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

第4部分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第4部分

小说: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和服。所以,一百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一种错觉,以为中日两国国情相同,日本经验自然最容易学习掌握。
  其实大谬。
  日本人从来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他们似乎与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很大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并不是很容易表述。
  在西方人看来,日本像一个被复制的小型中国。事实上,开国前日本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差别很大,而更接近于中世纪西欧。中国实行的是官僚统治,天下都是皇帝一人的私产。而日本则实行类似于西欧的庄园领主制。日本的长子继承制,世袭等级制,天皇和幕府两个权力中心制,武士制度这些特征,与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封建时期的西欧惊人的相似,而与一衣带水的中国迥然不同。
  学术性的解释不那么直观,那么举几个例子就一目了然了。
  中国的皇帝握有全权,实行一言堂,一人说了算。而日本由幕府高员们进行权力共享和集体决策,将军所起的作用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日本的天皇则很可怜,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首长,实际上连吃饭都靠别人。据说某一时代的天皇甚至穷得拿自己的字偷偷拿出去卖钱。(赖肖尔《日本人》)
  源义家,著名的武士领袖
  中国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儒家思想成为控制每个社会成员的僵化教条。而日本的统治阶层是世袭的武士,他们多是读书不多的理性主义者,知识分子们主要是参谋和幕僚,所以整个社会注重实际。鸦片战争后,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形势。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僚对此书不加理睬,不久此书就在中国绝版,而日本人则视如珍宝,不断翻印。
                  
