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322部分

高科技军阀-第322部分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国为其他国家建造、或已建成但未jā接的军舰不得被征用为己方的作战舰船使用(第17条)。
二、其他作战舰船方面,华盛顿条约草案中提出的轻型舰船总吨位为美国90,000吨,英国90,000吨,中国63,000吨,日本63,000吨,法国和意大利各41,000吨。这一条草案在法国政fǔ的坚决反对下遭到失败,因为法国海军需要大量的轻型舰艇来维护其海外殖民地利益。后条约正文里对各国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的总吨位没有作出限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到华盛顿会议时为止,主要海军国家的主力舰包括无畏舰、战列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这些军舰由于其吨位和主炮的规格过大,都在主力舰的限制范围里,而装甲巡洋舰以下的轻型舰船吨位从来没有超过五、六千的水平。华盛顿会议以后,各国海军建造吨位达1万吨的轻巡洋舰就成为惯例了;驱逐舰、鱼雷艇也出现大型化的趋势,驱逐舰的单艘吨位从1200吨上升到2500吨,鱼雷艇的单艘吨位从800吨上升到1500吨。因此,如果说华盛顿条约停止了主力舰大型化的趋势、终止了大型主力舰的建造的话,那么它在建造轻型舰艇方面却引起了一场真正的军备竞赛,这也是1927年召开的失败的日内瓦裁军会议的主要议程。
三、关于潜艇,华盛顿条约没有做出任何规定。一战中饱受德国潜艇之苦的英国徒劳地要求取消潜艇这种武器,但是法国的反对却阻止了在这方面做出任何决定,法国要求至少有50艘潜艇以保证其海上安全。
华盛顿条约对潜艇的总吨位或单位吨位也未做出任何限制,条约在这方面的唯一规定是,在美国前国务卿鲁特的要求下,缔结了一个关于战时潜艇攻击商船规则的路特决议。根据这个决议,潜艇应遵守国际法保护中立国国民和非战斗员生命的规则,在攻击前履行船舶临检的义务,除非商船加以抵抗,否则不得加以攻击。即使抗拒临检,在攻击前也要先将商船船员和旅客安置于安全的地方。任何国家的任何潜艇如果违反上述规则,则其全体艇员将按从事海盗行为受到审判和惩罚。
路特决议还提出各国禁止使用窒息xìn毒气、液体和其他物质从事战争行为。该决议由美、英、中、日、法、意五国代表共同签署,但后只有美国和日本国会批准,其他三国均未批准,也未jā存批准书,因此未能生效。有关潜艇战规则的条文后来成为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内容之一。
四、美国、英国和日本同意冻结其太平洋领地上的海军基地、岸防要塞和军事设施建设(第19条)。
五、有关主力舰解体、替换的细则和进度表,以及相关的技术解释。规定条约有效期为10年,到1938年12月31日为止。除非在条约有效期满前两年之内没有任何一个签约国通知其他各方、要求终终止该条约,否则华盛顿条约在有效期满之后仍然有效,直到任何一签约国提出声明废止该条约的意愿满两年为止。
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后,日本国内的政治家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他们不约而同的为《华盛顿条约》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欢欣鼓舞,
首先,日本已经无法维持占国家预算总额40以上的巨额军费,特别是日本遭受明治时代以来惨重的经济危机和关东大地震后,已经难以承担巨额的军费开支了。而美国在其日本海军的巨大舰队建设成型之前就提出以现存的海军力量来确定限制比例,这对军费开支空前膨胀而又极需要收缩的日本是很有利的。日本首相山本权兵卫就认为“日本得到70的比例已经是很便宜的了”,大阪《每日闻》也发表文章称“如果美国之三年海军计划于1942年完成,时日美海军将成46:100之比……美国如无此次之建议,日本海军绝难获得70之比率……”其次,华盛顿条约还迫使美国终止了在关岛、菲律宾、阿留申等接近日本的前沿哨位的基地建设,日本本土及周边水域的安全得到了高度保证。虽然日本也有自己的烦恼:在海军的强硬派人士看来,对英美10:7的主力舰比例仍然不足以满足国防需要,而且有暗示日本是二等国家的味道在里头。而中国海军获得了和日本海军一样的比例,中国海军在未来仍然是日本的严重威胁,而且以中美日益紧密的关系看,将来一旦发生战争,日本很可能会受到中美两国的夹击,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
