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和战:两岸世纪之问 >

第4部分

和战:两岸世纪之问-第4部分

小说: 和战:两岸世纪之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可能有“卖台”行为,因此力争要有其他人参与会见,以便释嫌。直到10月17日,大陆才松口加上其他3名团员。    
    据大陆官员告诉笔者:“我们总算了解了台湾政治人物互相不信任的程度。”    
    在台湾方面,辜振甫和台湾当局自然知道,光凭这么一次参访,不可能解决问题。因此,辜振甫的这趟大陆行,与其说是要去融冰(台湾先是自称“破冰”,后来才由辜振甫改为“融冰”),不如说是要向岛内民众进行一次对内的政治表演,在此表演性质的戏码中,台湾的底线是:一、要营造此行已具“正式”晤谈性质的形象;二、要迎合台湾民众的口味,制造出和大陆“平起平坐”、“针锋相对”的气氛。因此,在这种“秀场”气氛浓厚的策略安排下,海基会对于随团记者的安排与照顾可以说巨细不遗,周到细心,因为记者们提供了访问团表演的舞台。    
    在历次的记者会中,辜振甫一行透过台湾媒体表达了台湾的立场,其态度之强硬与“坦白”的程度,远超过辜振甫一行人会晤江泽民、钱其琛和汪道涵等人时谈话的态度。    
    以辜振甫会晤江泽民时的谈话内容为例,在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中,江泽民个人谈了一个多小时,辜振甫以他缓慢的说话习惯在其余20多分钟里,很难尖锐表达台湾立场。在和钱其琛的晤谈中,语锋尖锐的倒是钱其琛,会晤中未出现针锋相对场面。因此,辜振甫和许惠返台时表示,这是双方多年“最坦白”的一次交往,虽然有部分程度属实,但并未如民进党人士所愿,在中国大陆官员面前张牙舞爪一番。辜振甫一行到大陆去,尽管要对台湾民众、政客和媒体“做秀”,但还是相当有节制。    
    因此,经过了6天敲锣打鼓的大陆行之后,两岸关系又回到原地,即辜振甫在10月19日深夜回台时所称,又回到1995年双方未冰冻来往之前的状况。就台湾而言,把1995年迄今的封冻关系化解,已属难得。就大陆来说,“见面总比不见好”,因此,也视辜振甫这趟行程是“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不过,从“融冰”的角度去看,辜振甫此行的确使两岸之间的一些冰冻状况有所融解,但所融的冰可能不多。     
    (写于1998年10月22日)    
    


