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梁朝伟画传 >

第2部分

梁朝伟画传-第2部分

小说: 梁朝伟画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寂寞走过童年母亲的高跟鞋和厕所里的金鱼(图)

  梁朝伟的母亲回忆说,伟仔小时候,其实是一个聪明而又调皮的孩子。在学校里,他各门功课都很好,也不偏科,而且每次考试他总是名列前茅。对于儿子的学习,她从来都不会担心,她自己的孩子她知道,不会比别人的孩子差。  但是,孩子的调皮,确实是令她最伤神的一件事。  在学校,伟仔常常和别的同学打架,以至于家长们常常闹上门来。学校也常常将她请去。每次去学校,别的家长都很荣耀,一脸的高兴。她就不同了,多半都因为儿子在校打了架,被老师请去配合教育。  梁妈妈一直很困惑,儿子性格文静,平时少言寡语,对学习也很感兴趣,这样一个孩子,怎么老是和同学打架?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原来这一切是因为儿子自尊心太强,如果有同学挑战他的自尊心,他就会以武力解决这件事。哪怕他根本打不赢别人,也会挑战自己的极限,因为在梁朝伟脆弱而敏感的内心深处,有着高高在上的尊严,任何人蔑视他的尊严,都得接受他的挑战。  除了打架之外,梁妈妈更担心的是孩子的性格。  他从小就与众不同,一些极其特别的事,对于别的孩子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发生在他的身上,却已稀松平常。  梁朝伟五六岁的时候,他并不喜欢像别的孩子那样,凑在一起玩各种游戏,而是一个人待在家里。他也玩,可玩的方式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将鞋柜打开,拿出妈妈的高跟鞋,前后左右里里外外地研究一番。研究了一段时间,似乎对这鞋失去了兴趣,他便抓起鞋,从窗口扔出去。  他对鞋从自己的手里飞出滑过窗口所留下的弧线着迷了。他不明白,那为什么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弧线。于是,他拿起了第二只鞋,再一次向窗口扔去。他努力想扔出一条直线,事实上却没能做到,那仍然是一条弧线。想不明白,就继续研究,一只接着一只往外扔,直到将所有的鞋都扔完。  母亲下班回来,看到楼下的地上横七竖八躺着许多鞋子,暗自觉得奇怪。这是谁家这么富有,鞋子还好好的,怎么就扔了?再仔细一看,奇怪,这只高跟鞋怎么这么面熟?她心里一惊,走近去仔细看了看,自然就认出了那是自己的鞋子。再看看其他鞋,全都是她的。  梁妈妈将所有的鞋子捡起来,然后怒气冲冲地进门。  梁朝伟无可避免地挨了一顿打。梁妈妈一边打他一边问,下次还敢不敢了?他没有掉一滴眼泪,咬着牙忍着痛,机械地摇头。  鞋子是不敢扔了,可他又开始对其他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这次被他盯住的是鱼缸里的金鱼。  香港人比较迷信,他们认为,鱼和余同音,如果在家里养上一些鱼,便可应了“家家有余”、“年年有余”这样的老话,是一种兴旺发达的象征。