而对美英法等西方列强来说,就象非海军人士因为“华盛顿条约”使减税成为可能而对其欢呼雀跃一样,许多专业的海军人士对条约的结果则表示懊恼与愤慨。美国海军认为他们被英国人骗了,因为美国需要放弃多已建成或待建的主力舰,同时条约未对巡洋舰作出限制;英国人认为他们被美国人骗了,因为条约需要安排废弃多的现役战舰,来换取美国人废弃还没开工的军舰;美英海军人士都认为日本是大的赢家,因为它在西太平洋防务的问题上获胜了。而唯一对《华盛顿条约》感到满意的,只有真心想要缩减海军发展经济的中国了。中国获得了和日本一样的对英美“七成”海军比例,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海军、政fǔ和民众是一个超出预期的jā待。
华盛顿会议在美日jī烈竞争的背景下召开,又在双方的相互妥协中结束,太平洋上空密布的战争yīn云得以暂时消散。作为20年以来美日尖锐对抗的顶峰和摊牌,华盛顿会议却出现了一个奇异的外jā结果:目标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美日两国都实现了它们各自的会前对策。
从美国方面看,美国提出的对日10:7的海军优势、英日同盟的废除等等“每一个重大目标都达到了”。日本被迫在《华盛顿条约》上签字,美国似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从日本的角度看,日本也实现了会前的对策。虽然日本被迫接受了对美“七成”的海军限制,但这个比例是与当时日本的国力相称的。废弃英日同盟虽然为日本所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而且该同盟是以《五强条约》这种“体面”的方式宣告终结的,用日本政治家的话说,“英日同盟得到了一个体面的葬礼”。此外,《五强条约》是一个“冻结”太平洋现状的互不侵犯的同盟条约,对日本是有利的。在西伯利亚问题上,日本的“特殊权益”并没有受到撼动,日后终于成为威胁远东和平的一个重大隐患。
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国际安全体系是极为脆弱的,既没有保证中国的安全,也没有有效地遏制日本,就连日美对抗也没有真正缓解。实际上《华盛顿条约》没有规定任何手段对违反该条约的行为进行制裁或惩罚,而只是代之以软绵绵的“道义”和“道德”约束,而从历史经验中可以看出,“道德”这种东西对日本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而华盛顿会议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促成了日本走向法西斯的道路。
从会议的结果看,华盛顿会议实际上对日美双方都是后患无穷的。在会议的两国主要议题,既限制海军军备和遏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中,本来后者为因、前者为果,但受战后孤立主义、和平主义思á影响的美国显然倒置了这两者的因果关系,把限制军备、弭兵消战放在了首位,为达到这一目的不惜任何代价,实际上等于从一开始就放弃了限制日本在远东继续扩张的有效手段,即实际制裁和武力威慑。造成这种结果的深刻原因是,美国在中国坚持的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商业的、和平的经济竞争和市场竞争,美国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为了保卫中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而与日本开战。而美国帮助中国取得了和日本一样的海军比例,实际上是寄希望于中国海军对日本海军的威慑和牵制,美国人当然知道中国当前的工业力量不足以建造和日本相匹敌的大舰队,实际上帮助中国取得多的主力舰吨位份额并无助于这种情况的改善。因为中国要实现完全的工业化,还需要多的时间。
从根本上讲,美国希望依靠自己的经济力量,通过和平竞争占领远东市场,而日本独霸东亚的既定国策也不会变,在无力同美国进行经济竞争的情况下,必然采取“断然措施”。因此美日矛盾终归不可调和,这也决定了“华盛顿体系”终破产的命运。
“华盛顿体系”与日本独霸亚洲的野心是水火不相容的。其实早在巴黎和会召开之时,就有日本人近卫文磨以《排除以英美为中心的和平》为题,这样写道:“……对于垄断了巨大的资本和丰富天然资源的、兵不血刃地压抑了它国人民、使之不能自由发展而得以自利的经济帝国主义,要按同样的使用武力的帝国主义jīn神予以当然的否定……作为领土狭小、缺乏原料、人口不多、工业品市场贫弱的日本,在英国关闭殖民地之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维护日本生存安全的。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为了自己生存上的需要,也不得不象战前的德国那样,采取打破现状的举动。”
