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102部分

高科技军阀-第102部分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苦味酸装药的英国炮弹低劣的穿甲性能,在这场近距离肉搏战中,英国炮手们打得也相当出色,多次准确的击中了德舰,但由于英国炮弹碰上装甲就炸,想要真正撕开德舰坚厚的装甲需要耗费大量的弹药和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防护性能较差的英国战列舰面对德国人可怕的重型穿甲炮弹,无疑是极度危险的,但大英帝国海军的百年军威和荣誉不容许英***舰在这样旗鼓相当的战斗中有丝毫的退缩,悲剧则由此产生。
在再次给予了英国战列舰队以沉重打击之后,德国战列舰的情况也变得不妙起来,大部分的主炮都毁不堪用,每一艘军舰上都只有一到两门主炮还能维持射击,贝恩克少将意识到了危险(德国人的谨慎和英国人的鲁莽在这一时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果断地率领德国舰队开始了突围行动。看到德国战列舰要逃跑,英国舰队在西塞尔。伯尔尼中将的率领下紧紧追赶,但此时英舰仅剩八艘,而且全都受了重伤,尤其是埃文托马斯少将率领的4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因为战斗多时,动力系统受到了损伤,航速大减,“圣文森特”号、“马尔博罗”号、“复仇”号和“大力神”号也受创甚巨,无法保持原来的火力和航速,但英国人仍然不肯放弃。由于海面上已经完全被浓密的烟雾所笼罩,德舰的身影很快变得朦胧起来,英舰很快便失去了目标。
伯尔尼仍然试图挽回败局,他知道如果让这八艘德国主力舰平安的回到德国后对英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打算率领英国舰队在德舰前往基尔港的归路上进行截击。英国水手们抓紧时间修理舰体和受损的火炮,准备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舍尔在登上一艘驱逐舰后来到了“国王”号战列舰上,从贝恩克少将手中重新接过了指挥权,在海上漂荡了许久的舍尔和贝恩克少将看法一致,认为现在撤出战斗才是明智之举,为了能够平安返航,舍尔命令发电报要海军部设法核实合恩礁水道有无敌舰出没。德国人的无线电报被英国情报部门截获,并及时通知到了英国舰队。伯尔尼由此推断出了德国舰队的撤退路线,得以抄近路追上了德国舰队。
率先追上德国舰队的是埃文托马斯的快速战列舰分队,看到英国舰队突然出现,舍尔着实吃惊不小,由于四艘“国王”级战列舰受伤过重,已经无力再战,舍尔率领这四艘战列舰脱离战列,夺路而逃,四艘最强悍的“拜恩”级战列舰则担任掩护,再次同英国舰队展开了激烈的炮战,亡命的德国舰队爆发出了最强的战力,英国舰队也使出了全力,并出动轻型舰艇攻击德舰,这一时刻的战斗德舰的火力占了上风,很快,“巴勒姆”号被“拜恩”号击中,起火爆炸,“马来亚”号在“巴登”号的齐射中倾覆,“勇敢”号被“萨克森”号打掉了最后一座能用的炮塔,动力系统受损,被迫退出了战斗,“厌战”号被“符腾堡”号重创,在烈火和浓烟中狼狈逃走(这两艘战列舰随后完全丧失了动力,在被巡洋舰拖回斯卡帕湾的途中遭到德国潜艇的伏击沉没)。
当伯尔尼发现快速战列舰分队遭到重创之后,他意识到这场战役的失败已经成了定局,他手中硕果仅存的四艘战列舰很难对付四艘“拜恩”级战列舰,再打下去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而无奈地带着剩余的英***舰退出了战斗。德国公海舰队剩下的8艘战列舰和2艘战列巡洋舰终于平安的回到了基尔港。
日德兰海战结束了,在这场空前绝后震惊世界的大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总计损失了23艘战列舰和6艘战列巡洋舰,12艘巡洋舰以及大量的辅助舰艇,官兵伤亡近4万人,可以说主力尽失,盛极一时的“大舰队”就此灰飞烟灭。德国公海舰队则损失了18艘战列舰和3艘战列巡洋舰,9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15艘鱼雷艇,13艘其它舰艇遭受重创,官兵伤亡近3万人,损失也是极为惊人的。
日德兰海战彻底改变了英德两国海军力量对比,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战役。在日德兰战役结束后,英国的海上优势不复存在,因此曾经也是海军出身的中华帝国武义亲王黎元洪才会说日德兰战役英国失败了,如果从损失上讲,的确德国人是胜利者。
