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

第2部分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第2部分

小说: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队由亚洲三流球队一跃成为顶尖球队,打遍亚洲无敌手,轻而易举地冲入世界杯,冲入奥运会,而且在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击败巴西队。而中国队十年来花巨资到巴西留学,请洋教练,换国产教练,再请洋教练,招术用尽,却依然屡战屡败,甚至比以前败得更惨。
                  
第4节:一言难尽的日本(4)
  如果我们正视一眼这个鲜明的对比,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距,也许我们的足球事业就有希望了。可惜,几乎从来没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最近中国队经历了又一次的惨败之后,报纸电视上的评论声音铺天盖地,却没有一个人从中日足球的对比中寻找原因。中国足协智殚力竭,却从来没想过认真研究一下日本的经验。
  这真是个意味深长的象征。
  三饱经风霜的老人与新发于硎的青年
  中日两国的差异被相似性深深覆盖,但是挖掘出来之后,却又触目惊心。
  说到底,民族性格与个人性格是一样的,都是由先天条件和后天经历两方面决定。
  中国仰卧在亚洲大陆东端,体积庞大,邻居众多,漫长的历史中她经历的事太多了。她的内部展开过反反复复的惨烈争斗,王朝一个又一个频繁更替,历史一遍遍被刷新改写。她和四邻的关系错综复杂,经历过光荣的征服,也接受过多次屈辱的被征服,经历过无数次发现的喜悦,也经历过无数次痛苦的失败,经历过周围国家众星捧月的尊敬,经历过和周围蛮族无休无止的争逐,经历过最伟大的帝王和最昏愦的统治,经历过无数天灾人祸。这个民族什么都经历了,什么都见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她已经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变得有些懈怠疲倦,反应迟钝。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难以改变她那迟缓拖沓的脚步,不论什么情况她都能从自己的记忆中找到应对的成例。
  日本民族性的特殊来自于地理条件的特殊。日本列岛孤独地漂浮在大洋之中,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和外界有过直接接触。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一样从来没有被异族侵略和征服过,能剧表演也没有哪个民族的构成成分像日本人一样血统纯正。没有任何国家能像日本一样,几千年来,天皇一直是一个姓氏,从没有发生过王朝的更迭。日本人虽然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但这份历史好比一份简单的履历,一目了然。
  一系列的与众不同铸就了日本人独一无二的个性。他们就像一个未经世事的青年,锐气十足,锋芒未损。
  这个青年从小就是在忧患中长大,由于饱受风霜磨砺,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众所周知,日本列岛面积狭小,土地贫脊,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而且时时刻刻处在地震、海啸、火山的威胁之中。和地大物博的大陆国家相比,日本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只有通过努力拼搏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日本人的物质生活向来十分简朴,他们不重视享受而重视精神力量,重视保持刚健顽强的心态。二十世纪之初,许多中国人东渡日本,去寻找救中国的捷径。虽然那时的中国贫困已极而日本已走进富强,可是中国留学生最不能适应的却是日本人生活的清苦。
  〃无论哪一个中国人,初到日本的几个月中,最感觉到苦痛的,当是饮食起居的不便。〃
  〃房子是那么矮小,睡觉是在铺地的席子上睡的,摆在四脚高盘里的菜蔬,不是一块烧鱼,就是几块同木片似的牛蒡。这是二三十年前我们初去日本念书的大概情形;大地震以后,都市西洋化了,建筑物当然改了旧观,饮食起居,和以前自然也是两样,可是在饮食浪费过度的中国人眼里,总觉得日本的一般国民生活,远没有中国那么舒服。但是住的再长一点,把初步的那些困难克服了以后,感觉马上就会大变起来;在中国社会里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得不到的那一种安稳之感,会使你把现实的物质上的痛苦忘掉,精神抖擞,心气和平,拼命地只想去搜求使智识开展的食粮。
  〃若再在日本久住下去,滞留年限,到了三五年以上,则这岛国的粗茶淡饭,变得件件都令人怀恋;生活的刻苦,山水的秀丽,精神的饱满,秩序的井然,回想起来,真觉得那儿过的,是一段蓬莱岛上的仙境里的生涯。
  〃而且正因为日本一般的国民生活是这么刻苦的结果,所以上下民众,都只向振作的一方面去精进。明治维新,到现在不过七八十年,而整个国家的进步,却尽可以和有千余年文化的英法德意比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话确是中日两国一盛一衰的病源脉案。〃
                  
