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野趣随笔 >

第5部分

野趣随笔-第5部分

小说: 野趣随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化。我养的那头大黑水龟,每当气候将有变化,就会燥动。去年有一天,
它竟爬上阳台,不顾一切地跳下楼,结果摔破了壳。几天之后,就发生了百
年不遇的大洪水。而在史书上,关于龟能预测灾害和吉凶的记载就多了。为
此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一篇“龟策列传”,非常详细地记录了龟占
的有关史实和知识。

龟的这些特性,使它成为象征长寿和智慧的吉祥物,古人奉之如神。
今人也喜欢养作宠物。这对于龟来说,是否好事呢?先哲庄子说过一个著名
的龟故事:庄子正在河边钓鱼,国王派了使者来请他做官。庄子问那使者,


池塘里有只大灵龟,国王知道后想将它捉去供奉在神殿上。你说这只龟是被
人当神制成龟壳好呢,还是拖着尾巴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爬好?使者回答
说,当然在泥塘里好。于是庄子便说:你去回复国王,我宁愿做这只泥塘里
的龟!

庄子喜欢的是个性自由,龟喜欢的,恐怕也是泥塘。自从大黑水龟摔
坏后,我再也不在家中养龟了,既然喜欢它,就应该让它回归自然,自由生
活!

救狗怪招

下霜了,林场的人早起晚归干活,又冻又饿又累。一天,有位知青突
发奇想,说这天气要有狗肉下酒该多美。说着说着大家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振
高叔的狗身上。

自从妻子去世后,振高叔就搬到远离村庄的林场住。他来的时候带了
一条小狗来。

那条狗是土种狗,母的,毛色黄中带黑,尖耳朵尖嘴巴,有点象狐狸,
只是个子更大。开初我们一走近振高叔的房间,它就呲牙裂嘴咆哮。熟悉起
来后,有时也会跑到我们房间门口找东西吃,只是不和我们亲近。自从有了
小母狗,林场热闹起来。常常有村里的公狗跑来向它求爱,有时三、四头一
起跟着它屁股转。有一次两头大公狗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咬得天翻地复,
尘土飞扬,把鸡、鸭、猪们吓得乱叫乱窜。尽管有这些缺点,它还是很尽职
守,承担了整个林场的看守任务。陌生人一走近林场,很凶恶地扑过去。

晚上一有风吹草动,就吼叫不止。有一回还真被它逮住了一个偷东西
的家伙。

这头狗只有一岁多,还没有生过小狗,不老不小。恰好那天振高叔不
知去哪儿了,于是有人提议趁这机会赶快把它杀了。想起狗肉的美味,我们
一个个口水欲滴。说干就干,分头准备。一会儿功夫,一个人用地瓜将狗引
到堆放肥料的小间。关上门后,一个人用铁丝套去套。不料心急之中,没有
套住脖子。小母狗暴跳起来,吓得连忙松手。眼看就要被它逃脱,在场的人
赶紧抄起木棍,锄把,有一个还抓起板凳,一拥而上。小母狗在乱棍之下,
东窜西跳,吼声如雷。到底架不住人多势众,很快就被打得头破血流,呜呜
哀号。

正在这时,有人惊叫,“振高叔来了!”回头一看,果然他飞步跑来了。
打狗的人们楞了一下,马上就有两、三个人跑去阻拦。此时小母狗大概知道
救兵来了,吼得更凄惨起来。振高叔被那几个身强力壮的知青拦住,拼命挣
扎也脱不开身。眼看小母狗就要命丧棍下,他愤愤地一跺脚,转身就往厕所
跑。我们以为他放弃了救狗。谁想一会儿出来时,手里竟操着一把长长的大
粪杓!

振高叔执着粪杓,象关云长拿着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地冲过来。他
脸色如铁,口中咒骂不已,神情令人生畏。但人们更畏惧的还是他手中的武
器,粪杓里是满满的大粪,散发着浓烈的臭味,谁愿被泼个一身?于是振高