但杨朔铭知道,现在德国海军虽然拉平了和英国海军之间的差距,但并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而且因为英国海军的巨大损失所出现的力量真空可以由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来填补,而德国则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德国的盟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都是拉不上台面的小伙伴,不拖后腿就不错了)。因此德国海军虽然凭借日德兰一役获得了暂时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注定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因此蔡锷才会说德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德国海军此前虽扫荡英国海岸,毁其船厂多处,但并没有摧毁英国造船工业的根基。”蔡锷说道,“美国海军已经进驻英伦本土,听说日本海军也准备派大舰远赴英国,这样一来,德国仍然无法打破海上***。
杨朔铭看了看袁世凯,此时的袁世凯脸上阴晴不定,显然是对自己有可能站错了队而担忧不已。
“英国海军虽有美日助阵,但损失过巨,一时难以恢复,如今法国国都已失,俄国连战连败,国内***四起,协约国想要打败德国,已经不可能了。”黎元洪接着说道,“我国不应继续参战,陷入过深,否则协约国战败,我国亦不免大受其累。”
听了黎元洪的话,袁世凯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他的目光来回扫视着群臣,似乎是有些不太甘心。
“现在我国绝不可中途退出。”海军大臣刘冠雄说道,“我国如现在退出协约国,一则失信于友邦,为全球所不齿,二则会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战后如日本再犯我国,当无一国肯出手相助了。”
“刘总长所言极是。”首相杨度说道,“合六大国之力,战不下德国,绝无可能。”
“兵法云:‘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我军如今在欧陆作战之兵已不下二十万人,饷械补给虽有英法美等国接济,但耗费仍不可胜数,若战事旷日持久,我国经济必将难以负担!”黎元洪的声音变得高昂起来,“哪怕最后能够得胜,但打得民穷财尽,对我国又有何益?”
“无论如何,咱们现在也得咬牙坚持,把这一仗打完!”袁世凯有些恼火地说道,“只要把这最艰难的时候熬过去,以后便是我华夏腾飞之时!”
看到袁世凯动了真怒,黎元洪的脸上憋得通红,他强忍住了怒气,没有再说什么。
御前会议就在这样压抑的气氛中结束了,当杨朔铭起身准备和众人一道离开时,一位内宫女官叫住了他。
“杨督办请留步,皇上召见。”
杨朔铭点了点头,又坐了下来,等到众臣依次退出,女官带着他来到了后宫的袁世凯书房中。
脱去了大元帅军装的袁世凯换上了一身团龙纹的金色汉服,显得很是朴素,看到杨朔铭进来,他笑呵呵的打着扫呼,而在袁世凯身边侍立着的一名戴眼镜的瘦高个年轻人,则取过了一张紫檀木椅子,请杨朔铭坐了下来。
杨朔铭立刻便认了出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便是袁世凯的第五个儿子袁克权。
袁克权和袁克定袁克文兄弟一样,都是袁世凯很器重的儿子,在袁世凯举行皇帝登基典礼时,曾经让他们兄弟三个同穿一样的太子礼服,用意是什么再明白不过了。
杨朔铭和袁世凯父子见礼之后便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和中国历朝历代臣子见了皇帝都要跪下磕头的礼节不同,袁世凯的弘宪王朝则完全废除了这些旧礼,袁世凯在主持祭孔大典时也不行跪拜礼,使君臣之间更显平等与亲近,这对实行了几千年封建旧礼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曾经是“戊戌变法”的先锋的康有为则对此极为不满,公然叫喊“万国礼教主无不跪,中国民不拜天,不奉耶稣,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和以前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不同,登基之后的袁世凯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穿着龙袍(袁世凯的龙袍倒是有两套,是由淘洙设计的汉代龙袍,龙冠也是平顶十二旒的汉冠,但他平时并不穿,只在主持传统的大典时才穿),显得高高在上令人不敢仰视。在接见臣子的时候,他也是象普通人一样的大伙儿一起面对面坐在桌子旁交谈。
“我自从听了瀚之的话,不再把鹿茸灵芝什么的当饭吃,身子确比以前强了不少。”袁世凯笑着亲自端过一杯茶放到杨朔铭的面前,“凡事过犹不及,古人的话说的还是有道理啊!”
