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5337-黄永玉八十 >

第15部分

5337-黄永玉八十-第15部分

小说: 5337-黄永玉八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港艺术馆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博物馆之一。艺术馆创立于1962年,最初设于大会堂高座,至1991年位于香港文化中心的新馆落成,乃移迁到现址。艺术馆辖下还有茶具文物馆分馆,位于香港公园之内。 “将艺术普及于群众”是香港艺术馆的主要工作方针。艺术馆也不定期安排各种为配合展览而进行的教育及推广活动,借此加深公众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和兴趣。    
    艺术馆致力保存中国文化精髓和推广香港艺术,至今搜集的藏品有14000多件,包括中国书画、古代文物珍品、具历史意义的画作及本地艺术家的创作成果。藏品精选部分于长期展览厅展出,其专题展览厅亦经常举办本地及从世界各地邀请来的短期展览。    
    黄永玉八十艺展专题讲座在香港艺术馆地库演讲厅分别举行    
    2004年12月22日下午2点30分至4点30分,李辉先生(传记作家)主讲《黄永玉八十本色》。    
    22日下午6点30分至8点30分,陈履生先生主讲《走过黄永玉艺术的道路》。    
    2005年1月8日下午2点30分至4点30分,黄永玉先生主讲《黄永玉和你谈天说地》。    
    展厅内请勿吸烟、进餐、触摸展品,请勿接打电话,欢迎留言、拍照。    
    这次展览在展厅外的过道内设有意见本,当然这不是先生要求的,而是艺术馆的常设的公众性的工作,他本人是不喜欢这些东西的。1999年,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一次画展,当时有一位观众看到先生就问他有没有意见簿,先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只要好好看画就行了,提什么意见?先生说展出的都是他的辛勤之作,即使画得不好,相信观众也会原谅的。    
    黄老早在23岁时就在香港举办过他的第一个画展,那么在香港人眼中的黄永玉是什么样的?王铭先生(世界象棋联合会永久名誉主席)说:“香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黄永玉的作品和他的为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永玉先生从意大利回香港,曾在我两层的办公室举办过一个画展,当时香港《信报》某位总编辑的母亲、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特意前来观看。在看了几圈后离开时老人又回转身来,指着黄永玉的鼻子说了句:‘黄永玉你不是人!’这话吓了我们一跳,正不知如何是好,老人又接着说了下半句:‘你是天上掉下来的画神!’”王铭先生说二十多年过去了,黄永玉的画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黄永玉办展众“老头”捧场》,《北京娱乐信报》2004年3月30日  记者李冰)    
    1948年,先生经由台湾到了香港。刚到香港,先生一边给电影公司写剧本,一边坚持刻木刻。这一年他在萧乾等友人的帮助下,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举办了他第一次个人画展,反响不错,就接着在思豪饭店举办画展。1951年,他第二次在思豪饭店举办了画展,这次的影响更为深远,他在香港名声渐起。不久通过熟人介绍,先生进入了香港《大公报》任美术编辑。凑巧的是,日后成为武侠小说大师级人物的金庸也在《大公报》里任职。当时《大公报》的职员薪水并不高,先生每月的薪水只有100港元,交掉房租后剩下不到一半了。日子虽然清贫,但也乐在其中。    
    这次画展,90出头的黄苗子和年近90的郁风夫妇也专程从北京赶过去参加开幕式。在4月举行的北京展中,二老就已经观看了黄永玉先生的画作,虽然这次展览中的有些作品都在北京展出过,但他们还是不远千里过来给好朋友捧场。    
    先生说凤凰人情感很专注,做朋友就是一世的朋友了。这一点可以从先生的身上得到充分的证明。    
    先生与苗子、郁风夫妇之间的友谊是在1947年左右开始的,至今已经持续了近60年,先生回忆说第一次的友谊是那样的甜蜜。那时先生才二十出头,正在上海滩上闯荡,苗子夫妇要买先生的木刻作品,一段坚贞的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即使双方都很困难的时候依然如此。    
    先生的许多朋友中,苗子、郁风夫妇首先受到“文化大革命”冲击。当时先生还不知道他们已经被批斗,仍然带着礼物去看他们,有一次先生拎着一条鱼去黄苗子家,苗子告诉他不要经常过来了。一切都明了了。他们拉拉手,彼此互嘱珍重,就走了。后来,形势越来越严峻,苗子夫妇被抓了,先生的处境也不好,但他每次经过“二流堂”时心里总是念叨苗子他们是否平安。    
    60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这份甜蜜的友谊已发酵成了香馥浓郁的老酒了,酽酽的,入口是那样地平和,喝到肚里又是那样地炽烈。    
    而先生与夫人张梅溪的感情,也是如此,经久不衰。    
    黄永玉先生在香港的山之半居。80年代中期,黄永玉再次来到香港。这座城市在时隔30多年后再次包容了他。在这个宽容的城市,他有了新的创作,也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这时的他已在凤凰之外漂泊了60年。新家位于太平山的半山腰,所以取名为“山之半居”。由李可染先生题写。    
    12月24日晚,黄先生举行家宴,招待各位来宾。家中来了很多客人,鞋子放了一地,蔚为大观。先生每到一地都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很多是先生认识的人带过来的。号称“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黄捞也曾是这里的常客。有一次,黄捞失恋了,先生为了安慰他,送给他一幅画,并在画上题了一句话:失恋是一件有诗意的事。这个因《沧海一声笑》而让人熟知的才子词人说:你这个浮沉随浪的江湖客只谈了一次恋爱,不懂失恋。    
    先生爱狗,养了很多狗,品种各异,有马斯提夫犬、爱斯基摩犬、德国罗特威纳狗、大丹狗等。其中的马斯提夫犬“立果”和“卡咪”是先生钟爱的两只狗,它们是1994年一位友人送给先生的,先后跟随先生辗转各地,最后被安置在北京,先生建万荷堂的一个原因就是想给它们足够的空间撒欢。    
    在先生的观念里,训狗就把狗当成了奴隶,没有什么乐趣可言。所以,先生虽然养了这么多狗,跟它们嬉戏,但从没有训练它们,任它们自由生长。这和他对待艺术一样。    
    我们在谈话的时候,狗来了,见人热情过分,它的喘气动静比较大,不时会有一些鼻腔内的异物喷出。所以,先生叫大家要注意。待它玩了一会儿,先生就把它关起来了,以防客人遇到意外。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