1999年两会往来函的奥妙

    虽然在汪道涵访问台湾问题上,两岸都有矛盾的地方。可是,双方却都有促成此事的意愿,台湾方面是希望汪的到访有利于国民党的“总统”选举,大陆方面则不愿看到访问出现一拖再拖的局面。因此,看来汪道涵在5月以后将会成行。    
    2月1日下午,台湾海基会在一次临时召开的记者会中,由其副秘书长詹志宏宣布了海协会的函件。    
    海协会在这封不到300字的信函中提到两点:一、希望两岸落实去年10月辜振甫访问中国大陆时和汪道涵所达成的四点共识,其中最主要的是双方进行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对话。此外,海协会表示:“我会重申1月16日去函中对贵会的邀请,我会也愿意派副秘书长率团前往,就有关问题,包括汪道涵会长于适当时间访台事宜与贵会交换意见,具体时间另行函告。”    
    对于海协会这封信中有关双方副秘书长级人员互访的太极拳式用语,台湾的回应也极尽太极拳推手之能事,台湾“陆委会”新任主委苏起、旧主委张京育、海基会副董事长许惠等均口径一致的认为,大陆海协会已表示愿意派副秘书长率团访问台湾,就有关汪道涵访台的事宜进行讨论。    
    然而,对海协会函中所称:“我会重申1月15日去函中对贵会副秘书长的邀请”这句话,海基会故意视若无睹。因为,这句话的用意其实很明显,那就是说:“我们仍然希望贵会副秘书长先来访问”。    
    “海陆勤练‘变脸秀’”    
    海协会、海基会这两个机构在双方副秘书长互访的问题上,这么来回打太极拳,有其背景:    
    1月16日,海协会在台湾方面数度明示、暗示之后终于致函海基会,希望海基会派副秘书长层级的人士到大陆,就汪道涵访问台湾的事宜交换意见。台湾方面接到此函之后,十分不满意,认为大陆当局“耍大牌”,既然是汪道涵要访台,岂能要海基会派副秘书长先行访问大陆作安排性商谈?于是,海基会乃命一向善于扮黑脸的许惠再扮黑脸,他在16日以极强硬的态度批评海协会“曲解两会所达致的共识”,并称“大陆被宠坏了,对台湾指手画脚,令人反感”。 许惠说:“大陆对台湾作出许多攻击,包括攻击台湾民主化,批评‘新台湾人’主张,骂台湾邀请魏京生来访,批评台湾加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台湾要吃什么菜,还要他们来管?” 许惠的痛责被台湾媒体称为“发飙”,台湾一家新闻性周刊挖苦性地称许惠这种“发飙”是“一套人马,多种脸色”,并形容这种作为是“海(基会)陆(委会)勤练‘变脸秀’”。    
    以“变脸秀”来形容海基会及台湾当局对付大陆的手法其实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在许惠公开“发飙”之后,海基会在1月22日又去函海协会,极客气的邀请海协会副秘书长层级人员于2月底“前来台北磋商,并表示欢迎汪会长于今年春季尽早率团来访,继续双方的建设性对话。” 许惠且在这天的记者会上“明示”的说:“春季满长的,4月29日是第一次汪辜会谈届满6周年的日子,应该是汪先生来访的适当时机。”    
    了解了海峡两岸这么一来一往的来龙去脉,大家都能体会出,海协会在2月1日至海基会函的奥妙之处,以及台湾当局解读海协会会函时所采取的“选择性理解”的高明之处。    
    都不想长久僵持    
    其实,若说穿了,海峡两岸都有不能让双方交流长久僵持的共同想法。    
    据北京台办方面高层官员告诉笔者,海协会2月1日函件中谈到邀请海基会副秘书长访问大陆商谈汪道涵访台事宜,以及“感谢”台湾邀请海协会副秘书长访台这些情况时,故意采取“弹性词句”,其用意是表示:“我们还是希望海基会派人来谈”。但是,他说:“为了不使两岸在这件事上长久僵持,我们采取了比较有弹性的态度。那就是说,要我们派人去也成。”不过,为了保留颜面,海协会故意在函中未敲定海协会副秘书长往访的日期,目的是让海基会主动提出日程的建议。    
    台湾方面,尤其以李登辉为首的“政府”官员其实也一直积极着手改善两岸关系,一直希望汪道涵早日访台。从今年1月开始,台湾当局即一再表示,李登辉将“礼尚往来”的会见汪道涵,台湾当局且从去年年底开始不断透过媒体放话,希望汪道涵在3月底访问台湾。一连串的动作都明显的表示,台湾当局在口头上,在公开的姿态上,虽然依旧其强硬的模样,但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台湾当局积极的要改善与大陆的关系。    
    明年6月台湾就要举行“总统”大选,目前在民众绝大多数希望两岸关系在不变的情况之下要有所改善的心态之下,连民进党都想在大选中打大陆牌,国民党自然希望以其目前执政的优势,改善两岸关系。    
    经济上极为依赖大陆    
    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已达难以自拔的程度,这点连一向对大陆持强硬态度的李登辉在最近的谈话中都作出罕见的坦白之言。他在1月30日曾表示:“大陆的经济也很可能影响台湾内部的经济。”最近两岸双边贸易一出现萎缩,台湾的经济基本面即发生震撼。    
    因此,在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之下,台湾当局自然希望汪道涵能越快访问台湾越好。不过,同样也基于颜面问题,台湾方面也使出了尤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希望大陆方面展现出“主动”的态度。    
    当然,在汪道涵访台的底线上,海峡两岸也都各怀打算,大陆方面一再提醒台湾当局别忘了去年10月辜振甫访问上海时与汪道涵达成的四项共识:一、两会决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话;二、进一步加强两会间多层次的交流互访;三、对涉及两岸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事件加强个案协助;四、汪道涵表示愿意在适当时候访台。    
    大陆方面一直强调的是,汪道涵访台时不可能不谈政治及经济问题,因为这是上述两项共识的一部分。台湾方面则表示,台湾对上述共识有不同的解读,因此大陆方面对汪道涵的访台不应设有前提。事实上,去年10月15日,汪、辜两人在上海会晤后,台湾各大报都报道了那“四项共识”的新闻,在有关于“政治”、“经济”话题部分,有些台湾报纸则报道称,双方的确有关于在对话中包括“政治”及“经济”内容的共识。然而,也有台湾的报纸引述海基会副董事长许惠的话称,双方在这方面存在不同的看法。    
    尽管如此,显然的,台湾方面还是急于看到汪道涵访台,大陆方面也基于“这样拖下去总不是办法”的心态,不会把汪道涵访台之途堵死。因此,在双方都半推半就的情况之下,相信汪道函会在今年5月之后访台的。    
    (写于1999年2月5日)    
    