而另一位日本国家主义者德富苏峰也提出了“亚细亚én罗主义”的口号,称“亚细亚的事情,由亚细亚来处理之。所谓亚细亚人,在日本国民之外,是不能担负此项任务的。亚细亚én罗主义,即由日本人处理亚细亚的主义。”。

(三百四十六)醒脑之剂

(三百四十六)醒脑之剂
与近卫文磨和德富苏峰二人思想体系一致的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领袖北一辉在1923年出版了系统阐述其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国家改造法案大纲》,是对涌动在日本政治主流之下的这股暗á做了为lù骨的描述:“大日本帝国正面临内忧外患同时袭来的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国难”,要摆脱这场“国难”,就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支那、印度七亿同胞,在我x本扶导维持之外,实无其他自立之途。我x本在50年内将有两倍的人口增长,不能不寻求百年后可养二亿四五千万人口的广大领土。”日本为了“保护别的国家和民族”,“有主动开战的权利,又对别的非法独占广大领土、无视人类共存之无道者开战的权利……日本积极向外发展的战争,并非只是为了日本的sī利,而是一种正义行动,是为了促使别的民族积极地觉醒起来……英国是横跨全世界的大富豪,俄国是地球北半部的大地主……在国际间处于无产者地位的日本,难道不能有在正义的名义下开战的权利吗?……在国内可以允许无产阶级的斗争,却把国际xìn的无产者的斗争看作是侵略主义、军国主义,这是欧美社惠主义在根本思想上的自相矛盾”
北一辉的这些疯狂思想后来成为日本军部法西斯主义者的政治思想纲领,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化、它的执掌政权、以及它所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无一不是实践了北一辉的这一流氓无产者理论。当然,在元老一息尚存、重臣把持大权、政党和国会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20年代,日本的为政者尚可约束北一辉之流的这些疯狂要求,采取与英美协调的“协调主义”路线,但华盛顿会议对日本的抑制使得日本军方和扩张主义者清醒地看到,在向亚洲大陆扩张的道路上,不排除美国这个障碍是不可能的。
华盛顿会议刚刚结束还不到1个月,日本军部就修改了《帝国国防方针》,正式把美国列为第一假想敌,同时规定陆军维持40个师,海军放弃追求多年的“八八舰队”,退而建设“六四舰队”,通过增强辅助舰艇来充实海军实力。日本军部在其战争计划中提出了分别与美、中、苏三国开战的设想。日本陆军大臣宇垣一成在币原喜重郎就任外相仅仅10天后就在日记中写道“把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让步让步再让步的屈辱外jā说成是成功或适当,用这种自吹自擂的宣传来掩盖国民的耳目、自欺欺人的外jā,其恶果马上就将在支那暴lù出来。清算失败外jā的时机即将到来。”
在的战争计划中,日本军部又开始拟定全盘吞并中国的战略计划,后来出任首相的田中义一是在其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中写道“益以华盛顿会议成立之多国条约,我之大陆特权及利益概被限制,不能自由行动;我国之存立,随亦感受动摇。此种种难关如不极力打开,则我国之存立即不能坚固,国力自无由发展矣……将来yù制支那,必以打倒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与日lù战争之义大同小异。”
与此对应的是,美**方也感受到了日本在亚洲咄咄bī人的威胁,他们很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远东政策正在妨碍、损害日本的利益,因此一旦“我们的政策力量所设置的障碍不能阻止它时,战争就肯定要到来了”。美**方也开始研究在西太平洋确立海军优势和对日作战成功的“联合陆海军基本战争计划”,即版本的“橙sè计划”。随后美国海军部和陆军部先后批准了这一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