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510部分

高科技军阀-第510部分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个‘疾风’式飞机的双机组分别由佐藤和浅间驾驶。他们冒着敌机的枪弹,斜着从敌机编队上空穿过。他们采用多方向进攻战术,不断从上方、后方以及两侧轮番攻击那些掉队的‘快刀’式飞机。”
“佐藤在进行第二次攻击时,费了好大周折才把一架‘快刀’式飞机击中起火,进入螺旋。与此同时,两架‘疾风’式飞机的左发动机也都冒起了黑烟。佐藤的座舱被打得尽是弹孔,浅间也受了伤。当他们快要着陆的时候,右发动机也失灵了。于是,佐藤只好用机身迫降。我们比他们稍强一点,但飞机也被打得象蜂窝一般。”
“我们航空大队大部分人都参加了这场昼间与‘快刀’式飞机交锋的战斗,人员全部都受了伤。我们一共击落了4架‘快刀’式飞机。第二天当大队再次出战时,却损失了8架飞机。后来听说。凡是参加昼间作战的大队,差不多都遭到了同样的不幸。”
“损失掉的飞机可以补充。但损失掉的人是无法弥补的。但是,在这样的战斗中损失一些优秀飞行员总是难免的。我们的飞行员好象一只猛虎,一旦地面导航军官把他们引向敌轰炸机,当雷达捕捉到目标并判明确系敌机之后,他们就会象饿虎扑食一样猛扑上去。但要想在敌机的猛烈火力面前取胜,只能用几架飞机从正面进行突击是不行的。”
“虽然我们的部队不熟悉这样的战斗,但还是坚持出动。1943年8月7日。小山中佐率领三个四机组对空袭后返航的支那轰炸机进行了截击。第12中队中队长久木这次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战斗。虽说他是个著名的战斗能手,但在武器装备强大的‘快刀’轰炸机面前,他这个能手却不能了。接敌后,战友们就看不到他了。久木和森川都没有回来,也没有人看到他被击落,谁都不知道他们的下落。战斗结束后。我们部队出动了所有飞机到海面上搜索。直到天黑也毫无结果。久木对空战是有绝对把握的,在这几个月里,他接连打掉许多架支那轰炸机,自己却从未受伤。然而,这一次的出击就送了命。在出发前,他刚刚得知由于夜战中击落4架敌机自己被授予勋章的消息。他的死在部队中引起了严重的不安。人们不禁问道,难道部队已经困难到这种地步了吗?就连久木这样的能手也非要参加他所不熟悉的战斗不可吗?”
“日本航空兵各战斗机部队的战斗机奇缺。不论是在西伯利亚、在太平洋、在兰印,还是在日本海沿岸,到处都缺少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土防空排到了优先的地位上来。”
“‘战斗机!战斗机!战斗机!’”这是山本长官在前不久提出的要求,他为必将在日本本土上空发生的空战而担忧。在本年制定的飞机生产计划中,战斗机月产不超过120架。而现在,战线已经扩大到本土,面对支那军飞机的越洋爆击。这么点飞机实在是少得可怜。”
“支那人的轰炸促进日本国内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首相表示首先要使现有产量翻一翻。到今年年末,月产量要达到一千架。到了秋天。战斗机月产量达到了300架,而且生产开始逐日上升。这些新飞机被各条战线一抢而空。眼下这场空战一开始就如火如荼。尽管飞机产量直线上升,但战斗机依然供不应求。”
“在大海的对面,支那空军正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日本本土的防空体系。这次初战只不过是‘快刀’的一次试探性飞行。究竟该如何估价日本的防空力量,他们还没有底。由于在日本上空遭到了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勇猛善战的日本战斗机的截击,他们开始有点谨慎了。”
“支那人计划是首先消灭日本的防空战斗机部队以及生产这些飞机的工厂。因为如果不尽快消灭日本战斗机部队,那么,摧毁日本工业的计划就将难以实现。”
“1943年8月14日,支那内阁会议决定对日本轰炸今后可‘无限制’地进行。这个决定非同小可。我们大家都很担心,一旦去掉‘限制’就再也刹不住车了。因为大家都能够看出来,支那如今将要进行的轰炸与过去的轰炸相比,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就在久木牺牲的当天夜里,支那轰炸机开始轰炸日本城市。午夜刚过几分钟,‘快刀’式轰炸机就飞到了长崎市上空,炸弹命中了市中心的大街,炸死很多平民,其中不少是妇女和儿童。”