第10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
  中国历代贪污腐败之风盛行。而日本统治阶层历来十分清廉,似乎根本不懂什么叫贪污。所以,日本人的现代化过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腐败的困扰。
  中国人古来崇尚多子多福。而日本人没有拼命多生的习惯,他们在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前就自觉进行人口控制了。中国人极端重视家庭,而日本人更重视效忠集体。
  中国几千年来不变的小农经济使得政治制度越来越僵化,官僚高高在上,商人地位低下。日本的商品经济程度很高,商人们甚至在经济上控制了诸侯,影响到决策。所以,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很容易实现了转型,而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到现在依然根深蒂固。
  中国自古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对周围国家不屑一顾。而日本自古以来对外界的风吹草动非常敏感,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
  ……
  日本人能够迅速走上现代化的坦途,与这个国家的上述特殊性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结构与现代化前的西欧相似,它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时候,遇到的阻力远比中国要小。
  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习韩国?
  比中国更中国的朝鲜
  李氏朝鲜太祖李成桂像
  日本经验只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对中国有效。和中国更相似的是韩国。
  很久以来,朝鲜就被中华帝国的文化光芒所深深吸引,以作为中国最忠诚的属邦为荣。它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一举一动都一丝不苟地向中国看齐,成了中国最教条的学生。韩鲜骄傲地自称〃小中华〃。朝鲜人长期看不起日本,原因就是日本天皇竟敢和中国
  皇帝一样自称为〃皇〃,并且对中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朝鲜学习中国是如此彻底,以至于它和中国的唯一区别是它比中国更顽固地坚持从中国学来的一切教条。
  朝鲜李朝开国太祖李成桂学习宋朝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篡夺了王位。为了一家一姓统治万代,他照搬中国皇帝的统治术,重文轻武,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专制。
  李朝也通过科举选拔官僚。朝鲜的科举和明朝一样,完全为束缚读书人的思想而设,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五经,不许发表自己的见解。李朝的官僚们和中国的情况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垄断着政治权力、社会荣誉和物质财富。不劳而食既得利益使官僚们成为最保守的集团。〃(尹保云:《儒教国家的现代化》)
  李朝的朝廷和明朝一样,不断陷入权臣、太后、外戚、太监们盘根错节的政治斗争中,形成一个又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李朝的官场和明朝一样腐败。人们做官就是为了发财,当官前拼命跑官买官,当了官后拼命搜刮。官场腐败一直蔓延到监狱。
  连朋党斗争都学得惟妙惟肖。官员们在朝廷上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像明朝的东林党和阉党的党争一样,朝鲜朝廷〃东人〃和〃西人〃,〃老论〃和〃少论〃之间的朋党斗争也是愈演愈烈。无论哪一派上台都要清洗另一派,动不动就是满门抄斩,斗得你死我活。明朝因为朋党斗争亡了国,朝鲜则因为朋党斗争,在16世纪日本入侵时也没有精力反抗。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束缚人民,把老百姓编成里甲,规定了路引制度,也就是通行证制度。普通百姓只要走出出生地百里之外,就得持有官府开具的通行证,否则就以逃犯论处。在大明天下做百姓有近乎囚徒的意味。而李朝做得更彻底,干脆就把老百姓当成了囚徒,实行号牌制度,每个人身上都得挂着号牌,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年龄、出身和住址,衙役们可以随时翻看行人的号牌。
  李朝和明朝一样,以稳定为最高目标,用官僚系统把社会控制得死死的,生怕出一点点乱子。为了怕老百姓集会妨碍社会稳定,李朝甚至不允许在首都之外有永久性的市场。李朝初期,〃湖南〃地区曾出现了由逃荒农民自发成立的永久性市场,朝廷认为是不安定因素,很快予以取缔。
  李朝的儒学大师李珥(1536…1584),也称李栗谷。李珥崇尚程朱理学,主张〃事大以诚〃,维护以明朝为中心的〃天朝礼治体系〃。韩国把他印在钱币上,可见他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第11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2)
  更值得一提的是朝鲜的思想专制。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和朝鲜民族的强硬性格,朝鲜读书人比中国的知识分子更加顽固不化地坚守程朱理学教条。他们类似于宗教中的原教旨主义者,不把中国的程朱理学作为一门哲学,而是作为万古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他们要求全朝鲜对程朱理学的贯彻必须一丝不苟,一点也不能走样。正如韩国学者黄秉泰所说,韩国儒学的〃目的不是满足韩国社会制度和人民的文化需要,而是要求韩国社会制度和人民必须遵循的永恒而又普遍的道德、政治准则〃。理学甚至在中国也没有受到这样崇高的礼遇。所以,朝鲜古代的知识分子比中国明朝的那些用礼教吃人的儒生更加走极端,更加不近人性。在他们主导下的朝廷的朋党斗争就比中国更加血腥,更加缺乏妥协。朝鲜统治阶级不遗余力地去追求思想上的绝对统一和专制,对任何异端邪说都毫不留情。朝鲜儒学将社会各个方面粘合焊接成一块铁板,对任何变迁的冲击,最基本的反应就是排斥。
  总而言之,朝鲜在统治集团〃一切为了稳定〃,〃千年万代享福〃的政治目标下,方方面面学习中国,形成了比中国还要牢固和保守的专制社会。这种制度成功地达到了稳定的目标,使李朝维持了近五百年。然而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很难做制度上的变革。
  在西方的冲击来临之前,朝鲜社会存在着一切中国社会存在的弊端。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弊端更加深重和顽固。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所有文化基因,都被朝鲜拷贝过去,并且发育得更清晰。所以,在中国现代化路上,韩国无疑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观察韩国是如何破除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了解韩国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素与现代化变革的要求结合起来,借鉴韩国在化蛹为蝶过程中的悲欢苦乐,吸取她的经验,知道她的教训,对中国无疑是有益的。
  被冷落的韩国经验
  韩国的觉醒和当初日本人的崛起一样令人震惊。谁能想到,这个沉睡了几千年的〃隐士的国度〃竟然蕴藏着如此惊人的潜力,从1962到1995年间,韩国的人均产值由83美元增加到10037美元。1988年,韩国在迟发展国家中第一个举办奥运会,当时被普遍地认为是历来管理最好的一次奥运会。韩国经济实力达到了世界第十一位,他们急切地盼望进入世界前十,并且野心勃勃要在2010年之前成为〃世界五强〃(美、日、中、俄、韩),要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中心。
  韩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速度与经济发展一样快。经过比经济发展还要曲折激烈的过程。1997年,坐过十多年牢的73岁高龄的金大中击败所有的对手竞选总统获胜,成为韩国自1948年建国以来第一位在野党领导人当选的总统。韩国地方市民团体蓬勃发展。经过1987年的民主化斗争和1993年的地方自治选举,作为草根组织的地方市民团体大量出现,在与居民生活密切有关的地方自治、环境和地域发展方面,地方市民团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5年,一个美国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称,韩国的政治自由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市民人权达到世界二类水平。引人注目的是,韩国从威权政治走向民主政治后,不仅没有使经济发展倒退,反而经济发展呈加速度的态势,因此,从韩国个案来看,不存在民主政治要为经济发展让路的问题。
  读了一系列有关韩国崛起过程的著作之后,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小小的韩国在安享了中国文明几千年的照耀之后,现在对文化母国开始回报了。回报的方式就是展示了儒教社会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另一种可能。
  但是,虽然韩国人在社会发展上为我们做出了如此出色的榜样,冒着巨大风险为身边的文化母体做了一系列成功的试验,可是中国人却视而不见。从这一点上,我们又不得不怀疑中国人是不是真的与众不同。我们热心于学习美国,学习日本,闭着眼睛摸石头过河,却不愿意多看身边的韩国几眼。自1978年来的三十年来,中国也进行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积累了太多的问题。因此,韩国的经验无疑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第12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3)
  中国变革与韩国发展的差距,简单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韩国的发展是从根本入手,目光远大,政策坚定。韩国对教育极其重视,对科技极其重视,对环境极其重视。而中国的社会发展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吃土地和重工业积累的老本,以牺牲教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在发展中,不断破坏着国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仅以教育为例。韩国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基础,立国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勒着肚皮抓教育,教育一直超前发展。长期以来,在发展中国家里,韩国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一直是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中国人均教育投入在世界上长期居落后水平,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甚至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的政府教育投资比例也是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甚至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据BBC驻联合国记者2003年9月20日报道,联合国官员对中国的教育状况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公共教育经费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且在教育问题上还歧视贫困人口,向他们收取他们无力承担的高额学费。
  中国和韩国发展现代教育的起点相同。1945年,韩国的文盲率为78%,与中国不相上下。而在51年后的1996年,韩国人口中的大学生比例达37%,超过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上升为世界第一,一跃成为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不到5%,居世界排名下游,依然是世界上教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韩国较高的国民素质在其经济发展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造就了〃汉江奇迹〃,并使韩国成为摆脱亚洲金融危机最快的国家。韩国在知识经济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大的优势,韩国人均专利数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而我国越来越多的低学历人口给就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韩国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而2001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就是说,在一半左右的初中生将直接参与就业竞争或者在家待业。年复一年的低素质人口积累,将给现在发展很快的中国经济戴上越来越重的枷锁。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社会发展中的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投资于工程建设收效立竿见影,而投资于教育则须多年之后才见成效。发展GDP可以立刻换来政绩,而教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