逐厮杀起来。
战斗空前激烈,斯大林不自觉地数着双方被击落的战机数量起来,并没有担心敌机会突然飞到他面前,一通扫shè,将他打成筛子。
中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对文化古迹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中国飞机的每一次进攻,都会将能看到的军事和工业设施炸得稀烂,但对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古迹都能做到手下留情。这也是为什么克里姆林宫现在还好好的原因——斯大林知道,是中国人没有炸克里姆林宫,而并不是象苏联宣传部门告诉民众的那样,是苏联军民英勇保卫的结果。
斯大林不会想到,就在他观看空战的同时,杨朔铭已经批新途径同意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甚至还非常地急不可待。他命令,“中路必须在八天到十天之内开始行动。……包围他们,击败他们,消灭他们。”
杨朔铭对这次进攻莫斯科抱有很大的期望,为之起名为“飓风”,顾名思义,就是要猛烈袭击苏联人,要在莫斯科前沿歼灭苏联人的最后的作战部队,他要把苏联彻底打垮。
为了使“飓风”计划具有符合计划目的和代号的力量,中**队zhōng yāng集团军群调集了85个师,230万人,127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7460架飞机,24000多门火饱和迫击炮。数量比原定计划多了近二分之一,在中苏战场上的7个坦克集团军中,就有4个投入了进攻莫斯科的战役。同时,还有6个航空大队支援中**队的地面部队。
苏联方面此时只准备了3个方面军:东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莫斯科方面军。这3个方面军总共有105个师,185万人,4990辆坦克,1677架飞机,8600门火炮和迫击炮。
根据中**队的部署,苏军指挥部采取措施,建立了纵深防御。但3个方面军未能及时识破中**队的意图及部队的主攻方向。东方方面军把主力放在沃罗涅rì以东,而中国zhōng yāng集团军群的两支突击部队却放在了苏军的两翼,以便从南、北两边深深地包围和迂回攻击东方方面军主力。
莫斯科方面军的情况也和东方方面军一样。它几乎把所有的预备队都放在了高尔基附近,而中**队却从古比雪夫发动了主攻。
1944年12月12rì后半夜。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