“当时的支那空军部副部长肖洋在他发表的题为《轰炸战的辩护》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日本比我们抢先了一步,首先轰炸了我国本土上的目标。这是历史事实……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比较正确,但更为艰难的道路。由于日本空袭了我们城市,从而也就失掉了保证日本城市安全的特权。……如果那时他们的做法温和一些,也许我们不会轰炸东京和工业区。当然也不能说得太绝对了。’”
“我认为他说得很对,日本企图用空袭扭转局势的尝试失败了。尽管轰炸只限于军事和军事工业目标,但由于当时的瞄准具精度很低,况且又是夜间轰炸,所以支那平民也受到了损失。结果导致了日本遭到可怕的报复。”
“战争促进了发明。正当日本在太平洋和东西伯利亚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支那空军却赢得了组建庞大的轰炸机部队的机会。支那的高频工程师们研制成功了一种无线电导航设备,并很快建立起一整套无线电导航网。有了无线电导航网,支那人的夜间战斗机在任何时候都能知道自己和敌人的准确位置。”未完待续

(五百一十七)燃烧的东京

(五百一十七)燃烧的东京
“现在支那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充分准备,可以公开放弃过去的那种克制态度。从他们派来的‘鸿雁’大型轰炸机就能看出来……”
村山的战争记录到此为止,因为他随后在阻击由中国“鸿雁”战略轰炸机组成的“空中舰队”的战斗中阵亡了。
“为什么这几次出动的全部是‘快刀’机群?”
杨朔铭看完了战报,有些不解地问道:“‘快刀’是中型战术轰炸机,应该是不适合执行战略轰炸这样的任务吧?”
“总长说的不错,”空军部副部长肖洋笑着点了点头,“轰炸日本,‘快刀’的航程是够了,但是载弹量不够,执行样的任务,应该是‘鸿雁’这样的重型轰炸机上阵。”
“‘快刀’轰炸机最大的优势是仅仅比战斗机稍差的机动xìng和足够的快速,还有装甲机身的生存xìng,是用来面对高强度防空的突防机型。”杨朔铭说道,“如果一定要‘快刀’出场执行战略轰炸,那目标最好是防空阵地、雷达站、军用机场和高防护军事目标。”
“正是这样,‘快刀’就象是陆军的坦克,用来突破坚固防御,”肖洋说道,“‘鸿雁’就象是跟随作战的步兵,在突破敌方防御后,剩下的事情就jiāo给‘鸿雁’来完成。现在‘快刀’机群的轰炸已经给日本的空防体系造成了很大破坏。接下来就该‘鸿雁’上场了。”
“那我明白了。”杨朔铭满意地点了点头,“‘鸿雁’战略轰炸机只能是在5000米以上执行水平轰炸,‘快刀’是砸开核桃壳的,不过‘快刀’最好还是和陆军配合用来突破严密防御的战线。‘快刀’可以执行俯冲jīng确打击,另外,可以hún搭‘快刀’和‘鸿雁’,‘快刀’打头,‘鸿雁’洗地。”
“看样子我们空军部的事,总长一样能拿起来。”肖洋笑着说道。
“‘鸿雁’机群今天出发是吗?”杨朔铭问道。
“现在应该已经出动了。”肖洋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时钟,说道。
听到肖洋的回答,杨朔铭叹息了一声,肖洋注意到杨朔铭的眼中似乎闪过一丝忧sè,他立刻想到了一件事,不由得咧了咧嘴,现出一丝苦笑。
“雨涵这孩子,也实在是太任xìng了些……”
“她的同学在南洋同日本人作战,有好几个人牺牲了,她一心想着要为他们报仇,所以才进了空军轰炸机队。”杨朔铭苦笑着摇了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是我们这些老的能管得了的了。”
“他们是民主宪政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嘛。”肖洋说道,“我们家那位,也是和雨涵差不多的xìng子,这不,也跑到西伯利亚前线去了。”
听了肖洋的话,杨朔铭一时间默然无语。
“我们现在只能多想办法,使这场战争早些结束,让他们这些小的少一些牺牲。”肖洋说道,“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也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杨朔铭听了肖洋的话,眼中不自觉的浮现出了成千上万架轰炸机的身影,还有熊熊燃烧的城市。
“雨涵!看到了吗?我们现在在东京上空了。”
