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职场"金庸" >

第3部分

职场"金庸"-第3部分

小说: 职场"金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非要把位置传给他呢?只有一个原因,鲁有脚忠心,他听黄蓉的话。    
    到了这个时候,丐帮除了黄蓉这个帮主,就是鲁有脚这个长老。不要说长老对帮主有约束能力,简长老死了,梁长老一直生病,彭长老逃走了,连四大长老这个组织制度,到黄蓉手里都废了,几十年的时间,硬是抗着不提拔新的长老上来。如今黄蓉说要让鲁有脚作帮主,还能有人有资格提出一点异议吗?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年轻者传位给年老者的独特现象。    
    鲁有脚在丐帮苦干了一辈子,临了终于作了一次帮主,不过他这个帮主似乎没有一点主见,从书上看来,还是黄蓉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虽然他和郭襄之间的情意让人颇为感动,但是说句冒昧的话,怎么感觉鲁有脚跟黄蓉家的家臣似的,而并非和黄蓉平起平坐的前后两代帮主啊。    
    鲁老帮主功夫不济,被霍都害死了。黄蓉终于想起了丐帮的传统,召集丐帮弟子公开比武,竞选帮主之位。她自己也推出了一个候选人,就是她的女婿耶律齐,一个本无任何资格参选的人。耶律齐只是丐帮前帮主的女婿,并非丐帮中人,黄蓉对这个问题已经预先想到了,所以她提出这次选举,是以武取胜,只看武功高低,不看门派出身,轻轻地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她的好女婿是蒙古人。想当初萧峰就因为契丹人的血统问题,被丐帮无情逐出,被整个中原武林唾弃的旧事仍然历历在目。不过耶律齐因为娶了黄蓉的女儿,这个问题,丐帮的弟兄们就心照不宣地回避了。甚至在霍都当场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耶律齐说,他已经是一个和蒙古有仇的人啦,这个问题就这样避重就轻地回答了。看来裙带关系在关键时刻还是一条铁的关系。    
    


第二部分:继承人的继承人问题女权力爱好者的通病(2)