“陛下所言极是。”杨朔铭笑了笑,点了点头。
“自你杨瀚之主持全国实业以来,成效显著,远的不说,单是这‘人和医院’,就比以前的太医院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袁世凯说道,“我听说蔡松坡一直在那里疗养,前一阵子也去做了一次全面检查,用了一些西医的药,好多痼疾都去掉了。宫里面现在已经只知‘人和医院’而不知太医院了。”
“太医院的方子其实也是很珍贵的,只是用药杂质太多,现在也已经和‘人和’合作,采用西法提纯,称为‘中华汉药’,有些补益的方子,陛下感兴趣的话,不如试试。”杨朔铭笑着说道。
“好,等我去看看。”袁世凯说着,话锋突然一转,问道,“川路公司贪污民间集资案,你那里查得怎么样了?”
听了袁世凯的问话,杨朔铭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恨之色,点了点头。
“实情已经基本查清,那些贪墨之徒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那么说,川路公司挪用民众集资转入股市弁利,并非为了壮实修路资本,而是为了中饱私囊?”袁世凯听到杨朔铭的回答,目光变得专注起来。
“是。川路公司在上海股市中,共计投入了500万元,这是当时川路公司仅余的可动用资金的一半,您要知道,当时沪市的总资金也不过几千万元之数,其陆续挪入沪市的资金,相当于沪市总资金的十分之一,他们是沪市相当有分量的大户的事实,在沪市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想到自己的老丈人黄侍尧为了查出事实真相险些丢了性命,杨朔铭的拳头不由得捏紧。
“如此胆大妄为,真是岂有此理!”袁世凯不由得勃然大怒。
“而且川路公司用这笔钱炒股,绝非公司的公开决策,而是其高管中的少部分人的秘密操盘。公司层面上的公开决策,是授权高管们将这笔款项存款生息,因此规定了在每家银行存款不得超过20万元的上限,目的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但这笔钱却被全部用于炒股。”杨朔铭说道,“事情败露后,其主事者还多方狡辩,说要盘活资金,以钱生钱,但实际上,从负责具体操盘的川路公司总收支人的行为看,可以说是真正的‘老鼠仓’,而且其中还存有严重的贪污行为。在清理清查时,还发现了账目上的很多问题。”
“他们想要让政府以‘铁路国有’的名义接手,目的就是想要政府来当这个冤大头。”袁克权在一旁突然说道,“前清时他们就是这么干的,现在又把老把戏拿出来了。”
“我他娘的才不给他们填这个屎坑呢!”袁世凯怒道,“他们简直是抢劫!是强盗!”
“以政府的名义收取租税无数,时至今日,却一寸铁路未修,而且还想要政府替他们还债,事情被揭露又不惜买凶杀人灭口,可谓歹毒之至。”杨朔铭沉声说道,“我一直认为,贪污犯和那些流氓爱国者,才是真正的***贼。”
袁世凯父子可能是第一次听到“流氓爱国者”这个词,不由得全都一愣,然而他们马上便明白了杨朔铭话里的意思。
“贪污犯即***贼,瀚之说得好啊!”袁世凯叹息道,“可惜现在,并没有几个人能认识到这一点。”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动力!)

(一百四十)海外幽灵

(一百四十)海外幽灵
“记得甲午时,日谍宗方小太郎曾给日本天皇的报告中称我国的问题并非只是官场**,而是全民**。今日川路公司所为,可为佐证。”袁克权说道。
此时的杨朔铭,想到了自己在原来时空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嘴里不由得阵阵发苦。
在那个时代,全民**生动地体现在各种体制的企业之中。在政治**、全民寻租的条件下,中国的法制逐渐沦为权力的遮羞布,各种公司企业都成为厚黑大行其道的娱乐场。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是监管有多糟糕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监管、也无法监管。
历史在这里,奇迹般地出现了轮回。
“瀚之打算如何处理此事?”袁世凯问道。
“揪出这些蛀虫,依法严惩,并向全国公示其犯罪经过始末,以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