叔一路披靡,驱散了企图拦阻他和正在打狗的所有人,冲进肥料间,把武器
扔到地上,抱起奄奄一息的小母狗,大滴大滴的眼泪,洒在它血肉模糊的身
上。

十多天后,小母狗死了,振高叔从此不和我们说话。林场寂寞极了。

鸳鸯溪

鸳鸯溪原名白水洋溪,位于闽东北的鹫峰山脉中段,是我国唯一的鸳
鸯自然保护区。

每年秋天,总有数百上千对鸳鸯从北方飞来,在那里越冬。鸳鸯溪因
此而得名。鸳鸯之所以喜欢到那里越冬,主要是那里的特殊地理环境使然。
首先,鸳鸯溪地处偏远,周围崇山峻岭,人迹罕至,八十年代后期才有简易
公路通到附近的宜洋村。这就给鸳鸯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其次,鸳
鸯溪虽是一条很小的溪流,窄处不过数米。但是河床落差较大,数公里长的
溪流上阶梯式地排列着六七个大小不一的溪潭,潭水清彻幽绿。其中最大的
一个叫瓮潭,长八十多米,深处不见底。这些溪潭十分适合于鸳鸯嬉戏栖息。
其三,两岸山势高耸,多为悬崖峭壁,长着密密的阔叶树,多是壳斗科树木,
能够为鸳鸯提供丰富的食物。再加上温度适中,气候宜人,自然吸引了大批
的鸳鸯。

鸳鸯是小型鸭类候鸟,雄鸟羽毛绚丽,形状倜傥,十分漂亮,是一种
受人欢迎的观赏鸟。这种鸟喜欢雌雄成双地游逛,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又成为爱情专一,夫妻恩爱的象征。汉代有“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
年长交颈,欢庆不相忘”“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
五更。”之诗。唐代诗人卢照邻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之
句。而在民间,唱戏有“我俩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之辞。凡涉及
到婚姻爱情之事,传情达意多喜欢用鸳鸯鸟为图。我在农村时,就经常看到
村姑们绣的鸳鸯嬉水图,颇为传神。

我到过鸳鸯溪两次。

一次在十年前的秋天,去的目的是协调屏南与政和两县关于开发利用
鸳鸯溪的争议。

鸳鸯溪的上游是政和境内的翠溪九层际,由于溪流落差大,水力资源
丰富,八十年代中期后,政和县打算在九层际修建水电站,按计划第一期工
程85 年动工,88 年完工发电。

第二期工程88 年动工,91 年完工,前后历时需六年半。这个电站是政
和最大的水电站,建成后将对省定贫困县政和的经济发展起巨大作用。为此
急于脱贫的政和各方面都对建电站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这个计划一开始
实施,就引起了屏南方面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为了保护鸳鸯溪。鸳鸯溪
于1984 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鸳鸯自然保护区。如果在上游动工修建水电站,
一来施工期间放炮炸岩会惊走喜欢安静的鸳鸯;二来由于上游水库截住水流
将会改变鸳鸯溪的生态环境。

政和方面当然不肯轻易放弃建电站的计划。针对屏南方面的抗议,他


们请来水利专家,经过考察论证,答复说为了不惊动鸳鸯,他们可以冬季不
开炮,避开鸳鸯越冬时间;至于水库截流问题,因为翠溪水量十分丰富,根
本不可能使下游断水,所以请屏南方面尽管放心好了。但是屏南方面也请来
了生态专家,根据他们的考察调查,认为不管怎么说,上游建电站都有可能
影响鸳鸯溪的生态环境,惊走鸳鸯。这一来,出于对鸳鸯保护区的关心与担
忧,屏南方面的态度强硬起来了,我就亲耳听到一位屏南干部慷慨激昂地说:
如果政和方面硬要干,他就抱着炸药包和电站同归于尽!

政和干部中也不乏同样强硬的,于是不管屏南方面的抗议,电站如期
动工。于是矛盾升级了,尽管有关方面已经协调过多次,双方仍然各持已见,
而且动了武,流了血。

为了促使矛盾化解,省人大派了考察组前往实地考察协调,而我,则
作为随组秘书一同前往。

当时从屏南到宜洋的公路正在修建,我们步行了十多公里走到村里。
村子在半山坡上,鸳鸯溪在山底下。为了弄清情况,我又和随组的摄象记者
一起,从村后的一条小路下到鸳鸯溪,抬头看,两岸山高林茂,天青云淡,
好一派绮丽雄伟的峡谷景观。溯流而上,只见溪中有许多横七竖八的大石块,
时而激湍奔腾,时而平潭如镜,时而有一小块沙石滩,有一块滩上撒着好些
金色的稻谷。我问带路的农民,他告诉我说这是诱捕鸳鸯的。果然我在一块
大石头后看见堆着一个大竹笼,诱捕者一般是夜间藏在这里,等鸳鸯来吃稻
谷时就将渔网撒出去罩住它们。这使我奇怪,不是保护区吗,怎么还有人捕
鸳鸯?后来才知道,这是保护区的人捕来供观赏用的。