2002年唐树备接受阮次山专访披露“汪辜会谈”内幕

    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两岸关系论坛”,2002年3月26日在深圳举行,阮次山先生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3月26日,阮次山先生特别访问了大陆海协会前常务副会长,现任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唐树备先生,请他回顾了当年“汪辜”两次会谈的历史情况。    
    阮次山:唐会长,可以说您从开始担任两岸事务的北京方面的官员一直到现在,悠悠岁月已经过了快十几年了,您回头看,在目前的两岸关系,还有当初您从事两岸工作破冰之旅时候的感觉,现在您心理上有什么样的感觉。    
    唐树备:我想破冰,冰已经破了,路已经铺出来一段了,但是由于李登辉的“两国论”把这个航道堵住了,目前是处于这么一个状态。我想我在1989年到台办工作,1991年当了海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到了2000年7月份离开,整整12年台办的工作,也有8…9年的海协的工作,我想我回顾起来在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领导下,根据台办的委托,两岸之间打破了一些冰,我想主要的是在三点上。    
    第一点就是两会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共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两岸1949年分离,但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这点上取得了共识,当然对于“一个中国”的内涵大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就是“一个中国”,这是大家都承诺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变化。    
    第二个就是1993年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我想你也去了,因为不需要涉及“一个中国”的共识,因为1992年都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1993年的“汪辜会谈”就可以讨论具体事务性问题,就达成了四项协议,其实有一些协议对两岸的民间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两岸的民间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但是民间交流事务性的商谈很多问题还卡在那儿,因为实际上,两岸的根本分歧是政治问题,所以不谈政治,很多问题是很难处理的。    
    1998年汪道涵会长邀请辜振甫到上海,然后辜振甫先生又到了北京,钱其琛副总理见辜振甫先生,江泽民先生作为党的总书记也见了他,陈云林先生作为中台办的主任也见了面,双方已经开始政治上的讨论了,交换意见,当然没有主题,但是双方都在政治上表明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正式对话就开始了。所以双方接受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事务性问题上取得了某种协议,而且开始在政治问题上交换意见。    
    所以我想这个冰就开始打破了,假如船一直往前走的话,就逐步往两岸统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李登辉非常紧张,就抛出“两国论”。    
    阮次山:谈到“九二共识”,那个时候双方互信的基础还是有的,否则国内不会有那么大的容忍度,让台湾在述说“一个中国”的内涵,你讲你的,我讲我的,到了1998年,李登辉“两国论”出现以后,就阻碍了这项互信的基础,到现在,这种互信基础如果陈水扁他们没有消除的话,您看“九二共识”是坚持,还是回到原来的原定,还是彼此可以再那么谈?    
    唐树备:你讲的也对,“九二共识”当时能够形成还是有一定的互信,互信的基础也不是谁讲的话,而是当时台湾的文件,因为台湾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国家统一纲领”是由李登辉先生主持的,其中提出了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国的领土,在里面也提出到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