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4699-大厝·钟宅 >

第16部分

4699-大厝·钟宅-第16部分

小说: 4699-大厝·钟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厝·钟宅》 日子汤汤爱拼才会赢(2)

    2000年和2001年是文琪事业的最高峰。各地经销商接踵而来,工厂每天都要加班到十二点。“我也亲自下到第一线,和工人一起转肠、搬货、剪线,凌晨四点,再帮老公装车送货。那时我们把家都搬到厂里了,就在办公室里隔了一间只能放一张单人床的卧房,厨房则在楼梯转台上。”文琪说,就是在2000年怀上儿子时,我仍住在厂里。晚上一家四口挤在小床上,感到无比幸福和欣慰。    
    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久违的欢声笑语,一向重男轻女的公公对他们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每当有人夸文琪能干时,他总是说,“文琪辛苦了,文琪太能干了,真有出息呀!”    
    2001年,文琪盖起了属于自己的厂房,厂房总面积有一千多平米,有住家、有操场、有花草。年底她把工厂和家全都搬过去了。在那时真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古话,生意蒸蒸日上。隔年,他们把厂房又加盖了一层,还买了轿车。    
    文琪说:“那时感到钱来得真容易,我早已实现了赚十万块钱的愿望,我们已积累了上百万的资产,可还是渴望再能创造十倍、百倍的价值,有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夏天到了,我们一家四口开着车在环岛路去兜风,海风吹在脸上,清凉透入心底,那一刻,那一种幸福从心底缓缓溢开。”    
    “嫁到钟宅那么些年,我终于以我的双手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可!”说这些的时候,文琪的眼圈有点红了。    
    2003年的“非典”,像一场台风席卷整个食品行业,对冷冻食品的打击尤其严重。“非典”期间,文琪在各地的生意一落千丈,从原来每天销售几吨掉到一天只有几百斤,有时甚至一斤都没有。    
    “非典”持续了半年,文琪的工厂每月都处于亏损状态。“非典”过后,紧接着是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成本提高了,可香肠的价格却难以回升,这对文琪这样的小型厂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文琪咬牙挺着……屋漏偏逢连夜雨。文琪的主要客户因积劳成疾得了肝癌早逝,没过多久另一个客户也因车祸而亡。这双重的噩耗深深地震动了文琪,她开始从亏损的焦虑中冷静下来:“多年来,一心想着赚钱,没日没夜地干,常常因不按时吃饭犯了严重的胃病,常年奔波更无暇顾及一对儿女……人活着,难道就只是为了赚钱?赚多少才是个尽头呢?”文琪强忍着泪水解散了工人,关掉了自己投注了数年心血的工厂。》》    
    》》心路旅程    
    工厂关了,文琪与老公登上了北去讨债的列车,开始了对她来说比创业更艰难的一段心路历程。    
    腊月的北方,一路上雨雪霏霏。初次北上的文琪被美丽的雪景所吸引,路上不时拿相机拍照。可是,第一站到九江他们就碰了一鼻子灰,这让文琪本来愉快的心情一下子掉到谷底。    
    “欠我们货款的商家并不欢迎我们,谈到货款的事他反以我们停产造成他的损失更大做借口,还要我们补偿。”文琪说,“那天下着雪,气温只有零下四度,坐在他家的客厅里,简直就像掉在冰窖里,我的手和脚冻得发抖,只有手里的那杯开水,才稍稍去些寒意。”    
    “那欠我们钱的商人是‘横着扁担走路—霸道’得很,我生性就气不过这个,再说那也是我们的血汗钱呀。我们大吵了起来,吵得忘了冷。眼看天色晚了,老公心疼我让我先回酒店。我气嘟嘟地回到酒店,这才想起不该把老公一个人丢在那里。我在酒店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脑海里尽是一幕幕情景,老公会不会和他们发生争吵?在别人的地盘,他们会不会找人行凶……就这样提心吊胆,等到天全都黑了,才见老公垂头丧气地回到酒店。那时我其实是松了口气,讨回讨不回已经不重要了……那天晚上我们草草地吃了饭,早早地睡了,可是我们谁也睡不着。”    
    “转天我们离开了寒冷的九江,在车上昏昏沉沉地睡了四个多小时到了武汉。汉口火车站外面,人流熙熙攘攘。我们找到一间看起来卫生较好的餐馆,可端上来的菜都是又辣又咸,难以下咽。饭后,我们就打听睡觉的地方,可一打听房间不是280元就是300元,吓得我们退避三舍。我们一家一家地问,一家家地找,走了好几公里。”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到了武汉万吨冷库。要找的老板不在,他老婆推说她什么也不知道,让她带我们去找也不肯,连椅子也没有让我们坐一坐,其实是‘海螺壳里睡觉—不肯露头’。寒气中我不时跑到外面去,找有阳光的地方暖和一下,我们僵持了近三个小时。我们闽南有句话,‘人肉咸,咸咸吃不得’,毕竟不是他老婆接的头,有什么办法呢,最后我们只好走出冷库,背着行李在马路上窜来窜去,那时我真的想家了,想回我们的钟宅,我站在马路上急得快哭出来,在举目无亲的他乡谁来帮帮我们。”    
    第二站又失败了。    
    “到上海去看看吧。”老公似乎看出了文琪内心的绝望,实在不忍心让她再难受下去,于是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上海。和在武汉一样,我们为找便宜的旅店在外滩周围走了好几圈,最后走进离城隍庙不远的一家酒店,住进280元一天的房间。老公说:“文琪,我们辛苦了几年,就享受一晚吧”。“上海的外滩真漂亮,我们夫妻俩在那留了影,我们看到了南京路的人潮,真比厦门中山路的人多多了,品尝城隍庙的美食,还观赏美丽的黄浦江夜景……出门有一个星期了,我这时忽然有那种归心似箭的愿望。老公执意要往郑州讨债去,那时郑州已是零下九度,真去了也没有结果,还要多花钱。我硬是拽着他坐上了回厦门的飞机”。文琪长叹一口气,“回家的感觉真好!”    
    文琪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如今的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常以此安慰自己。我也安慰老公,大丈夫能屈能伸,拿得起也能放得下。我的工厂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我觉得虽败犹荣,这次经历给我们创造了不少财富,让我们在成功与失败间学到经验和知识,这是我们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文琪转过头问:“你会唱我们闽南的那首《爱拼才会赢》么?”    
    文琪轻轻地哼:“人生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要照起工来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要拼才会赢。”    
    文琪的心里,一直有个梦。不管是许多年来,还是许多年后,这个梦一直支撑着她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顽强地伸展…