    书中虽然一再强调耶律齐是一代青年才俊,但是很明显武功也稀松平常的紧,他穿了软猬甲上台比武,本来就是作弊了,还是打不过霍都,如果不是杨过出场,这场比武竞选,都不知道如何收场。当时在场的人都想,要杨过当了这个丐帮的帮主。本来杨过和洪七公,黄蓉都颇有渊源,还会打狗棒法,武功之高就不用说了,更兼聪明绝顶,这次又是他夺回打狗棒,击毙霍都,给老帮主报仇,如果有他来作丐帮的帮主,对丐帮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杨过抢先说,“耶律大爷文武双全,英明仁义,是我昔年的知交好友,由他出任贵帮帮主,定能继承洪、黄、鲁三位帮主的大业。”    
    黄蓉在一旁听着,什么话也没说,也许她听了杨过的话,心中也是窃喜吧。杨过此时对郭靖夫妇已经前嫌尽弃,而且他对郭靖义守襄阳的大义心中也很佩服,如果此时黄蓉郭靖以丐帮帮助朝廷抗击蒙古的大事需要他这样一个英明神武的人来领导啦,杨过未必就那么难说话,掉头就走吧。可是黄蓉不开口,郭靖也不开口,就这样把丐帮交给了一个连降龙十八掌都学不全的所谓青年才俊。这件事情,大违我们经常说的“作人嫡系没便宜”的职场晋升原则,原因就在于这个女老板黄蓉存了私心,什么避嫌不避嫌的,事到临头,也顾不得许多了吧。    
    黄蓉在接班人问题上的一系列作为,反映了最典型的女人在用人和权力交接问题上的通病。黄蓉再聪明再能干,她也脱不去女人的小心眼和管理上的局限,比如如何控制已经掌握在手中的权力?黄蓉和很多女主一样,她对自己的能力其实没有足够的自信,所以她们按照一个自己以为安全的标准来挑选人才,就是忠心。鲁有脚的忠心,黄蓉能看在眼里,所以她很放心地演了一场假让位的把戏。鲁有脚一死,其他外人黄蓉信不过,所以又演了一场假竞选的把戏,实质还是任人唯亲,杨过技惊四座又怎样?在这场比武之前说的武功最高者作帮主的标准,或者夺回打狗棒,替老帮主报仇的标准,杨过全部符合又怎样?他不是黄蓉的亲信,他绝不会对黄蓉忠心,这样的人,就不能用。    
    其实,执笔到此,每每深感,权顷武林的黄蓉,特别象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真实女CEO孝钦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    
    慈禧掌握朝政四十年,她的任期内也算的上名臣倍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和荣禄,这些人,虽然历史上评价功过不一,但无可否认他们统统是具有良好行政和运营能力的干员。能把这些厉害人物团结在自己周围并各有各的有发挥,慈禧肯定不是以前电影里渲染的那个只懂骄奢的老妖妇。不过,在已经开始国际化的年代里,慈禧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她的外交办得不高明,喊打喊杀之后就认输服软,明显没有外交头脑。此外,慈禧的最大失误,恐怕和黄蓉一样,在于继承人问题上栽了好大的跟斗。    
    慈禧个人的命运左右着晚清王朝的盛衰。在人治的帝王统治时代里,政治对统治者个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有意也好,被命运的轮子推上刀口浪尖也罢,慈禧踏上了政治的道路,就不得不一辈子在追求权力、维持权力和扩展权力中挣扎。这一点上倒是和黄蓉有着共同的命运阴影。    
    清朝的皇太后,有一个重要功能是为皇家培养接班人,慈禧做的很多事情,是好是坏,历史学家似乎都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慈禧一败涂地。相反,同样是一度对朝政有巨大影响力的孝庄皇太后,就做得远比慈禧做得出色。不用历史学家提醒,铺天盖地的小说影视作品都在重复着同样一个真理,作为一个统治者,顺治和康熙比光绪和宣统更有作为。慈禧恋栈权位之外,更不识教养,对培养下一代的工作始终私心太重,只关心家天下。她选择皇家接班人的标准,只是考虑人选是否能够利于自己继续掌握大权,接班人只要听话就行,水平高低全不在意。孝庄对顺治的教育谈不上太成功,不过也算不失,对康熙的教育就实在让人感佩,并且她在身为太皇太后对政局作出的一切干预,目的只是在于巩固孙子的统治地位,而非让自己手抓大权。相比之下,聪明一时的黄蓉和政治手段老辣的慈禧在这一点上,就要甘拜下风了。    
    继承人的问题,江湖帮派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要面对,现代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千百年基业,同样逃不过这个门槛。一间在上海成长很快,规模百亿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的创办人郭广昌总结在用人方面的最大的体会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你的老师——每个比我强的人都是老师;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往往就是专家。”他还特别老实地承认,“企业家经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找老师的过程;复星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师找得多、找得准。”    
    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最大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第二部分:继承人的继承人问题女权力爱好者的通病(3)