他们还相信水就是财,有水就有鱼,水是鱼的根本。所以,水是不可缺的,以水养鱼,是每一个家庭最好的吉祥物。因此,大多数香港家庭,都会安上一个鱼缸,在缸里养上一些鱼。  梁朝伟对那些鱼产生兴趣之后,便仔细地观察,常常在鱼缸边痴痴地待一段时间,看着那些鱼摆动着尾巴在水里自由地游动。他或许难以理解,为什么鱼会有尾巴,为什么尾巴只是左右摆动,鱼却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过了几天,他对观察失去了兴趣,于是他将鱼网伸进鱼缸……  他抓起其中的一条鱼,任由那条鱼在鱼网里跳动,他就这样近距离地研究着。研究了好半天,自然是什么结果都没有。他于是将鱼放回鱼缸,却惊讶地发现,那鱼不再游动了,肚皮朝上,躺在水面上。那一瞬间,他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一个生命就这样从自己的手中凋零了。  对于香港人来说,死鱼是一件很忌讳的事。他虽然只是小小年纪,似乎也无师自通地明白这一点。他清楚这条鱼不能留在鱼缸里,必须毁尸灭迹,否则,可能遭到母亲的责骂。他将死鱼抓起来,扔进了厕所。然后警告一旁的妹妹不准告诉母亲,否则会让她好看。妹妹赶忙点了点头。  爸爸很少回来,一回来就是向妈妈要钱。妈妈不得不非常努力地工作,即使如此,家里的日子仍然清贫。梁妈妈每次下班回家,要照顾两个孩子和自己吃饭洗澡,没有太多时间注意鱼缸里的金鱼。  第二天,伟仔再一次重复昨天的故事,抓起了第二条鱼,同样的研究过一番后,这条鱼也挣扎着死去,他再一次扔进厕所进行了毁尸灭迹。第三天,便是第三条……  如此一来,鱼缸里的鱼一天天减少。终于有一天,梁妈妈在喂鱼食的时候发生了这一点。她问梁朝伟:“伟仔,鱼缸里的鱼怎么少了?”梁朝伟说:“我不知道。”  梁妈妈留了心,将鱼缸里的鱼数了一遍。晚上下班回来,再去数鱼,发现又少了一条。她想,这件事肯定和伟仔有关。她将儿子叫到面前,不再像前一天那样和颜悦色,口气十分严厉。可梁朝伟一口咬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根本没有碰过那些鱼。  再过一天,鱼又少了一条。这次,梁妈妈觉得有必要将事情查清楚了。将儿子叫过来问,他仍旧坚决否认。她知道从儿子口里问不出什么,就将女儿叫过来。女儿显得很慌张,她的眼神告诉自己,她一定知道些什么。梁妈妈威胁女儿,如果不说出来,就要狠狠地揍她一顿。  女儿害怕了,看了一眼哥哥,然后说,是哥哥拿网子将鱼捞起来,玩了半天,然后就扔进厕所里了。  为生活所累的梁妈妈根本没有时间去仔细思考儿子这种特殊的兴趣,她只是将儿子痛打一顿,警告他今后不准再干这种事。  其实,也正是这些看似小孩调皮的怪异行为反映了伟仔童年不安、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只是在那样的环境,没有人会有耐心去探究一个小男孩的内心。之后,梁朝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对待声名、荣誉的低调态度与这些早年经历可以说是不无关系的。