在“蓝宝石”号重型轰炸机的机舱里,领航员张颖看了看坐标显示仪,对轰炸手杨雨涵说道。
“看到了。”杨雨涵望着窗外夜sè下朦胧的城市,点了点头。
在对日本实施数次以“快刀”轰炸机为主角的“千机大轰炸”之后,新组建的“鸿雁”重型轰炸机组成的战略轰炸机队承担起了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的任务。战略轰炸机队正式组建后,由中国空军司令部直接指挥,同时也接受最高统帅部的指挥。战略轰炸机队司令部设在北京,战略轰炸机队主要装备最新型的g6“鸿雁”式重型轰炸机,它是目前世界上xìng能最好的轰炸机。速度每小时617公里,升限12000米,作战半径超过3000公里,最大载弹量达10吨。机上还装有最新式的“北斗”型雷达、“星卒”导航坐标仪和活动炮塔,此外机上的密封座舱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日本首都的战略轰炸的第一枪首先由第1战略轰炸机部队打响。8月12日,中国第1战略轰炸机部队的“鸿雁”重型轰炸机开始进驻朝鲜半岛。经过一段时间对日本沿海岛屿的训练xìng轰炸,中国空军开始准备打出一记重拳,给日本狠命一击。
8月24日,272架“鸿雁”轰炸机从朝鲜半岛腾空而起,直飞东京。隆隆的马达声震撼着天空,这是自开战以来中国空军对东京的第一攻。朝野上下对这次轰炸充满了信心——这可不是当年让日本人打过来那会儿了!“鸿雁”轰炸机编队的第一个目标是东京附近的中岛工厂,它是日本最大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
由于东京上空却浓云密布。这给打算进行昼间jīng确轰炸的“鸿雁”轰炸机编队带来不少困难。带队长机指挥员只好临时改变作战计划:装有轰炸雷达的82架“鸿雁”轰炸机对原定目标进行轰炸,其余190架“鸿雁”轰炸机对东京城市工业区进行目视面积轰炸。
就在中国轰炸机飞临日本本土的同时,100多架日本战斗机迅速升空向中国轰炸机群飞来。双方刚一接近,“鸿雁”轰炸机上强劲的防御炮火就响成了一片,打得日本战斗机难以近身。“鸿雁”轰炸机上共有5个自动炮塔,其中4个装有双管米机枪,前上部装有2mén20毫米机关炮。飞机上的火力控制装置可以轻而易举地cào纵这些炮塔自动地向来袭敌机shè击。整个轰炸过程中,“鸿雁”轰炸机仅被击落2架、击伤11架。即使这样,轰炸效果仍然不理想——只有不到30架飞机找到了预定目标,并且对目标的轰炸远未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9月2日,124架“鸿雁”再次出击日本。虽然在整个9月份,参与轰炸突击的轰炸机数量不断增加,轰炸的城市也扩大到名古屋、神户、大阪、横滨等地,但美国情报分析人员从拍回的航空侦察照片判断,主要突击目标中的大多数均未被摧毁!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刚刚从轰炸机部队司令位置上调来担任战略轰炸机部队司令、原西伯利亚军区第6航空队第2轰炸机师长罗亚森中将暗暗下了决心。虽然这一时期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如重型轰炸机数量较少,战略轰炸机部队平均只有425架“鸿雁”可用,加上从朝鲜半岛到日本的航线上气象条件很差,时常出现飓风,严重影响了对轰炸进入点的接近和对目标的选择。但这决不是主要原因,罗亚森经过仔细分析,认识到中国空军在东西伯利亚战场上惯用的昼间高空jīng确轰炸,在用于对日战略轰炸是根本不合适的。由于日本的重要军事工业目标多集中在城市附近,而日本城市木结构建筑物多、极易燃烧,所以改用燃烧弹效果将好于高爆炸弹。同时如采用夜间面积轰炸,既可将载弹量从3吨提高到6至8吨,而且可以减少日本战斗机对中国轰炸机的攻击。
罗亚森将军胆大心细、才智过人。正是靠这一点,这个长chūn市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通过不断奋斗,从一名轰炸机的飞行员,一步步晋升为中将,年仅36岁便升任战略轰炸机部队司令,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罗亚森先命令机械师将飞机上所有的机关炮都拆下来,以减轻飞机重量,来加载更多的燃烧弹。当飞行员们听到这一消息,都无比震惊,以为他们的司令真是发疯了。可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