《大厝·钟宅》 歌仔今生端午满宅肉粽香(1)(图)

  轰轰烈烈的清明过后,钟宅又恢复到以往的平静之中,烧“王船”四年一次,“吃祖墓”一年一回,虽然在钟宅每月都有可以庆祝的节日,但还是各家或几家邻里走动的时候多,全村在一起聚会的少。只有小孩子扳着手指头算着又该过什么节了,因为过节就意味着大吃一顿,就意味着有很多客人来而大人们会少管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撒欢儿地玩儿了。  今天是端午节。说来也怪,端午节在钟宅算不上是个什么大节日,因为这天全村的人都不用祭祖。  “往年的今天我是不包粽子的,可今年一听说老大要来,看来我这肉粽是非包不可了。”月娥是在自己叨咕着。  早上五点刚过,月娥就利索地起了床。先把昨天买好的粽叶(包粽子用的叶子)泡上,提上菜篮就直奔菜市场。称了糯米、排骨、香菇、虾仁、海蛎干、水果……呵,满满的一筐。回到家,就被刚刚起床的女儿撞了个满怀。  “阿母呀,干吗买这么多好吃的,要包肉粽呀,有客人来呀?”  女儿从小就是人来疯,见到有好吃的、有客人来就一脸的兴奋,跑东跑西地帮着忙活。  洗好粽叶、炒好糯米、卤好排骨时已是九点开外了。阿花如约到了,就如同当年约好一起上学的那样准时。“说真的,从钟宅的姑娘、到钟宅的媳妇,到钟宅的母亲,我做什么都行,可就这包粽子的活儿差点,这不只好请阿花来救火了。”  “今天谁来呀?”阿花问。  “老大!”  “老大是谁呀?”  “是个北佬,就算是孩子他舅吧。”  阿花真是个巧手媳妇,她捡了块五花卤肉尝了尝,边抹着嘴边说:“料还不错,味道也还正,就是少了点鲜,这样吧,来点咸鱼末点一下,兴许更好。”  月娥赶紧把柜子里的咸鱼找出来,切碎了拌在馅里,别说,那味道就是与众不同。  “你怎么把个粽子包得有棱有角的。”月娥瞧着阿花的手直犯愁。  “哎呀,就这样、就这样!”阿花忙过来把着她的手翻叠着粽叶。说来也怪,一样一样的料到了她的手里竟那么听话,三转两转的一个肉粽就像个胖儿子般地生了出来。  不到十点,肉粽全包好了。月娥数了数有五十多个呢,“也不知道够不够,老大喜欢不喜欢吃!”她心里念叨着,忙着准备着下一道菜。  不一会儿,高压锅里闷着的肉粽香味充满了整幢屋子。  “阿母,让我吃一个嘛,一个就好!”女儿从里屋窜出来缠着要肉粽吃。  “……阿母,让我吃一口嘛,一口就好!”女儿的叫声让她想起了从前:  月娥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也吃不着几次肉。她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弟,按照闽南的习惯,有肉是得先紧着小弟吃的,谁让他是家里的男丁呢。记得那次也是端午,姨妈与表姐要到月娥家做客。  “端午家里来客人总得有个肉粽吃呀!”记得阿母那时很犯难。  阿母还真是有办法,那天总算淘来了一点海蛎、糯米、香菇来包肉棕,而卤肉则是从叔公家讨来的,虽然只有小小的几块,但那足以让肉粽飘香了。  阿母包好肉粽,把它煮熟并吊到走廊的中脊上。  “……阿母,给我吃一个嘛,一个就好!”月娥像刚才女儿的叫声一样,哀求着阿母。  “就这么一点肉粽,让你吃了我拿什么招待客人?”阿母丝毫不为女儿的哀求所动。又瞅了一眼那高高挂起的篮子,这才放心地拿着锄头上山干活去了。