第一部分:寂寞走过童年十岁那年父亲不辞而别(图)

  1972年,梁朝伟10岁。这一年,他经历了一生中的第一次大冲击。  在此之前,父亲常常外出不归,去了哪里,梁朝伟不得而知。在他幼年的记忆里,爸爸常常离家出走,有时是几个月,有时甚至是一年。谁都无法预料到他会在什么时候从这个家里消失,也无法预料到他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出现。  有一次接受香港女作家林燕妮采访时,他谈到了这段经历。  他说:“爸爸跑掉的时候我还很小。他跑掉过好多次了,每次消失几个月,有时一年,简直无可估计,随时消失。那令我很愤怒,至少他走他应该讲,即使是谎言都要讲,要负责任的。”  父亲离家出走,或许有他的理由,或许与梁妈妈的感情不合,常常吵架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或许就是他那种浪子性格,那种对家庭毫无责任感的天性。但就算他有再正当的理由,离家出走这件事本身,对孩子的精神打击,是他无法预料的。  梁朝伟后来回忆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很自闭。当然,那时候他根本不懂什么叫自闭,只是觉得很烦,不愿面对自己的家庭,也不愿向他人坦露心扉。尤其是当时他已经上小学,而学校的老师,常常会让孩子们做一件令他极为害怕的事,那就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介绍“我的家庭”。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这是一种能力培养,也是一种感情培养,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因此,几乎每一个新学期的开始,都要将这件事重复做一遍,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惯例。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让梁朝伟充满了恐惧,一旦意识到必须经历这一关,他就不想上学,却又不知道怎样逃避。正因为这一点,他在同学之中非常自卑,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有种矮人一等的感觉。  即使他不必在班中讲“我的家庭”,别人也都知道。班上的孩子,全都住在附近,哪一家有点什么事,邻居没有不知道的。何况,他家经常传出吵闹声,有时甚至会打起来,反倒要隔壁邻居过来劝说。每当这时候,梁朝伟觉得无脸见人,恨不得能够躲到什么地方去,永远不和这些人在一起。可除了隔壁的房间,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的地方可以让他藏身,他只得躲在一旁,紧紧地将自己的身子缩起来,坐在地上无声地哭泣。他害怕那种感觉,那是他这一生中最痛苦的灰色记忆。有时他甚至想,父母会不会因为不喜欢自己才这样的?如果没有他,他们会不会很好?他毫无理由地恨起自己来,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多余的人,也是一个不幸的人。  他变得越来越敏感。小时候常常和别的孩子打架,与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他不允许任何人提到他的家庭,只要提到,比如说起他的爸爸或者妈妈,他就要和人家打上一架。后来,甚至是说起他的妹妹,他也会动手。他以为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别人再触及他的痛处,可实际上,一点作用都没有。他在学校出名了,不是因为学习好或者表现好而出名,而是因为打架打出了名,他成了打架王。整个学校,他最熟悉的地方不是自己的教室,而是校长室。只要一打架,他就会被请进校长室,在那里待上很长时间。有时甚至比待在教室的时间还长。他憎恨学校,憎恨那些老是在背后说他是非的孩子。自然,更憎恨的是引起这些是非的家庭。  爸爸最后一次离开是什么时候,他完全不记得了。那时他可能是8岁,也可能是9岁。因为父亲离开,从来都不会向他们之中任何人打招呼,所以,他根本不知道父亲离开的确切时间。  然后到了他10岁的时候,母亲要求和父亲离婚。  这件事闹得很大。最初,父亲是不肯离,好容易同意离婚又要争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母亲自然不同意,于是吵闹声更是不绝于耳了。  那段时间,梁朝伟越来越自闭。他很想逃避,却又找不到任何方法。早晨,他不得不出门上学。一旦走出门,他就将自己的头压得低低的,害怕有相熟的人会问起他家的事。放了学,他从来都不在路上耽搁,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里,然后关上房门。即使是在家中,他也害怕和人接触,哪怕和他接触的人是母亲或者妹妹。  多年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他说,他突然明白,以前,爸爸虽然也常常不在,可他毕竟是一个影子。有这样一个影子,家就是完整的。这个影子一旦失去,家就失去了完整。家里只有三个人,另外两个都是女人,妈妈和妹妹,只有他一个男人。他是在那一瞬间长大的。他得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替爸爸撑起这个家,保护母亲和妹妹。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  尽管那时他才只有10岁,能帮妈妈做的事很少很少,能够为这个家做的,更是少得可怜。但在那一瞬间,他确实是心智成熟了。爸爸的离去,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一事件造就了他,使得他在那一瞬间完成了别人用几年甚或是几十年都无法完成的心理成熟过程。  有一次,他和林燕妮聊天。林燕妮一直觉得,香港男影星中,梁朝伟是最有天分的一个,因此很有兴趣和他聊天分这样一个话题。  林燕妮说:“有一次,我和萧芳芳做访问,聊到天分。萧芳芳14岁就已经成了国际影星,自然是有天分的。有些人一踏进影视圈,立即就红了。但也有些人,在这个圈子里演了五、六年还是平平淡淡。应该算是没有天分的吧?!但是,突然有一天,似乎开了窍,以后便成了好演员。”  梁朝伟说:“有天分的人赢了时间,没天分的人输了时间。他们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捉摸和感受。”  这话似禅家的顿悟,然而梁朝伟确实显得比别人更有天分,但这种天分,或许正是因为童年的不幸,才得以让他顿悟了,他自己却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


第一部分:寂寞走过童年舅舅的严苛和妹妹的雨天(图)

  父母离婚后,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父亲那边的人,是没有太大可能帮他们的,能够给予帮助的只有母亲的兄弟。时隔不久,他们举家搬迁,离开原来的房子,搬进舅舅家。为了好好地教育儿子,母亲将梁朝伟转到了附近一所不错的私立小学。那时,梁朝伟真的有一种解脱感。在原来的地方,他就像透明的一样,周围的小朋友,对他家的一切了如指掌。到了新的地方,自然不会再有人知道他是谁,更不知道他父亲是谁了,他想自己从此可以彻底解脱了。  他自然想不到,事实并非如此。住在舅舅家里,虽然舅舅舅妈非常喜爱他和妹妹,可毕竟是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