第5节:一言难尽的日本(5)
  这是郁达夫对他日本生活的回忆与感想。他写此文之时,日本侵华尚未开始,他也绝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死于日本宪兵的暗杀。此时此地,他对日本充满了美好的印象。事实上,大多数留学日本的中国人都对日本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颇为欣赏。在日本留学多年的蒋介石回国后虽然位高权重,可是终生生活简朴,每餐只吃一小碗饭,生活起居极有规律,据说,这是在日本养成的习惯。蒋介石自己说,这样严格的自律,可以保持精神健旺,有助于培养自己的意志力。鲁迅和周作人回国后,也保留了许多留学时代的生活习惯,终生不改。
  这个青年的第二个特点是高度敏感。由于日本人一直独居一处,和其他民族很少直接接触,所以,他有点孤僻内向。同时,就像日本人普遍身材比较矮小一样,生活在中国身边的日本不论从国土面积还是文化发展上都
  1274年、1281年元朝对日本发动了两次战争
  显得先天不足。在日本人的经验中,外界一直是先进文明和潜在危胁的来源,和日本的生存息息相关,对外界,日本通常是既恐惧又羡慕。要不是灿烂辉煌的大陆文化的强大幅射力,日本人也许至今还生活在蒙昧之中;要不是1281年那股如同从天而降的神风,日本早已被蒙古帝国的铁蹄踏碎。所以,自古以来,日本人就保持着对外界的高度敏感,外部世界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神经绷得紧紧的。即使在闭关锁国只留长崎一地对外贸易的幕府时代,日本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外界的一举一动。幕府当局在对外贸易中有这样一个特殊规定:凡是在长崎做生意的外国商人都必须向日本当局报告海外的各种消息,这种报告称作〃风说书〃,其中来自中国商人的称作〃唐风说书〃,荷兰商人的叫做〃和兰风说书〃。日本人向这些商人详细询问一切海外的新鲜事,大到各国的风土人情,小到各地的奇闻逸事,那热心的程度就像一个好打听家长里短的家庭妇女。日本人对外界持续了几百年的注意终于在鸦片战争时得到了报偿。鸦片战争不久,日本国内就出现了不少介绍鸦片战争的书籍,详细介绍了林则徐广东禁烟的经过和鸦片战争的场面以及英国的历史地理和现状。日本人立刻认识到,鸦片战争〃虽为国外之事,但足为我国之戒〃。认为日本〃任何事情,均可置之不问,唯有全心全意致力武备耳〃。正是这种充分的戒备心理,使日本有充分时间为后来美国的入侵做好心理准备并且采取正确的反应措施。
  这一点似乎是中日两国的最大差异。和日本相比,中国对外界几乎从来都是输出,很少取得。几千年不间断地领先世界,使中国形成了不可动摇的优越感,漠视来自外界的信息,只是埋头于内部事务之中。这种惯性积重难返,使中国在历史巨变中吃了大亏。直到今天,我们在现实中遇到什么问题,还是习惯于向历史而不是向外界寻找答案。
  这个青年的第三个特点是唯意志论者。日本人性格中有一种永不服输的倾向。日本从来也没有像朝鲜那样,心甘情愿地以小事大,做中国的忠顺属国。他对中国的臣服从来都是三心二意的。中国的周边国家中,国家元首都知趣地自称〃国王〃,唯有日本自称〃天皇〃,不但僭越了中央帝国〃皇帝〃的名号,而且比〃皇帝〃还要高一级。日本和中国一样,自称〃神州〃,而且自称是〃日出之国〃,在写给中央帝国的第一封国书中,开头写道:日出之国君主致日落之国君主。这个弹丸小国自尊心之强十分引人注目,事实上,正是由于他的自卑才导致他的高度自尊。生活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先进国家身边,日本没法不为自己的体型瘦小文化落后感到深深的自卑。不过,就像那些身材矮小的男人常常会把这种自卑当做动力,去使自己更加刻苦努力一样,日本人也从来没有被自卑压倒。相反,他〃虽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正是这种先天不足,更激发了日本向先进国家学习的热情,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过自己的老师。日本的民间故事中许多都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主题,像从桃子里跳出来的桃太郎,手指尖那么大的一寸法师,五分高的五分次郎,都是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最后战胜了庞大的敌人。神话是一个民族集体潜意识的反映,实际上,整个日本民族一直都在梦想着有朝一日,超越自己,战胜中国。历史上那几次不成功的入侵大陆的尝试充分说明了日本人对此的急迫。
                  