    美国《总经理》(Chief Executives)杂志曾经推出了“全美领导人培养最佳公司20强”(Top 20 Companies for Leaders),IBM和强生公司并列第一名。该刊指出,不管公司的战略如何,首席执行官们都认识到,培养高层领导人对公司的竞争能力而言至关重要。    
    虽然黄蓉和慈禧都看不到这本杂志,但是我们不妨来认真琢磨一下其中的道理。    
    和德国国家足球队教练换得特别少类似,强生公司的一大特点是铁打的高层。这家拥有363亿美元销售收入和108300个员工的公司发展到今天,竟然只换过6个董事长,而且他们全部都是从公司内部提拔起来的。54岁的韦尔登在2002年4月被任命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身为男性董事长,他就不象黄蓉慈禧那样,在接班人问题上纠缠不清,不到万不得已不正视,正视之下也选择性地窄视,考虑自身利益多过考虑集团利益。    
    韦尔登就不同了,他甚至非常享受这种遴选接班人的感觉,还时时把挑选接班人视为他对公司最主要的贡献。所以他这个皇太后,就是孝庄型而非慈禧型的了。他回忆说,“我儿子曾经问我,哪一个问题是让我最为头疼以至于夜里无法入睡?我的回答是,那就是公司未来的领导人问题。在我离开之后,谁将接替我的位置?在你坐上CEO位置的第一天,你就应该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    
    现任IBM的CEO萨缪尔·帕米萨诺虽然不如他的前辈,据说舞姿如同大象的郭士纳那么名声显赫,但是他确信,如果领导能力的培养不能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就会毫无意义。他说,“我们没法把我们的战略和领导能力分开。” 帕尔米萨诺重点关注的是一个300人的高级管理团队。他说,IBM这个蓝色巨人能够演进成为一个为客户提供更多无缝隙解决方案的公司,靠的不是它的技术或者资金,而是它的人才。    
    江湖人称“中子弹”,手段狠辣相当于“铁锁横江”戚长发的韦尔奇,他在通用做了二十年,最后几年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熬白了头,其中的心法写出来也是洋洋洒洒一部《躺尸剑法》,很值得学习。    
    通用电气盛产伟大的总裁,前有中子弹韦尔奇,现有新任总裁伊梅尔特,其实他们两位不过是通用电气人才“流水线”上诞生的杰作中的沧海一粟。据统计说,在《财富》500强中,有168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都曾在通用电气任职,而通电电气这种培育高级管理人才的良性机制,也让它获得了“美国企业界的哈佛”的美誉。    
    这个继承人培养基地的秘笈,根据总结,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培养下一代这个事业的“皇太后”,因为通用电气不仅有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还有一个其他公司都没有的首席教育官。专门培养今后有可能为公司发展壮大指明方向的杰出人才。     
    这些杰出人才,在封建王朝因了血缘的关系,总是由皇子皇孙中承担。据说作皇子皇孙也蛮辛苦的,不象大家想象的那样生活香艳,而是每天天不亮,觉还没有睡够就被太监拉起床去书房听师傅们讲课。而他们接受的教育,因为是为国家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所以比一般学龄儿童,更艰深庞杂百倍。通用电气的首席教育官科卡伦也说,培养企业家的制度比培养企业家精神更为重要。许多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就是源于非常好的公司制度。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企业家即使有很好的想法、优异的技术,但由于缺少职业经理人必需的专业知识,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他也很难把这些想法和技术进行规模化扩张,开拓自己的市场。    
    通用有一点经验,可谓黄金经验,就是传授领导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由企业领导人自己言传身授耳提面命,而并非要请大学教授来作西席。因为只有身经百战的企业领导人才能教授实际的经验和教训。当然这个道理,几百年前孝庄皇太后已经实践过证明是相当可行的一条经验,值得推广。    
    至于黄蓉也好,慈禧也好,都是人精,都特别能够折腾出惊天动地的响动,但是在接班人问题上摔的跟斗,也就使得她们之前多少丰功伟绩都变得黯淡无光。今天的企业之中,你是CEO也好,下面的员工也好,都得有关于继承人一个考量,一个是要花大力气考虑继承人,一个是要争取做你上司的继承人。这样对人对己,都是好事。所以,回头看,那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还是颇为符合刻下职场的现实环境。    
    


第三部分:华山论剑的操盘手谁定规则谁话事(1)

    黄蓉作为一个想上位的打工仔是出色的,但是她作为丐帮的CEO是失败的,又但是,她作为一个经营者,是无比成功的。试问在有史以来的江湖上,有哪一个女人,有她这样的声望,有她这样的权势,一身动而武林震动的呢?只有黄蓉这个武功不算上乘,只有心计无人能比的女人。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里面有大文章。    
    谁定规则谁话事    
    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讲述晚清时候的政治风云,拍的相当的细致,对历史的解释也颇多与众不同之处。电视的最后几集,讲的是孙中山带领的革命党推翻了满清政府,想建立一个共和政府,结果袁世凯在北京和孙中山较劲,费尽心思搞了很多小动作,就是不肯轻易就范,想建一个依然专制的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