走了好久后,突然听到一阵轰隆巨响,一道瀑布从天而落,激起无数
银色水花,景象十分壮观。顺着瀑布旁的一条陡峭小路爬上去,正是峡谷口,
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小溪从远处婉延淌来。农民说那就是政和打算电站的翠
溪,他又指着溪对面的一片悬崖峭壁,说那也是政和的地盘,他们还打算要
从那里凿一条大水渠引水。要是计划成功,这鸳鸯溪就保不住了!言辞神情
间,流露出对鸳鸯溪的关心热爱,令人不由得不感动。我站在两县交界处,
沉思良久,深深觉得这场争议之难调解了。双方的立场各不相同,而又不肯
让步,难怪乎以前的多次协调无效了。事实上,我们那次的行程既没有调解
出结果,也没有碰到在溪中自由并游的鸳鸯,只在回头时看到,半山坡上有
一个用铁丝网搭盖成的露天鸳鸯园,里边有一个小小的水池,关着好几十只
鸳鸯。可能是刚刚捕来不久,见了人扑扑乱飞,直撞到铁丝网上掉下来。让
人觉得非常别扭。

十年之后,我重去鸳鸯溪游玩。情况已经大变,有一条柏油公路直通
宜洋村,村里有了旅行宾馆。又修了一条较宽的道路到溪边。去的时候是夏
季,山外正是酷暑难当,鸳鸯溪却是绿荫亭亭,清凉如秋。我们顺路而下,
直到白水洋,那是鸳鸯溪水面最宽阔的一段,足有上百米,浅浅的流水漫溢
出满溪的细小浪花,白花花的一大片,游人不少。

这回我没有顺流而下,发现下游水面一直比较宽阔,中间还有一些小
山峰,一些来游玩的小学生爬在上面大声呼喊。回声传的很远。惊起几只躲
在溪旁树丛中的不知名飞鸟。

使我感到,如果一直这么热闹下去的话,鸳鸯还会来越冬吗?不过如
今不要冬季也看得到鸳鸯了。十年前的那个铁丝鸳鸯园依然在,只是更大,
水池里边鸳鸯更多,见了人不惊不怕,只顾在水上悠闲地游着。看来已经习


惯了笼中生活。

至于当年的那场争端,也不知是谁的影响,数年前终于化解了。政和
九层际电站建成发电了,鸳鸯溪也成了闽东北相当热门的旅游胜地之一,每
天都有几十上百甚至游客纷至。因此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双方都从
中得到利益,皆大欢喜。只是来此越冬的鸳鸯越来越少,人们与其说是来看
鸳鸯,不如说是来看鸳鸯溪的风景。不过也用不着遗憾,附近的许多地方都
发现了鸳鸯的踪迹,不仅在屏南的棠口溪,石塘溪,霍童溪,政和的九层际
水库,界溪,以及建瓯的顺阳水库,每年都有鸳鸯飞来越冬。要看鸳鸯不必
都要赶到鸳鸯溪去了。

鲤鱼溪

距鸳鸯溪东面20 公里处的周宁县埔源村,有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溪,仅
长一公里,宽约二、三米,水流清浅见底,十分平缓。溪流虽小,名气却不
亚于鸳鸯溪,它就是鲤鱼溪。

鲤鱼溪是名符其实的。就在那一段短短的溪流中,竟整年漫游着几千
头鲤鱼,有大有小,最大的可达数十公斤重;也有红有黑有青有花,色彩极
为斑烂,与小溪两岸的红墙青瓦,绿树赤石相得益彰。

鲤鱼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淡水鱼。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它的食性很杂,
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特别善于逆流跳跃。又因为有些鲤鱼长大后逐渐变
红变金,民间便有鲤鱼跳龙门化为神龙的传说。至今民俗年画中仍然流行一
个小男孩骑着鲤鱼飞跃的图案。所以鲤鱼又是胸怀大志,顽强进取精神的象
征。而在日本,鲤鱼也是男孩的象征,哪家生了男孩,就要在门前挂出一面
高高飘扬的鲤鱼旗。我想这种习俗大概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演变过去的。

关于鲤鱼溪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八百年前的宋代。那时此地还是一片
没有人烟的大森林。有一日,居住在远处的埔源村先人,走失了一只公鹅。
先人到处寻找,不见踪影。

数日之后,正当绝望之际,这只公鹅从林中走了出来,身后还带了一
群母鹅。先人为之大喜,以为这片森林是块能给人带来福气的宝地,于是举
家迁移至些。然而建村之始,小溪水有些混浊,先人恐怕不能饮用,便放养
了几头鲤鱼在溪中。溪中有了鲤鱼后,果然变清变甜,人畜饮用无妨。为了
感谢鲤鱼的功劳,先人相约:绝不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