第6节:一言难尽的日本(6)
  日本武士刀
  面对自己的弱势,成功的唯一出路就在于不断完善自我,充分发挥意志力的作用。日本人在这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他们对自己要求极为严苛,甚至到了自我虐待的地步。日本人工作的勤奋是举世闻名的,〃过劳死〃就是产生于日本的词汇。平心而论,日本人的先天素质并不十分突出,他们的智商不如中国人出色,日本列岛从来没出现过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艺术家。由于血统过于单一,他们的体质也很一般。当中韩等国的体育运动普遍开展起来之后,日本在亚洲体坛的地位迅速滑落。日本人之所以取得今日的成就,几乎完全是因为他们不屈不挠的天性。还是以体育为例,当今日本在世界体坛的领先项目,几乎全都是以耐力意志取胜的项目,比如马拉松等等。正是靠着毅力,日本人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潜能,反而取得了比那些先天条件优越的国家更大的成就。
  不可否认,日本人的这种意志力具有巨大的威力。回想一下甲午战争时的情形,当时的中国虽然贫弱,可是若论国土、资源和军力,还是远强于日本,北洋海军花巨资购建的〃定远〃、〃镇远〃两舰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少数国家才能拥有的顶级战舰。然而,日本人坚定的意志必胜的决心和机动灵活的战术弥补了实力上的差距,轻而易举地把中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彻底击溃。而几年后的日俄战争更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较量,战争之初,几乎没有人相信日本会取胜,可是,日本人惊世骇俗卓绝不凡的表现终于让世人对这个小个子国家又一次刮目相看,最终是日本人凭借意志获得了又一次桃太郎式的胜利。可以说,日俄战争中,日本人主要是靠不要命的精神吓倒了俄罗斯。
  不过,也正是迷信意志力使日本人最终走向了失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就是凭借意志狂热悍然和整个太平洋沿岸的邻居们开战。这场战争力量对比的悬殊大大超过以往,当时的日本,孤身与美、英、中、苏、法、荷、澳等26个国家作战,终于,和现实条件背离太远之后,唯意志论破产了,可是,日本人的意志狂热却依然让整个世界不寒而栗。在战场上,很少有被俘虏的日本兵,他们往往战斗到最后一刻也拒不放下武器。战败之后,日本曾涌过一阵〃举国玉碎〃以全民族的生命为代价拼到最后一刻以抗拒投降的全民族的精神冲动。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战争结束之后,还有许多日本老兵拒不投降,独自一人在东南亚荒野中像野兽一样生活。小野田中尉甚至在菲律宾的一个荒岛上同美国部队孤身战斗达四分之一世纪之久。虽然力量悬殊的这场战争最后战败,可是日本并非没有胜机,这才是这个国家的可怕之处。
  和自卑感与唯意志论相联系的,是日本人的完美主义精神。在意识深处,日本人有一种很深的自卑感。他们把自己和中国之间的巨大差距理解成是自己先天不足。所以,日本人有着强烈的修正意识超越意识,总是努力地改善自己,总是竭尽全力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日本人一方面高度自尊,另一方面对外来的东西从不拒绝。这正是日本人的奇特之处。
  日本人为了完美可以付出任何代价。明治维新时,日本人雇用了大量的外国专家。为了聘用这些人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