《大厝·钟宅》 歌仔今生端午满宅肉粽香(2)(图)

  暖风徐徐,诱人的肉粽香味仿佛故意捉弄月娥似的,在四面八方弥漫着并飘进她的鼻子,馋得她痒痒的直想流口水。月娥就这样望着那高不可及的篮子,就着那香味,睡着了。那一年,月娥七岁。阿母因为客人而“无视女儿的存在”,让她着实“记恨”到今天。  女儿的叫声让月娥想起了从前,其实做母亲的也真不容易。  钟宅民风纯朴,钟宅人也都好客热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诗样的话儿虽不是每个人都会说的,但善待来客的心绪大家都是有的。以前物资匮乏,没有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山珍海味,一杯糖开水,一碗蛋煮面,就足以显示主人待客的诚心了。记得中学的一位英语老师说过:“月娥,我最喜欢到你们钟宅家访了,钟宅的妈妈们煮的卤面又好吃又大碗,每每让我吃个肚圆而归。”  尝过肉粽的女儿在洗着杨梅。这龙海浮宫的杨梅是他爸昨天带回来的,个个有乒乓球那么大,紫红紫红的,用盐醋水浸泡后,酸甜的汁几乎要顺着刺淌出来,看着就让人嘴馋得不得了。  “哎呀!!我的妈呀!”随着一声尖叫,只见女儿从厨房里冲了出来。原来是梅里有只虫。看着女儿那惊慌失措的样子,月娥和阿花都笑弯了腰。女儿不乐意地瞪了两个大人一眼又转进了厨房。  “知道不,六月十九村里要演十几天的歌仔戏呢,就在佛祖宫外的戏台。”阿花不愧是村里的小灵通,没有她不知道的事。  其实每到神明过生日时,村里都会请周边的歌仔戏团来唱戏。那个时候最开心的是孩子们了,因为亲朋好友要来钟宅看戏,家里就会准备很多好吃的。以前村里菜市场没什么可买的,要想做顿好吃的都得到江头去买料。这样谁家有来客总免不了要手忙脚乱地忙活一番。而每家都会倾其所有,把平时不舍得吃的东西全端上桌子:酒是自家酿制的老酒,甘醇怡人;鸡鸭是平日里自个家里头养的,香而不腻、嫩而不钝。一阵喧哗、一阵心乱后,客人尽兴而归,主人也为尽到地主之情而心安。  “哎,最苦的是当家的媳妇了,常常为了这一顿要节衣缩食好些日子。”想起这月娥就想起那个不是很久远的年月。  肉粽端上来了,米粉也炒好了。那白白的米粉、绿绿的蒜苗、肥肥的海蛎、喷香的虎背菇,摆在桌上,就是神仙也腿软呀。十二点,老大一行从骄阳中走了进来,看着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